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水肥次序与氮肥形态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王可辉 廖安丽 +5 位作者 赵乐 李玲燕 李松坚 万雪洁 刘义国 师长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6,共9页
本研究采用柱栽试验,设3种不同形态氮肥追施,分别为硝态氮肥(硝酸钠,N)、铵态氮肥(氯化铵,A)和酰胺态氮肥(尿素,U),将滴灌时施肥时间等分为前中后3个时段,设3种滴灌水肥次序:氮-水-水(NW)、水-氮-水(WN)、水-水-氮(WW),共9个处理组合,... 本研究采用柱栽试验,设3种不同形态氮肥追施,分别为硝态氮肥(硝酸钠,N)、铵态氮肥(氯化铵,A)和酰胺态氮肥(尿素,U),将滴灌时施肥时间等分为前中后3个时段,设3种滴灌水肥次序:氮-水-水(NW)、水-氮-水(WN)、水-水-氮(WW),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氮肥形态、水肥次序及二者互作对冬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酰胺态氮肥的WN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较高,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也较高,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小麦产量均表现为U>N>A,同一形态氮肥下各水肥次序处理产量则表现为WN>WW>NW;追施酰胺态氮肥条件下WN处理千粒重分别较NW、WW显著高出11.9%、10.1%,产量分别显著高出3.9%、2.8%。追施酰胺态氮肥处理的氮素转运量显著高于追施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平均高出28.6%和23.3%。追施酰胺态氮肥配合WN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较高。同一形态氮肥下,各水肥次序处理间旗叶的谷氨酰氨合成酶(G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而同一滴灌水肥次序下不同形态氮肥处理旗叶GS活性大小表现为U>A>N;追施硝态氮肥的3个滴灌追肥次序处理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显著高于追施铵态氮肥处理的。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尿素配合水-氮-水的滴灌水肥次序追肥,能够提高冬小麦千粒重及旗叶GS与NR活性,降低表观氮损失,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水肥次序 氮肥形态 氮素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追肥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之栋 安鹏 +5 位作者 张振典 李玲燕 廖安丽 王金秀 师长海 刘义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3,共7页
为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滴灌追氮次数对小麦群体特征和旗叶碳同化能力差异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麦季氮肥基追比为3∶7,按滴灌追肥次数设5个处理,分别为滴灌追肥2次(F37-2)、追肥3次(F37-3)、追肥4次(F37... 为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滴灌追氮次数对小麦群体特征和旗叶碳同化能力差异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麦季氮肥基追比为3∶7,按滴灌追肥次数设5个处理,分别为滴灌追肥2次(F37-2)、追肥3次(F37-3)、追肥4次(F37-4)、追肥5次(F37-5),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为对照(漫灌,追肥1次,CK)。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滴灌处理F37-3、F37-4、F37-5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大于CK。花后的叶面积指数大小关系均表现为F37-4>F37-5>F37-3>F37-2>CK,而花后18 d冠层中部和底部群体透光率大小关系则表现为CK>F37-4>F37-5>F37-3>F37-2。花后0~36 d(每6 d测定一次)叶绿素SPAD值大小关系均表现为F37-4>F37-5>F37-2≥F37-3>CK,且各滴灌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大于CK;花后24~30 d,CK、F37-2、F37-3、F37-4和F37-5的叶绿素SPAD值下降幅度分别为13.89%、11.36%、11.90%、8.33%和10.87%。各滴灌追肥处理(F37-2、F37-3、F37-4和F37-5)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均显著大于CK,F37-4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0381.1 kg/hm^(2),而胞间CO_(2)浓度,特别是在花后30 d和36 d,均小于CK。因此,滴灌追氮对小麦合理群体建立和光能利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分别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追肥4次(F37-4)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追氮次数 群体特征 光合特性 产量形成 氮肥运筹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氧环境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之栋 师君慧 +4 位作者 张文山 师长海 李玲燕 万雪洁 刘义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38,共7页
为明确根系氧环境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10%、20%)PEG-6000模拟干旱,分析不加气(NA)、气泵加气(IA)、微纳米气泡加气(MNB)3种根系氧环境对水培小麦根系、地上部形态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 为明确根系氧环境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10%、20%)PEG-6000模拟干旱,分析不加气(NA)、气泵加气(IA)、微纳米气泡加气(MNB)3种根系氧环境对水培小麦根系、地上部形态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PEG胁迫下MNB处理小麦根系总长、株高、叶面积、根干重、叶干重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均高于NA和IA处理。20%PEG胁迫下IA处理小麦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叶面积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高于MNB和NA处理;MNB和IA处理小麦株高较NA分别显著增加123.3%、116.2%。不同浓度PEG干旱胁迫下,MNB处理小麦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除20%PEG处理下的ΦPSⅡ)显著高于NA和IA处理。综上,IA和MNB营造的根系氧环境均具有缓解水培小麦幼苗干旱胁迫的效果,且以MNB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干旱 根系氧环境 小麦幼苗 生长发育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氧环境与盐胁迫对小麦苗期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可辉 武迪 +5 位作者 王淑红 师君慧 刘义国 李玲燕 郭卫卫 师长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1,共9页
分析不充气(CK)、通气(AW)、曝气(VAI)三种氧环境对不同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35、70 mmol/L)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究不同根际氧环境下小麦苗期耐盐性,以期为盐碱地小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充气方式均能... 分析不充气(CK)、通气(AW)、曝气(VAI)三种氧环境对不同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35、70 mmol/L)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究不同根际氧环境下小麦苗期耐盐性,以期为盐碱地小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充气方式均能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随盐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盐胁迫处理下小麦幼苗株高、叶干重、根系干重、根表面积及根长等形态指标均表现为AW>VAI>CK。无盐胁迫时不同充气处理间叶片水分饱和亏和盐度均无显著差异,35、70 mmol/L盐浓度胁迫下,AW处理叶片电导率、总溶解性固体含量和盐度均显著低于不充气处理。三种盐浓度下AW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分别较不充气处理显著降低46.2%、63.3%、50.9%。0、35 mmol/L盐浓度处理下AW和VAI处理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高于不充气处理,70 mmol/L盐浓度处理下AW处理的Fv/Fm较CK和VAI分别显著提高180.1%、118.3%。可见,盐胁迫下,AW、VAI处理营造的根际氧环境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维持较好的叶片水分生理特性,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伤害,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从而促进幼苗生长。本试验条件下,AW处理的效果优于VAI处理。本研究结论可为今后通过农机农艺创新来提高盐碱地小麦根际含氧量及小麦苗期耐盐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际氧环境 盐胁迫 生长发育 叶片水分生理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