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和随访主动脉壁内血肿及伴发病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呈伟 李炯佾 +4 位作者 苏华伟 冯卫华 胡海波 吴文辉 金敬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探讨MS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及伴发病变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12年12月,224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或慢性病史就诊并接受主动脉MSCTA检查,其中37例诊断为IMH。分析IMH及其伴发病变的CT表现,并... 目的探讨MS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及伴发病变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12年12月,224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或慢性病史就诊并接受主动脉MSCTA检查,其中37例诊断为IMH。分析IMH及其伴发病变的CT表现,并进行连续性定期随访。结果37例IMH中,StanfordA型12例(12/37,32.43%),StanfordB型25例(25/37,67.57%);保守治疗21例,介入治疗10例,外科治疗6例。首次CT扫描IMH最大厚度6~27mm,平均(12.3±4.9)mm,1MH处主动脉最宽外径32~73mm,平均(40.7±7.6)mm。结论MSCTA能够反映IMH及伴发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可作为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炯佾 杨呈伟 +7 位作者 冯沁 吴文辉 闫朝武 徐伟 张浩 宋会军 曹文娟 杨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59-186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95例脑梗死患者在7天内行颈动脉CDFI和MSCTA检查。分别对颈动脉分叉部内-中膜厚度(IMT)/管壁厚度(CAWT)、斑块表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95例脑梗死患者在7天内行颈动脉CDFI和MSCTA检查。分别对颈动脉分叉部内-中膜厚度(IMT)/管壁厚度(CAWT)、斑块表面形态学特征、密度、体积进行分析,将病变分为管壁增厚、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结果 195例患者390处颈动脉分叉部血管纳入分析。MSCTA:正常血管71处(18.21%);CAWT增厚87处(22.31%);斑块232处(59.49%),其中稳定斑块140处(35.90%),易损斑块92处(23.59%)(包括溃疡型斑块5处)。CDFI:正常血管80处(20.51%);IMT增厚86处(22.05%);斑块224处(57.44%),其中稳定斑块136处(34.87%),易损斑块88处(22.56%)(包括溃疡型斑块4处)。MSCTA与CDFI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价的一致性为72.60%(Kappa=0.63,P<0.05)。结论 MSCTA与CDFI对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颈动脉CDFI应作为首选检查,经CDFI检查存在血管病变者应常规接受MS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呈伟 李炯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0-1213,共4页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是局限于主动脉壁的出血,与主动脉夹层(AD)、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合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本文主要对IMH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壁内血肿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囊状复杂型肺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呈伟 李炯佾 +5 位作者 吴文辉 徐仲英 徐伟 王青 赵玉红 王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7-1178,共2页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介入栓塞治疗 复杂型 囊状 肺部疾病 异常血管 引流静脉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右位主动脉弓并孤立性左锁骨下动脉一例
5
作者 张浩 李炯佾 +1 位作者 吴文辉 杨呈伟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期114-114,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10岁。小生后发现心脏杂音,易感冒,轻度发绀.哭闹后加重。体检:发育羞,心率125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州可闯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亢进。心电图:右心审肥厚,心房扩大。胸片示两肺血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万俊义 张浩 +2 位作者 张戈军 徐仲英 胡海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经导管封堵的二尖瓣瓣周漏病例,共入选12例患者,9例男性,年龄(58.8±8.9)岁。结果:介入治疗距离初次手术时间平均6.5(0.4~28.0...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经导管封堵的二尖瓣瓣周漏病例,共入选12例患者,9例男性,年龄(58.8±8.9)岁。结果:介入治疗距离初次手术时间平均6.5(0.4~28.0)年,介入成功率为83.3%。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完成介入治疗的10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由Ⅲ级降为Ⅱ级(P=0.001),瓣周漏反流程度由平均2.4级降为0.5级(P=0.000),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由平均1725 mmol/L降至847 mmol/L(P=0.00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57±7)mm降为(51±6)mm(P=0.001),左心房前后径由(60±11)mm降为(53±10)mm(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5)。1例患者试封堵后出现瓣膜功能障碍而放弃封堵,1例溶血伴肾功能不全,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给予局部注射凝血酶后痊愈。术后随访1.0~28.0个月。全组患者无死亡,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二尖瓣瓣周漏介入治疗总体成功率及近中期效果良好,对具备适应证和手术高危的患者可作为替代手术的治疗选择,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周漏 介入治疗 经导管封堵 成功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