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自然感染贝类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李萍 夏继涛 +6 位作者 白昌明 徐瑞东 徐婷婷 刘爽 姚亮 余星潼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29,共13页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ovement disorder nodavirus,MDNV)是α野田村病毒属的一类新型野田村病毒。为了解MDNV在贝类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研究综合运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组织病理和组织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对黄海...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ovement disorder nodavirus,MDNV)是α野田村病毒属的一类新型野田村病毒。为了解MDNV在贝类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研究综合运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组织病理和组织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对黄海海区野生贝类样品携带和感染MDNV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TaqMan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所采集的太平洋牡蛎(Crossostrea gigas)和栉孔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中均有MDNV阳性检出,前者的阳性检出率为16.67%(1/6),后者的阳性检出率为33.3%(2/6);在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中均未检测到MDNV。组织病理分析显示,太平洋牡蛎外套膜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嗜酸性包涵体,细胞核发生固缩;鳃组织上皮细胞受损,胞质内出现空泡化,部分细胞核固缩,鳃丝内充斥着大量的嗜酸性包涵体。栉孔扇贝消化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异常嗜酸性包涵体,鳃组织中部分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发生核固缩。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和栉孔扇贝的病变部位均可见深紫色或淡紫色的MDNV探针杂交信号。来源于贝类的MDNV、虾类的MDNV和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的RNA聚合酶(RdRp)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太平洋牡蛎与栉孔扇贝的MDNV序列相似度为99.3%,而这二者与CMNV原始分离株序列片段的相似度为83.3%。本研究首次证实,MDNV在自然条件下能够感染近海区域的野生贝类,并导致靶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损伤,同时也表明,需密切关注患病贝类作为传染源或宿主导致MDNV在水产养殖动物中大规模传播和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 自然感染 宿主跳跃 太平洋牡蛎 栉孔扇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 Forest算法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预警数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印庚 于永翔 +5 位作者 蔡欣欣 张正 王春元 廖梅杰 朱洪洋 李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为预报池塘养殖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发生,自2020年开始,笔者对凡纳对虾养殖区开展了连续监测工作,包括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环境理化因子、微生物因子、虾体自身健康状况等18个候选预警因子指标,通过数据... 为预报池塘养殖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发生,自2020年开始,笔者对凡纳对虾养殖区开展了连续监测工作,包括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环境理化因子、微生物因子、虾体自身健康状况等18个候选预警因子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分析病原、宿主与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对候选预警因子进行筛选,基于Python语言编程结合Deep Forest、Light GBM、XGBoost算法进行数据建模和预测性能评判,仿真环境为Python2.7,以预警因子指标作为输入样本(即警兆),以对虾是否发病指标作为输出结果(即警情),根据输入样本和输出结果各自建立输入数据矩阵和目标数据矩阵,利用原始数据矩阵对输入样本进行初始化,结合函数方程进行拟合,拟合的源代码能利用已知环境、病原及对虾免疫指标数据对目标警情进行预测。最终建立了基于Deep Forest算法的虾体(肝胰腺内)细菌总数、虾体弧菌(Vibrio)占比、水体细菌总数和盐度的4维向量预警预报模型,准确率达89.00%。本研究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对虾AHPND发生的预测预报,相关研究结果为对虾AHPND疾病预警预报建立了预警数学模型,并为对虾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预警数学模型 Deep Forest算法 PYTHON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