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3 位作者 殷翔 刘炜 张加庆 张占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74,共1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构成了柴达木盆地北部和祁连山的边界断裂,研究其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对于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地震危险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考察、遥感解译、探...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构成了柴达木盆地北部和祁连山的边界断裂,研究其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对于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地震危险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考察、遥感解译、探槽开挖及OSL地质测年、古地震期次分析等,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古地震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探槽剖面共揭露了5次比较可靠的古地震事件,发震时间分别为:事件E1距今约60 a;事件E23.1±0.3~3.4±0.3 ka;事件E37.5±0.3~8.1±0.3 ka;事件E410.1±0.4~11.4±0.4 ka;事件E512.1±0.4~12.8±0.4 ka。利用古地震逐次限定法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地震复发周期为2.6~3.4 ka。阿木尼克山段最新离逝时间为60年前,锡铁山段最新离逝时间为3.1±0.3 ka,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未来遭遇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大于阿木尼克山段。该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的古地震期次、复发间隔等,对地震预报预测及评价该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 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 古地震 最近离逝时间 复发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矿渣加固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与机理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林 李彬 +3 位作者 陈胜邦 徐仰龙 陶送林 熊海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796,共8页
为绿色低碳处置渣土并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碱激发高炉矿渣(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GGBS)作为绿色固化剂固化淤泥质工程渣土进行路基填料应用,探究不同固化剂掺量对固化土的综合性能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 为绿色低碳处置渣土并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碱激发高炉矿渣(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GGBS)作为绿色固化剂固化淤泥质工程渣土进行路基填料应用,探究不同固化剂掺量对固化土的综合性能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对固化效果进行微观表征,用分形理论阐述微观孔隙特征揭示碱激发GGBS固化淤泥质渣土机理。结果表明:固化剂增加了固化土液塑限,降低了塑性指数,最优含水率随固化剂掺量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干密度与之相反。掺入固化剂提高了渣土力学性能和水稳性,10%的掺量的固化渣土,强度、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水稳性以及渗透性分别为2.36 MPa、210.7%、81.3%和1.36×10^(-7)cm/s,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路基填筑强度要求。微观机理表明,改良土的主要水化产物为(N,C)-A-S-H以及钙矾石Aft,固化体主要孔隙数量减少,10%的掺量的固化渣土,中孔隙减少了14.7%,孔隙分布分维数由1.23减小为1.06。通过碱激发GGBS固化淤泥质工程渣土,改善了渣土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工程渣土 绿色胶凝材料 固化处置 路基填料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滑坡活动诱发次级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及变形潜势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瑛 王显彪 +3 位作者 陈菊林 刘阳阳 杜文学 彭亮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7-33,共7页
为合理评价滑坡稳定性及其变形潜势,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滑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实现其稳定性评价;以相关向量机为理论基础,通过鸡群优化算法实现其模型参数优化,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误差修正预测,以充分保证预测精度;最后,利用... 为合理评价滑坡稳定性及其变形潜势,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滑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实现其稳定性评价;以相关向量机为理论基础,通过鸡群优化算法实现其模型参数优化,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误差修正预测,以充分保证预测精度;最后,利用预测结果开展滑坡变形潜势分析,并结合稳定性评价结果,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实例分析表明:滑坡整体稳定性评价得分为69.51分,属Ⅲ级稳定等级,即具基本稳定状态;同时,在变形预测过程中,通过数据去噪分解、递进优化处理、误差修正预测等,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所得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但外推预测显示,滑坡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变形潜势趋于不利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KALMAN滤波 稳定性评价 变形预测 变形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