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典型水域磺胺类合成药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戴佳佳
宋金明
+5 位作者
李学刚
马骏
袁华茂
段丽琴
温丽联
王启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5-950,共16页
作为广谱抗菌的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抑菌剂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医疗、禽畜及水产养殖等。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随代谢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构成潜在风险,截至目前,这...
作为广谱抗菌的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抑菌剂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医疗、禽畜及水产养殖等。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随代谢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构成潜在风险,截至目前,这些影响和风险并未被探明。因此,对8种典型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我国典型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阐述,评估了它们对不同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生态风险,并诠释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浓度分布差异显著,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分别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浓度和污染程度最高;水体藻类是磺胺类合成药物最敏感的水生物种,其次是甲壳类和鱼类,磺胺甲恶唑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高风险;磺胺类合成药物进入体内后被代谢成不同的产物,与母体合成药物一同进入水环境中经历降解过程;生物降解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磺胺类合成药物去除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细菌、真菌及藻类均可降解磺胺类合成药物。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磺胺类合成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及合成药物混合毒性的研究,明晰水环境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分布-代谢-传输-效应的综合过程,探析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与途径,探明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为构建和谐地球健康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分布特征
生物降解
生态风险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溶解CH_(4)分布和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悦
罗畅
+4 位作者
杜冠祥
王浩男
宋国栋
刘素美
张桂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4-456,共13页
甲烷(CH_(4))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的主要温室气体,海洋是大气CH_(4)的自然源,而陆架等近海是释放CH_(4)的热点海域。于2021年4月、7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调查,以认识其分布特征并估算其海-气交换通量。春、夏和秋季表层海水CH_(4)浓度分...
甲烷(CH_(4))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的主要温室气体,海洋是大气CH_(4)的自然源,而陆架等近海是释放CH_(4)的热点海域。于2021年4月、7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调查,以认识其分布特征并估算其海-气交换通量。春、夏和秋季表层海水CH_(4)浓度分别为(4.56±2.60)、(8.31±4.01)和(4.99±1.31)nmol/L,夏季明显高于春秋季。CH_(4)的垂直分布规律为底层普遍高于表层,不同站位的垂直分布空间差异较大。渤海CH_(4)分布主要受河流输入、油气泄漏、生物活动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黄河向渤海输入CH_(4)约为每月1.4×104~2.8×10^(5)mol,秋冬季沉积物-水界面CH_(4)交换通量范围为-4.0~0.42μmol/(m^(2)·d),表明秋冬季沉积物既可能是渤海水体CH_(4)的源,也可能是其汇。春、夏和秋季渤海CH_(4)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1±2.4)、(7.5±8.8)和(3.9±5.5)μmol/(m^(2)·d)。渤海年CH_(4)排放通量为2.37×10-3 Tg/a,约占全球海洋释放总量的0.05%,远高于其面积占比0.02%,是大气CH_(4)的净源。该文系统探讨了渤海CH_(4)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近岸海域对全球海洋CH_(4)释放的贡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甲烷
海-气交换通量
河流输入
油气泄漏
生物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新记录定鞭藻物种冠状棕囊藻的遗传进化分析
3
作者
宋会银
王一奇
+1 位作者
张梦佳
陈楠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82,共11页
棕囊藻属(Phaeocystis)分类学上位于定鞭藻门(Haptophyta)定鞭藻纲(Haptophyceae)棕囊藻目(Phaeocystales)棕囊藻科(Phaeocystaceae)。迄今在我国海域仅分离鉴定到一种棕囊藻属物种,即自1997年以来在我国海域频繁形成有害藻华的球形棕囊...
棕囊藻属(Phaeocystis)分类学上位于定鞭藻门(Haptophyta)定鞭藻纲(Haptophyceae)棕囊藻目(Phaeocystales)棕囊藻科(Phaeocystaceae)。迄今在我国海域仅分离鉴定到一种棕囊藻属物种,即自1997年以来在我国海域频繁形成有害藻华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作者从中国南海分离到一个单细胞鞭毛类株系CNS01077,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冠状棕囊藻(Phaeocystis rex)。这是该棕囊藻物种在我国海域的首次报道。该研究构建了该物种的首个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和首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与球形棕囊藻和南极棕囊藻的细胞器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冠状棕囊藻的细胞器基因组发生了显著的结构重排和序列变异。该物种在我国海域的发现及细胞器基因组的构建,将为棕囊藻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和地理分布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囊藻
定鞭藻门
系统发育
细胞器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典型水域磺胺类合成药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戴佳佳
宋金明
李学刚
马骏
袁华茂
段丽琴
温丽联
王启栋
机构
中国
科学
院
海洋
研究所、中国
科学
院
海洋
生态
与环境科学
重点
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中国
科学
院大学
中国
科学
院
海洋
大
科学
研究中心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5-950,共1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项目,XDA23050501号。
文摘
作为广谱抗菌的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抑菌剂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医疗、禽畜及水产养殖等。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随代谢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构成潜在风险,截至目前,这些影响和风险并未被探明。因此,对8种典型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我国典型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阐述,评估了它们对不同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生态风险,并诠释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浓度分布差异显著,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分别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浓度和污染程度最高;水体藻类是磺胺类合成药物最敏感的水生物种,其次是甲壳类和鱼类,磺胺甲恶唑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高风险;磺胺类合成药物进入体内后被代谢成不同的产物,与母体合成药物一同进入水环境中经历降解过程;生物降解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磺胺类合成药物去除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细菌、真菌及藻类均可降解磺胺类合成药物。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磺胺类合成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及合成药物混合毒性的研究,明晰水环境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分布-代谢-传输-效应的综合过程,探析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与途径,探明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为构建和谐地球健康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分布特征
生物降解
生态风险
水环境
Keywords
sulfonamid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iodegradation
ecological risk
aquatic environment
分类号
X1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溶解CH_(4)分布和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悦
罗畅
杜冠祥
王浩男
宋国栋
刘素美
张桂玲
机构
中国
海洋
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
科学
中心和
海洋
化学理论与工程
技术
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4-456,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1806211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6044号。
文摘
甲烷(CH_(4))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的主要温室气体,海洋是大气CH_(4)的自然源,而陆架等近海是释放CH_(4)的热点海域。于2021年4月、7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调查,以认识其分布特征并估算其海-气交换通量。春、夏和秋季表层海水CH_(4)浓度分别为(4.56±2.60)、(8.31±4.01)和(4.99±1.31)nmol/L,夏季明显高于春秋季。CH_(4)的垂直分布规律为底层普遍高于表层,不同站位的垂直分布空间差异较大。渤海CH_(4)分布主要受河流输入、油气泄漏、生物活动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黄河向渤海输入CH_(4)约为每月1.4×104~2.8×10^(5)mol,秋冬季沉积物-水界面CH_(4)交换通量范围为-4.0~0.42μmol/(m^(2)·d),表明秋冬季沉积物既可能是渤海水体CH_(4)的源,也可能是其汇。春、夏和秋季渤海CH_(4)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1±2.4)、(7.5±8.8)和(3.9±5.5)μmol/(m^(2)·d)。渤海年CH_(4)排放通量为2.37×10-3 Tg/a,约占全球海洋释放总量的0.05%,远高于其面积占比0.02%,是大气CH_(4)的净源。该文系统探讨了渤海CH_(4)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近岸海域对全球海洋CH_(4)释放的贡献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渤海
甲烷
海-气交换通量
河流输入
油气泄漏
生物影响
Keywords
Bohai Sea
methane
air-sea flux
riverine input
oil and gas leakage
biological activities
分类号
P734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新记录定鞭藻物种冠状棕囊藻的遗传进化分析
3
作者
宋会银
王一奇
张梦佳
陈楠生
机构
中国
科学
院
海洋
研究所
、海洋
生态
与环境科学
重点
实验室
江汉大学生命
科学
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中国
科学
院
海洋
大
科学
研究中心
中国
科学
院大学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8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6162号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42000000号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计划
源头创新计划(人才发展专项-第五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研发补助(19-3-2-16-zhc)。
文摘
棕囊藻属(Phaeocystis)分类学上位于定鞭藻门(Haptophyta)定鞭藻纲(Haptophyceae)棕囊藻目(Phaeocystales)棕囊藻科(Phaeocystaceae)。迄今在我国海域仅分离鉴定到一种棕囊藻属物种,即自1997年以来在我国海域频繁形成有害藻华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作者从中国南海分离到一个单细胞鞭毛类株系CNS01077,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冠状棕囊藻(Phaeocystis rex)。这是该棕囊藻物种在我国海域的首次报道。该研究构建了该物种的首个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和首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与球形棕囊藻和南极棕囊藻的细胞器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冠状棕囊藻的细胞器基因组发生了显著的结构重排和序列变异。该物种在我国海域的发现及细胞器基因组的构建,将为棕囊藻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和地理分布研究提供支撑。
关键词
棕囊藻
定鞭藻门
系统发育
细胞器基因组
Keywords
Phaeocystis
haptophyte
phylogeny
organelle genome
分类号
Q949.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典型水域磺胺类合成药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戴佳佳
宋金明
李学刚
马骏
袁华茂
段丽琴
温丽联
王启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溶解CH_(4)分布和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孙悦
罗畅
杜冠祥
王浩男
宋国栋
刘素美
张桂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新记录定鞭藻物种冠状棕囊藻的遗传进化分析
宋会银
王一奇
张梦佳
陈楠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