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西太平洋M4海山超微型浮游生物的生态分布特点
1
作者 赵燕楚 赵丽 +4 位作者 董逸 张武昌 李学刚 赵苑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1011,共11页
获取并分析了2017年8月热带西太平洋M4海山水体中的超微型浮游生物样品,根据流式细胞术的散射光和荧光信号,检测到M4海山各水层中普遍存在四个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类群(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两个... 获取并分析了2017年8月热带西太平洋M4海山水体中的超微型浮游生物样品,根据流式细胞术的散射光和荧光信号,检测到M4海山各水层中普遍存在四个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类群(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两个超微型异养原核生物类群(低核酸含量和高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聚球藻丰度高值出现在100m以浅;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高值区在深层叶绿素最大值附近(75—150m);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原核生物分布范围较广,150m以浅丰度较高。异养原核生物的生物量(1.68—11.25μgC/L)高于自养浮游生物(0.05—6.02μgC/L)的生物量。在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中,原绿球藻生物量在100—150m水层占优势(53.83%±6.32%),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在75m以浅(58.62%±8.53%)和200—300m水层占优势(46.18%±7.82%)。在异养原核生物中,高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的生物量所占百分比(61.05%±3.98%)高于低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38.95%±3.98%),然而在海山附近DCM层低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比例最高可达58.64%。冗余分析表明,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深度和营养盐呈负相关关系。在M4海山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分布没有明显的“海山效应”,但海山的存在会对异养原核生物两个类群生物量的比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型浮游生物 丰度 生物量 M4海山 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于莹 王宇 +3 位作者 张博伦 王硕 徐晓甫 张武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22-3831,共10页
为了解渤海湾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和种类组成的周年变化,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渤海湾一个站位进行每月1次共12个航次浮游纤毛虫样品的采集。样品按照Utermöhl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倒置显微镜镜检,计算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 为了解渤海湾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和种类组成的周年变化,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渤海湾一个站位进行每月1次共12个航次浮游纤毛虫样品的采集。样品按照Utermöhl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倒置显微镜镜检,计算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无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在4月和8月呈现双峰值,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在7月出现单峰值。周年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8.6±32.6)%,5—7月较高,均超过50%。共鉴定砂壳纤毛虫6属21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6—8月砂壳纤毛虫种类数最高。砂壳纤毛虫种类组成呈现明显的周年变化,温度是驱动砂壳纤毛虫群落周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为0.95±0.78,Pielou指数的平均值为0.52±0.34,均在6—8月较高。除无壳纤毛虫外,砂壳纤毛虫丰度、纤毛虫总丰度和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比例均与温度、Chl a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周年变化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春季黄渤海大气气溶胶、云凝结核及其活化效率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德强 高阳 +1 位作者 姚小红 王俊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37,共8页
2014年4~5月期间,搭乘“东方红二号”科考船(R/V)对黄海和渤海大气中凝结核数浓度(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Ncn)、云凝结核数浓度(Concentrations of cloudcondensation nuclei,Nccn)、污染气体(SO2,O3)浓度以及大气... 2014年4~5月期间,搭乘“东方红二号”科考船(R/V)对黄海和渤海大气中凝结核数浓度(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Ncn)、云凝结核数浓度(Concentrations of cloudcondensation nuclei,Nccn)、污染气体(SO2,O3)浓度以及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进行了走航观测。观测结果显示,在整个航次期间,Ncn的变化范围为(2.7~57.6)×10^3 cm^-3,平均值为(12.6±7.0)×10^3 cm^-3。Ncn和Nccn在渤海最高,北黄海次之,南黄海最低,其中渤海的Ncn比北黄海和南黄海的Ncn分别高出41%和85%,在0.2%过饱和度(Supersaturation,SS)0.4%SS和1.0%SS下,渤海的Nccn比北黄海和南黄海的Nccn分别高出8%和17%、23%和30%以及38%和50%。南黄海在0.2%SS、0.4%SS和1.0%SS对应的活化效率(Activation ratio,AR)分别为0.25±0.08、0.52±0.14和0.56±0.14;北黄海和渤海在0.2%SS、0.4%SS和1.0%SS下对应的AR分别为0.24±0.10和0.17±0.07,0.47±0.15和0.38±0.16以及0.53±0.17和0.50±0.19。AR值在渤海最小,北黄海次之,南黄海最大,这可能是因为在不同海域气溶胶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差异,导致了气溶胶颗粒物活化为CCN效率的不同。此外,观测到一次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事件,当新粒子的中值粒径增长到40 nm左右时,Nccn在1.0%SS下升高127%,0.4%SS下升高36%,0.2%SS下没有变化。最后,探究了Ncn与SO2在近海大气中的关系,即:Ncn=1.7×10^3 SO2+3.4×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核(CN) 云凝结核(CCN) 活化率(AR) 新粒子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砂壳纤毛虫群落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莹 徐晓甫 +2 位作者 王硕 张博伦 张武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104,共9页
于2015年夏季、秋季和2016年春季在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进行砂壳纤毛虫群落的调查。3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10属31种,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夏季砂壳纤毛虫种类最多。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明... 于2015年夏季、秋季和2016年春季在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进行砂壳纤毛虫群落的调查。3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10属31种,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夏季砂壳纤毛虫种类最多。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砂壳纤毛虫丰度夏季最高[(379±355)个/L],秋季最低[(173±190)个/L];生物量夏季最高[(2.74±2.82)μg C/L],秋季最低[(0.23±0.21)μg C/L]。砂壳纤毛虫壳的平均口径夏季最大[(49.64±6.90)μm],秋季最小(26.76±4.55μm)。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夏季最高(2.025±0.574),春季最低(0.922±0.437);Pielou均匀度指数秋季最高(0.682±0.276),春季最低(0.448±0.266)。春季鱼礁区和对照区砂壳纤毛虫优势种存在差异,夏季和秋季鱼礁区和对照区砂壳纤毛虫优势种相同;3个季节鱼礁区第Ⅰ优势种的优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区。3个季节鱼礁区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区,这可能是由于投礁后砂壳纤毛虫的适口饵料——nano-浮游植物丰度增加导致;3个季节鱼礁区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区,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是在投礁1~2 a后开展的,时间较短,鱼礁区砂壳纤毛虫群落尚不稳定,鱼礁区独特生态系统的变化尚需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跟踪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壳纤毛虫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人工鱼礁 大神堂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