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5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实习牧场环境卫生调查
1
作者 雷风 瓦生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第5期12-13,共2页
通过对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实习牧场环境卫生调查 ,结果表明 :实习牧场动物饮用水pH值 7 0 ,硬度 (德国 ) 3 5 5度 ,沸点 93 6℃ ,菌落总数未检出 ;场内污水pH值 8 0 ,硬度 3 3 4度 ,沸点 94℃ ,菌落总数 12 0 0 0T/ml ;畜舍内有害气体... 通过对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实习牧场环境卫生调查 ,结果表明 :实习牧场动物饮用水pH值 7 0 ,硬度 (德国 ) 3 5 5度 ,沸点 93 6℃ ,菌落总数未检出 ;场内污水pH值 8 0 ,硬度 3 3 4度 ,沸点 94℃ ,菌落总数 12 0 0 0T/ml ;畜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CO2 0 0 8% ,H2 S19 2 1μg/l ,NH3 2 83 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牧场 环境卫生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为例
2
作者 祁鹤兴 芦光新 +2 位作者 谷艳杰 雷生妍 师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微生物学是青海大学农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覆盖面积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依赖教材进行简单的课堂讲授,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进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农科背景下对微生物学这门传统的... 微生物学是青海大学农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覆盖面积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依赖教材进行简单的课堂讲授,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进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农科背景下对微生物学这门传统的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通过探讨新形势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机遇和挑战,从教学团队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新形势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升教学质量,以期建设更加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新农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青海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牧学院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超 赵心愿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21期99-101,共3页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牧学院青年学生服务农村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批涵养“知农爱农”情怀为依托的人才。怎样培养好新农科人才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解决筑牢“知农爱农”情怀为突破口,以充分发挥育人合...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牧学院青年学生服务农村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批涵养“知农爱农”情怀为依托的人才。怎样培养好新农科人才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解决筑牢“知农爱农”情怀为突破口,以充分发挥育人合力为导向,涵养农牧文化特色,构建思政教育模式,给予学生全程、全方位引导,探索教育工作机制和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农牧学院 知农爱农情怀 实践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学主校区校前区绿地景观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樊萍 刘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6-198,202,共4页
青海大学校前区位于主校区校园景观主轴线的起点,其绿地景观不仅起着宣传校园文化的窗口作用,而且担负着保持校园整体景观的协调性和功能性相一致的责任。本设计以"环境育人"的设计理念。营造"生态和谐、展现精神、优美... 青海大学校前区位于主校区校园景观主轴线的起点,其绿地景观不仅起着宣传校园文化的窗口作用,而且担负着保持校园整体景观的协调性和功能性相一致的责任。本设计以"环境育人"的设计理念。营造"生态和谐、展现精神、优美舒适"的校前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大学 校前区 绿地景观 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青海大学农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东霞 汤青川 +4 位作者 巨霞 杨莉娜 赵静 芦光新 李宗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4期271-272,276,共3页
传统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能力缺乏也是当前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解决这一矛盾,结合学校农学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学科建设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团队建设和... 传统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能力缺乏也是当前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解决这一矛盾,结合学校农学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学科建设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团队建设和学科融合等方面构建农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旨在为新农科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创新创业课程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遥感识别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叶鹏帅 杨海镇 +3 位作者 马涛 胡碧霞 包喜文 赵之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9-205,共7页
为了实现对耕地及时、准确的识别,借助遥感技术对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进行识别提取,摸清撂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研究区Sentienel-1和Sentienel-2遥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采用随机森林... 为了实现对耕地及时、准确的识别,借助遥感技术对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进行识别提取,摸清撂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研究区Sentienel-1和Sentienel-2遥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开展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并通过GEE平台获取研究区2017-2022年NDVI月最大值合成数据,结合撂荒地样本和非撂荒地样本NDVI夏、NDVI春差值和NDVI夏、NDVI秋差值,设定分割阈值来提取研究区撂荒地。研究区2017-2022年总体分类精度OA均≥0.85,Kappa系数均≥0.80,整体分类效果良好,可以进行后续的耕地提取;从水平尺度看,研究区撂荒地集中分布在南北山地,其次分布在沿湟水河两岸;从垂直尺度看,随着海拔上升,撂荒率呈正态分布,撂荒地集中分布在2 000~2 500 m,撂荒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坡度的增加会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和农业机械的难以利用有很大关系。相较于传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研究,借助GEE平台开展的撂荒地识别研究能够快速获悉区域尺度下的撂荒地分布情况,为提取该地区撂荒地和土地利用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撂荒地 空间分布特征 GEE NDVI 撂荒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血蜱唾液腺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
7
作者 蒋硕 李增魁 +10 位作者 康明 胡晓宇 何永彩 陈炳华 张连生 陈强 徐璐瑶 马景花 张枭 邰喜妹 李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探索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中蛋白的调控和变化规律,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联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分析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的蛋白质,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 探索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中蛋白的调控和变化规律,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联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分析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的蛋白质,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结构域(IPR)相关功能富集分析,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结果显示,在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有506个上调蛋白和447个下调蛋白。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对刺激的反应,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结构域主要涉及神经递质门控离子通道等结构域,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PPI分析发现关联度最高的蛋白被注释为细胞色素P450(CYP450)。揭示了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蛋白表达的差异,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蜱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为抗蜱疫苗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血蜱 唾液腺 蛋白质组学 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青海不同地区牦牛酸奶代谢产物的差异
8
作者 任海佳 吴海玥 +3 位作者 付石军 胡蓉 闫忠心 项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5-47,共13页
为探究青海不同地区传统发酵酸奶的代谢物差异及机制,该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的代谢物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为探究青海不同地区传统发酵酸奶的代谢物差异及机制,该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的代谢物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和P<0.05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青海玉树(Y)、果洛(G)、海北(B)、海南(N)4个地区的24份牦牛酸奶中共有显著差异代谢物325个,其含量组成以脂类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化合物为主,占总显著差异代谢物的67.40%。显著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表明,共有186条代谢途径,以校正后P值筛选前30条代谢途径,其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昼夜节律、嘌呤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ABC转运体等途径中。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代谢差异机制不同,研究结果为提高传统发酵乳制品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途径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草原毛虫雌蛾性腺气味受体基因的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9
作者 刘占玲 高书晶 +4 位作者 韩海斌 唐德靖 孔一森 潘学能 周渊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
为明确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雌蛾性腺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基因的分子特性及组织表达水平,进而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RT-qPCR技术,对性腺ORs基因进行鉴定及表达谱分析。... 为明确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雌蛾性腺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基因的分子特性及组织表达水平,进而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RT-qPCR技术,对性腺ORs基因进行鉴定及表达谱分析。从性腺转录组数据库共筛选鉴定出13个气味受体基因(包括12个GqinORs,1个GqinOR_(co)),其中只有GqinOR1具有1个信号肽;除GqinOR3、GqinOR7和GqinOR9以外,其余GqinORs具有1~3个跨膜结构域,GqinOR_(co)具有8个跨膜结构;GqinORs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qinORs可能与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和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的ORs具有共同祖先。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性腺ORs基因在雌雄不同组织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P<0.05),13个气味受体基因在性腺中都有表达,且GqinOR8、GqinOR10在触角和性腺中高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青海草原毛虫气味受体嗅觉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原毛虫 气味受体 性腺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轻度盐碱地饲用小黑麦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
10
作者 刘成凯 马福才 +4 位作者 李杰东 马文艳 刘宝龙 曹东 王东霞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0-1259,共10页
小黑麦(triticale)属于粮饲兼用作物,为筛选适合青海轻度盐碱地种植的饲用小黑麦种质资源,该研究以收集的1784份小黑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青海轻度盐碱地种植,对其饲草和籽粒相关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品种... 小黑麦(triticale)属于粮饲兼用作物,为筛选适合青海轻度盐碱地种植的饲用小黑麦种质资源,该研究以收集的1784份小黑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青海轻度盐碱地种植,对其饲草和籽粒相关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品种农艺性状间相关性高,但群体间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6~2.08,遗传背景丰富。(2)聚类分析将小黑麦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籽粒高产优异种质、籽粒和饲草较差种质、饲草高产优异种质、籽粒和饲草中等种质。(3)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小黑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数信息包含在籽粒特征、株高、饲草产量、籽粒产量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6.951%。(4)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20份综合得分较高的小黑麦种质,包含8份籽粒产量高和12份饲草产量高种质。该研究综合分析了青海轻度盐碱地种植的小黑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筛选出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优异小黑麦种质,可为耐盐饲用小黑麦新品种选育和耐盐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轻度盐碱地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盐沼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研究
11
作者 吴桂玲 吴晓晖 +3 位作者 欧为友 周华坤 马文文 吉孝菲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8-1239,共12页
为探究高寒盐沼湿地的现状和盐分离子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在青海湖流域倒淌河盐沼湿地(36°27′20″N,100°51′30.9″E)选取3个典型植被群落(华扁穗草、马蔺和杂草群落)共72个样方进行植被群落特征调查,采集0-10、10-20、20-30... 为探究高寒盐沼湿地的现状和盐分离子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在青海湖流域倒淌河盐沼湿地(36°27′20″N,100°51′30.9″E)选取3个典型植被群落(华扁穗草、马蔺和杂草群落)共72个样方进行植被群落特征调查,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216个,分析各土层8种盐离子(Ca^(2+)、Mg^(2+)、K^(+)、Na^(+)、SO_(4)^(2−)、Cl^(-)、CO_(3)^(2-)、HCO_(3)^(-))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马蔺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1.50)、Simpson指数(0.74)、Margalof指数(3.08)均显著高于华扁穗草群落(0.47、0.21、2.49)和杂草群落(1.25、0.65、2.49)。2)不同植被群落对土壤中离子的富集作用存在差异,尤其是杂草群落在0-10 cm土层中Na^(+)的质量分数(6.52±0.24)g·kg^(-1)和Cl^(-)的质量分数(8.01±0.32)g·kg^(-1)分别显著高于20-30 cm土层中的Na^(+)的质量分数(2.54±0.18)g·kg^(-1)和Cl^(-)的质量分数(2.00±0.05)g·kg^(-1),而华扁穗草群落和马蔺群落对土壤盐离子含量的影响较弱。土壤盐离子呈表聚特征,土壤盐渍化主要受Na^(+)和Cl^(-)的控制。3)盐离子Na^(+)、Mg^(2+)、Cl^(-)、CO_(3)^(2-)、SO_(4)^(2−)的含量与群落植被盖度、高度和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p<0.01)。该研究可为高寒盐沼湿地修复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理解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盐沼湿地 植被群落 土壤盐分离子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藏茴香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12
作者 郑铭贤 杨莉娜 +1 位作者 沈宁东 朱惠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50-155,164,共7页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15个藏茴香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藏茴香人工培育良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改良的CTAB法提取149个藏茴香个体鲜叶中的DNA,并用筛选的10个高效I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得到多态性条带8412个,总多态性比...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15个藏茴香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藏茴香人工培育良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改良的CTAB法提取149个藏茴香个体鲜叶中的DNA,并用筛选的10个高效I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得到多态性条带8412个,总多态性比率90.2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50,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75,藏茴香种质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84~0.97;遗传多样性指数(H_(t))、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_(s))、基因分化系数(G_(st))、基因流(N_(m))分别为0.23、0.17、0.26、1.42。种质间聚类分析将15个种质划分为3大类;个体间聚类将149个藏茴香个体划为6大类。[结论]青海地区野生藏茴香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种质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这种基因交流在地域上呈现出一定的同向逐步扩散规律,青海地区野生藏茴香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自个体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茴香 种质资源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地区传统牦牛酸奶品质差异及菌群结构分析
13
作者 任海佳 吴海玥 +3 位作者 胡蓉 闫忠心 胡博 郭娅慧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6-20,51,共6页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品质的差异和菌群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青海省果洛(G)、玉树(Y)、海北(B)和海南(N)4个地区的24份酸奶样品进行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牦牛酸奶品质存在差异,果洛(G)和海南(N)地区牦牛酸奶样品的p...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品质的差异和菌群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青海省果洛(G)、玉树(Y)、海北(B)和海南(N)4个地区的24份酸奶样品进行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牦牛酸奶品质存在差异,果洛(G)和海南(N)地区牦牛酸奶样品的pH和酸度普遍较好,玉树(Y)地区样品的黏度和持水性较高,果洛(G)地区6份样品持水性均达40%以上,海北(B)地区只有B5、B6样品的pH和酸度较好;通过16sRNA测序技术,4个地区牦牛酸奶鉴定出22个门和272个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G地区的优势菌属,而Y、N和B地区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实现传统发酵乳制品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为更好地调控牦牛乳发酵产品的品质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有效提高青海牦牛乳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理化特性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天然草地植物锈病种类及地理分布研究
14
作者 郑开福 严虎 +5 位作者 祁鹤兴 李晶晶 王海春 刘凯 唐炳民 芦光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849,共11页
为明确青海天然草地植物锈病种类和地理分布特征,采用路线调查法按照区域尺度布设样点进行发病植物标本的采集和病原菌的分离,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地理分... 为明确青海天然草地植物锈病种类和地理分布特征,采用路线调查法按照区域尺度布设样点进行发病植物标本的采集和病原菌的分离,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县域25种植物上有锈病发生,祁连县发病植物种类最多,翻白委陵菜(Potentilla sibbaldia)锈病分布最广;锈菌形态学鉴定为柄锈菌属(Puccinia)、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和单胞锈菌属(Uromyces)3个属;委陵菜多胞锈菌(Phragmidium potentillae)在调查县域中发生频次最高,Puccinia atra发生频次最低,苍耳柄锈(Puccinia arenariae)、委陵菜多胞锈菌(Phragmidium potentillae)生态位宽度较大,适于在大多数生境中生存,Puccinia atra生态位宽度最小,属于狭适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天然草地 锈病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野生藏茴香种质特性探究
15
作者 郑铭贤 朱惠琴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解青海地区野生藏茴香的遗传差异,从表型层面探究其遗传特点和亲缘关系。本研究对青海周边38个不同群体的野生藏茴香的表型性状和种子特性进行分析,并综合评价种子特性。结果表明: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 为了解青海地区野生藏茴香的遗传差异,从表型层面探究其遗传特点和亲缘关系。本研究对青海周边38个不同群体的野生藏茴香的表型性状和种子特性进行分析,并综合评价种子特性。结果表明: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86,6个表型性状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6个表型性状缩减为2个因子,在欧式距离为20.0处,依据表型性状可将38份种质分为4类。种子形态的变异系数在3.49%~30.70%间,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74;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对38份种质进行评价,其中编号为QX03、QG23、Q02、QH22、QG25和QX06藏茴香种质的食用和精油用综合表现最好。青海地区不同居群的藏茴香植株的形态和种子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巨大的变异潜力和广阔的育种基础,为藏茴香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保护、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茴香 表型性状 种子特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区牧区牧草供需格局及潜力分析
16
作者 张海蓉 施建军 +3 位作者 刘青青 吕亮雨 李发毅 蔡宗程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阐明青海三江源区(TRSR)牧区牧草供需格局及其潜力,本研究运用典型调查法搜集三江源区牧区牧草业、畜牧业相关数据及资料,同时利用供需计算公式分析牧草供给量和需求量。结果显示,玉树州牧草供需平衡状态优于果洛州,其中治多县鲜草产... 为阐明青海三江源区(TRSR)牧区牧草供需格局及其潜力,本研究运用典型调查法搜集三江源区牧区牧草业、畜牧业相关数据及资料,同时利用供需计算公式分析牧草供给量和需求量。结果显示,玉树州牧草供需平衡状态优于果洛州,其中治多县鲜草产量达峰值(2.95×10^(9)kg),囊谦县最低(0.54×10^(9)kg);兴海县鲜草需求量最大(4.19×10^(9)kg),玛多县最低(0.87×10^(9)kg)。80%的县域存在供给缺口,兴海县短缺量最大(3.30×10^(9)kg),曲麻莱县最小(0.17×10^(9)kg)。种植面积差异较大,达日县保有最大饲草种植面积,杂多县面积最小。区域饲草供给差异显著,果洛州与玉树州分别供应0.30×10^(9)kg和0.19×10^(9)kg,而泽库、河南、兴海三县分别供应0.05×10^(9)kg、0.07×10^(9)kg和0.19×10^(9)kg。在不同利用率(25%~100%)下,果洛州鲜草需求量均为1.56×10^(9)kg,玉树州约为2.70×10^(9)kg;河南、泽库、兴海在100%利用率下的鲜草需求分别为1.94×10^(9)kg、1.96×10^(9)kg和2.69×10^(9)kg。研究表明,当前牧草产量无法满足畜牧业增长需求,供给调配机制存在关键瓶颈。本研究为高寒生态脆弱区草地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产量 草地供给量 供需格局 羊单位 三江源区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部分地区青海血蜱中肠细菌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陈强 蒋硕 +2 位作者 何永彩 胡晓宇 李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1-16,38,共7页
为明确青海地区优势传播媒介蜱种——青海血蜱雌雄成蜱中肠细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了解蜱传病原与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技术对其肠道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测序获得肠道细菌16S rRNA有效序列74 413... 为明确青海地区优势传播媒介蜱种——青海血蜱雌雄成蜱中肠细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了解蜱传病原与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技术对其肠道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测序获得肠道细菌16S rRNA有效序列74 413条,OTU 85个。物种注释到7个门,11个纲,32个目,48个科,64个属和80个种;共获得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以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在属水平上获得7个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柯克斯体属、立克次氏体属、假单胞菌属、博斯氏菌属、布氏杆菌属、红球菌属和不动杆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雌蜱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比雄蜱高。Bet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丰度差异分析显示,雌蜱和雄蜱的菌群组成和丰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为青海地区蜱传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血蜱 中肠 16S rRNA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青海茄参CML基因家族鉴定及冷胁迫表达分析
18
作者 张雪 赵艳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6,共9页
【目的】鉴定青海茄参(Mandragora chinghaiensis Kuang et A.M.Jl)CML基因家族成员,探究其对冷胁迫的响应。【方法】基于课题组的全长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青海茄参CML基因家族的成员及其蛋白理化性质、系统发育过程、基因... 【目的】鉴定青海茄参(Mandragora chinghaiensis Kuang et A.M.Jl)CML基因家族成员,探究其对冷胁迫的响应。【方法】基于课题组的全长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青海茄参CML基因家族的成员及其蛋白理化性质、系统发育过程、基因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在青海茄参中共鉴定出19个CML基因家族成员,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含有1~4个EF-hand结构域,二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基序分析发现,McCMLs蛋白含有4个典型的EF手部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McCMLs蛋白被分为3个亚族。冷胁迫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cCML基因家族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其中McCML3、McCML7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通过对McCML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筛选出McCML3、McCML7作为青海茄参抗寒候选基因,为后期研究其抗寒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茄参 CML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冷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微塑料和磺胺脒复合暴露对青海湖裸鲤生长、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覃敏欣 张存芳 +6 位作者 王莘瑜 蔡伟杰 乔茜 刘丹 高强 聂苗苗 祁得林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3,共12页
为探究青海湖中检出的聚丙烯微塑料(Polypropylene microplastics,PP-MPs)及磺胺脒抗生素(Sulfaguanidine,SGD)对青海湖裸鲤的毒性效应,研究以青海湖裸鲤为实验对象,设置对照组(C)、3个单独暴露组(1 g/L SGD、1 mg/L PP-MPs和5 mg/L PP-... 为探究青海湖中检出的聚丙烯微塑料(Polypropylene microplastics,PP-MPs)及磺胺脒抗生素(Sulfaguanidine,SGD)对青海湖裸鲤的毒性效应,研究以青海湖裸鲤为实验对象,设置对照组(C)、3个单独暴露组(1 g/L SGD、1 mg/L PP-MPs和5 mg/L PP-MPs)和2个复合暴露组(1 mg/L PP-MPs+1 g/L SGD和5 mg/L PP-MPs+1 g/L SGD)进行28d暴露处理,利用目检法测定PP-MPs在各组织的富集特征,并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肠道消化酶和肝脏氧化酶活性的测定评估其毒性效应。生长指标结果分析表明PP-MPs和SGD单一和复合暴露对青海湖裸鲤体长体重未产生影响,但在青海湖裸鲤鳃、肠道、肝脏和脑组织中都能检测到PP-MPs,且在鳃和肠道中的浓度较高,并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加。切片结果进一步表明随着PP-MPs的积累,高浓度微塑料暴露组肠道绒毛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绒隐比降低,且在肝脏组织中细胞质减少、细胞核皱缩现象更明显,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单一暴露与复合暴露对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产生显著差异影响,并呈现浓度依赖性;肝脏组织中的氧化酶在相同浓度的PP-MPs处理下,复合暴露组的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单一暴露组(P<0.05)。综上所述,PP-MPs的单一和复合暴露均使微塑料在青海湖裸鲤多组织中富集,并引起肠道和肝脏组织损坏和氧化应激反应,且随着微塑料浓度增加及与抗生素的复合暴露而加剧。研究为探讨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共存对青海湖裸鲤的毒理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对评估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抗生素 生物累积 氧化损伤 青海湖裸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湿地水鸟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崔全超 季海川 +13 位作者 张国铭 唐鑫雨 钟悦陶 董永刚 唐伯玉 杨芳 赵宏 朵文凯 李国刚 孙楠 申梅花 王雪莲 王爱真 王稳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37-42,共6页
为更加清楚地了解青海省水鸟本底资源,本文基于鸟类分类学最新研究,结合近年来鸟类分布资料和调查记录数据,对青海省水鸟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共统计水鸟9目18科142种,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和《青海鸟类图鉴... 为更加清楚地了解青海省水鸟本底资源,本文基于鸟类分类学最新研究,结合近年来鸟类分布资料和调查记录数据,对青海省水鸟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共统计水鸟9目18科142种,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和《青海鸟类图鉴》共查询水鸟135种,另外7种为查阅文献和新闻报道、收集观鸟爱好者记录获得。物种组成上,鸻形目鸟种最多为66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3种,列入CITES附录Ⅰ和附录ⅠⅠ物种分别为5种和6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3种,易危物种6种。在居留型上,旅鸟占比最大,其次为夏候鸟。在地理区系上,古北型和全北型占优势,分别为51种和38种。此次水鸟本底数据统计丰富了青海省水鸟多样性基础信息,对后续开展青海省鸟类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多样性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