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牦牛乳房炎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高明艳 曹振民 +1 位作者 屈海珠 张立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2023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某牦牛养殖场部分牦牛出现乳房炎,为确定发病原因,从该场采集确诊乳房炎奶牛乳样15份,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致病菌及PCR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部分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发现,从13份乳样中共分离获... 2023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某牦牛养殖场部分牦牛出现乳房炎,为确定发病原因,从该场采集确诊乳房炎奶牛乳样15份,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致病菌及PCR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部分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发现,从13份乳样中共分离获得23株细菌,分别为无乳链球菌(n=7)、金黄色葡萄球菌(n=8)、大肠埃希氏菌(n=4)、粪肠球菌(n=3)和蜡样芽胞杆菌(n=1)。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3种病原菌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噻呋和头孢拉定高度或中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该场牦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头孢类抗生素和恩诺沙星等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该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房炎 致病菌 分离鉴定 混合感染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勒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阿安拉木 杨毅 +1 位作者 王杰 朵红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59-62,69,共5页
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原虫寄生于羊的血液和淋巴细胞引起的血液原虫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着重对羊泰勒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泰勒虫病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对雌性牦牛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杨启林 李善春 +2 位作者 陈璟 童燕华 杨永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4,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高、中、低营养水平日粮对牦牛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试验以60头母牦牛作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分别分为高、中、低3个饲养水平进行饲喂,试验期3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营养水平下,... 文章旨在研究高、中、低营养水平日粮对牦牛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试验以60头母牦牛作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分别分为高、中、低3个饲养水平进行饲喂,试验期3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营养水平下,高、中营养组发情率及卵泡超排头数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 <0.05);高营养组血清中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促卵泡激素(FSH)和促性腺激素翻译激素(GnRh)浓度水平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 <0.05),中营养组和高营养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2)在第90天,高、中营养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葡萄糖(GLU)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 <0.05)。研究表明:不同营养水平会影响GnRh、LH、FSH的分泌,能提高超排反应率及发情率,进而影响牦牛繁殖性能,高营养组中AST、ALT、TG、ALT等的含量高于低营养组,由此可见,不同程度的补饲能提高牦牛体内的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不同营养水平 生殖激素 生化指标 发情率 卵泡超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饲用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南英 牛勇 +4 位作者 陈永珑 刚馥欣 杜江 张海博 刚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17-19,39,共4页
为了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高产饲用玉米品种,对6个饲用玉米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排列,比较了各品种生产性状和种植效益。结果表明,豫青贮23株高达到88.62 cm,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豫玉22号饲草产量达到13.57万kg/hm^(2),与豫青贮23和甘... 为了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高产饲用玉米品种,对6个饲用玉米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排列,比较了各品种生产性状和种植效益。结果表明,豫青贮23株高达到88.62 cm,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豫玉22号饲草产量达到13.57万kg/hm^(2),与豫青贮23和甘玉23间差异不显著,与铁研53号、陇单6号和中原单32号间差异显著;豫玉22号盈利达到1.6万元/hm^(2),较豫青贮23和甘玉23分别高16.79%和18.52%,较铁研53和中原单32号分别高33.33%和52.38%,较陇单6号高105.13%。从综合表现来看,豫玉22号、豫青贮23和甘玉23号在青海东部干旱地区具有高产性能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 干旱地区 饲用玉米 生产性能 种植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海拔地区藏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春霞 《湖北畜牧兽医》 2021年第9期11-12,共2页
用粪便虫卵计数法对青海省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60只藏羊粪便中消化道线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相同的放牧环境下,同一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藏羊消化道内所含线虫虫卵数量不同;同一时间不同海拔高度藏羊消化道内所含线虫虫卵数量不同,优势虫种... 用粪便虫卵计数法对青海省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60只藏羊粪便中消化道线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相同的放牧环境下,同一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藏羊消化道内所含线虫虫卵数量不同;同一时间不同海拔高度藏羊消化道内所含线虫虫卵数量不同,优势虫种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虫卵计数法 藏羊 消化道线虫 海拔高度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万栋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3期61-64,72,共5页
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秸秆对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秸秆利用工作取得的进展及秸秆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推动青海省秸... 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秸秆对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秸秆利用工作取得的进展及秸秆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推动青海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农作物 秸秆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对同期牦牛的发情率、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殖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启林 李善春 +4 位作者 李凯 孙静 马小玲 韩敏振 徐尚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1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舍料、放牧+补饲、放牧+不补饲和同期发情处理方式对母牦牛生殖激素水平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5头健康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分别为舍饲、放牧+补饲、放牧+不补饲。放牧+不补饲组为传统放牧,试验为期3个月;同... 文章旨在研究舍料、放牧+补饲、放牧+不补饲和同期发情处理方式对母牦牛生殖激素水平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5头健康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分别为舍饲、放牧+补饲、放牧+不补饲。放牧+不补饲组为传统放牧,试验为期3个月;同时,利用ELISA测量所有牦牛血浆中孕酮(P4)、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等生殖激素含量,并对比分析了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3个月不同饲养方式下的饲喂,舍饲组牦牛发情率显著高于放牧+不补饲组(P<0.05),放牧+补饲组发情率显著高于放牧+不补饲组(P<0.05),放牧+补饲组和舍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放牧+补饲组血清中的葡萄糖、白蛋白、球蛋白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牦牛血清中总蛋白和谷草转氨酶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研究表明,营养的供给影响P4、E2、LH、FSH的基础水平,舍饲的育肥方式不仅能增强抗病能力,也能提高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不同补饲方式 生殖激素 生化指标 发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明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从布鲁氏菌流行特征及临床症状、国内动物布鲁氏菌流行现状、布鲁氏菌检测方法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布鲁氏菌 流行现状 检测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光温室墙体结构热性能分析
9
作者 徐少南 杨志鹏 +2 位作者 邹志荣 鲍恩财 曹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79-182,186,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日光温室在杨凌地区的保温性能,寻找适宜在杨凌地区推广的新型、适宜建造、标准化程度高的日光温室。[方法]对传统后墙主动蓄热温室(G1)、相变固化土后墙主动蓄热日光温室(G2)、现浇筑混凝土后墙主动蓄热温室(G3)和模块... [目的]探索不同日光温室在杨凌地区的保温性能,寻找适宜在杨凌地区推广的新型、适宜建造、标准化程度高的日光温室。[方法]对传统后墙主动蓄热温室(G1)、相变固化土后墙主动蓄热日光温室(G2)、现浇筑混凝土后墙主动蓄热温室(G3)和模块化素土后墙主动蓄热日光温室(G4)的墙体热结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典型晴天条件下,4座温室平均气温分别为15.68、15.83、16.52、18.44℃;在典型阴天条件下,4座温室平均气温分别为8.09、11.12、10.97和11.21℃。[结论]G4模块化后墙的主动蓄热能力使温室在冬季夜间保持较高温度,为作物越冬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条件。模块化日光温室以其独特的施工工艺和可就地取材、施工周期短、标准化建设、机械化等优势,在杨凌及西北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性能 主动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型藏羊同期发情及配种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生萍 贾玉刚 王杰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95-97,共3页
同期发情与配种技术对于提高藏羊繁育效率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能实现群体内母羊在相同或接近的时间内发情,配合统一的人工或自然配种操作,显著提高繁育的同步性和成功率。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则是在同期发情与配种技术基础上的... 同期发情与配种技术对于提高藏羊繁育效率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能实现群体内母羊在相同或接近的时间内发情,配合统一的人工或自然配种操作,显著提高繁育的同步性和成功率。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则是在同期发情与配种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涵盖从孕前营养管理到产后护理的全方位技术体系,构建高效、稳定且可持续的藏羊养殖模式。该项目引入同期发情及配种技术,并同步应用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意在实现高原型藏羊繁殖周期的同步化,以优化繁育时机和提高繁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 藏羊 同期发情 配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添加精料补充料对牦牛胰腺发育、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李善春 李凯 杨启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2,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冬季添加精料补充料对牦牛胰腺发育、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将48头体况良好的公牦牛犊牛(120日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放牧饲养,试验I、Ⅱ和Ⅲ组在放牧基础上每日分别补饲0.125... 文章旨在研究冬季添加精料补充料对牦牛胰腺发育、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将48头体况良好的公牦牛犊牛(120日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放牧饲养,试验I、Ⅱ和Ⅲ组在放牧基础上每日分别补饲0.125、0.25、0.5 kg精料补充料。预试期20 d,正式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体重、胰腺重量及胰腺内外分泌部面积占比显著提高(P<0.05),而胰腺内外分泌部面积比显著降低(P<0.05),且以试验Ⅲ组最为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补饲Ⅱ、Ⅲ组牦牛血清中血糖和白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他指标并无明显变化。(3)添加精料补充料可显著提高牦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P<0.05),对疣微菌门和螺旋体门丰度的提升极为显著(P<0.01),极显著降低了黏胶球形菌门和纤维杆菌门丰度(P<0.01)。由此可见,冬季添加精料补充料能提高牦牛生长性能,促进胰腺发育水平,提升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为牦牛养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精料补充料 胰腺发育 生化指标 瘤胃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料日粮中添加维生素B_(1)和丙酸钙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陈璟 王英措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9,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高精料日粮中添加维生素B_(1)和丙酸钙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将120头(189.46±13.31)kg健康的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牛。基础日粮精粗比为65∶35,试验1~6组分别在基... 文章旨在探究高精料日粮中添加维生素B_(1)和丙酸钙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将120头(189.46±13.31)kg健康的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牛。基础日粮精粗比为65∶35,试验1~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组合添加50、150和300 mg/kg维生素B_(1)和2%、4%的丙酸钙。试验为期52 d,包括7 d预饲期和45 d正试期。结果表明:与试验组1相比,试验组5和6牦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显著提高3.37%和2.94%(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分别显著提高2.46%和2.15%(P<0.05);此外,各试验组牦牛末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5和6的牦牛瘤胃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5和6的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较其他各组显著提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维生素B_(1)和丙酸钙梯度组合对牦牛瘤胃NH_(3)-N、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4、5和6牦牛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5和6组牦牛血清胰岛素(INS)含量较其他各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4、5和6牦牛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较其他各组显著提高(P<0.05);不同维生素B_(1)和丙酸钙梯度组合对牦牛血清皮质醇(Cort)和胰高血糖素(G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150或300 mg/kg的维生素B_(1)及4%的丙酸钙组合对高精料牦牛的饲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维生素B_(1) 丙酸钙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参数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行业需求的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3
作者 苗金萍 《中国新通信》 2024年第24期90-92,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面向行业需求的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实践环节不足、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等。随后强调了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物联网技术对... 本文旨在探讨面向行业需求的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实践环节不足、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等。随后强调了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物联网技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以及复合型人才在满足行业需求和推动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了创新策略,包括推行行业导向的跨学科融合教育、通过实践引领创新驱动、深化产教融合、引入技能认证等措施,旨在构建更符合行业需求的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需求 高职 物联网 创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创伤继发急性蜂窝织炎的诊疗
14
作者 范莉 胡佩莹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6期61-62,共2页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兽医站接到一农户送来一只年龄不详的流浪犬就诊。经询问得知,该犬常年流浪在外无人照管,前段时间和其他野狗打斗撕咬,右后肢臂部的阔张筋膜肌上形成大面积的咬创,由于咬伤后没有及时进行清创手术,导...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兽医站接到一农户送来一只年龄不详的流浪犬就诊。经询问得知,该犬常年流浪在外无人照管,前段时间和其他野狗打斗撕咬,右后肢臂部的阔张筋膜肌上形成大面积的咬创,由于咬伤后没有及时进行清创手术,导致患犬创伤部大面积肿胀,触诊时热痛反应明显,呈捏粉状、有指压痕;测得体温为39.8℃(体温升高),呼吸37次/分(增强)、脉搏116次/分,患犬伴有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犬 痛反应 右后肢 指压痕 体温升高 二堡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部分地区鸡沙门氏菌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15
作者 高明艳 葛生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为初步了解西宁市鸡沙门氏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本研究从西宁市部分地区鸡场采集216份病死鸡组织样品,通过细菌分离、染色镜检、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法调查沙门氏菌感染情况及部分分离株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发现,共47份... 为初步了解西宁市鸡沙门氏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本研究从西宁市部分地区鸡场采集216份病死鸡组织样品,通过细菌分离、染色镜检、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法调查沙门氏菌感染情况及部分分离株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发现,共47份样品感染沙门氏菌,平均阳性率为21.76%;共鉴定到4种血清型,分别为鸡白痢沙门菌(32株)、肠炎沙门菌(1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株)和阿柏丁沙门菌(2株)。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和复方新诺的耐药性低;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氧氟沙星和磺胺嘧啶等抗菌药耐药性高。研究结果为该地制定鸡沙门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沙门氏菌 流行情况 血清型 耐药性 西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球蚴疫苗及诊断试剂候选抗原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春霞 李鑫 +7 位作者 欧兰欣 叶碧锦 李波 王红彩 张浩吉 唐文强 王海峰 黄福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104,共6页
棘球蚴病是人或动物感染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即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根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泡型棘球蚴病和囊型棘球蚴病。临床所用药物,如阿苯达唑、吡喹酮、奥苯达唑等治愈率不高,副作用大,且可能... 棘球蚴病是人或动物感染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即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根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泡型棘球蚴病和囊型棘球蚴病。临床所用药物,如阿苯达唑、吡喹酮、奥苯达唑等治愈率不高,副作用大,且可能出现耐药性等潜在风险,而疫苗具有安全、无残留、动物无休药期等优点。因此,研制有效的棘球蚴病疫苗对畜牧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疫苗抗原的研发成果中已出现了较为成熟的Eg95抗原,以及大量亟待证明的候选抗原如EgA31、EgM、EgTpx、P29及TSP3等。利用这些抗原制成的不同种类的疫苗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效果。不仅如此,在使用疫苗进行预防的同时,对易感动物进行准确甄别尤其是早期甄别在防控棘球蚴病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目前,诊断试剂的研发也有大量候选抗原如AgB、Ag5以及Eg95-5等可供选择。论文将对疫苗和诊断候选抗原进行汇总、讨论,以期为该病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蚴 疫苗 诊断试剂 EG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日粮补充脂肪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杰 吴国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3-56,共4页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补充脂肪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平均胎龄为(3.2±0.4)的72头二元母猪(妊娠110d)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补充脂肪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平均胎龄为(3.2±0.4)的72头二元母猪(妊娠110d)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25.5g/kg大豆油和小麦-豆粕型日粮+25.5g/kg大豆油。结果:对照组和玉米组母猪断奶体重、断奶数、断奶窝重、仔猪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小麦组(P<0.05),但断奶-发情间隔显著小于小麦组(P<0.05)。玉米组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度显著高于小麦组(P<0.05)。对照组和玉米组母猪常乳中蛋白质、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小麦组(P<0.05)。与小麦组相比,玉米组母猪常乳中脂肪含量显著提高3.68%(P<0.05)。对照组和玉米组母猪断奶时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胰岛素和黄体生成素浓度均显著高于小麦组(P<0.05),而玉米和小麦组母猪断奶时血清肌酸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麦型日粮中添加大豆油较玉米型日粮组对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及血清激素水平具有负面影响,而玉米型日粮补充大豆油可以提高乳脂肪和血清肌酸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哺乳母猪 繁殖性能 乳成分 血液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鹏霞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12期3-4,共2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细菌病,对畜牧养殖和人生命健康可造成严重危害。在牛群中,布鲁氏菌病发病率较高,并且常通过牛奶、流产胎儿、阴道分泌物等造成养殖人员和屠宰人员感染。在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过程中,需...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细菌病,对畜牧养殖和人生命健康可造成严重危害。在牛群中,布鲁氏菌病发病率较高,并且常通过牛奶、流产胎儿、阴道分泌物等造成养殖人员和屠宰人员感染。在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过程中,需要了解到牛布鲁氏菌的流行特点和流行现状,以便针对性开展防控工作。在牛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中,布鲁氏菌的诊断与检测是了解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对于了解牛群中的感染情况、主要流行菌株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和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为牛布鲁氏菌病的新型诊断技术和防控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点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微量元素对肉牛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晓磊 徐其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29,共4页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发酵微量元素对肉牛生长后期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506.81±4.29)kg的肉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肉牛每天饲喂9 kg浓缩料(铜、锌和...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发酵微量元素对肉牛生长后期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506.81±4.29)kg的肉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肉牛每天饲喂9 kg浓缩料(铜、锌和硒含量分别为5、20和0.15 mg/kg)+1.2 kg水稻秸秆,处理组肉牛每天饲喂对照组等量的饲料+0.5 kg发酵微量元素(铜、锌和硒含量分别为10、20和0.1 mg/kg)。试验为期270 d。结果:对照组与处理组对肉牛末重、浓缩料及水稻秸秆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处理组肉牛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8.33%(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冷胴体重显著提高5.56%(P<0.05)。处理组肌肉铁、锌和硒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8.44%、17.30%和46.87%(P<0.05)。结论:在育肥后期肉牛浓缩料中添加发酵微量元素可以提高日增重、冷胴体重,且不影响动物的采食量和胴体性状,同时日粮添加发酵微量元素可提高背最长肌铁、锌和硒3种微量矿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微量元素 肉牛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肌肉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豆粕型日粮加工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沉积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国林 贾玉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1-44,共4页
文章旨在评估小麦-豆粕型日粮的调质时间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沉积、组织器官重量及空肠绒毛形态的影响。试验将672只平均体重为(60.21±0.3)g的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处理组(T1~T3)肉鸡均饲喂基础日粮,... 文章旨在评估小麦-豆粕型日粮的调质时间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沉积、组织器官重量及空肠绒毛形态的影响。试验将672只平均体重为(60.21±0.3)g的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处理组(T1~T3)肉鸡均饲喂基础日粮,各组饲料加工过程中的调质时间分别为120、180和240 s,试验持续6周。结果:小麦-豆粕型日粮的调质时间对肉鸡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报酬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肉鸡的干物质沉积率显著高于T3组(P<0.05),同时粗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随着小麦-豆粕型日粮调质时间的升高,肉鸡钙沉积率表现为显著的降低(P<0.05)。T2和T3组肉鸡空肠绒毛面积显著高于T1组(P<0.05),但T1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小麦-豆粕型日粮调质时间对空肠绒毛宽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麦-豆粕型日粮的调质时间对肉鸡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但日粮调质时间为120 s时可以提高肉鸡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钙沉积率,改善空肠绒毛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方式 肉鸡 生长性能 养分沉积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