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学生品格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翟明戈 刘俊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6-79,共4页
青岛滨海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确定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现场工程师为目标的CPPT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工科大学生品格养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环境育人三个方面构建工科大学生品格养成教育体系。
关键词 工科学生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品格 养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润滑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盛锐 刘纪新 +5 位作者 颜旭 王广 董兰 张全昌 宋学磊 李长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7,共12页
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被视为一种能够改善浇注式和干切削技术缺陷的绿色可持续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微量润滑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首先,分析了微量润滑及其系统以及在车削、铣削、磨削、... 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被视为一种能够改善浇注式和干切削技术缺陷的绿色可持续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微量润滑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首先,分析了微量润滑及其系统以及在车削、铣削、磨削、钻削加工中的性能表现,微量润滑在铣削SKD 61钢时,刀具侧面磨损能减少60%。其次,阐述了微量润滑的进展及分类,并详细分析了纳米流体微量润滑(nanofluid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NMQL)、低温微量润滑(cryogenic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CMQL)、多场赋能微量润滑的冷却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在磨削钛合金时,纳米流体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相对于微量润滑,磨削温度降低了40%。在机械加工中,微量润滑提升了冷却润滑效果,降低了成本和切削液用量,并改善了表面粗糙度、切削力和刀具磨损等方面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机械加工 车削 磨削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 低温微量润滑 多场赋能微量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老助残床椅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运动性能研究
3
作者 冯政凯 刘昌哲 +3 位作者 董兰 曲祥旭 刘一凡 王传江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3-89,共7页
为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基本生活自理的需求,提出一种助老助残床椅机器人新型机构,该机构具有9个自由度,能够实现对物品的抓取,同时也具备床椅姿态变换功能。为解决床椅机器人抓取递送位置不统一的问题,提出建立床椅机器人... 为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基本生活自理的需求,提出一种助老助残床椅机器人新型机构,该机构具有9个自由度,能够实现对物品的抓取,同时也具备床椅姿态变换功能。为解决床椅机器人抓取递送位置不统一的问题,提出建立床椅机器人整体结构理论模型的方法,使机器人系统能够在同一坐标系域内进行位姿变换。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正运动学求解分析,推导出了两部分结构的位置反解,进一步分析了机构的工作空间和奇异位形。制作出物理样机平台,完成对机器人的试验测试,进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助老助残床椅机器人结构设计合理,运动性能可靠,为动力学特性分析及柔顺控制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椅机器人 结构设计 运动学分析 工作空间 奇异位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加工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姬长贺 周宗明 +6 位作者 颜旭 宋学磊 王广 董兰 吴浩 盛锐 李长河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低温冷却和微量润滑是解决传统浇注式润滑中大量使用切削液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低温冷却和微量润滑有着各自应用的局限性。虽然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案,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参数和切削用量与加工性能之间的量化... 低温冷却和微量润滑是解决传统浇注式润滑中大量使用切削液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低温冷却和微量润滑有着各自应用的局限性。虽然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案,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参数和切削用量与加工性能之间的量化映射关系尚不清晰,限制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在工业中的推广应用。基于此,针对低温冷风微量润滑的供给系统、加工性能、机理和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首先,从作用形式与机理方面分析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在加工过程中的典型供给方式。其次,从提高换热效率和改善润滑油膜的理化性质方面揭示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的冷却润滑机理对切削力、刀具磨损和切屑变形等加工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地,综述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在机械加工中对降低切削力、抑制刀具磨损和减小切屑变形的性能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润滑介质供应流量为50 mL/h、低温空气压力为0.7 MPa的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条件下磨削Ti-6Al-4V,与单一低温冷却条件相比,法向磨削力降低39%,切向磨削力降低40.9%。最后,分析了润滑条件和加工用量对切削力影响的变化规律,在平衡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和经济性的条件下得到了相对优选的磨削Ti-6Al-4V加工用量和射流供给参数。针对当前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切削 供给系统 切削力 低温冷风 微量润滑 机理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固化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肖亚梅 梁森 赵国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1,共7页
共固化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CDCSVFE)具有高比刚度、比强度、大阻尼、较好层间结合力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采用实验探究、数值模拟及理论建模推导不同工艺、结构的CDCSVFE阻尼性能、动和静力学性能的研究成为热点,使得CD... 共固化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CDCSVFE)具有高比刚度、比强度、大阻尼、较好层间结合力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采用实验探究、数值模拟及理论建模推导不同工艺、结构的CDCSVFE阻尼性能、动和静力学性能的研究成为热点,使得CDCSVFE工艺、结构优化及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文中重点回顾了CDCSVFE的工艺、结构及理论研究现状,包括阻尼层层数、厚度、环境及边界条件等因素对CDCSVFE阻尼性能、动和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目前最新CDCSVFE的制备工艺、结构及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加以强调。最后提出CDCSVFE目前发展难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CDCSVFE从次承力件走向主要承载构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化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 加工工艺 数值模拟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铣削润滑性能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柏秀芳 董兰 +2 位作者 宋宇翔 胡树国 李长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4,共6页
由于不同纳米粒子组成的混合纳米流体比单一纳米粒子切削液具有更好的热物理性能,研究了纯Al_(2)O_(3)、纯SiO_(2)和不同质量比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铣削45号钢的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纳米流... 由于不同纳米粒子组成的混合纳米流体比单一纳米粒子切削液具有更好的热物理性能,研究了纯Al_(2)O_(3)、纯SiO_(2)和不同质量比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铣削45号钢的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纳米流体比纯SiO_(2)铣削力降低,接触角减小,工件微观形貌好。不同配比的混合纳米粒子展现出了不同的润滑效果。当Al_(2)O_(3)的配比小于SiO_(2)时,Al_(2)O_(3)纳米粒子未完全包覆住SiO_(2),润滑效果较差。随着Al_(2)O_(3)比例增加,切削力和接触角都显著减小,工件表面质量提高。当Al_(2)O_(3)和SiO_(2)的质量比为3∶1时,得到的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最小,工件表面质量最好。由此可见,Al_(2)O_(3)的含量影响了混合纳米流体的润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 微量润滑 混合纳米流体 润滑性能 Al_(2)O_(3)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镀钛提高AZ31镁合金耐磨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忠厚 郭腾腾 +2 位作者 宫学博 马芹芹 杨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4,共4页
目的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磨及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对镁合金进行表面镀钛处理,用扫描电镜研究膜基界面形貌及界面成分,分析结合性能。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分析镁合金基体和镀Ti膜样品的耐磨性能;通过Tafel极化曲线,对比分... 目的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磨及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对镁合金进行表面镀钛处理,用扫描电镜研究膜基界面形貌及界面成分,分析结合性能。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分析镁合金基体和镀Ti膜样品的耐磨性能;通过Tafel极化曲线,对比分析镁合金基体和镀Ti膜样品的耐蚀性能。结果 Ti膜均匀致密,与镁合金基体结合良好。镁合金镀Ti膜后,摩擦系数和磨损失重率下降,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了430 m V,腐蚀电流密度从10.83 m A/cm2下降到2.62×10-7m A/cm2。结论磁控溅射镀Ti膜提高了AZ31镁合金的耐磨和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磁控溅射 镀钛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掺杂对Ti-Al合金化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景杰 张丰云 +2 位作者 王阿敏 陈传忠 翁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1,共8页
为提高钛合金TC4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采用激光表面合金化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Nb掺杂量的Ti-Al合金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箱式电阻炉等对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和高温氧化行为进行分析测试。... 为提高钛合金TC4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采用激光表面合金化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Nb掺杂量的Ti-Al合金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箱式电阻炉等对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和高温氧化行为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合金化层主要组成物相为TiAl以及少量的Ti_3Al相。Nb主要以置换溶质原子的形式固溶于合金化层中。合金化层组织均匀,与基体呈典型的冶金结合,在不含Nb的Ti-Al合金化层中发现大量的表层裂纹及少量的贯穿性裂纹,而在Nb掺杂的合金化层中未发现明显的宏观裂纹。合金化层在800℃保温1000h的氧化增重显著低于基体,表现出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相比而言,随着Al含量和Nb掺杂量的提高,合金化层的抗高温氧化能力也随之提高。Nb掺杂提高Ti-Al合金化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包括减少TiO_2中的空位缺陷、细化氧化物颗粒及促进Al_2O_3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Ti-Al合金化层 Nb掺杂 抗高温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数层次分析法的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根霞 王祖和 +1 位作者 段德宏 丁黎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7-903,共7页
目的建立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传统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种因素的权重.方法运用区间数判断矩阵对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从系统与建筑集成、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经济性能、部件进行... 目的建立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传统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种因素的权重.方法运用区间数判断矩阵对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从系统与建筑集成、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经济性能、部件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通过构造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区间数判断矩阵、判定一致性并求解其权重向量.结果基于可能度最终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对系统评价影响最大建筑设计占12.19%,其次结构设计占11.06%、运行安全占10.14%、给水排水设计占9.62%、供水能力占9.55%等,为实际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设计和评价提供了决策依据.结论采用区间数判断矩阵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结合起来,较好地保证了权重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判断矩阵 太阳能热水系统 系统评价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片偏压改变对镁合金Ti/TiN膜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忠厚 宫学博 +2 位作者 郭腾腾 马芹芹 杨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1,132,共5页
目的探讨基片偏压对镁合金Ti/TiN膜层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偏压条件下,对镁合金先镀Ti再镀TiN,通过SEM观察膜层形貌,通过划痕测定膜基结合性能,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比AZ31镁合金与不同偏压镀膜试样的耐蚀性。结果... 目的探讨基片偏压对镁合金Ti/TiN膜层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偏压条件下,对镁合金先镀Ti再镀TiN,通过SEM观察膜层形貌,通过划痕测定膜基结合性能,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比AZ31镁合金与不同偏压镀膜试样的耐蚀性。结果偏压为200V时,TiN膜层致密均匀且成膜速度快,膜层耐蚀性最好;偏压为200V时,基体结合最好且膜层较厚,有较好的耐蚀性。结论镀Ti膜时的偏压对随后镀TiN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以200V偏压的工艺镀TiN膜层质量最好,膜层致密,成膜速度快,耐蚀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AZ31 偏压 多弧离子镀 Ti/TiN膜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数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根霞 王祖和 +1 位作者 段德宏 肖洪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60,共8页
基于区间数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全面综合考虑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应用区间数层次分析,将各指标两两比较得出区间数判断矩阵;将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煤矿安全评价因子的权重范围,构建了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客观地反... 基于区间数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全面综合考虑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应用区间数层次分析,将各指标两两比较得出区间数判断矩阵;将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煤矿安全评价因子的权重范围,构建了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客观地反映煤矿安全评价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范围,从而为煤矿安全评价及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区间数层次分析法 区间数判断矩阵 煤矿安全 权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铣削Ti-6Al-4V冷却性能实验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兰 柏秀芳 +6 位作者 李长河 翟明戈 齐强 吕晓杰 殷庆安 李莉芳 张峰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155,共5页
利用纳米粒子的强化换热能力,将纳米粒子加入基础油形成的纳米流体,能够解决仅基础油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深入研究不同纳米粒子+基础油的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的冷却效果,文章对不同纳米粒子微量润滑铣削时的冷却效果进行实... 利用纳米粒子的强化换热能力,将纳米粒子加入基础油形成的纳米流体,能够解决仅基础油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深入研究不同纳米粒子+基础油的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的冷却效果,文章对不同纳米粒子微量润滑铣削时的冷却效果进行实验评价。以Ti-6Al-4V作为工件材料,棉籽油作为微量润滑基础油,6种不同纳米粒子(Al2O3、MoS2、SiO2、CNTs、SiC、Graphite)以1.5%的质量比用二步法配置成的纳米流体进行微量润滑铣削,通过铣削力、铣削工件瞬时温度、表面粗糙度值及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SiO2纳米粒子铣削时铣削力比较大,但铣削时工件的温度是最低的,说明SiO2纳米粒子的冷却能力在这些纳米粒子中是最强的,SiO2和Al2O3纳米流体铣削工件的温度不仅能快速降下来,并且温度降的比较低,同时Al2O3和SiO2纳米粒子都能达到较好的表面粗糙度值,加入Al2O3纳米粒子的表面粗糙度值比纯棉籽油降低了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微量润滑 铣削 冷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光纤光栅的加速度传感探头结构的设计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国利 赵彦涛 李志全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7-389,共3页
分布式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技术对微弱振动测量分析及其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采用副载波调频、波分复用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光纤布喇格光栅加速度测量系统,并进行了基于双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加速度传感探头结构的设计。该传感探... 分布式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技术对微弱振动测量分析及其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采用副载波调频、波分复用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光纤布喇格光栅加速度测量系统,并进行了基于双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加速度传感探头结构的设计。该传感探头具有尺寸小,质量轻,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有较高的测量灵敏度和分辨率,而且能自动消除温度噪声和相位噪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喇格光栅 加速度 传感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_2O_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兰 李长河 +2 位作者 柏秀芳 殷庆安 孙鹏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135,共5页
为了研究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铣削的冷却性能,在纳米粒子具有强化换热能力理论指导下,实验对比分析了浇注式、干式、微量润滑、Al_2O_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的铣削力、温度、切屑及表面粗糙度,结果显示Al_2O_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具... 为了研究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铣削的冷却性能,在纳米粒子具有强化换热能力理论指导下,实验对比分析了浇注式、干式、微量润滑、Al_2O_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的铣削力、温度、切屑及表面粗糙度,结果显示Al_2O_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并能获得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能够减小切削力,从根源上减少热的产生,但需深入研究纳米流体的均匀化处理及如何有效进入铣削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微量润滑 铣削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城市标准循环工况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建华 刘初群 刘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27-333,共7页
针对传统车辆标准循环工况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标准循环工况构建方法。以某城市实测行驶工况数据为依据,基于微行程分析理论,对微行程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提取及聚类,建立能够反映城市车辆实际运行的行驶工况... 针对传统车辆标准循环工况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标准循环工况构建方法。以某城市实测行驶工况数据为依据,基于微行程分析理论,对微行程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提取及聚类,建立能够反映城市车辆实际运行的行驶工况。利用方差分析确定最佳聚类数,解决了最佳聚类数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对代表工况段进行优化修正,以聚类结果中的欧氏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减小其与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误差分析表明:提出的工况合成方法所生成的某城市标准循环工况特征参数平均累计误差明显减少,工况精度和一致性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循环工况 微行程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在高效铣削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兰 李长河 +2 位作者 殷庆安 柏秀芳 李莉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52,共5页
高效铣削广泛应用于模具型腔加工中,为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制造,生产上冷却润滑方式已逐步从浇注式、干式、低温冷却、微量润滑等方向发展。分析了传统浇注式铣削、干式铣削、低温冷却铣削、微量润滑铣削的技术特征与瓶颈。借鉴纳米粒子具... 高效铣削广泛应用于模具型腔加工中,为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制造,生产上冷却润滑方式已逐步从浇注式、干式、低温冷却、微量润滑等方向发展。分析了传统浇注式铣削、干式铣削、低温冷却铣削、微量润滑铣削的技术特征与瓶颈。借鉴纳米粒子具有更强的冷却性能和优异摩擦学特性而发展的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高效铣削加工工艺,有望解决目前高效铣削加工环保压力与换热能力不足的技术瓶颈。分析了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铣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高效铣削加工中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展望了纳米流体微量高效铣削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铣削 微量润滑 纳米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分析的液压动力卡盘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齐强 姜宝华 邵瑞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75,共4页
目前,我国液压动力卡盘的研究相对落后,特别是力学性能研究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卡盘夹紧力和传递精度的提升,这严重制约着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因此对液压动力卡盘力学性能的研究迫在眉睫。提出基于ANSYS软件分析液压动力卡盘力学性能的方法... 目前,我国液压动力卡盘的研究相对落后,特别是力学性能研究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卡盘夹紧力和传递精度的提升,这严重制约着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因此对液压动力卡盘力学性能的研究迫在眉睫。提出基于ANSYS软件分析液压动力卡盘力学性能的方法,对楔心套、盘体、滑座及工件的接触方式进行定义,对螺栓连接进行模拟,对工作载荷下卡盘的应力和位移进行分析,为后续失效性等的分析奠定基础。另外,利用ANSYS软件对夹紧力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理论计算进行比对,验证所提出的力学性能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动力卡盘 ANSYS分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不同类型桩基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炳军 李宁 党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29-35,共7页
通过数值仿真试验,分析了盾构法隧道施工对邻近摩擦型与端承型单桩与双桩内力的影响,并对双桩与对应位置单桩内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由对比分析结果可知,对于摩擦型双桩,由于开挖引起桩间土侧摩阻力增加,因此开挖后前桩轴力增幅... 通过数值仿真试验,分析了盾构法隧道施工对邻近摩擦型与端承型单桩与双桩内力的影响,并对双桩与对应位置单桩内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由对比分析结果可知,对于摩擦型双桩,由于开挖引起桩间土侧摩阻力增加,因此开挖后前桩轴力增幅与对应位置单桩相比减小,对于端承型双桩,前桩轴力增幅与对应位置单桩相比基本不变;对于后桩,由于前桩遮挡作用,开挖对后桩轴力影响大为减弱,且端承型桩减小幅度比摩擦型桩小。开挖引起水平洞轴线以下后桩桩身弯矩发生大幅度减小,端承型减小幅度小于摩擦型;对于摩擦型与端承型双桩,由于承台联结作用,洞顶水平线以上后桩桩身弯矩趋于与前桩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隧道 摩擦桩 端承桩 桩身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滚珠丝杠副综合测试平台模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宝华 齐强 邵瑞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83-186,197,共5页
目前国内滚珠丝杠副测试平台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滚珠丝杠副测试平台缺乏理论研究,特别是对其动态特性的研究存在着严重不足。针对测试平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ABAQUS软件对滚珠丝杠副综合测试平台进行模态分析的方... 目前国内滚珠丝杠副测试平台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滚珠丝杠副测试平台缺乏理论研究,特别是对其动态特性的研究存在着严重不足。针对测试平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ABAQUS软件对滚珠丝杠副综合测试平台进行模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振型和不同配重下对测试平台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为滚珠丝杠副测试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态分析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副 测试平台 ABAQUS 模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铸工艺参数对镁合金机械外壳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淑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09-111,118,共4页
采用不同浇注温度和压射比压进行了AZ80-0.5Ce镁合金机械外壳压铸,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从650℃提高到730℃、压射比压从40MPa增大到70MPa时,外壳力学性能先提高后下降。(与650℃浇注相比,690... 采用不同浇注温度和压射比压进行了AZ80-0.5Ce镁合金机械外壳压铸,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从650℃提高到730℃、压射比压从40MPa增大到70MPa时,外壳力学性能先提高后下降。(与650℃浇注相比,690℃浇注时外壳的平均晶粒尺寸由14.9μm减小到10.0μm,减小了32.4%;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由251、216MPa增大到288、252MPa.分别增大14.7%、16.7%。与压射比压40MPa相比,压射比压为60MPa时的外壳平均晶粒尺寸由13.8μm减小到10.0mn,减小27.5%;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由253、218MPa增大到288、252MPa,分别增大13.8%、15.6%)。AZ80-0.5Ce镁合金机械外壳压铸的浇注温度优选为690℃,压射比压优选为6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铸工艺 AZ80-0.5Ce镁合金 机械外壳 浇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