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及新技术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申建红 李春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结果是掌握结构风荷载作用机理和结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最直接的资料,也是修正现有试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最为权威的依据。简要回顾了具有高柔低阻尼特性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结果是掌握结构风荷载作用机理和结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最直接的资料,也是修正现有试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最为权威的依据。简要回顾了具有高柔低阻尼特性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分析了土木工程风场实测对于结构抗风设计的重要意义。对土木工程风场实测及实测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无线传感网络用于土木工程风场实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 风茼载 台风 风场实测 新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冲水库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及工作性能试验
2
作者 宋思成 刘颜珲 +2 位作者 何超 田成 张戈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62-164,共3页
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非常敏感,受工作环境、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性能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堆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长期稳定性,进而影响大坝的工程质量。以母冲水库为例,对高自密实混凝土从原材料... 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非常敏感,受工作环境、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性能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堆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长期稳定性,进而影响大坝的工程质量。以母冲水库为例,对高自密实混凝土从原材料、配合比及工作性能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骨料含粉率小于7%或者大于18%均会明显增大V形漏斗通过时间,单位用水率高于170 kg时,V形漏斗通过时间随着粉煤灰掺量的降低而显著下降,减水剂掺量对于坍落扩展度、V形漏斗通过时间及自密实性能稳定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建议可采取原材料性能参数检测、投料误差控制、施工作业温湿度监测等方面措施实施质量控制,针对骨料的含粉率、含水率、超逊径含量等性能参数的变化,可从单位用水量、辅助性胶凝材料种类及用量、减水剂掺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以保证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成型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 堆石混凝土 原材料控制 配合比设计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冻融及盐冻劣化机理研究进展及模型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旭晨 万小梅 赵铁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8,共4页
对近年来混凝土冻融及盐冻破坏机理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了总结,评述了孔结构、水灰比及外掺料对混凝土抗冻性及抗氯盐冻融性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混凝土冻融劣化模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为混凝土冻融及盐冻劣化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 对近年来混凝土冻融及盐冻破坏机理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了总结,评述了孔结构、水灰比及外掺料对混凝土抗冻性及抗氯盐冻融性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混凝土冻融劣化模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为混凝土冻融及盐冻劣化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盐冻 孔溶液 微观 劣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水处理对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田砾 张洪源 +2 位作者 赵铁军 张玉娥 高昆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9,共3页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性、耐久性乃至强度等与材料的孔结构密切相关。聚乙烯醇纤维(PVA)增强的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具有应变硬化和多微裂缝扩展特征,材料具有高抗拉强度、韧性和耗能性,但纤维的添加引入了更多的界面与微裂隙。防水处...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性、耐久性乃至强度等与材料的孔结构密切相关。聚乙烯醇纤维(PVA)增强的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具有应变硬化和多微裂缝扩展特征,材料具有高抗拉强度、韧性和耗能性,但纤维的添加引入了更多的界面与微裂隙。防水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此类材料的抗渗性。通过压汞试验研究了硅烷防水剂对PVA-SHCC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骨料粒径为1.18 mm时,其总孔隙率约为0.3 mm时的50%,内掺型有机硅类防水剂具有使孔结构细化的作用,其平均孔径和最可几孔径下降为未添加防水剂时的二分之一左右,减少了水泥石中的较大孔隙,改善了水泥浆体孔结构、阻止外界气体、水分、离子向水泥基材料内部的渗透,对于提高SHCC抗渗性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应变硬化 水泥基复合材料 孔结构 抗渗性 防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日本的隧道施工与抗震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章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1,共4页
根据日本国家TC28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当前日本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报告,介绍了当前盾构工法、NATM工法在日本城市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后,在日本隧道结构中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 隧道 盾构法 NATM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场地路堤-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工作状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彦博 凌贤长 +2 位作者 唐亮 董亮 石秀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8,共11页
软土场地碎石桩因具备桩体侧向变形大、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慢的问题,导致出现基础沉降大、土体固结排水速度慢等工程病害。路堤下采用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是处理软土场地的主流方法。本文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考虑路堤填筑过程的软土场... 软土场地碎石桩因具备桩体侧向变形大、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慢的问题,导致出现基础沉降大、土体固结排水速度慢等工程病害。路堤下采用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是处理软土场地的主流方法。本文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考虑路堤填筑过程的软土场地路堤-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数值模型,探讨了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达西定律和比奥固结理论,分析高地下水位场地条件下加筋体刚度和桩数对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工作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增大褥垫层厚度和减小褥垫层模量均能够提高桩土应力比,改善桩顶应力集中的问题。与传统碎石桩相比,高地下水位条件下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快,桩数增加可以有效提高复合地基排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碎石桩 复合地基 软土场地 桩土应力比 超孔隙水压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混凝土在护岸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常洪雷 陈繁育 +2 位作者 金祖权 王广月 刘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06-211,共6页
采用黄河下游护岸工程当地再生骨料设计了多系列混凝土配合比,综合评估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冻性及抗碳化性。通过测试不同掺量单掺粗骨料、单掺细骨料及复掺粗细骨料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选了抗压强度大于40 MPa且再... 采用黄河下游护岸工程当地再生骨料设计了多系列混凝土配合比,综合评估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冻性及抗碳化性。通过测试不同掺量单掺粗骨料、单掺细骨料及复掺粗细骨料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选了抗压强度大于40 MPa且再生骨料取代率不低于50%的混凝土配合比:RSF50,RSF70,RSF100。实验结果显示,优选的三种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性及抗碳化性整体上都弱于普通混凝土,但均可满足黄河下游护坡工程的性能要求;三种配合比的混凝土综合性能排序为RSF50>RSF70>RSF100;考虑到再生骨料的取代率,RSF70的综合表现最佳,推荐将其用于制备护坡砌块并在实际护坡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再生骨料 护岸工程 配合比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海复杂地质大体积地下混凝土结构防裂控制施工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昆 田砾 +1 位作者 肖范 梁洪雷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0,123,共3页
青岛市太原路固体废弃物中转站迁建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态型地下中转站,建于临海复杂地质条件下,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防裂控制技术是结构承载力、安全耐久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工程结合实际,对因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引起裂缝... 青岛市太原路固体废弃物中转站迁建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态型地下中转站,建于临海复杂地质条件下,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防裂控制技术是结构承载力、安全耐久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工程结合实际,对因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引起裂缝问题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做出系统的分析,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浇筑与养护、掺合料和外加剂以及掺加聚丙烯纤维等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做出总结。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原材料,科学优化配合比,采用分层浇筑,保温保湿养护,掺加适量的聚丙烯纤维等都能有效控制裂缝出现。最终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裂缝出现,提高结构耐久性能。该技术对同类结构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复杂地质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海湾大桥桥桩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曲立清 李元弌 迟培云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75,78,共5页
论述了海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机理,确定了桥桩C30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检验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性、抗冻融性、抗海水腐蚀性、钢筋耐锈蚀性、C1-扩散系数及混凝土绝热水化热温温升等指标,完全满足大桥设计要... 论述了海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机理,确定了桥桩C30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检验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性、抗冻融性、抗海水腐蚀性、钢筋耐锈蚀性、C1-扩散系数及混凝土绝热水化热温温升等指标,完全满足大桥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高性能混凝土 桥桩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管桩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忠苗 刘俊伟 +2 位作者 俞峰 张乾青 张明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7-1213,共7页
静压桩瞬时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是不同的概念,从沉桩过程和承载力时间效应两个方面出发,对两者相关关系的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侧阻退化系数和时间效应系数的概念;基于静载试验的Q–S曲线,采用灰色理论对未达破坏标准的试验桩进行极限... 静压桩瞬时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是不同的概念,从沉桩过程和承载力时间效应两个方面出发,对两者相关关系的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侧阻退化系数和时间效应系数的概念;基于静载试验的Q–S曲线,采用灰色理论对未达破坏标准的试验桩进行极限承载力的修正,修正值的提高幅度随静载试验最终沉降的增大而减小;对近2000根静压混凝土管桩的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并与其它地区的相关资料展开对比。分析发现承载力与终压力比值(压力比)的概率点呈F分布,压力比随长径比的增加呈双曲线型增长,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函数表达式。持力层为黏性土时压力比随长径比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其它土层,而在持力层和长径比相同的情况下,桩侧为粉土时的压力比值通常大于黏性土和软土。桩身较短时极限承载力可能小于终压力,主要归因于压桩结束后桩端土体的回弹和应力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极限承载力 最终压桩力 灰色理论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裂缝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及碳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金祖权 侯保荣 +1 位作者 赵铁军 张鹏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大板开裂方法制备了收缩裂缝宽度为0.07 mm、0.1 mm、0.2 mm、0.4 mm和0.62mm的混凝土试件,对养护7 d的不同尺度裂纹混凝土海水浸泡腐蚀30 d,以及快速碳化14 d。测试混凝土裂缝处及周边区域的碳化深度、自由氯离子及总氯离子浓度。... 采用大板开裂方法制备了收缩裂缝宽度为0.07 mm、0.1 mm、0.2 mm、0.4 mm和0.62mm的混凝土试件,对养护7 d的不同尺度裂纹混凝土海水浸泡腐蚀30 d,以及快速碳化14 d。测试混凝土裂缝处及周边区域的碳化深度、自由氯离子及总氯离子浓度。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自由氯离子与总氯离子均随裂缝宽度增加而呈二次函数增加。氯离子在裂缝处的迁移速度高于周边区域,但收缩裂缝尖端增加了氯离子结合能力,降低了自由氯离子浓度。当收缩裂缝宽度小于0.07mm,混凝土裂缝区域碳化深度没有变化。当收缩裂缝宽度小于0.1 mm,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碳化深度增加幅度很小;此后,随裂缝宽度增加,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碳化深度均快速增加。此外,混凝土裂缝处碳化深度比周边区域高3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收缩裂缝 碳化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EMD提取非平稳风速中的时变均值 被引量:27
12
作者 申建红 李春祥 李锦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130,共5页
依据Gramer定理,非平稳风速可以分解为确定性的时变平均风速和零均值平稳随机脉动风速的叠加。时变平均风速刻画了风速时程的非平稳特征,其准确提取将使得非平稳风速的分析变得较为容易。提出利用单尺度小波能量的突变确定时变均值分解... 依据Gramer定理,非平稳风速可以分解为确定性的时变平均风速和零均值平稳随机脉动风速的叠加。时变平均风速刻画了风速时程的非平稳特征,其准确提取将使得非平稳风速的分析变得较为容易。提出利用单尺度小波能量的突变确定时变均值分解的准确层次,利用该层次近似系数的离散正交小波逆变换可得到准确的时变均值。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时变平均风速比EMD方法更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风速 时变均值 小波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E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海水中氯离子的结合能力 被引量:16
13
作者 金祖权 孙伟 +1 位作者 李秋义 赵铁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69-873,共5页
研究了0~50%粉煤灰净浆、0~65%矿渣净浆以及0~8%硅灰净浆在海水和NaCl两种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规律。结果表明:净浆在NaCl溶液中,其结合氯离子量为4.8~4.9mg Cl^-/g净浆;海水中存在的SO4^2-降低了Friedel盐的生成量,使净浆... 研究了0~50%粉煤灰净浆、0~65%矿渣净浆以及0~8%硅灰净浆在海水和NaCl两种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规律。结果表明:净浆在NaCl溶液中,其结合氯离子量为4.8~4.9mg Cl^-/g净浆;海水中存在的SO4^2-降低了Friedel盐的生成量,使净浆的结合氯离子量降低33%~46%。矿渣及0~35%的粉煤灰能提高净浆的氯离子结合能力,而硅灰的掺入降低了净浆的结合氯离子量。当矿渣和粉煤灰掺量为35%和15%时,净浆的结合氯离子量最大。随浸泡龄期延长,大掺量矿粉净浆的结合氯离子量会相应增加。最后,使用DTG和XRD技术研究了上述规律产生的微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浆 结合氯离子 海水 矿物掺合料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三跨连续板受火后的破坏形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礼刚 董毓利 李晓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58-1360,1371,共4页
通过对六块三跨连续板进行的恒载下受火试验研究 ,分析了板在不同受火工况下的破坏特征、机制及内力重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在火灾下结构的破坏特征与常温不同 。
关键词 连续板 破坏形态 内力重分布 破坏特征 火灾 RC 恒载 常温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硬化水泥基材料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卿 赵铁军 +1 位作者 田砾 万小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5,共3页
水泥基材料自身的低强、高脆性是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裂缝的形成和开展也加速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劣化。在水泥基材料中引入高强高弹的聚乙烯醇纤维能够显著改善脆性,使其具有准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特性。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养护条件... 水泥基材料自身的低强、高脆性是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裂缝的形成和开展也加速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劣化。在水泥基材料中引入高强高弹的聚乙烯醇纤维能够显著改善脆性,使其具有准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特性。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养护条件(标养、水养)、基体的厚度和龄期对应变硬化水泥基材料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准养护优于水养,基体养护24h后浇筑砂浆有利于界面粘结和整体结构性能的发展,且20m m SH CC-砂浆组合试件的准应变硬化和多缝开展更显著,结构延性大幅度提高。此外,采用组合结构形式有利于应变硬化水泥基材料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准应变硬化 多缝开裂 四点弯曲 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隔时复压试验的静压桩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明义 刘俊伟 +1 位作者 张忠苗 于秀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0-324,共5页
桩的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称为承载力时间效应,现有设计方法没有全面考虑此方面的影响。利用静力压桩机方便移机的特点,对桩进行复压使其产生一定的贯入度,以确定任意时刻的广义极限承载力,称之为隔时复压试验,其特点是以减少后期沉... 桩的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称为承载力时间效应,现有设计方法没有全面考虑此方面的影响。利用静力压桩机方便移机的特点,对桩进行复压使其产生一定的贯入度,以确定任意时刻的广义极限承载力,称之为隔时复压试验,其特点是以减少后期沉降和提高承载力为目的的复压方法。珠海、太原隔时复压试验的结果显示,承载力增长趋势是明显的。将隔时复压的结果与广泛采用的Skov和Denver的承载力增长经验关系式对比,发现两者的相关性显著,并得到了时效系数的分布范围。通过较短时间内的隔时复压结果,确定长期承载力增长规律,并运用到静压桩的优化设计中,同时采用复压调节系数和安全系数对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设计方法的准确性。详细介绍了优化设计的思路,并以太原某工程为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此设计方法对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保证设计的可靠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优化设计方法 最终压桩力 隔时复压 承载力时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服役寿命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祖权 赵铁军 +1 位作者 侯保荣 李秋义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1,共6页
胶州湾海底隧道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2条海底隧道,其设计服役寿命为100 a。分析了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服役环境,建立了综合考虑氯离子扩散、碳化和弯曲荷载影响的服役寿命预测模型。调查了海底隧道现行施工里程的混凝土耐久性关键参数,... 胶州湾海底隧道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2条海底隧道,其设计服役寿命为100 a。分析了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服役环境,建立了综合考虑氯离子扩散、碳化和弯曲荷载影响的服役寿命预测模型。调查了海底隧道现行施工里程的混凝土耐久性关键参数,建立了海底隧道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回弹强度间的函数关系,通过预测模型计算了混凝土中氯离子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及衬砌混凝土服役寿命。结果表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波动值-4(-6)^+15 mm,标准养护衬砌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均值为2.1(2.7)×10-12m2/s,混凝土中初始氯离子浓度小于0.35kg/m3。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回弹强度呈线性函数关系,施工里程内氯离子扩散系数波动为1.5~3.5×10-12m2/s。基于模型计算,胶州湾海底隧道左右线衬砌混凝土的服役寿命均超过10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海底隧道 服股寿命 寿命预测模型 衬砌混凝土 耐久性 氯离子扩散系数 保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硬化水泥基材料轴拉荷载下的氯离子渗透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砾 郭磊磊 +2 位作者 赵铁军 王丽静 王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5,共5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易于开裂而通常难于达到预期的设计使用寿命.原因之一就是水泥基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应变太小.通过添加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应变可以提高几百倍.多微缝开裂是准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 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易于开裂而通常难于达到预期的设计使用寿命.原因之一就是水泥基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应变太小.通过添加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应变可以提高几百倍.多微缝开裂是准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based Composites(SHCC))的基本特征,然而,只有在外加拉应变下的裂缝不引起水、CO2、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等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量显著地增加,这种大应变才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益,从而可以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通过不同拉应变下SHCC的毛细吸水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了SHCC的抗渗性能,并探讨了内掺硅烷乳液防水剂对SHCC在不同拉应变下的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细吸收试验是表征复合受力状态下的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能的简便有效的试验方法;复合受力下极限拉应变不能作为耐久性设计的依据,必须根据渗透性确定能够保证使用寿命的临界拉应变极限状态;内掺硅烷乳液的防水处理方式能够防止SHCC吸收过多的水分或水溶离子,可以使其高应变能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 聚乙烯醇纤维(PVA) 抗渗性 防水处理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火灾行为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立堂 陈礼刚 +1 位作者 李晓东 董毓利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0-83,共4页
对9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进行了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1~2]。通过对这些试验的综合分析,给出了出现裂缝的主要种类、成因及由此造成的破坏形式。根据裂缝的发展趋势和板的破坏形式说明了内力重分布的规律,并与由支反力推算得的弯... 对9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进行了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1~2]。通过对这些试验的综合分析,给出了出现裂缝的主要种类、成因及由此造成的破坏形式。根据裂缝的发展趋势和板的破坏形式说明了内力重分布的规律,并与由支反力推算得的弯矩变化规律相互验证。从火灾初期弯矩变化规律图可以发现,在受火的前5min,结构内已产生剧烈的内力重分布,火灾初期结构的内力重分布主要是由热膨胀应变引起的。根据板的破坏形式和预应力筋被拉断等现象提出了保证连续构件必要的耐火极限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连续板: 破坏形式 裂缝 内力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相对湿度响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祖权 赵铁军 +1 位作者 王本臻 常洪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608-3613,共6页
混凝土放置于青岛室内大气环境、海洋大气区、浪溅区环境以及模拟干燥的恒温恒湿、45°C烘干环境,模拟湿润的毛细吸水环境,测试混凝土深度为10-40 mm的相对湿度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饱和混凝土相对湿度受环境湿度影响先稳定、再快... 混凝土放置于青岛室内大气环境、海洋大气区、浪溅区环境以及模拟干燥的恒温恒湿、45°C烘干环境,模拟湿润的毛细吸水环境,测试混凝土深度为10-40 mm的相对湿度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饱和混凝土相对湿度受环境湿度影响先稳定、再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包括水气饱和期和相对湿度减小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对环境湿度响应时间上存在滞后性,离表层越近响应速度越快,环境湿度越小,影响深度越大。室内大气环境、海洋大气区、海洋浪溅区、恒温恒湿及烘干环境下养护42 d,混凝土10-20 mm深度的相对湿度分别为90%-92%,85%-90%,90%-95%,89%-92%和57%-58%。干燥过程中混凝土相对湿度与时间变化关系受水分向外扩散过程控制;混凝土表观湿度扩散系数随深度增加而线性增加,表面层平均相对湿度与深度的关系符合对数函数关系。在湿润过程中,表面层相对湿度演变可用毛细传输系数公式进行分析,内部相对湿度演变是传输与扩散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相对湿度 海洋环境 演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