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肥调控对玉米叶片酶活性及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树堂 宋希云 +4 位作者 况川 曹培顺 王飞 姜雯 裴玉贺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科学合理的水肥措施对玉米生产影响的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了W1(2 250m3/hm2)与W2(4 500 m3/hm2)两个灌水水平和不施肥(CK)、常规施肥(NF)、施控释肥(SF)与自配复混肥(MF)4个施肥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叶片酶(SOD、POD... 为进一步探讨科学合理的水肥措施对玉米生产影响的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了W1(2 250m3/hm2)与W2(4 500 m3/hm2)两个灌水水平和不施肥(CK)、常规施肥(NF)、施控释肥(SF)与自配复混肥(MF)4个施肥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叶片酶(SOD、POD、CAT)活性及逆境生理指标(Pro、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玉米叶片SOD、CAT活性趋势一致,多在吐丝期(个别处理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随后急剧下降,POD活性趋势与之相近,但后期降幅较缓;相同灌水水平下,施控释肥(SF)的CAT、SOD活性显著高于NF(常规施肥)与MF(自配复混肥),POD活性受施肥影响不显著;游离脯氨酸(Pro)含量W1水平下大喇叭口期最高,W2水平下吐丝期最高,受水分因子影响显著高于肥料。本试验中W2灌溉水平下施用缓控释肥为玉米生产水肥调控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调控 玉米 酶活性 逆境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辛励 刘锦涛 +3 位作者 刘树堂 王俊杰 曹培顺 况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8-223,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条件对土壤有机碳与腐殖物质含量的影响,利用连续进行6年的莱阳潮土区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氮肥以及不施肥或单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 为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条件对土壤有机碳与腐殖物质含量的影响,利用连续进行6年的莱阳潮土区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氮肥以及不施肥或单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处理中,两季秸秆还田施肥处理(WCN)的有机碳以及腐殖物质含量最大,为最优处理。主要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氮肥、有机肥、秸秆还田+氮肥、秸秆还田。与对照(CK)相比,氮肥与秸秆配施大幅增加土壤胡敏酸(HA)、胡敏素(HM)、富里酸(FA)含量并使之处于稳定水平上,与单施有机肥相比,随着年限增加,秸秆与氮肥配施(WN、WCN)能够显著增加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其中两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处理增幅最显著。通过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腐殖质含量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腐殖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番茄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靳丽云 曹培顺 +2 位作者 况川 南镇武 刘树堂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63-66,共4页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硝态氮肥(NN)及其减量20%(N-N)、脲态氮肥(UN)、粒状有机肥(MN)对番茄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对番茄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MN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高于NN、...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硝态氮肥(NN)及其减量20%(N-N)、脲态氮肥(UN)、粒状有机肥(MN)对番茄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对番茄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MN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高于NN、N-N、UN、CK处理;MN番茄产量比CK提高了9.24%,番茄VC含量比CK提高了5.57%,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3.65%和17.32%,说明MN在改善番茄果实品质方面效果明显。本试验条件下施用与化肥等量氮的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番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肥料 番茄 养分吸收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提取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超 赵建亮 +3 位作者 尹春艳 陶然 赵新巍 周平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6期45-48,共4页
腐植酸类物质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腐植酸的提取以及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系统地讲述了近年来腐植酸提取的主要方法,并对其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腐植酸 提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硼在油菜上试验报告
5
作者 万大伟 姜涛 闫士斌 《湖北植保》 2009年第5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硼酸 试验报告 油菜 多聚 白色粉末 缓慢释放 聚合物 弱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硼对油菜增产效果试验
6
作者 姜涛 刘林 闫士斌 《湖北植保》 2008年第5期25-25,32,共2页
关键词 土壤缺硼 增产效果试验 油菜 多聚 种植面积 农药药效 长江流域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提取的海藻液成分含量比较
7
作者 周平 赵建亮 +4 位作者 尹春艳 刘超 赵新巍 陶然 马若囡 《农业科学研究》 2023年第2期86-89,共4页
为了对比不同工艺提取的海藻液中成分含量,通过不同提取工艺,测定海藻液中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化学法提取的海藻液中海藻酸、岩藻多糖、甘露醇含量最高,分别为4.03%、3.63%、1.18%,物理法提取的海藻液中海藻酸、岩藻多糖含量最低,分别为... 为了对比不同工艺提取的海藻液中成分含量,通过不同提取工艺,测定海藻液中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化学法提取的海藻液中海藻酸、岩藻多糖、甘露醇含量最高,分别为4.03%、3.63%、1.18%,物理法提取的海藻液中海藻酸、岩藻多糖含量最低,分别为0.30%、1.52%,生物法提取的海藻液中甘露醇含量最低,为0.81%;物理法提取的海藻液中褐藻多酚的含量最高,为2136.27mg/L,化学法提取的海藻液中褐藻多酚含量最低,为310.83 mg/L。海藻酸、岩藻多糖、甘露醇含量最高的提取方法为化学法,褐藻多酚含量最高的提取方法为物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提取液 不同工艺 海藻酸 岩藻多糖 甘露醇 褐藻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