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海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和分布特点
被引量:9
- 1
-
-
作者
侯生英
王爱玲
张贵
彭德良
黄文坤
-
机构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1,156,共4页
-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40)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B30230)
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30921140411)
-
文摘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青海省小麦青稞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07-2010年,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对青海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病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宁、海东、海北、黄南、玉树、海西州6个地区,在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分布,但不同生态区以及同一生态区不同地块间发生量差异较大。垂直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同一地块中禾谷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20 cm以上的土层中。
-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病
发生
分布
-
Keywords
Heterodera avena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S435.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在青海发生分布状况调查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爱玲
侯生英
彭德良
张贵
黄文坤
姚强
-
机构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231-13233,共3页
-
基金
青海省科技厅对外交流处项目
-
文摘
对青海省7个地区24个县(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平均孢囊样品发生率为72.67%。海拔3501~3900m的青稞种植区孢囊样品发生率最高,达到了100%,2501~3500m海拔区段单位孢囊数最高,200g土样内平均孢囊数达到36.11~35.07个。不同生态区调查显示浅山地区单位孢囊数较高,脑山次之,浅、脑山地区单位孢囊数均明显大于川水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主要危害寄主为小麦和青稞。
-
关键词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
发生分布
寄主
-
Keywords
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Oe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Host
-
分类号
S435.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青海省祁连县不同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宋维敏
郭良芝
翁华
程亮
赵珂
朱亮
魏有海
-
机构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155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7-C-3、CARS-08-C-3)
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303)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200405)
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项目(2020-ZJ-Y08、2020-ZJ-Y11)。
-
文摘
为明确不同农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特征,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祁连县5种不同作物田495个样地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祁连县农田杂草共有55种,隶属19科45属,其中以禾本科、菊科和蓼科为主;优势杂草有6种,分别为旱雀麦(Bromus tectorum)、野燕麦(Avena fatu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藜(Chenopodium album)、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节裂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旱雀麦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杂草生态重叠度较高;香农-威纳指数表明,不同作物田杂草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Jaccard相异系数、Bray-Curtis距离系数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田、青稞(Hordeum vulgare)与燕麦(Avena sativa)、白菜型油菜(Brassia campestris)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田杂草群落组成相似;非度量多维Shepard和拟合度图表明,猪殃殃(Galium spurium)、薄蒴草、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早熟禾(Poa annua)、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旱雀麦、藜、密花香薷与各作物田拟合度较高;利用极点排序和最小生成树图,将优势杂草群落划分为3组生态类群,旱雀麦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杂草生态重叠度较高。研究明确了不同优势杂草生态分布特点和种间关系,为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排序
物种共生网络
-
Keywords
diversity
niche width
niche overlap value
sorting
co-occurrence network
-
分类号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