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能源转型基础与转型绩效的适配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长胜 王重博 雷仲敏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144,共13页
加快推进中国区域能源转型是有效应对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挑战,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在对中国各省(区、市)能源转型基础和能源转型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用两维度象限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能... 加快推进中国区域能源转型是有效应对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挑战,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在对中国各省(区、市)能源转型基础和能源转型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用两维度象限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能源转型基础和能源绩效之间的适配性,结果发现:2015年以来,中国区域能源转型基础稳步提升、区域能源转型绩效持续改进,区域能源转型绩效与转型基础的适配性有所改善,但不同区域之间的能源转型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能源转型 转型绩效 转型基础 适配性 两维度象限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28能源转型新共识及其解读
2
作者 安丰全 解红力 +1 位作者 李长胜 刘少慧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7-763,共7页
通过梳理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阿联酋共识”有关能源转型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与能效、供冷、核电和绿氢等4个能源转型宣言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本次气候大会的领导力和重要贡献。化石能源及煤电退出... 通过梳理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阿联酋共识”有关能源转型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与能效、供冷、核电和绿氢等4个能源转型宣言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本次气候大会的领导力和重要贡献。化石能源及煤电退出、电力行业减排力度及提早达峰、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等是本次大会各方争论的焦点,而且还将是今后气候谈判的热点、重点和难点。最后,建议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与超前系统谋划,加快推动能源供应革命和消费革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和能源治理,加快中国气候与能源转型谈判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28 能源转型 逐步远离化石能源 全球气候和能源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价波动抑制还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中国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长胜 刘少慧 +1 位作者 莫建雷 张艳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现货交易和履约驱动交易的典型特征,现货碳配额交易价格波动起着价格发现和风险释放双重功能,价格信号会增加控排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绿色创新,风险信号则会增加绿色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绿色创新。在...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现货交易和履约驱动交易的典型特征,现货碳配额交易价格波动起着价格发现和风险释放双重功能,价格信号会增加控排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绿色创新,风险信号则会增加绿色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绿色创新。在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碳价波动究竟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产生促进还是抑制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该研究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控排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碳价波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微观机制。研究发现:①试点地区碳价波动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碳价波动的门槛值为1.49。②碳价波动低于门槛值时,对企业绿色创新起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当碳价波动水平超过门槛值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但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是否产生抑制作用仍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③机制分析发现,在低于门槛值时,碳价波动以价格发现功能为主,通过形成碳配额市场价格信号,丰富融资渠道,促进控排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④碳价波动的绿色创新效应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心机制设计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在以工业企业为主导的试点地区,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完善碳市场稳定机制。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丰富企业绿色创新融资渠道。③完善碳配额分配制度,加快建设碳市场价格直接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碳价波动 控排企业 绿色创新 价格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