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二甲基-3-氯丙醇皂化反应及副反应机理研究
1
作者 鹿永华 秦利涛 +2 位作者 寇祖星 周波 岳金彩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6-290,共5页
2,2-二甲基-3-氯丙醇(简称LBC)是1,2-转位重排法生产布洛芬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采用卤代醇皂化水解路线将LBC转化成新戊二醇,能够提高布洛芬生产工艺的原子经济性,降低生产成本,但目前LBC皂化反应收率较低。对LBC皂化反应开展研究,通... 2,2-二甲基-3-氯丙醇(简称LBC)是1,2-转位重排法生产布洛芬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采用卤代醇皂化水解路线将LBC转化成新戊二醇,能够提高布洛芬生产工艺的原子经济性,降低生产成本,但目前LBC皂化反应收率较低。对LBC皂化反应开展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相转移催化剂(PTC)浓度、反应初始压力、温度、碱浓度、原料配比(氢氧化钠与LBC摩尔比)对目标产物2,2-二甲基-1,3-环氧丙烷(简称HBM)收率的影响规律,在优化条件下HBM收率达到94.47%。首次使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副反应产物进行研究,发现有甲醇、甲酸钠和异丁烯等副产物生成。根据副产物推断副反应路径如下:LBC首先生成一氯甲醇与异丁烯,然后一氯甲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醛和氯化钠,甲醛在碱性条件下继续发生Cannizzaro反应最终生成甲醇和甲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2 2-二甲基-3-氯丙醇 皂化反应 副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α旋流器流场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建隆 车香荣 +3 位作者 陈光辉 王伟文 王立新 谷新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1-377,共7页
根据集成膜法海水软化技术对海水超滤前分离粒度及效率的要求,开发出了内置导流板和曲线长锥体的新型α旋流器,并对其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以CFD模拟软件Fluent6.2提供的雷诺应力模型(RSM)为基础,分析了速度矢量、切向速... 根据集成膜法海水软化技术对海水超滤前分离粒度及效率的要求,开发出了内置导流板和曲线长锥体的新型α旋流器,并对其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以CFD模拟软件Fluent6.2提供的雷诺应力模型(RSM)为基础,分析了速度矢量、切向速度、轴向速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内部导流板和曲线长锥体结构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按照模拟优化结果,加工了相同的尺寸常规旋流器和新型α旋流器,以水-细砂为实验物系对两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做了对比实验。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旋流器相比,新型α旋流器以内构件对流体进行导流和整流后,不仅流场稳定,而且能耗小、压降低。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对于小粒径颗粒的分级效率新型α旋流器优于常规旋流器,对于5μm粒径的颗粒其分离效率达到90%;当分流比为0.87时,其分割粒径d50为1.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α旋流器 导流板 曲线长锥体 雷诺应力模型(RSM)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二甲腈在四种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及关联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玉刚 孔令启 +2 位作者 马磊 张道斌 周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采用平衡法分别测定了间苯二甲腈在甲醇、甲苯、二甲苯和苯胺四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温度范围为293.15~318.15 K,并分别采用λ-h方程、Apelblat模型和Yaw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间苯二甲腈的溶解度在4种溶剂中均... 采用平衡法分别测定了间苯二甲腈在甲醇、甲苯、二甲苯和苯胺四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温度范围为293.15~318.15 K,并分别采用λ-h方程、Apelblat模型和Yaw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间苯二甲腈的溶解度在4种溶剂中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间苯二甲腈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较大。通过4个体系的24个数据点的实验值与计算值相比较,三种模型的总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92%、3.90%、3.86%。结果表明λ-h方程、Apelblat模型和Yaws模型都可以较好地关联间苯二甲腈在四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甲腈 固液平衡 溶解度 溶解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二异氰酸酯光气回收系统的扩产改造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华农 邱进瑞 +1 位作者 岳金彩 郑世清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63,65,共5页
为了提高原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光气回收系统生产负荷,解决进料光气、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操作不稳定问题,采用Aspenplus软件对系统的甲苯吸收塔、甲苯解吸塔和甲苯精制塔进行了模拟分析和优化,考察了理论板数、进料位置、中间冷却器... 为了提高原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光气回收系统生产负荷,解决进料光气、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操作不稳定问题,采用Aspenplus软件对系统的甲苯吸收塔、甲苯解吸塔和甲苯精制塔进行了模拟分析和优化,考察了理论板数、进料位置、中间冷却器、塔径等影响因素,提出了保留原甲苯吸收塔和甲苯精制塔,新设计了甲苯解吸塔。原甲苯吸收塔增加2个中间冷却器、改变部分物料进料位置,新增塔代替原甲苯精制塔提馏段等措施,提高了生产负荷和操作稳定性,降低了设备投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气回收 甲苯二异氰酸酯 模拟 工艺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喷射器内的气液流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云 郭方飞 +1 位作者 周波 郑世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5-899,共5页
在上喷式喷射器内利用水-CO2实验系统,通过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和常规流量测定,获得了流速数据和流型图片,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气液喷射器内流型的影响。液气体积流率各自的操作范围为0.495-1.... 在上喷式喷射器内利用水-CO2实验系统,通过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和常规流量测定,获得了流速数据和流型图片,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气液喷射器内流型的影响。液气体积流率各自的操作范围为0.495-1.062m^3·h^-1和0.1-4.6m3·h^-1。在非常低的气液比下(G/L≤0.2),该喷射器拍照范围内,气体形成细小的气泡均匀分布在液体中,呈泡状流;在高气液比下(G/L〉0.2),液体以射流形式存在,而气体以环状在液体周围向上绕流,形成喷射流。气液比和气相分率的大小对液体射流柱长度及其瓦解的初始位置有明显影响。随着气液比和气相分率的不断增大,液体射流柱的长度首先增大,约在气液比为2.5~3.0,气相分率在0.7-0.8左右达到最大值,射流柱瓦解的初始位置沿喷射器不断上移;继续增大气液比和气相分率,液体射流柱长度又开始减小,瓦解的初始位置下移,但是前者减幅逐渐变小,直至射流柱长度和瓦解的初始位置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喷射器 流型 PLIF 气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型防风网阻力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恩乐 周驰 +3 位作者 李韶璞 刘永阵 段振亚 韩传贵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5,共7页
为了确定防风网的受力情况,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来流风速、开孔率和开孔直径对平面型防风网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不同风速下的模拟流场与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试风洞内的实验流场非常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为了确定防风网的受力情况,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来流风速、开孔率和开孔直径对平面型防风网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不同风速下的模拟流场与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试风洞内的实验流场非常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模拟结果表明:当来流风速大于10 m/s时,来流风速的变化对阻力系数几乎没有影响;阻力系数随开孔率的增加呈指数减小的趋势;阻力系数随开孔直径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的趋势。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阻力系数与开孔率、开孔直径等参数的理论公式,这为计算平面型防风网的受力和设计合理的钢构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型防风网 阻力系数 PIV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器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姚云 郭方飞 +1 位作者 周波 郑世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2-396,共5页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分析上喷式喷射器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及流型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喷射器内气液两相首先形成喷射流,随着两相相互作用和动量传递,射流瓦解,气液两相随着气液比的...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分析上喷式喷射器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及流型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喷射器内气液两相首先形成喷射流,随着两相相互作用和动量传递,射流瓦解,气液两相随着气液比的不断增大分别形成泡状流、雾状流和块状流。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喷射器上部射流瓦解后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图。通过分析流型影响因素和流体力学特点,提出了流型转换的无因次关系式,并确定了各流型转换的具体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流型 转换 上喷式喷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胶液洗涤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华农 王炳强 +2 位作者 何亚平 郑世清 付振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对聚碳酸酯(PC)胶液的酸洗和水洗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混合强度、温度、PC质量分数、水油体积相比对PC胶液洗涤效果的影响。温度和PC质量分数对洗涤效果影响不大。酸洗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洗涤速度较快,最佳条件是盐酸中HCl与P... 对聚碳酸酯(PC)胶液的酸洗和水洗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混合强度、温度、PC质量分数、水油体积相比对PC胶液洗涤效果的影响。温度和PC质量分数对洗涤效果影响不大。酸洗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洗涤速度较快,最佳条件是盐酸中HCl与PC胶液中三乙胺摩尔比为1∶1,搅拌速度1 800 r/min,洗涤时间为2 min,洗涤后油相中三乙胺的质量分数为0。水洗为物理过程,速度较慢,最佳条件水油体积比0.8∶1,转速1 800 r/min,搅拌时间50 min,洗涤2次,水相的电导率小于40μS/cm。在此基础上,对中试装置洗涤流程进行了优化,将其中一级酸洗变为水洗,后二级水洗分别采用新鲜水,水油体积相比降低至0.4∶1。与原有装置相比,节约了新鲜水和盐酸的用量,解决了洗涤后胶液偏酸性、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胶液 酸洗 水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A-200大孔树脂吸附二苯基甲烷二胺的研究
9
作者 商进超 岳金彩 +1 位作者 杨霞 周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38-41,共4页
研究了XDA-200大孔树脂对盐水中二苯基甲烷二胺(MDA)的吸附过程。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并用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进行拟合,表明吸附过程属优惠吸附,得到了吸附动力学总方程,表观吸附活化能为13 249 J.mol-1,表观吸附... 研究了XDA-200大孔树脂对盐水中二苯基甲烷二胺(MDA)的吸附过程。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并用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进行拟合,表明吸附过程属优惠吸附,得到了吸附动力学总方程,表观吸附活化能为13 249 J.mol-1,表观吸附级数为0.4728。探讨了搅拌速度、温度、树脂粒径和MDA初始浓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速率随搅拌速度的加快而增大、随MDA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树脂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为工业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二苯基甲烷二胺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中荧光物质的分析及脱除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金彩 李晓阳 +1 位作者 周波 郑世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9-272,共4页
使用高压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对咖啡因样品进行分离和荧光检测,经过优化确定采用220 nm为激发波长、400 nm为发射波长进行检测,建立了相对于咖啡因的荧光物质含量的定量方法,并对不同咖啡因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粗品咖啡因中荧光物... 使用高压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对咖啡因样品进行分离和荧光检测,经过优化确定采用220 nm为激发波长、400 nm为发射波长进行检测,建立了相对于咖啡因的荧光物质含量的定量方法,并对不同咖啡因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粗品咖啡因中荧光物质主要有6种,合格成品咖啡因中荧光物质剩余4种,确定保留时间为17.29 min的物质(简称物质3)为导致产品荧光指标不合格的主要物质。采用工业上常用的高锰酸钾氧化、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活性炭吸附和重结晶咖啡因精制方法对回收的一浓品咖啡因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重结晶能够有效脱除物质3,脱除效率为89.5%,其他方法都不能有效去除物质3且呈现出不同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荧光 重结晶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