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青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青莲 母爱梅 代玲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9-61,共3页
在我省部分高等师范院校05级学生中开设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选修课。按学生自愿的原则,将选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2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选修课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高校体育课堂是可行的。他极... 在我省部分高等师范院校05级学生中开设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选修课。按学生自愿的原则,将选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2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选修课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高校体育课堂是可行的。他极大的丰富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化、特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 传统体育 体育教学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体育场(馆)普查现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代玲 刘朝霞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39,共3页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3年底青海省体育场(馆)普查的数量、种类、面积、结构、分布、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滞后,体育场(馆)建设经费不足,现有体育场(馆)中,经济...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3年底青海省体育场(馆)普查的数量、种类、面积、结构、分布、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滞后,体育场(馆)建设经费不足,现有体育场(馆)中,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农牧区体育场(馆)严重匮乏、设施简陋,极大地制约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应加大体育场(馆)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资金来源,并对一些农牧区和欠发达地区给予政策支持,以促进青海省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馆) 现状分析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青少年骨密度、骨矿含量与脂肪和去脂软组织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欢 冯连世 +6 位作者 张漓 高炳宏 徐建方 路瑛丽 马福海 樊蓉芸 陈文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青少年骨密度、骨矿含量与脂肪和去脂软组织质量的关系。方法:身体健康的超重或肥胖青少年50人,以双能X射线吸收法,采用全身扫描模式,测量全身及各区域骨密度、骨矿含量、脂肪质量和去脂软组织质量。以多元逐步线性...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青少年骨密度、骨矿含量与脂肪和去脂软组织质量的关系。方法:身体健康的超重或肥胖青少年50人,以双能X射线吸收法,采用全身扫描模式,测量全身及各区域骨密度、骨矿含量、脂肪质量和去脂软组织质量。以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体重、BMI、体脂百分比、全身脂肪质量和去脂软组织质量与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关系。结果:(1)全身、腿部和骨盆骨密度、骨矿含量与体重、BMI和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呈显著正相关。(2)体重、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全身骨密度和骨盆骨密度间呈中等相关(P<0.01),与腿部骨密度呈强相关(P<0.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腿部和骨盆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腿部骨密度呈中等负相关(P<0.01)。(3)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全身和骨盆骨矿含量呈强相关性(P<0.001),与腿部骨矿含量呈极强相关性(P<0.001)。全身、腿部和骨盆骨矿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是影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全身、腿部以及骨盆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决定性变量,腿部骨密度的52.6%、腿部骨矿含量的73.1%由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决定。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体重、BMI和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骨密度、骨矿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骨密度、骨矿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是影响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青少年 骨密度 骨矿含量 身体成分 去脂软组织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特点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雷欣 李智 +1 位作者 陈俊民 李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2-87,共6页
通过对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在心血管系统(HR、WBC、Hb、心室结构、心输出量等)、呼吸系统(Vc_2max、肺通气等)、血氧、体脂体重、LA、SOD、EPO等生理变化及其特点的研究,试图通过综合评价,找出符合平原... 通过对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在心血管系统(HR、WBC、Hb、心室结构、心输出量等)、呼吸系统(Vc_2max、肺通气等)、血氧、体脂体重、LA、SOD、EPO等生理变化及其特点的研究,试图通过综合评价,找出符合平原运动员生理特征的高原训练原则,使高原训练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 运动员 高原训练 生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海拔地区男子柔道运动员在2366m高原训练的生理特点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雷欣 李桦 +3 位作者 潘均昂 任宝成 马德明 罗筱荣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4期9-14,90,共7页
低海拔地区男子柔道运动员在2366m高原训练的生理特点初步研究雷欣,李桦,潘均昂,任宝成,马德明,罗筱荣PreliminaryResearchofPhysiologyofMaleJudoAthletesLivingo... 低海拔地区男子柔道运动员在2366m高原训练的生理特点初步研究雷欣,李桦,潘均昂,任宝成,马德明,罗筱荣PreliminaryResearchofPhysiologyofMaleJudoAthletesLivingonlow-landduri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ing on the plateau anaerobic glycolysis male Ju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eram alumina全瓷冠边缘和内部适合性的研究
6
作者 张艳 李江 +3 位作者 苏青青 张凤兰 焦晓菲 包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435,共2页
随着In-Ceram alumina全瓷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适合性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对其边缘和内部适合性进行了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ALUMINA 适合性 全瓷冠 冠边缘 IN-CERAM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与日本大学生部分形态发育及素质指标比较
7
作者 吴建中 代玲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通过对2002年青海大学学生形态发育及身体素质的调研资料与2001年日本学生同期相同指标进行比较 研究,揭示青海大学学生形态发育特点,状况和规律以及存在的差异,为青海省体育卫生工作及体育教学的开展与 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海大学 日本国 大学生 形态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3150m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马福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7,共4页
对 7名世居高原 2 2 6 0 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 ,选择海拔 315 0 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 (6周 8次 ,每次2 4h)以及下平原训练 (3周 )的研究 ,测试结果显示 :经海拔 2 2 6 0 m~ 315 0 m交替训练后 ,VO2 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 ... 对 7名世居高原 2 2 6 0 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 ,选择海拔 315 0 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 (6周 8次 ,每次2 4h)以及下平原训练 (3周 )的研究 ,测试结果显示 :经海拔 2 2 6 0 m~ 315 0 m交替训练后 ,VO2 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 ,表明有氧能力得到提高。经高原交替训练下到平原 ,在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上 ,与平原运动员和未进行高原交替训练的相比 ,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下到平原后 ,应在最初几天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女子中长跑 高原训练 交替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余小燕 马福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6-748,共3页
1高压氧(HBO)概述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即利用高压氧舱或帐篷,通过提高机体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及血浆中物理溶解氧.从而使组织内氧含量和储氧量相应增加,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的过程。
关键词 高压氧舱 运动训练 应用 血氧含量 血氧分压 缺氧状态 储氧量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 被引量:7
10
作者 代玲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3-55,共3页
近年来 ,我国高原训练在开展的运动项目数量、参与的人数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并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对青海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表明高原地理环境对促进高原训练 ,... 近年来 ,我国高原训练在开展的运动项目数量、参与的人数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并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对青海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表明高原地理环境对促进高原训练 ,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地理 环境 高原训练 生理机能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久居高原的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元 苏青青 +4 位作者 马福海 樊蓉芸 祁继良 尚尧 郝少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为提高中国部分久居高原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参考。运用测试法、统计学方法对久居青海省的251名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1)被试久居高原的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特... 目的:为提高中国部分久居高原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参考。运用测试法、统计学方法对久居青海省的251名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1)被试久居高原的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特点区别不明显;2)被试久居高原的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变化不明显;3)被试久居高原的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中有个别人的体能有一定优势;4)被试久居高原的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还有待提高。研究结论:1)被试久居高原的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总体体能状况一般。2)除跆拳道、摔跤项目被试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体现了这些项目的特征和优势外,被试久居高原的其他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和优势不明显。3)被试久居高原的不同体育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不高,没有体现出久居高原有氧耐力较好的优势,高原训练对其的影响不明显。4)在本研究测试中,被试青少年运动员中有6人在7个项目进入前3名,体现了个别被试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居高原 青少年运动员 体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 m~3150 m交替训练期间有氧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海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8-88,共1页
经过海拔3150 m至2260 m的交替训练,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max)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无氧阈值(VT)分别从高原交替训练初期的2145.29±2286.65 ml/min,44.23±4.30 ml/kg min,3.18±0.33 m/s增加至交替训练后期... 经过海拔3150 m至2260 m的交替训练,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max)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无氧阈值(VT)分别从高原交替训练初期的2145.29±2286.65 ml/min,44.23±4.30 ml/kg min,3.18±0.33 m/s增加至交替训练后期的2561.71±243.33 ml/min,53.1±4.51 ml/kg min,4.20±0.34 m/s,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中长跑运动员 交替训练期间 有氧能力 最大摄氧量 无氧阈值 肺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天科红景天在竞技体育中应用前景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文新 陈雪琼 +1 位作者 黄立诚 闵筠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9-35,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景天科深红红景天与狭叶红景天及其制品在动物、人体的实验研究应用中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降低机体的耗氧速度、提高缺氧耐力、提高心肺动能、加速机体恢复等作用,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深红红景天提醇物 狭叶红景天提醇物 运动训练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居高原男子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2630m交替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俊 刘海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1,共3页
高原训练逐渐成为提高耐力项目运动能方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国内外许多实践及理论研究均证明平原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后,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VO2max,ATV,Hb等。但在对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的成功经验却较少... 高原训练逐渐成为提高耐力项目运动能方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国内外许多实践及理论研究均证明平原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后,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VO2max,ATV,Hb等。但在对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的成功经验却较少,尤其对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系统观察鲜有报道。本文则主要对10名世居高原(海拔2260m)中长跑运动员进行2260-2630m交替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测试。测试是以跟随训练追踪测试生理机能,系统现察世居高原人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以便为其高原训练的计划制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居高原运动员 生理机能 高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活动驱动青藏高原城市发展研究
15
作者 贺颖英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8,共8页
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文化的整体推动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青藏地区举办的多项国际赛事给举办城市带来诸多正面积极的效应,推动了举办城市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旅游业和城市交通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改变、城市文化推广及人才的培养... 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文化的整体推动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青藏地区举办的多项国际赛事给举办城市带来诸多正面积极的效应,推动了举办城市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旅游业和城市交通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改变、城市文化推广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工作。今后应以适合青藏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和民族特有体育项目为出发点,开发具有经济推动效应的青藏体育赛事,发展和提升高原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与质量,构建和传播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城市品牌,最终以大型体育赛事的规范管理模式促进科学化的高原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驱动 青藏高原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有氧运动对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体重与体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16
作者 冯连世 张漓 +6 位作者 高炳宏 徐建方 路瑛丽 高欢 马福海 樊蓉芸 陈文鹤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4周常氧、中等海拔高度的高原和模拟常压低氧环境下(约2 300m)的有氧运动对体重及体脂含量的影响。方法:世居平原超重或肥胖青少年50人,年龄16~22岁,身体健康,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无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无系统锻炼史。分为平原... 目的:探讨4周常氧、中等海拔高度的高原和模拟常压低氧环境下(约2 300m)的有氧运动对体重及体脂含量的影响。方法:世居平原超重或肥胖青少年50人,年龄16~22岁,身体健康,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无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无系统锻炼史。分为平原运动组(简称常氧组)、低氧训练组(高住高练低练,模拟海拔2 300m,简称低氧组)、高原运动组(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海拔约2 300m,简称高原组)。实验持续4周,每周运动6天,每天总运动量5h。常氧组每天运动和生活均在平原环境;低氧组每天19∶00~次日晨7∶00居住在模拟2 300m海拔高度的低氧环境中,且白天在模拟2 300m海拔高度的低氧环境中运动2h,其他安排与常氧组相同;高原组每天运动和生活均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期间以静息代谢率为基础适当控制饮食,男性每天能量摄入2 500kcal左右,女性2 100kcal左右。运动过程中,每隔10min监测心率,控制运动强度在靶心率范围内。运动时靶心率范围根据Karvonen方程确定,选定的运动强度为40%的心率储备。4周干预过程中每天早晨空腹称量体重,以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身体成分。结果:1)与实验前比较,4周不同环境下有氧运动均引起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体重显著降低(P<0.05)。体重下降幅度低氧组和常氧组均显著高于高原组(10.18%、9.34%vs 7.56%,P<0.05),但低氧组和常氧组间差异不显著。2)4周干预过程中,常氧组和低氧组体重下降幅度逐渐降低,第1周体重下降幅度最大,均显著高于第4周(P<0.05);而高原组在第2周体重下降幅度最大,每周体重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常氧组和低氧组第1周体重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高原组(3.58%、3.39%vs 2.31%,P<0.05);低氧组第2周体重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03%vs 2.36%,P<0.05),至第3周仍显著高于常氧组和高原组(2.65%vs2.10%、1.92%,P<0.05);第4周体重下降幅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全身FM减少量占总体重减少量百分比表现为高原组>低氧组>常氧组,高原组显著高于低氧组和常氧组(86.84%vs 60.47%、58.52%,P<0.05),常氧组与低氧组间差异不显著。4)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各组别全身及手臂、腿部、躯干FM均显著下降(P<0.05)。全身FM减少量和下降幅度低氧组与高原组均略高于常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别不同部位FM减少量占总FM减少量百分比均表现为躯干>腿部>手臂,躯干FM减少量占总FM减少量的50%以上。手臂和腿部FM下降幅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仅躯干FM下降幅度高原组与常氧组间有显著差异的趋势(18.13%vs 14.08%,P=0.08)。结论:4周常氧环境、高原环境和模拟低氧环境下的有氧运动可有效减少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体重,全身及身体各部位体脂含量,躯干部位脂肪减少量占总脂肪减少量的大部分。高原环境下有氧运动在减重效果上不如模拟低氧环境和常氧环境下的有氧运动,但所减体重中脂肪占绝大部分(>80%),并且有更利于动员躯干部位脂肪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氧 有氧运动 超重 肥胖 体重 体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洁 彭丽娜 +1 位作者 余小燕 陈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常氧训练组(LoLo)、高住高练组(HiHi)、高住低训组(HiLo)、低住高练组(LoHi)和高住高练低训组(HiHiLo),每组8只。依实验方案...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常氧训练组(LoLo)、高住高练组(HiHi)、高住低训组(HiLo)、低住高练组(LoHi)和高住高练低训组(HiHiLo),每组8只。依实验方案,各组大鼠分别在常氧(模拟海拔1500m,大气压为632mmHg)或/和低氧(模拟海拔3500m,大气压为493mmHg)环境中居住及递增负荷训练5周,每周训练6天。最后一次训练后在常氧环境恢复72h,力竭运动后即刻取样。差速离心提取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呼吸链酶复合体(CⅠ~CⅢ)活性。结果:4个低氧训练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CⅠ活性与LoLo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LoHi组CⅡ活性显著下降(P<0.01),降低76.199%,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HiHi组、HiLo组和LoHi组CⅢ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分别降低71.496%、65.240%和87.838%,HiHiLo组显著性上升(P<0.01),提高170.145%。结论:在模拟海拔3500m的4种低氧训练中,髙住高练低训提高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作用优于髙住高练、高住低训和低住高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线粒体 呼吸链 酶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适应性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马小明 樊蓉芸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7,共4页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涉及生理学、高山医学、大气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复杂问题,这些因素往往综合作用于人体,低氧是关键性的因素,其人体出现适应性改变。现代高原医学研究表明,机体低氧适应机制的建立取决于对低氧应激反应能...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涉及生理学、高山医学、大气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复杂问题,这些因素往往综合作用于人体,低氧是关键性的因素,其人体出现适应性改变。现代高原医学研究表明,机体低氧适应机制的建立取决于对低氧应激反应能力,所以,低氧环境对人体健康是有着有利的一面,充分利用低氧适应基因及其诱导调控机制,可以有效开发高原医学研究及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探究人体在低氧环境下的应激反应和适应性有着巨大的可开发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环境 人体反应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民族体质状况分析
19
作者 樊蓉芸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1,共6页
为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民族的体质状况,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改善,本文以"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数据为研究内容,对生活在青海省的汉、藏、回、蒙古、撒拉和土族等不同民族成年人(20~59岁)进行体质状况评... 为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民族的体质状况,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改善,本文以"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数据为研究内容,对生活在青海省的汉、藏、回、蒙古、撒拉和土族等不同民族成年人(20~59岁)进行体质状况评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的体质达标情况从好到差依次为:蒙古族、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和回族,各民族成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相互比较各有特点,这与不同民族的居住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体育活动等有关。为此,建议在青海高原地区应针对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强体育锻炼健身宣传和健康指导工作,并深入开展体质研究,采取开发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等多方措施,以促进青海高原各民族体质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民族 体质 体质达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住低练对世居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福海 格日力 +4 位作者 樊蓉芸 刘海平 靳国恩 杨应忠 曹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对世居高原的20名运动员(实验组、对照组各为男6名、女4名)进行了高住低练法的研究。其方法为:实验组(6男、4女)夜间睡在模拟4 000m低压舱(10:00pm-6:00 am;8小时),白天在原居住的高度进行强度训练(共4周),对照组(6男、4女)睡练均在2 26... 对世居高原的20名运动员(实验组、对照组各为男6名、女4名)进行了高住低练法的研究。其方法为:实验组(6男、4女)夜间睡在模拟4 000m低压舱(10:00pm-6:00 am;8小时),白天在原居住的高度进行强度训练(共4周),对照组(6男、4女)睡练均在2 260m,并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对间歇性暴露于4 000m高原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未能达到刺激肾脏释放EPO和通气量增大的低氧效应;虽然实验组VO2m ax、3 000m比赛成绩自身前后比较有所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住低练 高原运动员 血乳酸 最大摄氧量 运动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