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去2000年亚澳夏季风降水百年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井云清 刘健 +1 位作者 万凌峰 张宏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71,共12页
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开展过去2000年气候模拟试验,在利用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对模拟资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探讨百年时间尺度上亚澳夏季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对于认识百年尺度气候变化规律、定量区分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 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开展过去2000年气候模拟试验,在利用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对模拟资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探讨百年时间尺度上亚澳夏季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对于认识百年尺度气候变化规律、定量区分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对亚澳夏季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过去2000年亚澳夏季风降水和温度的波动较为一致,暖期降水多,冷期降水少.两者相关系数为0.83,达到99%置信度.此外,亚澳夏季风降水存在105、130、180 a的百年尺度周期.亚澳夏季风降水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一模态在印度洋北部呈南北反向的分布型态,在东亚地区呈负、正、负的分布型态;第二模态在印度洋北部呈正、负、正的分布型态,在东亚地区呈全区一致型的分布型态.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一特征向量和第二特征向量的正、负值中心大多出现在印度洋北部地区,南北呈不对称分布.亚澳夏季风降水的105a周期主要受火山活动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影响,130a周期主要受太阳辐射、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180 a周期主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一特征向量来看,整个亚澳夏季风降水主要受土地利用/覆盖、太阳辐射的影响;第二特征向量表明亚澳夏季风降水在百年际空间变化上主要受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第三特征向量表明亚澳夏季风降水在百年际空间变化上主要受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和温室气体的影响.该研究对揭示百年际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特征、辨识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理解其影响气候的物理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应对该区域气候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澳夏季风 百年尺度 过去2000年 降水 气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1500年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对比及其可能成因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青 刘健 +1 位作者 王志远 刘斌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开展的过去1500年气候模拟全强迫试验和对照试验结果,在验证模式模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两个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 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开展的过去1500年气候模拟全强迫试验和对照试验结果,在验证模式模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两个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变化的主周期均为准10 a和准20 a。中世纪暖期黄河流域至日本南部一带降水偏多,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北太平洋一带降水偏少;现代暖期东亚夏季风降水表现为"南涝北旱"型分布特征。内部变率是影响典型暖期东亚夏季风变化的主控因子之一,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起决定性作用。当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处于正位相时,热带西太平洋(东亚大陆)变暖(变冷),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减小,对应弱的东亚夏季风。另外,中世纪暖期海平面气压的动态变化对应850 hPa风场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海)一带均出现了经向排列的异常反气旋(气旋),从而导致中国南部(北部)降水偏多(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现代暖期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