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施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对我国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梁可
马扶林
+4 位作者
刘小伟
景煜都
封俊豪
裴梦婷
郭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3-1365,共13页
【目的】总结分析生物炭和解磷菌肥种类、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我国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高效调控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提供宏观指导。【方法】收集2014—2024年期间公开发表的50篇研究论文,提取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
【目的】总结分析生物炭和解磷菌肥种类、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我国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高效调控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提供宏观指导。【方法】收集2014—2024年期间公开发表的50篇研究论文,提取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下土壤全磷、有效磷、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UGB)数据233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的种类及添加方式(单施、混施)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探究生物炭、解磷菌肥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的关系。【结果】1)生物炭与解磷菌肥混施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生物炭、解磷菌肥单施。生物炭单施、解磷菌单施和生物炭与解磷菌混施3种添加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幅度依次为46.44%、31.88%和138.11%。2)解磷菌群组合(解磷细菌+解磷真菌)、解磷细菌、解磷真菌3类解磷菌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及作物生长,组合解磷菌肥与生物炭混施对有效磷含量的提升量是单施组合解磷菌肥的15倍,效应值达395.50%。3)不同种类生物炭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发育的影响不同,生物炭组合施用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株高的提升作用显著,且与解磷菌肥混施对有效磷含量和作物株高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4)不同作物体系和区域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对生物炭及解磷菌肥施用响应存在差异,单施生物炭对饲料作物及经济作物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效应值达52.79%、47.67%,单施解磷菌肥则显著提升粮食作物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效应值分别为52.98%。单施生物炭、单施解磷菌肥、解磷菌肥+生物炭混施对北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效应值均大于南方,效应值分别相差65.24、16.04、78.95个百分点。5)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与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对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二者混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果。相较于单一菌种菌肥,含解磷细菌与解磷真菌的组合菌肥展现出更优效果。无论是单独施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还是将其混合施用,其在北方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效果均优于南方。在已报道的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量范围内,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解磷菌肥
土壤有效磷
作物生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度退化草地补播10年后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赵文
尹亚丽
+3 位作者
李世雄
刘燕
刘晶晶
张如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65-2372,共8页
为明确补播对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补播10年后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补播的中度退化草地为对照,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等,分析补播10后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地上、下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微...
为明确补播对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补播10年后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补播的中度退化草地为对照,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等,分析补播10后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地上、下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特征。结果表明:(1)补播10年草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与中度退化草地差异不显著(P>0.05);(2)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补播10年草地与中度退化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补播10年后草地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中度退化草地(P<0.05);(3)草地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 index)、Simpson优势度指数(D index)均表现为0—10 cm高于10—20 cm,且补播10年后草地近表层土壤微生物在培养7 d后,多样性指数与中度退化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4)补播10年后草地近表层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表现为单糖类>氨基酸>酯类>胺类>醇类>酸类,而中度退化草地土表现为氨基酸>单糖类>胺类>酯类>酸类>醇类,其中补播10年草地单糖利用占比显著高于中度退化草地,进一步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显示,补播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近表层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氨基酸类。综上,补播10年后年草地与中度退化草土壤微生物区系基本一致,补播效果逐渐消失,应采取持续合理的管护措施以维持补播效果的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草地
中度退化草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碳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对我国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梁可
马扶林
刘小伟
景煜都
封俊豪
裴梦婷
郭梁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草业与草原学院
青海
省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
教育部
水土保持与
生态
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
重点
实验室
青海大学/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管理局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3-136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7471)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2024AAC05099)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3-SJY-KF-04)。
文摘
【目的】总结分析生物炭和解磷菌肥种类、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我国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高效调控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提供宏观指导。【方法】收集2014—2024年期间公开发表的50篇研究论文,提取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下土壤全磷、有效磷、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UGB)数据233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的种类及添加方式(单施、混施)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探究生物炭、解磷菌肥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的关系。【结果】1)生物炭与解磷菌肥混施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生物炭、解磷菌肥单施。生物炭单施、解磷菌单施和生物炭与解磷菌混施3种添加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幅度依次为46.44%、31.88%和138.11%。2)解磷菌群组合(解磷细菌+解磷真菌)、解磷细菌、解磷真菌3类解磷菌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及作物生长,组合解磷菌肥与生物炭混施对有效磷含量的提升量是单施组合解磷菌肥的15倍,效应值达395.50%。3)不同种类生物炭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发育的影响不同,生物炭组合施用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株高的提升作用显著,且与解磷菌肥混施对有效磷含量和作物株高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4)不同作物体系和区域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对生物炭及解磷菌肥施用响应存在差异,单施生物炭对饲料作物及经济作物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效应值达52.79%、47.67%,单施解磷菌肥则显著提升粮食作物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效应值分别为52.98%。单施生物炭、单施解磷菌肥、解磷菌肥+生物炭混施对北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效应值均大于南方,效应值分别相差65.24、16.04、78.95个百分点。5)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与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对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二者混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果。相较于单一菌种菌肥,含解磷细菌与解磷真菌的组合菌肥展现出更优效果。无论是单独施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还是将其混合施用,其在北方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效果均优于南方。在已报道的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量范围内,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均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生物炭
解磷菌肥
土壤有效磷
作物生长
Meta分析
Keywords
biochar
phosphate-solubilizing fertilizer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rop growth
meta-analysis
分类号
S158.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度退化草地补播10年后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赵文
尹亚丽
李世雄
刘燕
刘晶晶
张如秀
机构
青海大学
畜牧兽医科学院
青海大学/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
省西宁市湟
源
县畜牧兽医站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65-2372,共8页
基金
青海省科技项目(2019-ZJ-70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660)。
文摘
为明确补播对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补播10年后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补播的中度退化草地为对照,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等,分析补播10后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地上、下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特征。结果表明:(1)补播10年草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与中度退化草地差异不显著(P>0.05);(2)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补播10年草地与中度退化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补播10年后草地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中度退化草地(P<0.05);(3)草地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 index)、Simpson优势度指数(D index)均表现为0—10 cm高于10—20 cm,且补播10年后草地近表层土壤微生物在培养7 d后,多样性指数与中度退化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4)补播10年后草地近表层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表现为单糖类>氨基酸>酯类>胺类>醇类>酸类,而中度退化草地土表现为氨基酸>单糖类>胺类>酯类>酸类>醇类,其中补播10年草地单糖利用占比显著高于中度退化草地,进一步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显示,补播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近表层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氨基酸类。综上,补播10年后年草地与中度退化草土壤微生物区系基本一致,补播效果逐渐消失,应采取持续合理的管护措施以维持补播效果的持久性。
关键词
补播草地
中度退化草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碳源利用
Keywords
reseeding grassland
moderately degraded grassland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分类号
S812.29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施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对我国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梁可
马扶林
刘小伟
景煜都
封俊豪
裴梦婷
郭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度退化草地补播10年后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赵文
尹亚丽
李世雄
刘燕
刘晶晶
张如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