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酸甘油酯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浩 董磊 +4 位作者 王英俊 贺倩倩 马丰英 孙亚磊 蒋贻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13-201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甘油酯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384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750g/t剂...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甘油酯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384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750g/t剂量的丁酸甘油酯替代40%的油脂饲喂,试验周期为42d。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丁酸甘油酯对于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中剂量组(500g/t)添加效果最好。各剂量组肉鸡屠宰性能较空白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十二指肠和空肠肠绒毛高度均有所提高,其中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隐窝深度有变浅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的粗脂肪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基础日粮添加丁酸甘油酯能促进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改善肠道形态和微生物菌群,肉鸡日粮中丁酸甘油酯最佳添加剂量为500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甘油酯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微生物菌群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生物量富硒产朊假丝酵母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俊杰 管轶男 +1 位作者 管斌 孔青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对富硒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高生物量富硒酵母。从6种发酵培养基中确定G改良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从影响富硒产朊假丝酵母生长的12个因子中筛选出葡萄糖、蛋白胨、KH_2PO_4、CuSO_4添加量这4... 对富硒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高生物量富硒酵母。从6种发酵培养基中确定G改良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从影响富硒产朊假丝酵母生长的12个因子中筛选出葡萄糖、蛋白胨、KH_2PO_4、CuSO_4添加量这4个关键因子。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水平及交互作用。试验得出各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7 g/L、KH_2PO_46.5 g/L、Cu SO_40.01 g/L。结果表明,培养基优化后酵母生物量为12.01 g/L,有机硒含量为1 337.46μg/g,谷胱甘肽为134.27 mg/L。将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添加量由25μg/mL提高至30μg/mL,酵母生物量为11.21 g/L,有机硒为1 673.32μg/g,谷胱甘肽为126.8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 富硒 高生物量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群4型禽腺病毒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与防治效果相关性试验
3
作者 蔡青秀 孙亚磊 +4 位作者 于春梅 丛雁方 董照洋 李宸辉 戴建君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为探究Ⅰ群4型禽腺病毒(FAdV-4)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与预防效果、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对制备的卵黄抗体进行2^(-1)~2^(-4)梯度稀释(中和效价分别为1:282、1:142、1:79、1:36)后,分别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FAdV-4卵黄抗体中和... 为探究Ⅰ群4型禽腺病毒(FAdV-4)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与预防效果、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对制备的卵黄抗体进行2^(-1)~2^(-4)梯度稀释(中和效价分别为1:282、1:142、1:79、1:36)后,分别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FAdV-4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不低于1:142时,分别进行预防后攻毒和攻毒后治疗试验,发现试验鸡健活率均不低于80%。结果表明,预防和治疗效果与卵黄抗体效价呈正相关。为保证卵黄抗体的临床使用效果,建议将抗体成品效力检验的中和效价标准定为不低于1:256。本研究为FAdV-4卵黄抗体的临床应用剂量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持,为卵黄抗体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群4型禽腺病毒卵黄抗体 预防效果 治疗效果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与CRISPR基因诊断技术在畜禽寄生虫病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毛倩倩 张岩 +4 位作者 周祥莹 单翠燕 郭超群 路庭欢 王丽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21-3630,共10页
畜禽寄生虫病是全球范围内对农业和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的问题之一。这些疾病不仅导致家畜生产性能下降,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畜禽寄生虫病的精准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及时识别和控制疾病,减少... 畜禽寄生虫病是全球范围内对农业和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的问题之一。这些疾病不仅导致家畜生产性能下降,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畜禽寄生虫病的精准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及时识别和控制疾病,减少经济损失,并保护人类健康。然而,传统的诊断方法往往存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在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畜禽寄生虫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纳米技术,特别是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使其在生物传感和分子诊断中展现出巨大潜力。CRISPR基因诊断技术以其精确性和高效性,已经成为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开发出更加灵敏、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以应对畜禽寄生虫病的挑战。本综述将探讨纳米技术和CRISPR基因诊断技术在畜禽寄生虫病精准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深入研究纳米技术和CRISPR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前景,为畜禽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疫苗研发以及有效防治策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保障动物健康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贡献新的科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精准诊断 纳米技术 CRISPR/C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青蒿抗鸡球虫病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毛倩倩 赵志宏 +5 位作者 丛萌逸 王路义 张志勇 王爽 张岩 张作鹏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研究旨在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青蒿对鸡球虫病作用靶点和机制,为青蒿及含青蒿类抗鸡球虫病产品提供参考。利用TCMSP、ETCM、BATMAN-TCM数据库筛选青蒿的活性成分进行检索,使用Drug Bank、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 研究旨在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青蒿对鸡球虫病作用靶点和机制,为青蒿及含青蒿类抗鸡球虫病产品提供参考。利用TCMSP、ETCM、BATMAN-TCM数据库筛选青蒿的活性成分进行检索,使用Drug Bank、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对青蒿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将筛选的青蒿有效成分及其靶点输入Cytoscape3.10.2软件中,构建青蒿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在OMIM、GeneCards、PharmGKB数据库,以“avian coccidiosis”“coccidiosis in chicken”为关键词检索,合并去重,并在UniProt数据库中标准化,获得鸡球虫病基因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2软件构建靶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对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Tools 1.5.6软件对核心靶点及小分子进行分子对接,利用PyMOL 3.0.4实现对接结果的可视化。结果显示,共获得青蒿22个活性成分,活性成分靶点162个,抗鸡球虫相交靶点2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32个分子条目,其中包括生物过程(BP)11个、分子功能(MF)11个、细胞组成(CC)5个;KEGG通路富集到1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青蒿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为主,结合能均≤-5 kcal/mol,相互作用较强。研究表明,青蒿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机制干预鸡球虫病,其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强相互作用为新型抗球虫制剂研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青蒿 鸡球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SPF鸡的致病性
6
作者 黄冬 刘思佳 +6 位作者 王睿智 邵钰 卜德新 张伯顺 迟丽丽 于春梅 丛雁方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感染雏鸭,而目前感染鸡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RA对鸡的致病性,选取5个血清型的RA纯净菌株,采用腿肌注射方法接种21日龄SPF鸡,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脏器病变情况。结果显示:血清2型、6型、7...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感染雏鸭,而目前感染鸡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RA对鸡的致病性,选取5个血清型的RA纯净菌株,采用腿肌注射方法接种21日龄SPF鸡,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脏器病变情况。结果显示:血清2型、6型、7型RA均对SPF鸡有较强的致病性,导致鸡出现精神沉郁、羽毛粗乱、趴窝甚至死亡等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发现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病变,且能在病变组织中重新分离到相应菌株。结果表明,鸭源RA对SPF鸡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对RA的鸡群传播风险作出了预警,为RA感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SPF鸡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临床分离株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夏叶 郑琳琳 +4 位作者 李春华 郭佳宏 凌红丽 蒋贻海 缪德年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52-55,共4页
为了确定2019年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毒力特性,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分型鉴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形成浅灰色、半透明的有α溶血环的圆形细小菌落,... 为了确定2019年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毒力特性,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分型鉴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形成浅灰色、半透明的有α溶血环的圆形细小菌落,镜检呈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结合生化试验、基因分型,确定该病原菌为猪链球菌2型,命名为HA2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HA21主要毒力基因分布为sly+/epf+/mrp+,提示HA21为强毒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A21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但对阿奇霉素、卡那霉素等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养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叶成峰 李志勇 江发权 《养殖与饲料》 2014年第5期1-3,共3页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的持续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行业管理者、专家和政府从业人员的重视。为让养猪场从业人员能有效采取疾病防制措施预防新传染病传人猪场、系统理解猪群疾病和疾病防制原则、落实与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的持续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行业管理者、专家和政府从业人员的重视。为让养猪场从业人员能有效采取疾病防制措施预防新传染病传人猪场、系统理解猪群疾病和疾病防制原则、落实与强化生物安全措施,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进而让猪只更健康,促进猪场稳定生产、提高生产成绩、降低成本,最终使养猪场经营效益稳定发展,本文特就规模养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策略进行如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措施 规模养猪场 安全管理策略 疾病防制 从业人员 规模化养猪 行业管理者 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D蛋白的重组嵌合型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田静格 徐鸣荷 +16 位作者 王向东 张意航 李岩 刘俊杰 李星雨 韩城昊 张伯顺 卜德新 于春梅 丛雁方 杨盼盼 乔麒龙 王增 李建丽 李永涛 王白玉 赵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5,共7页
为构建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D(gD)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本研究将ILTV强毒株gD基因胞外域与NDV F基因信号肽、跨膜域和胞质尾区融合,并插入到含有NDV基因VII型F和HN基因的嵌合型La Sota株感染性cDNA克隆pLa S... 为构建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D(gD)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本研究将ILTV强毒株gD基因胞外域与NDV F基因信号肽、跨膜域和胞质尾区融合,并插入到含有NDV基因VII型F和HN基因的嵌合型La Sota株感染性cDNA克隆pLa Sota-VIIF/HN的P和M基因之间,将获得的重组感染性克隆pLa Sota-VIIF/HN-gD与辅助质粒pCIneo-NP-P-L共转染BHK-21细胞,拯救出表达gD蛋白的重组嵌合型NDV La Sota株rLaSota-VIIF/HN-gD,并采用血凝试验鉴定正确后,将重组病毒在9日龄SPF鸡胚中连续传至10代,提取10代重组病毒基因组RNA,反转录成c DNA作为模板,以ILTV gD基因插入位点两侧的鉴定引物进行PCR鉴定;采用第10代重组病毒感染BHK-21细胞,以ILTV gD蛋白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别对鸡红细胞吸附的重组病毒感染的鸡胚尿囊液上清和从红细胞上解离下来的纯化的重组NDV病毒粒子经western blot鉴定,并对重组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和在鸡胚中的复制动态进行初步研究。PCR结果显示ILTV gD基因能够在重组病毒中稳定存在;IF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够正确表达ILTV的gD蛋白,而且gD蛋白嵌合表达在重组病毒颗粒上。鸡胚致病性试验和鸡胚中的复制动态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保持了La Sota疫苗株的低致病性和良好的复制特性,rLaSota-VIIF/HN-gD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168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该重组病毒的致病指数(ICPI)为0.20,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峰值可达10^(-8.66)/100μL。本研究所制备的重组病毒r LaSota-VIIF/HN-gD为研制基因VII型NDV和ILTV的二联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重组嵌合型新城疫病毒 gD蛋白 二联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和月桂酸单甘油酯纳米乳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路庭欢 王星杰 +4 位作者 王路义 周祥莹 赵志宏 毛倩倩 张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39-504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饮水中添加丁香酚(EUG)和月桂酸单甘油酯(GML)纳米乳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1日龄、平均体重为(39.15±0.11)g的白羽肉鸡6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均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饮水中添加丁香酚(EUG)和月桂酸单甘油酯(GML)纳米乳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1日龄、平均体重为(39.15±0.11)g的白羽肉鸡6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其中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5、1.0、3.0、5.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饮水中添加1.0和3.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显著提高了21、42日龄体重及1~21日龄、22~42日龄、1~42日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22~42日龄、1~42日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饮水中添加1.0和3.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饮水中添加3.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显著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饮水中添加1.0、3.0和5.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饮水中添加1.0和3.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饮水中添加3.0和5.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显著降低十二指肠和空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饮水中添加1.0和3.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白细胞介素-10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5)各组的盲肠菌群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饮水中添加3.0 mL/L的EUG和GML纳米乳提高了盲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由此可见,饮水中添加EUG与GML纳米乳可增强肉鸡抗氧化能力,改善肉鸡肠道形态、炎症反应和菌群结构,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在本试验中,饮水中EUG和GML纳米乳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m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月桂酸单甘油酯 肉鸡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炎症反应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1
作者 张伯顺 卜德新 +5 位作者 吕虹雨 黄冬 王睿智 于春梅 王进江 丛雁方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为了对1株从鸡场分离到的鸡毒支原体(MG)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致病性研究。用MG的16S rRNA引物对山东省莱西市某鸡场疑似MG感染的气囊病料进行了PCR鉴定,结果可扩增到特异性条带。通过病原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获得MG分离株,命... 为了对1株从鸡场分离到的鸡毒支原体(MG)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致病性研究。用MG的16S rRNA引物对山东省莱西市某鸡场疑似MG感染的气囊病料进行了PCR鉴定,结果可扩增到特异性条带。通过病原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获得MG分离株,命名为SDMg01株;低倍显微镜观察到,菌落呈典型的“荷包蛋”状;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利用尿素。对分离株16S rRNA序列进行MEGA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SDMg01分离株与其他MG菌株在同一进化分支上,其中与MG参考菌株(PG31)相似性为99.8%。对分离株SDMg01进行动物试验,感染8周龄的SPF鸡14 d后进行解剖,观察临床症状及气囊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SDMg01分离株致病性较强,可引起典型的气囊炎。本研究为MG诊断试剂的研制和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16S rRNA 系统进化树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E/gI缺失株CY-6的构建及免疫效力初步研究
12
作者 曲信芹 魏波 +5 位作者 徐丽丽 刁治君 韩成昊 蔡青秀 丛雁方 马爱琴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8,共10页
构建针对伪狂犬病病毒gE和gI基因缺失的重组转移质粒pBL-gI-gE,将PRV-CY-ΔgI/gE-GFP病毒、pBL-gI-gE转移载体和Lipofectamin 2000转染试剂共转染BHK-21细胞,蚀斑筛选纯化法得到重组病毒PRV-CY-ΔgI/gE,命名为CY-6株。将CY-6株C1代在BHK... 构建针对伪狂犬病病毒gE和gI基因缺失的重组转移质粒pBL-gI-gE,将PRV-CY-ΔgI/gE-GFP病毒、pBL-gI-gE转移载体和Lipofectamin 2000转染试剂共转染BHK-21细胞,蚀斑筛选纯化法得到重组病毒PRV-CY-ΔgI/gE,命名为CY-6株。将CY-6株C1代在BHK-21细胞增殖并传至10代,测定生长曲线、病毒含量、基因鉴定、特异性、纯净、毒力和免疫原性。结果CY-6株的生长曲线与亲本CY株无明显变化,C1~C10代毒的病毒含量为10^(8.17)~10^(8.68) TCID50/mL,基因鉴定显示gE基因无366 bp的目的条带,gD基因有1条217 bp的目的条带,gI基因无331 bp的目的条带,特异性检验显示均能被伪狂犬病病毒特异性阳性血清中和;纯净检验该毒种无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毒力试验试验猪均5/5健活,免疫原性试验免疫组5/5保护,CY株攻毒对照组5/5发病,其中3/5死亡。以上结果表明伪狂犬病病毒CY-6株符合生产用毒种的初步要求,为研制新型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基因缺失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芍口服液对肉鸡霉变饲料造成肝损伤的保护效果研究
13
作者 张法仁 张文坤 +2 位作者 刘明强 王云军 康震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0期30-33,共4页
为了研究新兽药柴芍口服液对肉鸡肝脏保护的效果,试验采用霉变饲料建立肉鸡肝损伤模型,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柴芍口服液对肝损伤肉鸡进行治疗,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计算总有效率,测定各组肉鸡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 为了研究新兽药柴芍口服液对肉鸡肝脏保护的效果,试验采用霉变饲料建立肉鸡肝损伤模型,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柴芍口服液对肝损伤肉鸡进行治疗,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计算总有效率,测定各组肉鸡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活性及增重情况。结果表明:霉变的饲料可以造成肉鸡肝脏损伤,死淘率增加,血清中AST、ALT、ALP活性极显著升高(<0.01),CHE活性极显著降低(<0.01);在饮水中添加2.5 m L/L的柴芍口服液,能够降低霉变饲料造成的死淘率,显著抑制霉变饲料造成的血清中AST、ALT、ALP活性的升高(<0.05),显著提高血清CHE的活性(<0.05),促进肝损伤模型肉鸡的增重(<0.05)。说明柴芍口服液对霉变饲料造成的肉鸡肝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芍口服液 肉鸡 霉变饲料 肝损伤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英杰 张会梅 +2 位作者 付海宁 周风琴 郭庆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1-327,共7页
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研究紫锥菊的生药学内容,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开发和利用紫锥菊的药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锥菊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AB1在狂犬病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运斌 孙玉章 +4 位作者 刘娟 颜焰 高兴红 罗果 王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探究宿主蛋白Hsp90AB1在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以RABV疫苗毒株HEP-Flury感染鼠神经瘤母细胞N2a为模型,分析Hsp90AB1对RABV复制的影响。采用RNA干扰的方式,发现Hsp90AB1基因敲降后可影响病毒基因的转录及... 为了探究宿主蛋白Hsp90AB1在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以RABV疫苗毒株HEP-Flury感染鼠神经瘤母细胞N2a为模型,分析Hsp90AB1对RABV复制的影响。采用RNA干扰的方式,发现Hsp90AB1基因敲降后可影响病毒基因的转录及其表达,而未影响病毒的反基因组水平以及病毒感染力,表明Hsp90AB1在转录或蛋白表达水平上影响RABV的复制。由此初步发现Hsp90AB1在RA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为继续深入研究Hsp90AB1在RA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AB1 狂犬病病毒 复制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用中兽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月月 殷斌 +7 位作者 解云辉 孙亚磊 李定刚 李颖 林树乾 吴家强 衣云鹏 李桂明 《家禽科学》 2020年第11期53-58,共6页
随着目前家禽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导致传统模式下能够控制的疫病呈大爆发和大流行,而且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严重危害养殖业的生产和发展。2020年1月起我国实施在饲料中"禁抗"、养殖端"减抗、限抗"的政策,为中... 随着目前家禽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导致传统模式下能够控制的疫病呈大爆发和大流行,而且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严重危害养殖业的生产和发展。2020年1月起我国实施在饲料中"禁抗"、养殖端"减抗、限抗"的政策,为中兽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更能为畜禽健康养殖和安全优质畜禽产品的生产供给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药 现状 存在的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AA1识别狂犬病病毒磷蛋白截短体及磷酸化位点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运斌 孙玉章 +4 位作者 刘娟 颜焰 高兴红 罗果 王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36,共5页
为了探究热休克蛋白90AA1(Hsp90AA1)识别狂犬病病毒(RV)磷蛋白(P)截短体及磷酸化位点突变体的能力,构建RV P蛋白多种截短体和磷酸化位点突变体,分别与Hsp90AA1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于鼠神经瘤母细胞(N2a)。免疫共沉淀分析显示Hsp90AA1能... 为了探究热休克蛋白90AA1(Hsp90AA1)识别狂犬病病毒(RV)磷蛋白(P)截短体及磷酸化位点突变体的能力,构建RV P蛋白多种截短体和磷酸化位点突变体,分别与Hsp90AA1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于鼠神经瘤母细胞(N2a)。免疫共沉淀分析显示Hsp90AA1能够广泛识别RV P蛋白的多种截短体和不同的磷酸化突变体。结果提示,Hsp90AA1在RABV感染过程中有着广泛的作用,这对解析RABV复杂的复制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90AA1 狂犬病病毒 磷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鹏 张颖超 +2 位作者 管轶男 孔青 郁东兴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其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具有高度的致癌性和致畸性,严重危及人类和动物健康。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发展迅速,在真菌生长发育、挖掘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其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具有高度的致癌性和致畸性,严重危及人类和动物健康。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发展迅速,在真菌生长发育、挖掘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研究包括黄曲霉毒素在内的真菌毒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功能基因组学在研究黄曲霉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黄曲霉与其他曲霉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黄曲霉功能基因组学受到细胞壁难以破除、耐药性高、筛选标记少、缺陷型菌株构建费力耗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概述了黄曲霉的选择标记、遗传转化方法和黄曲霉毒素以及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CPA)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在提高黄曲霉基因操作效率方面的潜在策略。例如,构建缺乏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的菌株、Cre-loxP重组系统、CRISPR-Cas9等方法,为深入开展黄曲霉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操作技术 真菌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缪德年 郭佳宏 +6 位作者 蒋贻海 夏叶 丛雁方 王艳玲 李春华 郑琳琳 胡志刚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0年第5期26-30,共5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迅速,危害较大。本文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等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诊断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水解物与复合酶制剂或微生态制剂组合替代血浆蛋白粉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文超越 李勇 +5 位作者 邢伟刚 李彪 刘佳 马向东 张宇喆 李凤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88-3995,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与复合酶制剂或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35日龄保育猪48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公母各占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与复合酶制剂或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35日龄保育猪48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公母各占1/2。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血浆蛋白粉(组1)、0.5%酵母水解物(组2)、0.5%酵母水解物+0.02%复合酶制剂(组3)和0.5%酵母水解物+0.03%微生态制剂(组4)。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25 d,分为Ⅰ期(1~14 d)和Ⅱ期(15~25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试验Ⅰ期,各试验组保育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组3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数值介于两者之间;试验Ⅱ期,ADG和F/G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组1保育猪的ADFI显著提高(P〈0.05),且组1、组2和组4的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组3(P〈0.05);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组1保育猪ADG、ADFI均显著提高(P〈0.05),其余各组数值介于两者之间。2)与组2相比,组3保育猪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血浆蛋白粉和酵母水解物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保育猪的生长性能,酵母水解物具有替代保育猪饲粮中血浆蛋白粉的潜能,但酵母水解物与微生态制剂或复合酶制剂的联合应用并未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水解物 复合酶制剂 微生态制剂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保育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