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洋动力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1
作者 侯一筠 尹宝树 +3 位作者 管长龙 郭明克 刘桂梅 胡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9-767,共9页
海洋动力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是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开展海洋动力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国家需求。本文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在海洋动力灾害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针对近年... 海洋动力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是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开展海洋动力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国家需求。本文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在海洋动力灾害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动力灾害数值模拟预报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希望给海洋防灾减灾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海浪 海冰 海啸 风险评估 危险性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异常环流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永利 官聪 +1 位作者 赵永平 王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7-977,共11页
本文使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海洋同化资料,系统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循环中冷暖位相期间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形成海洋环流异常的新机制。结果表明,... 本文使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海洋同化资料,系统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循环中冷暖位相期间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形成海洋环流异常的新机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成熟期,热带中东太平洋赤道潜流最弱,赤道两侧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赤道外热带海域出现气旋性环流异常,该区南、北赤道流、棉兰老流、黑潮、新几内亚沿岸潜流及南赤道逆流增强;北赤道逆流区出现异常气旋性环流串,北赤道逆流接近正常。在厄尔尼诺衰退期和拉尼娜发展期,热带中西太平洋赤道潜流达到极强,赤道两侧出现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赤道外热带海域异常环流减弱,该处主要流场的强度减弱或处于正常状态;北赤道逆流区反转为异常西向流。结果表明,ENSO循环期间的上层海洋环流异常受到热带太平洋温跃层深度异常产生的压强梯度力异常调控,在赤道外热带海洋温跃层深度异常和科里奥利力共同作用产生大尺度海洋环流异常,而在赤道海域,海洋温跃层深度异常和Gill效应造成赤道潜流异常以及关于赤道对称的气旋或反气旋性环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热带太平洋 温跃层 海洋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功耗海洋定位信标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静波 刘庆奎 +2 位作者 于非 陈永华 倪佐涛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2-77,共6页
研制了一种低功耗的定位信标,用于长期服役于水下的海洋仪器回收出水后的定位搜寻工作。信标基于GPS射频组件开发,与仪器固定在一起,待整体浮出水面后,会启动位置信号发送程序,通过电信网络,将该信标的实时位置发送至终端。经测试表明,... 研制了一种低功耗的定位信标,用于长期服役于水下的海洋仪器回收出水后的定位搜寻工作。信标基于GPS射频组件开发,与仪器固定在一起,待整体浮出水面后,会启动位置信号发送程序,通过电信网络,将该信标的实时位置发送至终端。经测试表明,信标性能可靠,可为海洋仪器的安全工作和顺利回收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 定位 信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仪器测试海区综合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3
4
作者 姜静波 王鑫 于非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5-17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仪器测试海区所开发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设计方法,通过无线网络获取海区内台站、浮标等观测单元所采集的环境要素数据,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长时间测试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为仪器设备的海上测试与评价提供... 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仪器测试海区所开发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设计方法,通过无线网络获取海区内台站、浮标等观测单元所采集的环境要素数据,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长时间测试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为仪器设备的海上测试与评价提供基础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仪器 环境信息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海洋”的战略方向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大海 吴立新 陈朝晖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海洋观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全球海洋科技竞争的重要发力点。加强海洋观测体系建设,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在国际海洋观测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应该实施"透明海洋"战略,加快海洋观测体系建设,开展海洋多... 海洋观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全球海洋科技竞争的重要发力点。加强海洋观测体系建设,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在国际海洋观测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应该实施"透明海洋"战略,加快海洋观测体系建设,开展海洋多层次、多维度、多平台的智能协同,推动互联、一体化立体感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依据"基础研发—关键技术突破—形成装备或应用"链条式布局研发任务,提升全球海洋信息获取、分析和预报能力,增强海洋认知、海洋预报和海洋信息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海洋 海洋强国 海洋观测 海洋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高度计和浮标漂流轨迹的海洋涡旋特征信息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新华 侯一筠 +2 位作者 刘泽 庄展鹏 王凯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9-764,共6页
本文基于Chelton提供的涡旋数据集和浮标漂流轨迹提取的涡旋结果,对1993 2015年的全球涡旋进行特征信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高度计涡旋数据集中的欧拉涡旋和浮标漂流轨迹提取的拉格朗日涡旋的配对成功率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均... 本文基于Chelton提供的涡旋数据集和浮标漂流轨迹提取的涡旋结果,对1993 2015年的全球涡旋进行特征信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高度计涡旋数据集中的欧拉涡旋和浮标漂流轨迹提取的拉格朗日涡旋的配对成功率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均衡,在中纬度(20°-60°S,20°-60°N)配对成功率最高可达25%,而在20°S-20°N区域内配对成功率不到10%。由于低纬度地转效应并不显著,卫星高度计无法有效观测到涡旋,但通过浮标漂流轨迹识别出的拉格朗日涡旋却大量存在,这说明在低纬度区域内,采用漂流浮标手段对涡旋进行观测,能够有效地弥补卫星高度计识别涡旋的区域限制。进一步分析表明,总体而言,提取的欧拉涡旋半径要大于拉格朗日涡旋闭合回路半径。两种识别方法获得的涡旋(闭合回路)在20°-50°S,20°-50°N的副热带和中纬度海区半径大致相当;20°S-20°N度以内(特别是近赤道区域)、高纬度区域以及西边界流区域,欧拉涡旋半径是同期拉格朗日涡旋闭合回路半径的3倍或更多。此外,对配对涡旋的Rossby数分析结果显示,拉格朗日涡旋较小的闭合回路对应较大的平均相对涡度,这表明浮标在被中尺度涡俘获后,更容易在相对涡度较大的地方(如中尺度涡中心、中尺度涡边缘等)形成闭合回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数 涡旋配对成功率 涡旋半径 相对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风场的海洋近惯性能通量计算——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兵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8-990,共13页
基于高分辨率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风场资料、气候态海洋混合层厚度资料和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本文估计了大气风场向全球海洋混合层的近惯性能通量和近惯性能量输入功率,并探究了混合层厚度、风场时间分辨... 基于高分辨率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风场资料、气候态海洋混合层厚度资料和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本文估计了大气风场向全球海洋混合层的近惯性能通量和近惯性能量输入功率,并探究了混合层厚度、风场时间分辨率、经验衰减系数和中尺度涡旋涡度对近惯性能通量和能量输入功率的影响。浮标实测风场和流速表明,本文所用的风场和阻尼平板模型可用于估计风场向全球海洋的近惯性能通量。本文计算得到的大气向全球海洋输入近惯性能量的功率为0.56TW(1TW=1012W),其中北半球贡献0.22TW,南半球贡献0.34TW。在时间上,风场的近惯性能通量呈现各个半球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的特征,这和西风带风场的季节变化有关。在空间上,近惯性能通量的高值海域为南、北半球西风带海洋,尤其是南大洋。混合层厚度和风场空间不均匀性使得西风带近惯性能通量呈现纬向变化,即海盆西部强于海盆东部。风场时间分辨率对近惯性能通量的估计至关重要,低时间分辨率风场对近惯性能通量的低估达到13%—30%。阻尼平板模型中的经验衰减系数对近惯性能通量估计的影响不超过5%。中尺度涡旋涡度仅改变近惯性能通量的空间分布,而对全球近惯性能量输入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惯性能通量 CFSR风场 阻尼平板模型 混合层厚度 经验衰减系数 中尺度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维变分同化方法的南海中尺度涡后报实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军 高山 王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5-1159,共15页
海洋中尺度涡在本质上是属于满足准地转平衡的大尺度运动,因此理论上,其在短时间内的运动将主要受到准地转平衡关系的约束,而外部强迫场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其运动特征。基于上述思想,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维变分同化初始场的中... 海洋中尺度涡在本质上是属于满足准地转平衡的大尺度运动,因此理论上,其在短时间内的运动将主要受到准地转平衡关系的约束,而外部强迫场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其运动特征。基于上述思想,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维变分同化初始场的中尺度涡旋预报方案。为了检验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使用区域海洋模式(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和其内建的增量强约束四维变分同化(incremental strong constraint four dimensional variational,I4D-Var)模块,建立了一个南海海洋同化模拟系统。首先,通过I4D-Var方法将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到海洋数值模拟中,获得了理想的中尺度涡同化模拟结果。同化、模式模拟和观测三者的中尺度涡统计结果表明,该同化系统模拟的南海中尺度涡的路径、半径、海表高度异常和振幅等特征信息与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观测结果高度吻合,同时在深度上的分析表明,涡旋对应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均得到有效的调整。然后,将该同化系统的模拟结果做为初始场,对某一特定时段的南海中尺度涡进行了后报模拟和结果的定量化分析。通过比较后报模拟与观测资料中对应涡旋的海表面高度异常(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ies,SSHA)相关系数、涡心差距和半径绝对误差,证明该方案的中尺度涡后报时效至少可达10 d以上。后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中尺度涡预报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为中尺度涡的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尺度涡 区域海洋模式ROMS 四维变分数据同化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填海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吕赫 张少峰 +1 位作者 宋德海 鲍献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3-833,共11页
根据海图资料和卫星影像,确定了钦州湾2004年与2019年两个历史时期的岸线与水深。基于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建立高精度的水动力模型,分析了近15年来围填海工程的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与岸线的改变使... 根据海图资料和卫星影像,确定了钦州湾2004年与2019年两个历史时期的岸线与水深。基于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建立高精度的水动力模型,分析了近15年来围填海工程的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与岸线的改变使得钦州湾外湾潮汐振幅减小、茅尾海内潮汐振幅增加;潮流场改变明显,外湾中部流速普遍增加,围填区域潮流减弱明显,但潮流性质未改变,依然为落潮占优;钦州湾纳潮量有所减小,主要发生在外湾区域;而余流减弱,并且出现涡旋,这不利于水体的向外扩散。通过染色实验发现,钦州湾水体半交换周期在有无径流的情况下都明显增长,且在围填海区域水交换能力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围填海 累积效应 水动力 水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海面高度资料的太平洋海区涡旋能谱分析
10
作者 华峻巍 王法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空间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假定下,地转湍流理论认为涡旋动能随尺度分布遵循k–n定律(k为波数)。但实际海洋受边界、地形、层结等,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各向异性特征。鉴于此,我们基于近30a卫星高度计资料,分别计算了热带、副热带、中高纬度... 在空间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假定下,地转湍流理论认为涡旋动能随尺度分布遵循k–n定律(k为波数)。但实际海洋受边界、地形、层结等,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各向异性特征。鉴于此,我们基于近30a卫星高度计资料,分别计算了热带、副热带、中高纬度等海洋涡旋强度不同区域的海面高度异常(SSHA)波数谱,进而利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估算出中尺度波段上SSHA波数谱的斜率,并与地转湍流理论预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SSHA波数谱从赤道到中高纬度逐渐变陡,其斜率由–4减到–5,基本符合赤道线性波动理论和准地转湍流理论的预测。SSHA波数谱斜率存在纬向与经向差异,例如在赤道地区,纬向谱比相应的经向谱陡;而在南极绕极流区域,经向谱斜率大于纬向谱斜率。SSHA波数谱斜率的各向异性表明海洋中尺度运动受β效应影响,具有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海洋中尺度运动介于准二维和三维之间,不能用一个全球普适的湍流理论模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高度 中尺度涡旋 地转湍流 波数-频率谱 谱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18年间山东半岛沿海台风浪危险性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宁 侯一筠 +3 位作者 李水清 莫冬雪 刘泽 李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1-868,共8页
台风浪灾害在山东半岛沿海时常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对山东半岛海域台风浪的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使用ADCIRC+SWAN耦合数值模式采用Holland模型风场与NCEP再分析风场组合的风场驱动,对1979-... 台风浪灾害在山东半岛沿海时常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对山东半岛海域台风浪的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使用ADCIRC+SWAN耦合数值模式采用Holland模型风场与NCEP再分析风场组合的风场驱动,对1979-2018年36次台风过境期间的海浪过程进行了模拟。以台风过境时最大有效波高及历时频数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给出了山东半岛近岸台风浪强度等级分布、历时频数分布以及危险性指数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山东半岛北部为台风浪低危险区,台风浪强度等级低且历时短;南部二级强度(有效波高范围为1.3-2.5m)以上台风浪发生较为频繁,危险性高于北部;东部台风浪强度可以达到四级(有效波高4m以上),危险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台风浪 ADCIRC(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 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 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对渤海风暴潮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健 侯一筠 +2 位作者 刘清容 姜涛 焦艳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3,共9页
利用实测资料对比和FVCOM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利奇马"台风风暴潮在渤海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渤海沿岸的风暴潮过程是由局地风"直接作用"及外部天气系统"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引起的,且它们引起的风暴潮... 利用实测资料对比和FVCOM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利奇马"台风风暴潮在渤海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渤海沿岸的风暴潮过程是由局地风"直接作用"及外部天气系统"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引起的,且它们引起的风暴潮时空分布明显不同。在"利奇马"台风风暴潮中,"直接作用"引起的风暴增水在渤海湾和莱州湾沿岸分别约占总风暴增水的2/3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利奇马” 渤海 台风风暴潮 FV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暖流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建丰 司广成 于非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48,共8页
台湾暖流携带高温高盐的大洋水体入侵到东海陆架区,其向岸分支可入侵到长江口外,对我国近海温、盐与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前人针对台湾暖流上游区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对其来源、温盐特征及入侵机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而对台湾暖流下游,即向... 台湾暖流携带高温高盐的大洋水体入侵到东海陆架区,其向岸分支可入侵到长江口外,对我国近海温、盐与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前人针对台湾暖流上游区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对其来源、温盐特征及入侵机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而对台湾暖流下游,即向岸分支流轴及前锋的变化认识模糊。台湾暖流向岸分支入侵流轴及前锋的变化可能对长江口海域低氧和藻华等生态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台湾暖流向岸分支路径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物理和生态学意义。通过分析积累的温、盐数据和潜标长时间观测,我们初步发现,台湾暖流向岸分支存在季节尺度和天气尺度的变化,流轴存在摆动,前锋的北界也存在变化,但对其详细特征和变化机制尚不清楚,需要通过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予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暖流 入侵路径 变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天气系统对渤海风暴潮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健 侯一筠 +1 位作者 莫冬雪 刘清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渤海沿岸是风暴潮多发区域。研究者多关心渤海局地风引起风暴潮变化,而忽略黄、东海天气系统对渤海风暴潮的影响。为研究外围天气系统对局地风暴潮的影响,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对比和设计理想数值试验等方法,对黄、东海天气系统影响的渤海... 渤海沿岸是风暴潮多发区域。研究者多关心渤海局地风引起风暴潮变化,而忽略黄、东海天气系统对渤海风暴潮的影响。为研究外围天气系统对局地风暴潮的影响,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对比和设计理想数值试验等方法,对黄、东海天气系统影响的渤海风暴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Y1814“摩羯”和TY1818“温比亚”台风风暴潮的实测资料呈现当黄、东海风力较大,而渤海风力较小时,渤海沿岸也会出现较大风暴潮现象;2、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拟的理想数值试验中发现,黄、东海风向是东南风时,引起渤海沿岸风暴增水极值最大;3、以入海气旋和登陆北上台风两种类型天气系统风向变化设计理想数值试验,发现黄、东海的东南风持续时间对渤海沿岸风暴潮极值大小和出现时间影响较大。理想试验获得的结论不仅能为渤海风暴潮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还能够有效减少预警应急中漏报的现象,降低沿海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风暴潮 理想试验 入海气旋 登陆北上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霞 杨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125,共12页
冬季重现(再现)是中高纬度大尺度海表温度重要的持续性特征,是热带外海洋特有的现象。北太平洋大气环流也存在这一现象,它可能会强迫产生这一海域海温的冬季重现。本文利用IPCC20C3M耦合模式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模拟北太平洋海–气系统... 冬季重现(再现)是中高纬度大尺度海表温度重要的持续性特征,是热带外海洋特有的现象。北太平洋大气环流也存在这一现象,它可能会强迫产生这一海域海温的冬季重现。本文利用IPCC20C3M耦合模式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模拟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能力。北太平洋海温冬季重现的空间范围是海盆尺度的,中部重现时间比其周围晚。大气环流场的冬季重现主要是在北太平洋中部,它与海温冬季重现关系密切。大多数IPCC耦合模式基本上可以模拟出太平洋海温大范围的冬季重现现象。与重现范围的模拟相比,耦合模式对重现时间地理差异的模拟都比较差。各模式对大气环流冬季重现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较差,大部分模式未能模拟出大气环流场中主要的重现区域。而且,大气环流冬季重现对海温重现的可能影响并没有体现在这些耦合模式中。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大气冬季重现的模拟还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气系统 持续性 冬季重现(再现) IPCC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热带太平洋海气变异对ENSO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俊乔 鲁云龙 +3 位作者 官聪 袁欣 惠玉超 武杰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共7页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热带太平洋海气作用最强的年际信号,其变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对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后中部型El Niño频繁发生,掀起了ENSO多样性研究热潮;El Niño的复杂性也对ENSO理论...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热带太平洋海气作用最强的年际信号,其变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对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后中部型El Niño频繁发生,掀起了ENSO多样性研究热潮;El Niño的复杂性也对ENSO理论研究和预测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理解并深入研究ENSO物理机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两类ENSO的最新认识;特别对副热带太平洋通过海气界面“大气桥”和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向环流圈的内部经向翻转环流这一“海洋通道”与热带太平洋建立联系的相关成果进行了阐述,并对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向翻转环流 副热带南太平洋经向模 副热带北太平洋经向模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典型台风路径影响下的黄、渤海海浪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朝 侯一筠 +1 位作者 李水清 李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5,共15页
台风引起的海浪灾害对我国黄、渤海沿岸影响巨大,严重威胁相关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利用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atmospheric reanalysis of the global climate... 台风引起的海浪灾害对我国黄、渤海沿岸影响巨大,严重威胁相关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利用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atmospheric reanalysis of the global climate)风场研究了两类不同移动路径下的台风(1909号台风“利奇马”和1109号台风“梅花”)在黄、渤海区域的海浪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风-浪成长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台风引起的海浪的有效波高空间分布明显不同,波高的分布和风速对应,而海浪周期与风速、波高的分布无明显相关性,波向较风向偏于台风移动方向且两者偏差较大;两个台风进入黄海之前就形成一个从黄海向渤海的“涌浪舌”。海浪成分方面,台风“利奇马”引起的沿海区大浪主要是风浪,而台风“梅花”移动路径的右侧以风浪为主,左侧则主要是涌浪;通过建立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的幂律关系、以及有效波高关于风速的二次多项式变化关系,研究了风-浪成长特性,结果发现,台风浪的成长特性与台风过程关系不明显,但与所处水域的水深和海底地形地貌有关,表现为两个台风在黄海区域的台风浪成长较渤海区域更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黄渤海 风速 有效波高 风浪 涌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珍珠”波浪滑翔器研发综述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秀军 桑宏强 +3 位作者 李灿 周莹 于佩元 王雷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115,共9页
通过讲述“黑珍珠”波浪滑翔器的研发进程,总结了波浪滑翔器团队长达8年的发展经验。从国家科技计划全链条资助完成诸项开创式应用、波浪滑翔器型号化/产品化/国产化历程、团队多年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结构管理形式与知识产权布局等维度讲... 通过讲述“黑珍珠”波浪滑翔器的研发进程,总结了波浪滑翔器团队长达8年的发展经验。从国家科技计划全链条资助完成诸项开创式应用、波浪滑翔器型号化/产品化/国产化历程、团队多年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结构管理形式与知识产权布局等维度讲述了波浪滑翔器一类的高端海洋装备从由机理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样机研制、技术固化到工程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广大读者能够更多了解波浪滑翔器的当前进展、使用价值及在其海洋环境观测及海上安全保障探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珍珠”波浪滑翔器 台风观测 极端海况 最大航程 国产化率 批量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条件下ERA5再分析数据对中国近海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爱莲 刘泽 +2 位作者 洪新 侯一筠 管守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1-80,共10页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是自1949年以来在浙江登陆的第三强台风,对中国近海沿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为了研究ERA5再分析数据在渤黄东海的适用性,本文利用统计方法,针对台风“利奇马”期间位于渤海(QF104)、黄海(Q...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是自1949年以来在浙江登陆的第三强台风,对中国近海沿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为了研究ERA5再分析数据在渤黄东海的适用性,本文利用统计方法,针对台风“利奇马”期间位于渤海(QF104)、黄海(QF108)和东海(QF5003)的三套浮标观测数据对ECMWF最新推出的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表明:1)ERA5再分析风速、风向、有效波高数据与浮标观测数据的匹配度较好,平均周期与海面温度数据次之;2)ERA5再分析平均波向数据相对平滑,而实测数据波动性大,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利奇马” ERA5再分析资料 浮标观测 10 m风速 有效波高 海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浒苔生长期运移路径及温盐环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丽萍 范德江 +3 位作者 宋德海 仲毅 毕乃双 迟万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共16页
基于已验证的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VCOM)和拉格朗日粒子离线追踪模块,模拟了潮、风、环流、温盐、波等外界强迫不同组合下苏北海域水面粒子的5种运移路径,通过实际漂流瓶轨迹验证,并进行路径间的差异与对应单强迫流场对比研究,探讨发... 基于已验证的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VCOM)和拉格朗日粒子离线追踪模块,模拟了潮、风、环流、温盐、波等外界强迫不同组合下苏北海域水面粒子的5种运移路径,通过实际漂流瓶轨迹验证,并进行路径间的差异与对应单强迫流场对比研究,探讨发端于苏北的浒苔运移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浒苔运移路径先沿着苏北沿岸向北运移至废黄河口附近海域,之后向东北方向偏转继续运移,一直到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影响苏北浒苔运移路径的外界强迫主要是风,其次是温盐、波浪、环流,潮流可以引起浒苔在局地的旋转往复运动,不能使其向北远距离漂移。漂流期间,苏北沿岸海域表层温度为18~24℃、盐度为28~31,温盐条件在浒苔最宜生长条件范围,是浒苔能边漂移边大面积暴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浒苔漂移路径 FVCOM数值模拟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 外界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