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小钰 张明义 白晓宇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6,共8页
以青岛市某大型工程为依托,对在泥质粉砂岩地基中的5根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分别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与桩身内力测试。根据大直径嵌岩桩实测数据探讨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桩荷载沉降(Q-s... 以青岛市某大型工程为依托,对在泥质粉砂岩地基中的5根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分别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与桩身内力测试。根据大直径嵌岩桩实测数据探讨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桩荷载沉降(Q-s)曲线为缓变形,桩顶沉降量均小于11mm,卸载回弹率大,幅度为51%~75%,承载力较高,5根试桩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最大荷载下,5根嵌岩桩桩端阻力所占桩顶荷载比值均在10%~20%之间,随桩长、嵌岩深度(中风化)增大而减小,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身荷载自上而下逐步发挥,上覆土层先达到侧摩阻力极限值,在嵌岩段中部侧摩阻力达到峰值;桩入岩越深,安全储备量越大,在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段,实测侧摩阻力约为规范推荐值的2.5倍,说明5根桩有较大的承载潜力;随着荷载的增大,嵌岩段分担的总阻力由39%上升至45%,嵌岩段侧摩阻力占主要比重,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的比例上升速率较快;根据行业标准与静载试验数据,重新认识该地层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充分发挥其承载潜力,对工程桩桩身尺寸进行优化,达到节约材料和提高施工功效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孔桩 泥质粉砂岩 桩身应力 桩侧摩阻力 桩身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强度折减法的地下洞室群“危险区”破坏判据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以超 张黎明 +2 位作者 丛宇 王肖珊 王在泉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4-644,共11页
为准确评价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安全状态,探究基于局部强度折减方法的地下洞室群安全系数求解方法。将屈服接近度(YAI)小于0.1的区域定义为“危险区”,以洞室之间围岩“危险区”贯通作为洞室群整体破坏判据,将“危险区”贯通时对应的折减... 为准确评价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安全状态,探究基于局部强度折减方法的地下洞室群安全系数求解方法。将屈服接近度(YAI)小于0.1的区域定义为“危险区”,以洞室之间围岩“危险区”贯通作为洞室群整体破坏判据,将“危险区”贯通时对应的折减系数定义为洞室群破坏的安全系数,定量评价洞室群整体稳定性,解析各类洞室群破坏判据计算结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各判据对应的安全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等效塑性应变贯通、塑性区贯通、关键点位移突增、“危险区”贯通;2)以关键点位移突增为标准,另3种判据求出的安全系数误差分别为33.7%、13.9%、2.6%;3)基于“危险区”贯通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与位移突增判据更为接近,以“危险区”贯通为破坏判据的破坏区与工程实际围岩的破坏特征相符合,计算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局部强度折减法 安全系数 屈服接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人防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君博 肖薇薇 +1 位作者 陈鹏飞 张纪刚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8-62,共5页
采用快速碳化与氯盐浸泡干湿循环制度模拟沿海城市人防工程实际服役情况,研究二者共同作用下的相互影响。试验表明:碳化作用加速了混凝土内部对流区内的自由氯离子扩散,提高了自由氯离子含量;经过氯离子侵蚀后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有所提... 采用快速碳化与氯盐浸泡干湿循环制度模拟沿海城市人防工程实际服役情况,研究二者共同作用下的相互影响。试验表明:碳化作用加速了混凝土内部对流区内的自由氯离子扩散,提高了自由氯离子含量;经过氯离子侵蚀后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有所提高,氯离子浓度越高,抗碳化性能越好。对比发现酚酞法测得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位置与化学法测得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位置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防工程 氯离子 碳化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秋义 孔哲 +2 位作者 郭远新 岳公冰 莫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分别采用不同品质的I类、II类和III类再生细骨料按照不同的取代率制备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通过试验重点研究再生细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对不同水泥用量体系下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天然河砂混凝土,再生细骨... 分别采用不同品质的I类、II类和III类再生细骨料按照不同的取代率制备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通过试验重点研究再生细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对不同水泥用量体系下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天然河砂混凝土,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明显较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较低,但随着再生细骨料品质的提升和取代率的降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当水泥用量为500 kgm3且I类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25%时,其混凝土的用水量仅增加1.2 kgm3,抗压强度仅降低5.4%。最后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制备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再生细骨料的取代率宜取到50%;制备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则应选取I类品质的再生细骨料,且其取代率不宜大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细骨料 品质 取代率 再生混凝土 用水量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抗浮锚杆外锚固性能室内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白晓宇 张明义 +1 位作者 李伟伟 寇海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41-3847,共7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大型构件对拉试验,测定外锚固段变形量(滑移量)及外锚固极限承载力,分析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抗浮锚杆的外锚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FRP抗浮锚杆外锚固的破坏形式有2种,一种是锚杆材料强度不足产生劈裂破坏,另一... 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大型构件对拉试验,测定外锚固段变形量(滑移量)及外锚固极限承载力,分析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抗浮锚杆的外锚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FRP抗浮锚杆外锚固的破坏形式有2种,一种是锚杆材料强度不足产生劈裂破坏,另一种是GFRP锚杆和混凝土界面相对滑移较大,产生拔出破坏。直径为28 mm的GFRP抗浮锚杆,在标号为C25的商品混凝土的条件下,外锚固长度为840 mm的极限承载力为356 k N,最大滑移量为7.66 mm;外锚固长度为420 mm的极限承载力为215 k N,最大滑移量为4.24 mm;GFRP抗浮锚杆与混凝土之间平均黏结强度随着滑移量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外锚固长度的增加而降低;GFRP抗浮锚杆与混凝土之间的平均黏结强度的增加速率随滑移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为GFRP抗浮锚杆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抗浮锚杆 对拉试验 外锚固 荷载-滑移关系 平均黏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GFRP抗浮锚杆承载性能室内试验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白晓宇 张明义 +1 位作者 王永洪 闫楠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5,共8页
基于4根岩石GFRP抗浮锚杆的室内足尺拉拔破坏性试验,探讨了风化岩地基中全长黏结GFRP抗浮锚杆的界面黏结特性和承载性能,揭示了GFRP锚杆的细观破坏机理。结果表明:GFRP抗浮锚杆发生拔出破坏,主要是由螺纹表面劣化所引起的剪胀破坏;直径2... 基于4根岩石GFRP抗浮锚杆的室内足尺拉拔破坏性试验,探讨了风化岩地基中全长黏结GFRP抗浮锚杆的界面黏结特性和承载性能,揭示了GFRP锚杆的细观破坏机理。结果表明:GFRP抗浮锚杆发生拔出破坏,主要是由螺纹表面劣化所引起的剪胀破坏;直径25mm、灌浆体强度M30、锚固长度1.3和0.55m的GFRP抗浮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分别为255、195kN,满足工程抗浮要求;GFRP抗浮锚杆杆体与灌浆体界面平均黏结强度介于2.41~5.10MPa之间,高于《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中钢锚杆与灌浆体的黏结强度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基 抗浮锚杆 极限抗拔力 平均黏结强度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Peck法隧道地表移动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拥军 孟建宇 +1 位作者 谢良甫 于广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1,共4页
在预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算法中,Peck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法对地表移动参数的研究往往依据经验,只考虑了部分因素的作用。针对这种局限性,在收集整理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数值模拟手段,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P... 在预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算法中,Peck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法对地表移动参数的研究往往依据经验,只考虑了部分因素的作用。针对这种局限性,在收集整理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数值模拟手段,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Peck法中的地表移动参数(沉降槽宽度系数i和地层损失率η)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土体参数、隧道设计指标和监测指标中的8个影响因子,计算其与i和η的关联性,得到以下结论:泊松比对i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因素;η的取值与内摩擦角的关联性较小,与其他7个影响因子的关联性差别不大,通过经验法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取值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施工 Peck法 地表移动参数 沉降槽宽度系数 地层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加、卸荷破坏过程的三维颗粒流模拟 被引量:12
8
作者 丛怡 丛宇 +2 位作者 张黎明 贾乐鑫 王在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9-1186,1212,共9页
从大理岩常规三轴加、卸荷室内试验出发,结合PFC3D颗粒流程序进行分析,在明确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试验卸荷速率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对不同卸荷速率下试样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加、卸荷路径下整个加载过程中张... 从大理岩常规三轴加、卸荷室内试验出发,结合PFC3D颗粒流程序进行分析,在明确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试验卸荷速率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对不同卸荷速率下试样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加、卸荷路径下整个加载过程中张拉裂纹数量均明显高于剪切裂纹;常规三轴试验损伤应力之后,裂纹围绕某一速率进行扩展,卸荷试验损伤应力之后,裂纹的发展是突发性的;不同应力路径下试样损伤破坏的差异性主要形成于损伤应力至峰值应力这一阶段,直至卸荷速率超过6 MPa/s,试样的损伤程度与破坏形式逐渐趋于一致;随着围压的增大,不同卸荷速率下岩石破坏均呈现出由张拉破坏逐渐向剪切破坏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 大理岩 颗粒流 力学特性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理论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槽曲线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孟建宇 秦拥军 +1 位作者 谢良甫 于广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7-604,共8页
在对地表变形产生的沉降槽的研究中,通常将土性参数看作确定值,并且假定沉降槽是关于隧道轴线对称的,这样往往忽略了土体的非均质性特点,对沉降槽的假定也偏于理想化。为此,借助随机场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在引入曲线偏移量对经典Peck公式... 在对地表变形产生的沉降槽的研究中,通常将土性参数看作确定值,并且假定沉降槽是关于隧道轴线对称的,这样往往忽略了土体的非均质性特点,对沉降槽的假定也偏于理想化。为此,借助随机场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在引入曲线偏移量对经典Peck公式改进的基础上,开展Monte-Carlo随机分析,分析土体弹性模量空间变异性对沉降槽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引入曲线偏移量是可行的,并且可以表现沉降槽在隧道轴线位置的不对称性;(2)土体弹性模量空间变异性对沉降槽的形态影响不明显,但对沉降槽宽度、最大沉降值和最大沉降位置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随机场理论 空间变异性 沉降槽 PECK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侯双明 高嵩 +1 位作者 李秋义 宋丽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赤泥基胶凝材料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赤泥种类、掺合料和激发活化措施对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烧结法赤泥活性较高,受热活化和水玻璃激发效果较为显著,抗压强度普遍高于25 MPa;拜尔法赤泥较则难...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赤泥基胶凝材料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赤泥种类、掺合料和激发活化措施对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烧结法赤泥活性较高,受热活化和水玻璃激发效果较为显著,抗压强度普遍高于25 MPa;拜尔法赤泥较则难以被激发,而目前90%的铝业公司使用拜耳法生产Al2O3。结合已有研究,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石油焦渣激发拜耳法赤泥,确定了赤泥基激发胶凝材料的基本配合比,经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达到25.6 MPa。利用XRD进行的微观分析发现,赤泥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可以在碱性激发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经过溶解-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凝胶是赤泥受激发产生强度的主要原因。研究将赤泥用于制备胶凝材料,可以实现赤泥大规模、高附加值的资源化再生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碱激发 活化 脱硫石油焦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人工消能塑性铰节点低周往复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哲昊 张纪刚 +1 位作者 梁海志 李芦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2-168,共7页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针对梁、柱构件震后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人工消能塑性铰(artificial dissipative plastic hinge,简称ADPH)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人工消能塑性铰即梁、柱构件在梁端采用机械铰及附...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针对梁、柱构件震后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人工消能塑性铰(artificial dissipative plastic hinge,简称ADPH)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人工消能塑性铰即梁、柱构件在梁端采用机械铰及附加消能钢板连接的节点构造。使用ABAQUS软件对2组ADPH节点及1组RC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塑性应变、损伤位置、破坏模式、滞回曲线等结果与节点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ADPH节点的有限元模拟方法是可行的,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引入ADPH节点的关键参数——屈服弯矩降低系数γ,通过10组不同附加钢板的ADPH节点的滞回往复试验模拟,对参数γ的取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γ近似取在0.75~0.85时,可使得ADPH节点有效控制塑性损伤发生在附加钢板上,并发挥附加钢板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塑性铰 装配式RC节点 参数分析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人工消能塑性铰框架-摇摆墙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哲昊 张纪刚 +1 位作者 梁海志 李芦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针对震后梁、柱构件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塑性消能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摇摆墙结构。人工消能塑性铰即梁、柱构件在梁端采用机械铰及附加耗能钢板连接的构造,基于该构造的...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针对震后梁、柱构件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塑性消能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摇摆墙结构。人工消能塑性铰即梁、柱构件在梁端采用机械铰及附加耗能钢板连接的构造,基于该构造的框架结合底部铰接的剪力墙,形成人工消能塑性铰框架-摇摆墙结构。使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人工消能塑性铰框架-摇摆墙模型及2组对比模型,选用24条天然地震波对3组结构模型进行双向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消能塑性铰框架-摇摆墙结构可通过摇摆墙的构造,提升结构竖向连续刚度,使结构层间变形均匀,实现完全梁铰的理想屈服机制;在整体可控的变形模式下充分利用人工消能塑性铰滞回耗能,有效减小结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消能塑性铰 装配式RC框架 完全梁铰机制 摇摆墙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消能塑性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哲昊 张纪刚 梁海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0,共6页
针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节点构造措施。人工消能塑性铰,即梁、柱构件在梁端采用机械铰及附加消能钢板连接的构造,通过附加消能钢板弯曲耗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以一个3层人工消能塑... 针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节点构造措施。人工消能塑性铰,即梁、柱构件在梁端采用机械铰及附加消能钢板连接的构造,通过附加消能钢板弯曲耗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以一个3层人工消能塑性铰结构为例,使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选用4条地震波对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模拟结构在中震、大震下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消能塑性铰的框架结构在中、大震作用下,可使损伤主要集中在人工消能塑性铰部分,整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减小,屈服机制为完全梁铰模式或部分梁柱铰整体型,使基于人工消能塑性铰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塑性铰 钢筋混凝土框架 消能钢板 完全梁铰破坏 损伤控制 非线性 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防腐剂抗硫酸盐侵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欣 高嵩 +1 位作者 宮尧尧 蒋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以机械活化超细矿渣粉为主要原料、以石膏和硫铝酸盐水泥熟料(SAC)为辅料,制备海洋环境混凝土用无机防腐剂,利用三元云分析、SEM、XRD研究方法研究其防腐性能和防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多元复合无机防腐剂凝结时间、膨胀率、耐蚀系数... 以机械活化超细矿渣粉为主要原料、以石膏和硫铝酸盐水泥熟料(SAC)为辅料,制备海洋环境混凝土用无机防腐剂,利用三元云分析、SEM、XRD研究方法研究其防腐性能和防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多元复合无机防腐剂凝结时间、膨胀率、耐蚀系数等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掺入该无机防腐剂的普通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150次循环后,耐蚀系数仍高于75%,达到KS150级;防腐剂的加入有助于水化初期钙矾石(AFt)的生成,并抑制其在水化后期向低硫型钙矾石(AFm)的转化,同时消耗腐蚀原料,并生成多种凝胶体填充晶体骨架的空隙,增加了混凝土微结构的致密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蚀性能,从微观角度为矿渣粉在抗硫酸盐腐蚀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矿渣粉 多元复合 钙矾石 防腐蚀机理 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地基中箱筒型防波堤基础稳定性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超 寇海磊 +3 位作者 闫正余 刁闻宙 周楠 陈琦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56,共10页
箱筒型防波堤基础是一种能够适应复杂海况的新型基础形式。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对箱筒型防波堤基础在水平静载荷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稳定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性土地基中箱筒型防波堤基础破坏可分为准弹性、塑性及破坏三个阶段,... 箱筒型防波堤基础是一种能够适应复杂海况的新型基础形式。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对箱筒型防波堤基础在水平静载荷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稳定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性土地基中箱筒型防波堤基础破坏可分为准弹性、塑性及破坏三个阶段,以荷载位移曲线出现明显拐点判断箱筒型防波堤基础极限承载力约为0.08 kN。以循环过程中施加荷载与静载荷水平极限承载力比值定义荷载循环比ζ_(b),当ζ_(b)=0.5、ζ_(b)=1.0时,防波堤基础前10次累计位移最为明显,分别占总循环累计位移的96.70%、91.88%,这主要是由于砂土发生剪胀,土颗粒重新排列所致;而后40次循环累计位移不明显,分别占总循环累计位移的3.30%、8.12%,此时土体发生剪缩,土颗粒之间致密化。当ζ_(b)=0.5时,循环结束后防波堤基础抗滑移系数K_(1)、抗倾覆系数K_(2)分别为1.619、3.372;当ζ_(b)=1.0时,抗滑移系数K_(1)、抗倾覆系数K_(2)分别为0.839、-18.063,说明ζ_(b)=0.5循环荷载作用下砂性土地基防波堤基础稳定性良好,但ζ_(b)=1.0循环加载时,基础首先发生滑移破坏进而发生严重的倾覆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波堤基础 模型试验 循环累计位移 抗滑移系数 抗倾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型摩擦阻尼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立威 张海宾 王燕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1011,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摩擦材料和螺栓预紧力下转动型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采用3种不同摩擦材料,设计9个转动型摩擦阻尼器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摩擦材料的转动摩擦机理、滞回性能、摩擦力、螺栓预紧力。对转动型... 为研究不同摩擦材料和螺栓预紧力下转动型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采用3种不同摩擦材料,设计9个转动型摩擦阻尼器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摩擦材料的转动摩擦机理、滞回性能、摩擦力、螺栓预紧力。对转动型摩擦阻尼器受力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转动型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理论计算公式,使用刚塑性模型对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1)铜锌合金和铝镁合金摩擦材料的摩擦效应由犁沟效应和粘着效应共同作用,无石棉有机物摩擦材料以粘着效应为主;(2)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接近矩形,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3)铜锌合金和铝镁合金摩擦材料的摩擦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无石棉有机物摩擦材料摩擦力表现下降的趋势;(4)铝镁合金摩擦材料的螺栓预紧力比较稳定;(5)摩擦力理论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阻尼器设计与分析;(6)刚塑性模型对铜锌合金和铝镁合金摩擦材料的阻尼器恢复力模型适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型摩擦阻尼器 滞回特性 摩擦力 摩擦系数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消能塑性铰构造低周往复试验研究
17
作者 马哲昊 张纪刚 +1 位作者 梁海志 李芦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6,共8页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震后梁、柱构件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框架梁端构造——人工消能塑性铰,即在框架梁端通过预埋机械铰实现梁、柱构件铰接,同时安装附加钢板承载并耗能。设计制作了8组不同截面形... 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震后梁、柱构件损伤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框架梁端构造——人工消能塑性铰,即在框架梁端通过预埋机械铰实现梁、柱构件铰接,同时安装附加钢板承载并耗能。设计制作了8组不同截面形式和构造的附加钢板试件,并对装有不同附加钢板的人工消能塑性铰构造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该构造的破坏模式,并通过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延性等研究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塑性损伤可控制在附加钢板中间开缝段,有效利用钢板弯曲变形实现耗能,使该构造具有损伤可控和损伤构件可更换,其中,卷边槽型附加钢板可防止耗能段钢板过早屈曲并提高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塑性铰 框架结构 拟静力试验 附加钢板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沟道缆线管廊工作井设缝形式对受力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伟庆 聂长强 +1 位作者 王嘉伟 王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13477-13483,共7页
工作井作为沟道缆线型管廊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电缆敷设作业、设置电缆中间接头和电缆引出等多种功能。为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工程中工作井大多采用加工厂分块预制、现场拼装形式,设缝形式对工作井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影响较大,不合理设缝形... 工作井作为沟道缆线型管廊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电缆敷设作业、设置电缆中间接头和电缆引出等多种功能。为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工程中工作井大多采用加工厂分块预制、现场拼装形式,设缝形式对工作井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影响较大,不合理设缝形式将造成结构整体受力性能下降。研究建立一字形、T字形和十字形3种常见沟道管廊工作井有限元模型,针对纵横两种设缝形式分别进行抗弯和抗弯剪受力性能分析,同时与整体现浇工作井进行内力和变形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纵向设缝下一字形、T字形、十字形工作井抗弯刚度分别下降48%、51%和44%;横向设缝下抗弯刚度分别下降34%、32%和26%。研究成果可对预制沟道管廊工作井分块拼装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廊工作井 设缝形式 抗弯剪试验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土中桩-土界面受力机制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张明义 白晓宇 +3 位作者 高强 王永洪 陈小钰 刘俊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67-2174,共8页
通过黏性土与不同表面粗糙度混凝土板的室内直剪试验,模拟预制桩的界面受力性态。利用微型硅压阻式传感器测定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定量分析表面粗糙度对界面抗剪强度参数、界面阻力-剪切位移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桩... 通过黏性土与不同表面粗糙度混凝土板的室内直剪试验,模拟预制桩的界面受力性态。利用微型硅压阻式传感器测定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定量分析表面粗糙度对界面抗剪强度参数、界面阻力-剪切位移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约占法向应力的10%,实际工程中应考虑;提出桩-土界面阻力的概念,界面阻力由黏性土与混凝土之间黏着力和摩擦力两部分构成,其中摩擦力为界面法向有效土压力与界面摩擦系数的乘积。随着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界面黏着力增大且逐渐接近黏土自身黏聚力。表面粗糙度对界面摩擦系数影响较小,但对界面阻力有一定影响,桩-土界面峰值阻力和剪切位移均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试验结果能够为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孔隙水压力 直剪试验 界面阻力 硅压阻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化花岗岩中嵌岩短桩承载特征原位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白晓宇 张明义 +2 位作者 朱磊 王永洪 王静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524,共13页
通过对青岛地区风化岩地基2个工程11根短桩的原位测试及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嵌岩短桩的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特征。对大直径嵌岩短桩的承载性状进行有限元模拟,探讨长径比、嵌岩深度及基岩强度对嵌岩短桩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 通过对青岛地区风化岩地基2个工程11根短桩的原位测试及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嵌岩短桩的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特征。对大直径嵌岩短桩的承载性状进行有限元模拟,探讨长径比、嵌岩深度及基岩强度对嵌岩短桩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岩地基中的嵌岩短桩极限承载力高,沉降小,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并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单桩极限承载力随着桩长的增加变化并不显著,表现出极强的端承性状。嵌岩段桩侧摩阻力峰值随长径比的增大逐渐减小,桩顶沉降随长径比增加而增大;不同的嵌岩深度下,桩身轴力衰减的规律基本相同,随嵌岩深度的增加,桩顶沉降逐渐减小,端阻力在承载力中所占比例(Qp/Qu)逐渐减小;桩顶沉降随桩岩刚度比(Ep/Er)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端阻分担的荷载比随Ep/Er的减小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化花岗岩 嵌岩短桩 极限承载力 承载性状 原位测试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