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南极磷虾粉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苗钧魁 张雅婷 +4 位作者 刘小芳 于源 冷凯良 杨增光 蒋永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249,共7页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磷虾粉样品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为基础,研究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磷虾粉原始样品与磷虾粉混合样品中水分、脂肪和蛋白含量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磷虾粉近红外图谱最佳预处理方式为...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磷虾粉样品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为基础,研究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磷虾粉原始样品与磷虾粉混合样品中水分、脂肪和蛋白含量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磷虾粉近红外图谱最佳预处理方式为:标准正态变换预处理+一阶导数+Norris导数滤波;以磷虾粉混合样品构建的近红外模型较磷虾粉原始样品构建的模型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外部验证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和外部验证用样品真实值的标准差与RMSEP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RMSEP to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ference data in the prediction,RPD_(EV))等参数有所提升;经预处理后,定标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交互验证相关系数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external validation,R_(EV))三类相关系数除脂肪的R_(EV)为0.9058,其余均在0.94以上,RPD均大于2.5,证明磷虾粉近红外定标模型对3个成分均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实现南极磷虾粉品质指标的船载近红外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虾粉 傅里叶近红外光谱 定标模型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技术在南极磷虾油关键品质指标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苗钧魁 张雅婷 +5 位作者 金永霈 刘小芳 于源 冷凯良 杨增光 蒋永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17,共8页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作为建模方法,对磷虾油近红外光谱的一阶微分(First-order difference,FD)、FD+SG(Savitzky-Golay,SG)滤波、FD+N(Norris,N)滤波、二阶微分(Second-order difference,SD)、SD+SG和SD+N等6...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作为建模方法,对磷虾油近红外光谱的一阶微分(First-order difference,FD)、FD+SG(Savitzky-Golay,SG)滤波、FD+N(Norris,N)滤波、二阶微分(Second-order difference,SD)、SD+SG和SD+N等6种单一或复合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对不同方式处理后预测模型的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外部验证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和外部验证用样品真实值的标准差(SD)与RMSEP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RMSEP to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ference data in the prediction,RPDEV)、建模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alibration,RC)、交互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ross validation,RCV)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external validation,REV)等参数比较,确定了磷虾油磷脂、EPA和DHA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最佳处理方式为FD、FD和SD+N,酸价指标模型不需处理。在最优条件下,四种成分近红外预测模型的RC、REV和RCV,除了酸价的RCV略小(0.917)其余均达到0.95以上,同时,四种成分的RPDEV和RPDCV值,除酸价的RPDCV为2.365,略小于2.5,其余均符合大于2.5的要求,说明磷虾油磷脂、EPA和DHA的近红外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良好;RMSEC和RMSECV相差不大,说明模型稳定性较好。由于含量低、组成复杂等原因,磷虾油虾青素近红外检测模型的RC、RCV和REV均在0.60以下,说明近红外检测不适用于磷虾油中虾青素成分的快速检测。本文证实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作为磷虾油中磷脂、EPA、DHA和酸价等主要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传统化学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磷脂 EPA DHA 虾青素 酸价 近红外光谱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漂烫-盐渍加工过程中碘形态含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茹月 于源 +5 位作者 张雅婷 蒋永毅 刘小芳 郭莹莹 苗钧魁 冷凯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通过测定漂烫水、漂洗水、盐渍水以及剩余海带中碘离子(I^(-))、碘酸根(IO_(3)^(-))、一碘酪氨酸(mono-iodotyrosine,MIT)和二碘酪氨酸(diiodotyrosine,DIT)4种碘形态的含量,研究海带漂烫-漂洗-盐渍过程中碘形态的溶出规律。鲜海带、漂... 通过测定漂烫水、漂洗水、盐渍水以及剩余海带中碘离子(I^(-))、碘酸根(IO_(3)^(-))、一碘酪氨酸(mono-iodotyrosine,MIT)和二碘酪氨酸(diiodotyrosine,DIT)4种碘形态的含量,研究海带漂烫-漂洗-盐渍过程中碘形态的溶出规律。鲜海带、漂烫海带、一次漂洗海带和二次漂洗海带I^(-)含量在1689.41~8753.24 mg/kg,IO_(3)^(-)含量在42.67~442.00mg/kg之间,MIT和DIT含量分别在698.22~861.90mg/kg和123.97~158.67mg/kg之间。其中漂烫过程I^(-)、MIT和DIT溶出率最高,分别为(64.38±2.99)%、(19.35±0.97)%和(6.55±0.53)%。随着海带加入量的增大,除漂烫水的DTT外,所有水体中I^(-)、MIT和DIT含量整体上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所有水体中IO_(3)^(-)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海带漂烫颗数增加,I^(-)溶出率先降低后基本保持不变,与鲜海带相比,第1颗盐渍海带的I^(-)含量降低(80.72±2.66)%,碘主要以I^(-)的形式释放到水体中,并且在漂烫过程中释放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碘形态 漂烫 漂洗 盐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不同地理群体魁蚶主要可量性状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信炳龙 吴彪 +5 位作者 周丽青 杨增光 孙秀俊 田吉腾 刘志鸿 杨爱国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2-660,共9页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大连、荣成、秦皇岛和韩国统营4个野生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等可量性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软体质量和体质量计算得到出肉率。结果显示,韩国统...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大连、荣成、秦皇岛和韩国统营4个野生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等可量性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软体质量和体质量计算得到出肉率。结果显示,韩国统营群体出肉率最高,为62.4%,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连群体各性状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荣成群体、韩国统营群体除壳宽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外(P>0.05),其他性状之间均极显著相关(P<0.01),而秦皇岛群体壳长、壳高、壳宽之间以及体质量与软体质量之间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形态性状对软体质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大连、荣成和秦皇岛群体的壳长对软体质量直接效应最大,而韩国统营群体壳高对软体质量的直接效应最大。以软体质量为因变量,壳长、壳高、壳宽为自变量建立了4个魁蚶群体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连群体与荣成群体亲缘关系较近,与韩国统营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地理群体魁蚶的可量性状特征以及根据形态特征区分不同地理群体魁蚶的方法,对于指导魁蚶苗种繁育过程中经济性状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可为魁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万军 张丽燕 +3 位作者 李炳华 王洪玲 朱绍辉 肖发沂 《家禽科学》 2023年第11期8-13,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辣椒油树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择7日龄白羽肉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8%辣椒油...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辣椒油树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择7日龄白羽肉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8%辣椒油树脂,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试验Ⅱ组和Ⅲ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而各处理组间料重比无显著差异;试验Ⅱ组和Ⅲ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全净膛率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肉鸡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相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且试验Ⅱ组和Ⅲ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试验I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辣椒油树脂可提高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率及免疫器官指数,以5%添加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树脂 白羽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分析植物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成 李真真 +7 位作者 邵世华 甄荣英 刘英学 马红伟 袁梅 张丽燕 王芳 蒋永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792,共5页
植物多糖中单糖组成检测中存在加标回收率低、数据平行性差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液相色谱分析多糖中单糖组成与含量方法的关键点。通过分析多糖水解效率及水解损失率,确定最佳水解时间,对比酸碱中和法和真空干燥法的损失率,确定水解后... 植物多糖中单糖组成检测中存在加标回收率低、数据平行性差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液相色谱分析多糖中单糖组成与含量方法的关键点。通过分析多糖水解效率及水解损失率,确定最佳水解时间,对比酸碱中和法和真空干燥法的损失率,确定水解后最佳除酸方式,通过分析单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物的稳定性,确定最佳分析时间。以海带为样品,选择三氟乙酸进行水解,最佳水解时间为2 h,最佳除酸方式为碱中和法,最佳分析时间为衍生后12 h内。7种单糖连续进样6针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99。优化条件下利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液相色谱检测单糖组成及含量,方法的回收率较高,数据平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水解 衍生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恩江 张丽燕 +4 位作者 王洪玲 陈海峰 肖发沂 齐艳君 朱绍辉 《家禽科学》 2023年第10期12-18,共7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苜蓿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及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SCFAs)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艾维因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苜蓿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及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SCFAs)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艾维因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2%的苜蓿多糖。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在1~21d,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2%的苜蓿多糖显著提高肉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盲肠食糜中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及总SCFAs含量(P<0.05),而且1%组苜蓿多糖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及总SCF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在1~42 d,1%苜蓿多糖组肉鸡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0.5%、2%苜蓿多糖组次之,而对照组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1%苜蓿多糖显著降低肉鸡饲料转化率(P<0.05);苜蓿多糖组肉鸡盲肠食糜中乙酸、丁酸、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苜蓿多糖组盲肠食糜中丙酸及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提高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且苜蓿多糖添加量为1%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多糖 肉鸡 生长性能 盲肠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条件优化及北京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燕 刘万军 +2 位作者 朱绍辉 王洪玲 肖发沂 《家禽科学》 2023年第10期19-25,I0008,I0009,共9页
为确定北京鸭胸肉顶空微萃(HS-SPME)法的最佳测试条件,本文以北京鸭胸肉为原料,对萃取头、取样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HS-SPME条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技术,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 为确定北京鸭胸肉顶空微萃(HS-SPME)法的最佳测试条件,本文以北京鸭胸肉为原料,对萃取头、取样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HS-SPME条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技术,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有醛类、醇类、烃类、其他杂环化合物,其中,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最高,是北京鸭胸肉挥发性风味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HS-SPME GC-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