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MS联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壮骨强肌方治疗POP作用机制
1
作者 东智卓玛 唐子佳 +5 位作者 刘树华 李小韵 李扬博 杨东升 万雷 黄宏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715,722,共9页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壮骨强肌方(ZGQJ)的潜在治疗靶点,进而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其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LC-MS鉴定ZGQJ化学成分;通过知网、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ZGQJ...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壮骨强肌方(ZGQJ)的潜在治疗靶点,进而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其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LC-MS鉴定ZGQJ化学成分;通过知网、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ZGQJ关键化合物;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化合物作用靶点;GeneCards、DISEASE和CTD数据库获得POP疾病相关靶点;ZGQJ与POP靶点取交集,继而进行潜在治疗靶点的功能富集分析;制作ZGQJ含药血清并干预成骨分化诱导过程,予以ALP和ARS染色;Western blot检测RUNX2、OSX、P-ERK/ERK及P-P38/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ZGQJ共鉴定到607个化合物,筛选出16个关键化合物并匹配到459个靶点,与POP靶点取交集,最终获得50个ZGQJ治疗POP的潜在作用靶点。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细胞对脂质反应及磷酸化等生物过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Ⅰ类及细胞外基质等细胞组分;磷酸转移酶活性及磷脂酰肌醇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VEGF、PI3K-Akt、自噬及MAPK等信号通路。细胞实验验证结果显示:ZGQJ-M及ZGQJ-H含药血清组ALP染色及ARS染色效果优于空白血清组(P<0.05),两组诱导成骨分化关键蛋白RUNX2和OSX表达增高(P<0.05),时间梯度ZGQJ-H含药血清干预后P-P38和P-ERK蛋白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激活趋势(P<0.05)。结论 ZGQJ能够促进成骨分化并激活P38/ERK MAPK信号通路,其促成骨的机制可能由P38/ERK MAPK信号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壮骨强肌方 MAPK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井穴放血对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梦馨 王超 +3 位作者 童丽 洒玉萍 任延明 李永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09-2517,共9页
目的探讨井穴放血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临床使用井穴放血防治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提供有效靶点及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实验组,实... 目的探讨井穴放血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临床使用井穴放血防治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提供有效靶点及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模型组(Model组)、井穴放血组(Bloodletting acu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组,BAJP组)、非穴位放血组(Bloodletting acupuncture at nonacupoint组,BANA组),每组15只。低压氧舱减压至6000 m海拔高度,将各实验组大鼠低压低氧处理72 h复制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大鼠模型。入舱前7天,BAJP组大鼠按照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的顺序点刺放血,每天1次;BANA组大鼠每日剪尾尖放血,两组放血量均为15-20μL。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神经元细胞内线粒体损伤及自噬体形成情况;TUNEL观察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表达水平;PCR检测AKT、mTOR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急性高原低氧(Acute high-altitude hypoxia,AHH)大鼠海马组织CA1区变性坏死椎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线粒体肿胀、自噬体出现、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数量增加;经过井穴放血治疗后,AHH大鼠各种脑损伤表现均得到缓解;非穴位放血对AHH大鼠脑损伤无明显改善作用。②Western blot检测AHH大鼠海马组织内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相较于Control组大鼠明显下降(P<0.01),经过井穴放血治疗后,3个分子磷酸化水平进一步下降(P<0.01),非穴位放血治疗未对这些分子的磷酸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P>0.05),AKT、mTOR 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趋势。结论井穴放血可以对急性高原低氧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具有穴位特殊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改善线粒体生理,增强机体抗细胞凋亡、耐缺氧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脑损伤 井穴放血 线粒体自噬 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