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照强度对青海高原地区园林小菊扦插繁殖的效果
1
作者 张国莉 唐有林 +1 位作者 王海滨 田洁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共12页
[目的]探究青海地区园林小菊扦插苗的适宜光照条件,明确其最佳光照强度参数,以期为高海拔地区园林小菊的标准化生产栽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通过不同层数的遮阳网调控光照强度,以8个园林小菊品种(‘金陵玫瑰金’、‘金陵潋... [目的]探究青海地区园林小菊扦插苗的适宜光照条件,明确其最佳光照强度参数,以期为高海拔地区园林小菊的标准化生产栽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通过不同层数的遮阳网调控光照强度,以8个园林小菊品种(‘金陵玫瑰金’、‘金陵潋滟’、‘金陵笑靥’、‘金陵一品红’、‘金陵礼花’、‘金陵粉玉兰’、‘金陵阳光’、‘金陵红荷’)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光强(CK:遮光率0%,T1:遮光率56.00%,T2:遮光率79.22%)对园林小菊扦插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光强处理下,园林小菊扦插苗生长、光合及生理指标差异显著。在T1处理下株高、茎粗、叶片数、总根长、根数、生根率等生长指标均最佳。其中,T1处理下‘金陵玫瑰金’的叶片数较CK和T2处理分别提高了5.70%和159.38%;随着光强的降低,各园林小菊品种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T1处理下‘金陵阳光’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和T2处理的高35.10%和6.77%。通过曼特尔检验发现,净光合速率与生根率密切相关,与成活率无相关性。[结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的扦插苗排名为T1处理>CK处理>T2处理,同时发现8个品种中‘金陵潋滟’的长势最佳,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扦插繁殖 光强 生长发育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7份菊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8
2
作者 赵孟良 王丽慧 +5 位作者 任延靖 孙雪梅 侯志强 杨世鹏 李莉 钟启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2-724,共13页
为有效利用我国菊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257份菊芋种质资源,表明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6%~50%之间,平均为24.75%,单株块茎重的变异系数最大(50%),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6%),多样性指数(H')分布在1.24~1.53之间,平均... 为有效利用我国菊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257份菊芋种质资源,表明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6%~50%之间,平均为24.75%,单株块茎重的变异系数最大(50%),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6%),多样性指数(H')分布在1.24~1.53之间,平均为1.44,单株块茎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1.53),叶宽的多样性指数最低(1.24);8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85~1.08之间,平均为0.98,以块茎习性最大,块茎整齐度最小,大部分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57份菊芋资源的隶属函数均值介于0.12~0.58之间,其中JA1095材料最高(0.58),其花数和单株块茎重具有明显优势。菊芋资源1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粗、叶长、花和花盘大小可作为今后选育高产菊芋品种的指导目标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66.794%,其中花数量、单株块茎数量、块茎毛根量、块茎表皮光滑程度4个性状是构成菊芋种植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20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257份种质材料分为5类,其中,第I类和第II类占总资源量的85%。本研究结果为菊芋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害对多茸毛型线辣椒幼苗生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艳 黄璐瑶 +3 位作者 邓昌蓉 张彦君 侯全刚 邵登魁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2-1498,共7页
【目的】研究茸毛型线辣椒种质资源的抗寒性以及对低温的适应性,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特色品种多茸毛型辣椒青线椒2号为材料,采用低温培养箱对幼苗期植株进行低温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 【目的】研究茸毛型线辣椒种质资源的抗寒性以及对低温的适应性,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特色品种多茸毛型辣椒青线椒2号为材料,采用低温培养箱对幼苗期植株进行低温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处理组的不同生理指标变化相对趋势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丙二醛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茸毛型线辣椒种质资源具有更好的抗寒性以及对低温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单株结果数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俊涛 冯鹏龙 +1 位作者 王亚艺 李全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3-1450,共8页
为探究辣椒单株结果数的遗传机制,以单株结果数差异较大的辣椒材料XHB(P_(1))和B14-01(P_(2))为亲本,构建四世代遗传家系即P_(1)、P_(2)、F_(1)、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辣椒单株结果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 为探究辣椒单株结果数的遗传机制,以单株结果数差异较大的辣椒材料XHB(P_(1))和B14-01(P_(2))为亲本,构建四世代遗传家系即P_(1)、P_(2)、F_(1)、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辣椒单株结果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椒单株结果数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 a、d b分别为-16.33、-13.05,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h a、h b分别为-10.02、-2.51。2对主基因间的加性×显性(j_(ab))互作效应和显性×加性(j ba)互作效应的效应值分别为8.69和12.93,加性×加性上位性(i)互作效应值为6.86,显性×显性(l)的互作效应值为7.23,主基因间的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加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68.10%,环境引起的变异占比31.9%,表明环境对辣椒结果数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关研究结果为不同单株结果数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及相关基因的定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单株结果数 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芋种质资源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特征与分析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孟良 刘明池 +3 位作者 钟启文 何洪巨 季延海 李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6,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不同来源29份菊芋种质资源块茎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菊芋矿质资源营养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主要矿质营养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法国...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不同来源29份菊芋种质资源块茎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菊芋矿质资源营养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主要矿质营养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法国、丹麦和中国三种来源种质资源块茎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菊芋矿质营养元素87%的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照5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总值大小分布,将29份菊芋资源分为4个类群,通过本研究为今后进行菊芋新品种的选育和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矿质营养元素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份引进菊芋种质资源的叶片性状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孟良 钟启文 +1 位作者 刘明池 李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1-1157,共7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硫酸与重铬酸钾氧化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24份菊芋资源叶片的矿质元素、纤维素、绿原酸和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国外引进的菊芋种源叶片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22份国外菊芋种源叶片中含水量最高...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硫酸与重铬酸钾氧化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24份菊芋资源叶片的矿质元素、纤维素、绿原酸和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国外引进的菊芋种源叶片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22份国外菊芋种源叶片中含水量最高为F12,达27.58%,最低为F16,达19.02%;来自丹麦与法国的菊芋种源叶片含水量均值差异不大,但均低于青芋3号和青芋4号;叶片形状中近圆形3份,长卵圆形1份,卵圆形18份;叶片中K含量最高的为F19,达30.62 mg·g^(-1),是青芋3号的2.5倍;Mg含量最高的为D8,达14.17 mg·g^(-1),与青芋3号含量差异不大;Fe含量差别不大,范围为0.09~0.19 mg·g^(-1);Ca含量最高的为D8,达26.87 mg·g^(-1);绿原酸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均为F7,分别达2.55%和1.24 g·100g-1;粗纤维含量最高的为F9,达16.7%,最低的为F19,达7.36%。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可知:在遗传距离为0.65处,可将24份菊芋种源划分为3个组;其中第1组叶片主要是卵圆形和近圆形,第2组叶片为长卵圆形,第3组叶片均为卵圆形。不同菊芋种源叶片中各指标间存在差异,综合参试的各项指标,最终筛选出了F19、D8、F9、F7、D14、D11等6份特异菊芋种源,供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种质资源 叶片性状 矿质元素 纤维素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仪鉴定菊芋倍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孟良 任延靖 +1 位作者 田闵玉 钟启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8-146,共9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菊芋种质的染色体倍性,为菊芋的种质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建立基于流式细胞仪检测菊芋倍性的检测体系,并针对不同电压((340,365.3和422 V))、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与否、取样部位(老...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菊芋种质的染色体倍性,为菊芋的种质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建立基于流式细胞仪检测菊芋倍性的检测体系,并针对不同电压((340,365.3和422 V))、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与否、取样部位(老叶、嫩叶、块茎和根)对体系进行优化。利用建立的稳定优化体系对302份菊芋种质资源的倍性进行检测。【结果】针对菊芋材料,选取幼嫩叶片,在样品处理时添加PVP溶液消除多酚及多糖物质的干扰,检测电压选用365.3 V,以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检测的效果较好,准确性较高。302份菊芋种质资源倍性检测结果表明,整体变异系数在2.17~9.74,二倍体共3份,仅占资源总数的0.99%;四倍体共25份,占资源总数的8.28%;六倍体共274份,占资源总数的90.73%。【结论】基于流式细胞仪建立的菊芋种质资源倍性鉴定方法检测效果较好,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流式细胞仪 染色体倍性 倍性检测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芋的功能营养价值开发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孟良 《蔬菜》 2020年第9期40-45,共6页
菊芋是一种非粮能源作物,被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在医疗保健、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菊芋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主要从菊芋所含的菊糖、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等成分介绍了菊芋的... 菊芋是一种非粮能源作物,被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在医疗保健、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菊芋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主要从菊芋所含的菊糖、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等成分介绍了菊芋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从防风固沙、植物修复、生物防治等方面综述了菊芋的生态应用价值,从食品、饲料、能源、园林观赏等角度总结了菊芋的开发利用前景,以期为菊芋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营养价值 开发 利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霉菌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9
作者 陶丽婷 杨世鹏 +2 位作者 王丽慧 李屹 李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83,共4页
为快速有效地确定辣椒疫霉菌SSR-PCR反应体系,采用正交优化设计方法,对影响辣椒疫霉菌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主要因素(模板DNA、引物、d NTPs、Taq酶)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因素下各水平浓度对SSR-PCR的反应结果均有显著性... 为快速有效地确定辣椒疫霉菌SSR-PCR反应体系,采用正交优化设计方法,对影响辣椒疫霉菌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主要因素(模板DNA、引物、d NTPs、Taq酶)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因素下各水平浓度对SSR-PCR的反应结果均有显著性影响,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1.0 ng模板DNA,0.8μmol/L引物,0.5μmol/L d NTPs,1.0 U Taq酶。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 min;94℃变性15 s,58.4℃退火30 s,36个循环,72℃延伸2 min,最佳循环数为36。利用该体系对12份辣椒疫霉菌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本试验为辣椒疫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及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菌 SSR-PCR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辣椒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鹏龙 韩睿 +3 位作者 王亚艺 邵登魁 李全辉 钟启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0-327,共8页
基于辣椒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青海地区主栽的26份主栽辣椒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分子指纹图谱。结果从117对SSR标记中筛选出6对扩增稳定,多态性较好的引物,6对标记共扩增到36个基因位点,多态性比例为97%;26份青海地区主栽... 基于辣椒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青海地区主栽的26份主栽辣椒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分子指纹图谱。结果从117对SSR标记中筛选出6对扩增稳定,多态性较好的引物,6对标记共扩增到36个基因位点,多态性比例为97%;26份青海地区主栽辣椒品种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2~1.00,在GS 0.5处可将26份辣椒材料聚为4类。优选pepperSSR01、pepperSSR04、pepperSSR06、pepperSSR08这4对引物组合便可准确快速地区分供试辣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菊芋秸秆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晓强 钟启文 +4 位作者 张广楠 张海旺 李屹 李莉 谭龙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246-251,共6页
菊芋是青海高原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其地上部秸秆生物量大,为解决其综合利用问题,针对5种微生物菌剂进行了菊芋秸秆静态好氧发酵添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菊芋秸秆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其发酵进程,有效... 菊芋是青海高原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其地上部秸秆生物量大,为解决其综合利用问题,针对5种微生物菌剂进行了菊芋秸秆静态好氧发酵添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菊芋秸秆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其发酵进程,有效提高了堆体温度并延长高温持续时间,加快其物质降解与合成,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使堆料达到理化性质的稳定并消除其植物毒性;添加微生物菌剂还可以提高腐熟堆料的营养水平,减少氮素损耗,保证腐熟秸秆的肥力。5种菌剂促进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秸秆降解剂008-J表现最优。本研究明确了微生物菌剂对菊芋秸秆发酵的促进作用,为发酵菌剂的筛选和菊芋秸秆基质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秸秆 好氧发酵 微生物菌剂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启璋 张广楠 +1 位作者 王丽慧 田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以韭菜品种雪晶208为试材,测定其在土壤栽培、营养液栽培和基质栽培下农艺性状和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韭菜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次关系...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以韭菜品种雪晶208为试材,测定其在土壤栽培、营养液栽培和基质栽培下农艺性状和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韭菜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次关系,筛选出不同商品性状需求下韭菜的适宜栽培方式。结果表明:(1)在3种栽培方式下,营养液栽培更容易促进韭菜的快速生长,其株高、最大叶长、叶片数、假茎长增长最快,基质栽培次之,土壤栽培下韭菜生长最慢,但土壤栽培却有利于叶宽和假茎粗的生长。(2)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营养液栽培利于韭菜单株产量的快速增加。整个生长周期,营养液栽培的韭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始终高于其他栽培方式。培养至35 d,营养液栽培的韭菜地上部鲜重较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分别提高了50.16%和63.70%,地上部干重较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分别提高了11.07%、16.04%。(3)3种栽培方式下韭菜不同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显著,营养液栽培易使韭菜假茎中可溶性总糖和果糖快速累积。培养7~35 d,营养液栽培下韭菜不同器官的总糖与其他糖组分含量始终高于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其中,培养35 d假茎总糖的增幅显著高于叶的总糖增幅,且收获期假茎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较叶分别提高13.83%、12.31%、29.14%。(4)灰色关联分析发现,3种栽培方式下与韭菜单株产量关联紧密的指标均为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影响营养液栽培、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的首要因素分别为假茎蔗糖、叶蔗糖和叶葡萄糖。综上,在3种栽培方式中,营养液栽培是最利于韭菜快速生长与可溶性糖累积的栽培方式,其中假茎蔗糖含量是营养液栽培韭菜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说明蔗糖的累积在韭菜营养液高产栽培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栽培方式 农艺指标 可溶性糖组分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结球甘蓝叶球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敏 邓昌蓉 +2 位作者 邵登魁 常振 任延靖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1-157,共7页
为建立早熟结球甘蓝综合评价体系,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结球甘蓝品种。选用14个早熟结球甘蓝品种为材料,对测量的33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结球甘蓝各性状变异系数介于4.... 为建立早熟结球甘蓝综合评价体系,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结球甘蓝品种。选用14个早熟结球甘蓝品种为材料,对测量的33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结球甘蓝各性状变异系数介于4.68%~30.12%之间。各品种指标间存在差异,其中球叶数与中心柱高,中肋长与中肋外表面积,中肋中部厚度与中肋上部厚度、中肋下部厚度,中心柱下部宽度与中心柱表面积,叶皱缩度与叶球宽,中部叶间距与上部叶间距、下部叶间距,叶纵卷指数与叶侧卷指数、叶长、叶宽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叶片着生、中心柱、叶球、厚度、质量、中心柱上部宽度因子,累贡献率为81.701%,表明以上6个为关键因子;计算因子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排名前5的品种依次为20-H16、日本绿玉、20-H22、20-H18、XC60-3;对33个分析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综合隶属函数得分排名结果与因子综合得分结果一致,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结果表明,20-H16综合得分最高,品质最优,可进一步作为甘蓝育种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农艺性状 模糊综合评价 变异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内参基因筛选及AsACO基因对盐胁迫和促生菌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启璋 张祥林 +1 位作者 韩睿 田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97-3306,共10页
【目的】筛选大蒜在盐胁迫下的稳定内参基因,并分析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AsACO)对盐胁迫和促生菌的响应表达特性,为深入探究促生菌的促生机制及大蒜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材,采用... 【目的】筛选大蒜在盐胁迫下的稳定内参基因,并分析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AsACO)对盐胁迫和促生菌的响应表达特性,为深入探究促生菌的促生机制及大蒜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5个内参基因ACT、UBC、HIS3、18S rRNA、TUB在盐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筛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并分析恶臭假单胞菌UW4对盐胁迫下AsACO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5个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的特异性强、无引物二聚体。GeNorm分析得出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18S rRNA=TUB>HIS3>UBC>ACT,NormFinder分析得出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18S rRNA>HIS3>TUB>UBC>ACT,BestKeeper分析得出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UBC>HIS3>18S rRNA>TUB>ACT,最终以几何平均数综合分析得出18S rRNA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检测出AsACO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根。整个处理过程中,盐胁迫明显诱导AsACO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组织中表达上调,根和叶片中AsAC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2 d和12 h时达最高,较正常培养(CK)分别显著升高124.43%和238.34%(P<0.05,下同),与盐胁迫处理相比,盐胁迫+浇施恶臭假单胞菌UW4处理显著降低AsACO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根和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其中在2 d和12 h时降幅较大,分别降低了112.08%和343.34%。【结论】18S rRNA是盐胁迫下大蒜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盐胁迫可诱导大蒜根和叶片中AsACO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间接促进ACO和乙烯水平升高,加速由乙烯调控的细胞衰老,甚至死亡,但盐胁迫下恶臭假单胞UW4具有抑制AsACO基因表达的作用,以减少ACO和乙烯的合成,从而延缓大蒜细胞衰老,提高逆境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盐胁迫 内参基因 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 恶臭假单胞菌UW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果聚糖的水解方法及其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洁 王启璋 钟启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4-1215,共12页
为了建立大蒜果聚糖含量的快速高效检测方法,本试验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材,首先通过热水、超声、超声-热水法提取大蒜总糖,分别利用不同的水解试剂类型、pH值、浓度、水解时间将其中的果聚糖彻底水解,通过响应面分析筛选了果聚糖降解的... 为了建立大蒜果聚糖含量的快速高效检测方法,本试验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材,首先通过热水、超声、超声-热水法提取大蒜总糖,分别利用不同的水解试剂类型、pH值、浓度、水解时间将其中的果聚糖彻底水解,通过响应面分析筛选了果聚糖降解的最优条件;随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法测定水解前后果聚糖降解产物(蔗糖、葡萄糖、果糖)的含量并计算差值,得到大蒜组织中所有果聚糖的总含量;最后利用方法学验证对确立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和评价。结果表明,热水法更有利于提取大蒜可溶性总糖;大蒜果聚糖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90℃、HCl浓度3 mol·L^(-1)、水解时间1 h,经此条件水解后大蒜果聚糖含量预测值为627.903 mg·g^(-1)FW,与实际测定值(620.470 mg·g^(-1)FW)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良好。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该果聚糖定量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三者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为98.45%~101.04%,其RSD为0.59%~1.75%。利用此方法鉴定大蒜资源果聚糖性质发现,不同品种大蒜鳞茎中果聚糖含量差异显著。本研究筛选确立的检测方法准确性较高,结果可靠,适用于大蒜果聚糖含量的测定分析。本研究结果为大蒜资源果聚糖性状的深入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果聚糖 强酸水解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新雨 田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15-1625,共11页
为探明大蒜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特征,开发适合大蒜育种的SSR引物,利用MISA软件对大蒜转录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检测与信息分析,并通过PCR扩增检测引物的有效性和多态性。结果表明:大蒜转录组测序获得444865条unigenes,共鉴定出14... 为探明大蒜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特征,开发适合大蒜育种的SSR引物,利用MISA软件对大蒜转录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检测与信息分析,并通过PCR扩增检测引物的有效性和多态性。结果表明:大蒜转录组测序获得444865条unigenes,共鉴定出141132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31.72%,平均每3.45 kb出现1个SSR位点。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为SSR位点中优势类型,分别占总SSR的68.02%和24.12%;SSR位点共有82种重复基序,以A/T和AT/AT数量较多,占总SSR位点的65.02%和12.37%。利用Primer 3.0共设计出125616对SSR引物,在随机选取的14对引物中有12对引物能够有效扩增,其中6对引物在35份大蒜资源中表现出多态性,扩增共得到26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产生4.33条条带。UPGMA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7569处,35份大蒜资源可被分成5大类群。综上所述,利用大蒜转录组数据进行SSR分子标记开发能够获得较高频率的SSR位点,且开发的SSR标记可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转录组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As-1-SS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铁原毓 田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01-2511,共11页
植物果聚糖是一类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在植物中的积累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为了解大蒜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的序列特征和功能,本研究采用TA克隆方法(Original TA Cloning Kit)得到乐都紫皮大蒜As-1-SST基因全长序列,利用BLAST... 植物果聚糖是一类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在植物中的积累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为了解大蒜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的序列特征和功能,本研究采用TA克隆方法(Original TA Cloning Kit)得到乐都紫皮大蒜As-1-SST基因全长序列,利用BLAST、DNAMAN、ProtParam、SWISS-MODEL、MEGA等生物信息工具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As-1-SST基因在大蒜根、假茎、叶片和鳞芽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大蒜As-1-SST基因全长1872 bp,编码623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9.76 kDa,理论等电点为5.19,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As-1-SST蛋白主要定位于液泡,该蛋白无信号肽,包含2个特异位点,属于糖苷水解酶32(GH32)家族。在进化关系上,大蒜As-1-SST与百合科的洋葱1-SST亲缘关系最为接近。qRT-PCR分析表明,As-1-SST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假茎,在鳞芽和叶片中表达水平较低,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不同组织As-1-SST对于低温及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显著,低温胁迫显著诱导了根、假茎、叶片中As-1-SST的表达,而干旱胁迫只显著提高了鳞芽中As-1-SST的表达量,说明大蒜各组织As-1-SST对逆境信号的响应机制不同。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大蒜果聚糖合成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As-1-SST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As6G-FFT基因烟草的阳性鉴定及基因拷贝数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铁原毓 文军琴 田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2-599,共8页
【目的】为验证转As6G-FFT烟草的基因功能,筛选稳定遗传的阳性株系材料,以建立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及生理指标分... 【目的】为验证转As6G-FFT烟草的基因功能,筛选稳定遗传的阳性株系材料,以建立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及生理指标分析鉴定转As6G-FFT基因阳性烟草植株,并利用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阳性转基因烟草中As6G-FFT基因的拷贝数。【结果】(1)基于PCR检测,14个转基因烟草叶片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表明14个株系中均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As6G-FFT;(2)14个转基因株系中As6G-FFT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P<0.01)或极其显著上升(P<0.001),其中6个株系的表达量呈极其显著升高(P<0.001);且其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最高提高215.13倍;(3)基于生理指标,测定转As6G-FFT基因烟草的果聚糖含量,发现14个转基因株系中果聚糖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极其显著上升(P<0.001),其中13个株系的果聚糖含量极其显著升高(P<0.001);且其果聚糖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最高提高10.47倍;(4)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构建As6G-FFT和Nt ACT基因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0.2907x+3.0145和y=-0.2813x+8.0141,R^(2)均为1;在检测的14个转基因株系中As6G-FFT基因拷贝数为1~3,其中1、2和3拷贝的单株数分别占总数的35.7%、50.0%和14.3%。【结论】本研究从DNA、RNA和生理水平综合进行阳性转基因烟草的鉴定,鉴定结果更为准确。此外,还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烟草中外源As6G-FFT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高效地估算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拷贝数,为后续获得稳定遗传材料提供筛选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6G-FFT基因 转基因烟草 阳性鉴定 拷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