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湾有机质污染带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志南 党宏月 于子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83-91,共9页
本文是1990年6月至10月,对青岛湾东侧有机质污染潮间带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结果。结果指出海洋线虫与多毛类小头虫的数量消长完全一致,它们保持着共栖或互利的共生关系。共鉴定出海洋线虫20种,其中6种占总丰度的90%。依据种类组... 本文是1990年6月至10月,对青岛湾东侧有机质污染潮间带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结果。结果指出海洋线虫与多毛类小头虫的数量消长完全一致,它们保持着共栖或互利的共生关系。共鉴定出海洋线虫20种,其中6种占总丰度的90%。依据种类组成计算的Simpsi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线虫与桡足类、小头虫与其他多毛类的数量比值指明,该有机质污染带正向着半污染带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湾 有机质 污染 底栖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对海洋微藻的生理效应 Ⅰ.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高尚德 吴以平 赵心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9-265,共7页
于1991年4月-1992年五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TPTC)和三丁基锡(TBTC)化合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 于1991年4月-1992年五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TPTC)和三丁基锡(TBTC)化合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9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本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种藻的类胡萝卜素72hEC50影响结果:金藻,TPTC是0.57μg/L,TBTC是0.49μg/L;扁藻,TBTC是0.89μg/L,TPTC也未出现半效应浓度。认为,两种有机锡对光合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锡 三丁基锡 扁藻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对海洋微藻的生理效应──Ⅱ.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对扁藻和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尚德 吴以平 赵心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2-367,共6页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培养扁藻和金藻,测定24,48和72h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结果表明,TBTC对两种藻的毒性大于TPTC;TPTC和TBTC在浓度为0.2μg/L时,对两...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培养扁藻和金藻,测定24,48和72h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结果表明,TBTC对两种藻的毒性大于TPTC;TPTC和TBTC在浓度为0.2μg/L时,对两种蕉的光合作用有轻微影响;浓度大干0.4μ/L,两种藻的光合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扁藻用两种锡处理后,第一天受害最严重,第二天和第三天光合速率开始恢复;金藻经TPTC处理后随时间加长光合速率稍有恢复,而经TBTC处理后则未出现恢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 扁藻 金藻 光合作用 微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二)生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志南 图立红 于子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45-52,共8页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次定量调查。分别对18种环境因子和68个优势种和习见种所做的聚类分析显示了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与邻近海域的某些差异,并联系沉积环境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区:黄河口...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次定量调查。分别对18种环境因子和68个优势种和习见种所做的聚类分析显示了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与邻近海域的某些差异,并联系沉积环境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区: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东部。对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速率的关系也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 动物 沉积环境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豚毒素(TTX)及其微生物起源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秋芬 徐怀恕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6-91,共6页
河豚毒素(TTX)是一种强毒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最初是从豚科鱼(Tetrodontidae)中发现.故1909年被Tahara命名为Tetrodotoxin(TTX).本文介绍了TTX的化学特性、毒性作用机制、药理作用、检测方法、在不同生物种中的分布、能产生TTX的微生物... 河豚毒素(TTX)是一种强毒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最初是从豚科鱼(Tetrodontidae)中发现.故1909年被Tahara命名为Tetrodotoxin(TTX).本文介绍了TTX的化学特性、毒性作用机制、药理作用、检测方法、在不同生物种中的分布、能产生TTX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TTX 微生物起源学说的国内外最近研究报道.并提出了TTX微生物起源学说的应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 毒素 检测法 分布 微生物起源 海洋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对海洋微藻的生理效应──Ⅲ.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对金藻和扁藻呼吸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尚德 吴以平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2-117,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1.0μg/dm3)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在不同温度(18、20、22、26、28℃)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h)对扁藻(Platym...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1.0μg/dm3)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在不同温度(18、20、22、26、28℃)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h)对扁藻(Platymonassp.)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呼吸作用的影响,指出温度越高,2种有机锡的毒性越大;培养时间不同,2种藻呼吸速率发生不同的变化;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锡 三丁基锡 呼吸作用 扁藻 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砂滩海洋线虫的数量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张志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1期63-75,共13页
在两年的周期内,对秦皇岛4个砂滩的海洋线虫进行了6次芯样采集。灯塔、新煤码头、汤河口和北戴河赤土山4个砂滩均系分选好的细砂或中细砂,其中值粒径为140-285μm。对连续16个芯样计数的变异性所做的测试证明,1,2和3个芯样计算所得95%C... 在两年的周期内,对秦皇岛4个砂滩的海洋线虫进行了6次芯样采集。灯塔、新煤码头、汤河口和北戴河赤土山4个砂滩均系分选好的细砂或中细砂,其中值粒径为140-285μm。对连续16个芯样计数的变异性所做的测试证明,1,2和3个芯样计算所得95%C.L.分别是0.539X—1.855X,0.647X—1.547X和0.700X—1.428X。秦皇岛砂滩海洋线虫的年平均密度:中潮带上区为1381±441 inds.10cm^(-2)。中潮带下区为1264±538 inds.10cm^(-2)。灯塔和新煤码头砂滩,8月出现高密度值,与温度的季节变化相符合,而汤河口则出现最低值,可能与污染物的大量排出有关。多数砂滩的大部分芯样显示了明显的重直分布,即种群数量的大部分集中在芯样顶部的两个分层:0~4和5~8cm。没有发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趋势。与世界其他海区砂滩的资料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数量 海洋 砂滩 秦皇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东风盐场东半区底栖动物种群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张志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0-54,共5页
对青岛东风盐场东半区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28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9种,甲壳动物7种,昆虫幼虫2种,鱼类1种;总平均生物量为68.47g/m^2;总栖息密度为5048个/m^2.生物量组成以软体动物... 对青岛东风盐场东半区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28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9种,甲壳动物7种,昆虫幼虫2种,鱼类1种;总平均生物量为68.47g/m^2;总栖息密度为5048个/m^2.生物量组成以软体动物为主要类群,占总生物量的50.9%.栖息密度组成以甲壳动物为优势类群,占95.33%;底栖动物分布不均,高生物量和高栖息密度均集中在2号站,且该站底栖动物种类也相对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田 底栖动物 种类 数量 分布 青岛 栖息密度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英文)
9
作者 张志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49-60,共12页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海异齿线虫Parodontophora marina n.sp.(嘴刺目、轴线虫科)和异毛联体线虫Paracomesoma heterosetosum n.sp.(色矛目、联体线虫科);前者来自渤海莱州湾的DA_2和DA_4站,水深分别为20和16m;后者来自大连夏...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海异齿线虫Parodontophora marina n.sp.(嘴刺目、轴线虫科)和异毛联体线虫Paracomesoma heterosetosum n.sp.(色矛目、联体线虫科);前者来自渤海莱州湾的DA_2和DA_4站,水深分别为20和16m;后者来自大连夏家河子砂质滩中潮带。新种海异齿线虫与日本海齿线虫(P.marisjaponici Platonova,1971)十分相似,但新种有规则排列的颈刚毛(雄性和雌性的颈刚毛排列式均为(3D—2V)2,排泄细胞大且排泄孔开口于口腔中部的腹部表面。新种异毛联体线虫的雄性交接器为本属相对最长者,为肛径的7倍,化感器之后成对的颈刚毛以及de Man比值明显地高于本属所有的种。本文提供了包括这两个新种在内的两个属双歧式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海洋 线虫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胁迫条件下盐藻β-胡萝卜素及其异构体累积的研究──盐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建国 赵学武 +5 位作者 王玉君 王作芸 陈念洪 俞立东 吴以平 吴超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6,共6页
于1989—1991年,在青岛室外以盐藻为实验材料,利用Johnson改良配方制作培养液,进行盐度(90-240)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生长的适宜盐度为120;当盐度超过120-240,盐度越高对细胞生长越不利,但越有利于细胞内β-胡萝卜素的累积... 于1989—1991年,在青岛室外以盐藻为实验材料,利用Johnson改良配方制作培养液,进行盐度(90-240)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生长的适宜盐度为120;当盐度超过120-240,盐度越高对细胞生长越不利,但越有利于细胞内β-胡萝卜素的累积;适宜于养殖盐藻生产β-胡萝卜素的盐度为240。研究证明,盐藻累积的β-胡萝卜素中至少含6种异构体,盐度增加不利于顺式异构体的累积。为生产防癌和延缓衰老等作用更强的顺式异构体,建议生产性养殖时适当降低盐度到210,以便累积更多的β-胡萝卜素及顺式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藻 Β-胡萝卜素 异构体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三倍体的诱导研究——Ⅱ.细胞松弛素B处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包振民 张全启 +2 位作者 王海 高洁 戴继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1-105,T001,共6页
用细胞松驰素B(C.B)处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受精卵,诱发三倍体,经培养已获得溞状幼体。实验所用C.B浓度为0.1~2.5mg/dm^3。处理的起始时间是在受精后5~20min,处理的持续时间为10~40min。三倍体的诱导率达62.5%。C.B处理... 用细胞松驰素B(C.B)处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受精卵,诱发三倍体,经培养已获得溞状幼体。实验所用C.B浓度为0.1~2.5mg/dm^3。处理的起始时间是在受精后5~20min,处理的持续时间为10~40min。三倍体的诱导率达62.5%。C.B处理浓度越高,对极体排放的抑制力越强,但胚胎畸形率和非整倍体数量则增多。对虾三倍体的诱导成功,为对虾的多倍体育种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多倍体 细胞 松驰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许兵 纪伟尚 +1 位作者 徐怀恕 石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8-106,共9页
本研究证实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和坎贝氏弧菌,可引起养成期中国对虾暴发红腿病。该病系病原菌侵入对虾循环系统而导致的败血症。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的胞外产物具有多种酶活性,是病虾致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细菌性疾病 弧菌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病原菌抑菌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许兵 纪伟尚 +2 位作者 张鹏 徐怀恕 石杰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2期43-51,共9页
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48种化学疗剂对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包括Vibrio alg-inolyticus,V.campbellii,V.parahaemolyticus,Proteus vulgaris及未确定的海洋弧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氯霉素(30μg/片)、磺胶药+TMP(25μg/片)和呋喃妥因(... 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48种化学疗剂对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包括Vibrio alg-inolyticus,V.campbellii,V.parahaemolyticus,Proteus vulgaris及未确定的海洋弧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氯霉素(30μg/片)、磺胶药+TMP(25μg/片)和呋喃妥因(200μg/片)抑菌力最强、抑菌谱最广;红霉素(15iu/片)、土霉素(30μg/片)无明显抑菌作用。对27种中草药水浸液以平板点种法试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乌梅、石榴皮、五味子的水浸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可用于配制防病药物饵料。5,7—二氯-8-羟基喹啉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药物平板点种法最小抑菌浓度为25mg/L,药浴法有效抑菌浓度低于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细菌病 抑菌药物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三倍体的诱发研究 1.温度休克 被引量:19
14
作者 戴继勋 包振民 张全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5-18,共4页
温度休克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受精卵,结果表明,用0、6和9℃的低温休克,温度越低或休克时间越长,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也越强,孵化率也越低,用30和33℃的高温休克,温度越高或休克时间越长,对细胞的伤害也越大,孵化率明显降低... 温度休克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受精卵,结果表明,用0、6和9℃的低温休克,温度越低或休克时间越长,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也越强,孵化率也越低,用30和33℃的高温休克,温度越高或休克时间越长,对细胞的伤害也越大,孵化率明显降低。低温和高温休克都能诱发三倍体,三倍体的最高诱发率,低温(9℃)为43.8%,高温(30℃)为32%,并获得三倍体蚤状幼体,对虾三倍体的诱发成功,为对虾的多倍体育种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温度休克 三倍体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池纳潮期日本刺沙蚕幼虫数量及其沉降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志南 于子山 +3 位作者 段榕琦 孙文林 王连华 王道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8-258,共11页
于1992年2月27日-5月30日在文登市高岛盐场养虾场,对日本刺沙蚕(卵、各期胚胎和幼虫)的纳潮数量和幼虫的沉降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养虾生产有意义的纳潮期有3个。3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12d,数量为(25-50)×... 于1992年2月27日-5月30日在文登市高岛盐场养虾场,对日本刺沙蚕(卵、各期胚胎和幼虫)的纳潮数量和幼虫的沉降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养虾生产有意义的纳潮期有3个。3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12d,数量为(25-50)×103个/m3,主要组成是受精卵、各期胚胎和担轮幼虫。3月甲旬的满月潮持续7d,数量为(2-5)×103个/m3。4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8d,数量为(2-3.5)×103个/m3。纳潮量与潮汐关系密切,但与平均潮高无显著的相关。各潮期的纳潮数量比应是4:4:2。对16个纳潮虾池测试的平均沉降量为4492个/m2。据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日本刺沙蚕幼虫的沉降期可划为暂时沉降(5-6刚节)和变态沉降(7—10刚节)。出现暂时沉降(4月15日以后),便可执行纳潮后的排水等虾池早期管理。纳潮的定量监测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可用来指导虾池的纳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刺沙蚕 纳潮 虾池 幼虫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孤雌生殖和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戴继勋 崔竞进 +1 位作者 欧毓麟 方宗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5-107,T001,共4页
以野生杂种海带雌配子体为材料,对孤雌生殖和染色体的自然加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野生杂种海带的雌配子体并非都能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孢子体大多数均能成熟.成熟的孢子体产生的孢子全部发育成雌配子体,形成雌孢子体.海带孤雌生... 以野生杂种海带雌配子体为材料,对孤雌生殖和染色体的自然加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野生杂种海带的雌配子体并非都能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孢子体大多数均能成熟.成熟的孢子体产生的孢子全部发育成雌配子体,形成雌孢子体.海带孤雌生殖的孢子体,染色体的自然加倍,主要发生在第1、2次细胞分裂时期.研究者认为,海带的孤雌生殖是遗传的,其有关基因与控制染色体自然加倍和雌性的基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孤雌生殖 染色体 自然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对螺旋藻的诱变作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学成 谭桂英 +1 位作者 何丽容 党宏月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17-522,T001,共7页
70年代以来,螺旋藻(Spirulina sp.)受到高度重视,这是因为螺旋藻的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可作为食物及饲料的理想蛋白源,而且在保健食品、医药及控制污染、寻求新的能源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此之外,螺旋藻与研究过的一些... 70年代以来,螺旋藻(Spirulina sp.)受到高度重视,这是因为螺旋藻的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可作为食物及饲料的理想蛋白源,而且在保健食品、医药及控制污染、寻求新的能源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此之外,螺旋藻与研究过的一些其他蓝藻一样,对紫外线及各类电离射线有很强的抗性.甚至还发现螺旋藻有抗癌作用(尹春南等,未发表资料).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蓝藻内存在一套完整的DNA修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甲基磺酸乙酯 诱变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6S rRNA基因的内切酶图谱快速鉴别几种对虾病原菌 被引量:5
18
作者 孔杰 刘萍 +4 位作者 张岩 杨丛海 叶军 徐怀恕 郭华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49-452,共4页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虾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 坎普氏弧菌是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于1989-1990年自对虾养殖场中国对虾红腿病虾心脏及血淋巴中分离并鉴定的菌株,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两菌株于1994年9月得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建立快速、准确的中国对虾病原菌的诊断技术,根据几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该基因的多聚酶链反应的引物PLI和PL2。用该对引物分别从坎普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DNA样品中扩增出分子量与原设计相同的DNA片段,然后用AluI内切酶对3种细菌的多聚酶链反应产物进行酶切,形成3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研究结果证明,用16SrRNA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可快速、准确地鉴别3种对虾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基因 限制性 内切酶图谱 对虾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胚凝集素促进对虾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许兵 纪伟尚 +1 位作者 徐怀恕 石杰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4期29-34,共6页
利用药浴法、注射法及药饵法研究了麦胚凝集素(WGA)促进对虾抗病力的效果。经肌肉注射法感染实验证明三种给药方法均可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其中以药饵法(20mg/kg含量、喂养28d)效果较好,对虾存活率提高17%。表明利用药物促进对虾免疫系... 利用药浴法、注射法及药饵法研究了麦胚凝集素(WGA)促进对虾抗病力的效果。经肌肉注射法感染实验证明三种给药方法均可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其中以药饵法(20mg/kg含量、喂养28d)效果较好,对虾存活率提高17%。表明利用药物促进对虾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对虾抗病能力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免疫功能 麦胚凝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超微结构、分类及计数 被引量:45
20
作者 叶燕玲 陈宽智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2期35-42,共8页
研究中国对虾循环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血细胞分成三类:(1)透明细胞,不含电子致密颗粒;(2)小颗粒细胞,含小的电子致密颗粒;(3)大颗粒细胞,含大的电子致密颗粒。循环血细胞总量平均值为10320个细胞/mm^3。透明细胞、小颗粒细... 研究中国对虾循环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血细胞分成三类:(1)透明细胞,不含电子致密颗粒;(2)小颗粒细胞,含小的电子致密颗粒;(3)大颗粒细胞,含大的电子致密颗粒。循环血细胞总量平均值为10320个细胞/mm^3。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等分别占循环血细胞总量的25.32%、61.79%和1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血细胞 超微结构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