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离心喷嘴液膜形态与液膜破碎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方传宇
王少林
+8 位作者
王凯兴
刘舆帅
刘富强
杨金虎
曹程
刘存喜
穆勇
徐纲
朱俊强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离心喷嘴由于其具有简单可靠的结构以及优异的雾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嘴.离心喷嘴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燃烧室的燃烧稳定性能,燃烧组织性能和排放特性.文章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技术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PA)对比研...
离心喷嘴由于其具有简单可靠的结构以及优异的雾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嘴.离心喷嘴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燃烧室的燃烧稳定性能,燃烧组织性能和排放特性.文章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技术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PA)对比研究了喷注压力对于离心喷嘴流量系数、喷雾锥角、液膜形态、破碎模式以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系统分析离心喷嘴液膜形态、液膜破碎机制和雾化特性,并使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识别出不同液膜形态下的主要和次要的破碎模式,建立了离心喷嘴液膜形态与雾化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支撑了离心喷嘴雾化性能优化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喷注压力的增大,流量系数和喷雾锥角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喷注压力通过改变液膜的液体韦伯数(We)从而改变液膜形态.随着We的增加,液膜的破碎位置逐渐向喷嘴出口处移动,破碎距离逐渐减小,并使得离心喷嘴下游液滴的径向速度增大,大粒径液滴向两侧运动,导致雾锥中心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迅速下降;离心喷嘴不同的液膜形态包含多种液膜破碎模式,并随着We数增加而演化:随着We数的增加,液膜的主要破碎模式依次为撞击破碎、表面波破碎、穿孔破碎以及湍流破碎,且这4种破碎模式的表面波频率依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
高速阴影成像
本征正交分解
液体韦伯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端工况下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温度特性研究
2
作者
李焱
张坤
+2 位作者
黄恩亮
郭磊
龚建波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7-1246,共10页
为了探究某型号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前轴承配装7006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后,在发动机极端工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的问题,对该7006脂润滑轴承按照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一号轴承的工作转速载荷进行了加载,在有无引气的条件下进行了脂润滑...
为了探究某型号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前轴承配装7006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后,在发动机极端工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的问题,对该7006脂润滑轴承按照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一号轴承的工作转速载荷进行了加载,在有无引气的条件下进行了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温度特性研究。首先,搭建了脂润滑轴承试验台,模拟了发动机大载荷、高转速工况下的考核环境,对轴承开展了考核试验,测试了在不同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及转速工况下的脂润滑轴承温度特性,并通过向试验工装中通入热油的方式模拟了发动机轴承腔室温度,测试了该脂润滑轴承在发动机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温度表现;然后,为降低现有7006脂润滑轴承在发动机极端工况下的运行温度,使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发动机在极端工况下,从风扇后引气对前轴承散热以及不同引气速度和引气温度下的轴承温度分布;最后,由于该发动机风扇后气流的温度限制,选择了引气温度80℃,引气速度10 m/s的方案,将该7006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中,开展了整机试验,以验证该引气方案能满足发动机前轴承在极端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机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拟合度较高,前轴承外环温度误差在15%以内,并通过了2.5 h的寿命考核,从而说明该引气方案能满足发动机前轴承在极端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引气温度100℃、引气速度1 m/s和5 m/s时,轴承最高温度均高于180℃,10 m/s时最高温度为177℃;引气温度80℃、引气速度1 m/s时,轴承最高温度为166℃。处于高速旋转状态的7006脂润滑轴承引气速度相对旋转速度较小时,温度受轴向引气速度变化影响小,受引气温度变化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引气冷却脂润滑轴承
引气散热分析
引气速度
轴承温度场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高速来流条件下扇形喷嘴雾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施刚强
吴杰
+10 位作者
胡喆
刘舆帅
王少林
王凯兴
穆勇
阮昌龙
郭玉超
王月
徐纲
何志霞
刘富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3,共10页
为了探索扇形喷嘴在加力燃烧室应用的可行性,采用Mie散射和PLIF激光测量系统对其在高温高速环境中的雾化特性开展了研究。获得了在不同来流温度、来流马赫数以及燃油流量条件下燃油轨迹变化规律、蒸发距离及气液两相分布特性,并拟合了...
为了探索扇形喷嘴在加力燃烧室应用的可行性,采用Mie散射和PLIF激光测量系统对其在高温高速环境中的雾化特性开展了研究。获得了在不同来流温度、来流马赫数以及燃油流量条件下燃油轨迹变化规律、蒸发距离及气液两相分布特性,并拟合了穿透深度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来流温度850~1 250 K,马赫数为0.15~0.35,燃油流量6~14 g/s的工况下,(1)温度升高,燃油穿透深度减小,蒸发距离变短;(2)马赫数增加,燃油穿透深度减小,蒸发距离变长;(3)燃油流量增加,燃油穿透深度增加,对蒸发距离影响较小;(4)气相燃油分布区约为液相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扇形喷嘴
横向射流
航空煤油
雾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余旋一体化支板稳定器雾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杰
胡喆
+4 位作者
刘金鹤
穆勇
何志霞
阮昌龙
刘舆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6-179,共14页
本文在高温高速强余旋来流条件下,初步探索了带尾缘方案下支板一体化喷油稳定器结构的油气掺混工作特性,为后期研究回流区卷吸量和稳焰特性做准备。使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平面米散射(PMIE)、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等设备,...
本文在高温高速强余旋来流条件下,初步探索了带尾缘方案下支板一体化喷油稳定器结构的油气掺混工作特性,为后期研究回流区卷吸量和稳焰特性做准备。使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平面米散射(PMIE)、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等设备,以航空煤油为介质,在来流温度300~1050 K,马赫数0.15~0.45,液气动量比20~250,来流角度-15°~15°,供油压差0.2~1.8 MPa等条件下,探究了来流参数、气液动量比、韦伯数等多因素对射流轨迹、雾化粒径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上喷式支板尾缘一体化喷油稳定器的整体射流轨迹与横向射流结构较类似,液气动量比越大,射流穿透深度增加越明显;气体韦伯数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当其增大时,射流穿透深度呈下降趋势,是来流与射流之间的压差力和各向剪切力的作用使得表面波增长迅速,不稳定性增强,叠加气液动量交换增大的结果;气流与支板夹角的正逆变化,即余旋角变化,使得垂直于来流气体方向的速度分量产生变化,流道内稳定器的喉部效应增大了湍流度,使射流轨迹变粗糙,穿透深度变短;通过分析PDPA数据,在射流覆盖区域呈现出了整体的粒径分布情况,显示出了射流轨迹、表面波主导破碎区、二次雾化区、粒径稳定区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一体化支板
雾化特性
PLIF
PMIE
PD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心喷嘴液膜形态与液膜破碎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方传宇
王少林
王凯兴
刘舆帅
刘富强
杨金虎
曹程
刘存喜
穆勇
徐纲
朱俊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
研究
所轻型动力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
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
出处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6188,52276141)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金(J2019-III-0005-0048)资助项目。
文摘
离心喷嘴由于其具有简单可靠的结构以及优异的雾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嘴.离心喷嘴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燃烧室的燃烧稳定性能,燃烧组织性能和排放特性.文章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技术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PA)对比研究了喷注压力对于离心喷嘴流量系数、喷雾锥角、液膜形态、破碎模式以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系统分析离心喷嘴液膜形态、液膜破碎机制和雾化特性,并使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识别出不同液膜形态下的主要和次要的破碎模式,建立了离心喷嘴液膜形态与雾化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支撑了离心喷嘴雾化性能优化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喷注压力的增大,流量系数和喷雾锥角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喷注压力通过改变液膜的液体韦伯数(We)从而改变液膜形态.随着We的增加,液膜的破碎位置逐渐向喷嘴出口处移动,破碎距离逐渐减小,并使得离心喷嘴下游液滴的径向速度增大,大粒径液滴向两侧运动,导致雾锥中心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迅速下降;离心喷嘴不同的液膜形态包含多种液膜破碎模式,并随着We数增加而演化:随着We数的增加,液膜的主要破碎模式依次为撞击破碎、表面波破碎、穿孔破碎以及湍流破碎,且这4种破碎模式的表面波频率依次增大.
关键词
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
高速阴影成像
本征正交分解
液体韦伯数
Keywords
phase-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
high speed shadowgraph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liquid Weber number
分类号
V231.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端工况下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温度特性研究
2
作者
李焱
张坤
黄恩亮
郭磊
龚建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
研究
所
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航空
宇航学院
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
出处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7-1246,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重点部署项目(KGFZD-145-21-06)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项目(E4900Q04)。
文摘
为了探究某型号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前轴承配装7006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后,在发动机极端工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的问题,对该7006脂润滑轴承按照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一号轴承的工作转速载荷进行了加载,在有无引气的条件下进行了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温度特性研究。首先,搭建了脂润滑轴承试验台,模拟了发动机大载荷、高转速工况下的考核环境,对轴承开展了考核试验,测试了在不同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及转速工况下的脂润滑轴承温度特性,并通过向试验工装中通入热油的方式模拟了发动机轴承腔室温度,测试了该脂润滑轴承在发动机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温度表现;然后,为降低现有7006脂润滑轴承在发动机极端工况下的运行温度,使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发动机在极端工况下,从风扇后引气对前轴承散热以及不同引气速度和引气温度下的轴承温度分布;最后,由于该发动机风扇后气流的温度限制,选择了引气温度80℃,引气速度10 m/s的方案,将该7006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中,开展了整机试验,以验证该引气方案能满足发动机前轴承在极端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机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拟合度较高,前轴承外环温度误差在15%以内,并通过了2.5 h的寿命考核,从而说明该引气方案能满足发动机前轴承在极端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引气温度100℃、引气速度1 m/s和5 m/s时,轴承最高温度均高于180℃,10 m/s时最高温度为177℃;引气温度80℃、引气速度1 m/s时,轴承最高温度为166℃。处于高速旋转状态的7006脂润滑轴承引气速度相对旋转速度较小时,温度受轴向引气速度变化影响小,受引气温度变化影响大。
关键词
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引气冷却脂润滑轴承
引气散热分析
引气速度
轴承温度场
Fluent
Keywords
lightweight short-life small turbofan engine
high 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air-entraining cooling grease lubrication bearing
air bleed heat dissipation analysis
bleeding speed
bearing temperature field
Fluent
分类号
TH13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V235.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高速来流条件下扇形喷嘴雾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施刚强
吴杰
胡喆
刘舆帅
王少林
王凯兴
穆勇
阮昌龙
郭玉超
王月
徐纲
何志霞
刘富强
机构
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
研究
所轻型动力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航空
宇航学院
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
江苏大学能源
研究院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3,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J2019-III-0004-0047)。
文摘
为了探索扇形喷嘴在加力燃烧室应用的可行性,采用Mie散射和PLIF激光测量系统对其在高温高速环境中的雾化特性开展了研究。获得了在不同来流温度、来流马赫数以及燃油流量条件下燃油轨迹变化规律、蒸发距离及气液两相分布特性,并拟合了穿透深度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来流温度850~1 250 K,马赫数为0.15~0.35,燃油流量6~14 g/s的工况下,(1)温度升高,燃油穿透深度减小,蒸发距离变短;(2)马赫数增加,燃油穿透深度减小,蒸发距离变长;(3)燃油流量增加,燃油穿透深度增加,对蒸发距离影响较小;(4)气相燃油分布区约为液相的6倍。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扇形喷嘴
横向射流
航空煤油
雾化特性
Keywords
Afterburner
Fan-shaped nozzle
Crossflow
Aviation kerosene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V23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余旋一体化支板稳定器雾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杰
胡喆
刘金鹤
穆勇
何志霞
阮昌龙
刘舆帅
机构
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
研究
所轻型动力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航空
宇航学院
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6-179,共1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J2019-Ⅲ-0004-0047)
泰山学者工程。
文摘
本文在高温高速强余旋来流条件下,初步探索了带尾缘方案下支板一体化喷油稳定器结构的油气掺混工作特性,为后期研究回流区卷吸量和稳焰特性做准备。使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平面米散射(PMIE)、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等设备,以航空煤油为介质,在来流温度300~1050 K,马赫数0.15~0.45,液气动量比20~250,来流角度-15°~15°,供油压差0.2~1.8 MPa等条件下,探究了来流参数、气液动量比、韦伯数等多因素对射流轨迹、雾化粒径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上喷式支板尾缘一体化喷油稳定器的整体射流轨迹与横向射流结构较类似,液气动量比越大,射流穿透深度增加越明显;气体韦伯数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当其增大时,射流穿透深度呈下降趋势,是来流与射流之间的压差力和各向剪切力的作用使得表面波增长迅速,不稳定性增强,叠加气液动量交换增大的结果;气流与支板夹角的正逆变化,即余旋角变化,使得垂直于来流气体方向的速度分量产生变化,流道内稳定器的喉部效应增大了湍流度,使射流轨迹变粗糙,穿透深度变短;通过分析PDPA数据,在射流覆盖区域呈现出了整体的粒径分布情况,显示出了射流轨迹、表面波主导破碎区、二次雾化区、粒径稳定区间的关系。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一体化支板
雾化特性
PLIF
PMIE
PDPA
Keywords
Afterburner
Integrated strut flameholder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PLIF
PMIE
PDPA
分类号
V231.2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离心喷嘴液膜形态与液膜破碎机制试验研究
方传宇
王少林
王凯兴
刘舆帅
刘富强
杨金虎
曹程
刘存喜
穆勇
徐纲
朱俊强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极端工况下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温度特性研究
李焱
张坤
黄恩亮
郭磊
龚建波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温高速来流条件下扇形喷嘴雾化特性研究
施刚强
吴杰
胡喆
刘舆帅
王少林
王凯兴
穆勇
阮昌龙
郭玉超
王月
徐纲
何志霞
刘富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强余旋一体化支板稳定器雾化特性研究
吴杰
胡喆
刘金鹤
穆勇
何志霞
阮昌龙
刘舆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