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雾过程中海洋气象条件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胡瑞金 周发秀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82-290,共9页
利用二维数值模式,研究了在海雾过程中海温场、气温场、湿度场、风场等海洋气象条件的影响。结论如下:(1)海温主要影响海雾的生成过程,当海雾生成后,它的作用就逐步减小了;(2)气温梯度(暖平流)较大,不利于海雾生成,逆温... 利用二维数值模式,研究了在海雾过程中海温场、气温场、湿度场、风场等海洋气象条件的影响。结论如下:(1)海温主要影响海雾的生成过程,当海雾生成后,它的作用就逐步减小了;(2)气温梯度(暖平流)较大,不利于海雾生成,逆温不是海雾生成的一个充要条件;(3)相对湿度大小及其分布是海雾能否生成的物理基础;(4)风速大不利于海雾生成,但海雾一旦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数值模式 海洋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风廓线与垂直湍流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烽 吴增茂 薛越霞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通过改进Prandtl混合长理论,得出近地层风廓线形式u/z为u*/k1z其中k1:(σw/u*)(1-k/2);在中性层结下k1为0.4,风廓线与传统形式完全相同。分析认为Karman常数与垂直湍流强度有关,其量值的弱不确定性是由于“中性”及“近地层常通量假定... 通过改进Prandtl混合长理论,得出近地层风廓线形式u/z为u*/k1z其中k1:(σw/u*)(1-k/2);在中性层结下k1为0.4,风廓线与传统形式完全相同。分析认为Karman常数与垂直湍流强度有关,其量值的弱不确定性是由于“中性”及“近地层常通量假定”不符合实际大气情况所致;所建立的垂直湍流强度与无量纲风廓线关系可以合理地描述在稳定边界层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层 风廓线 湍流 湍流强度 混含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温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3
3
作者 于慎余 周发琇 +1 位作者 傅刚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46-551,共6页
使用1958-1987年COADS资料对南海全区表层水温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海表层水温存在20-40个月的低频振荡,其中以准两年周期最显著,,其次是3-4年.这种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水海盆区,并且与季风异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南海 低频振荡 季风异常 表层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温异常与ENSO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4
作者 谭军 周发琇 +1 位作者 胡敦欣 于慎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使用1958-1987COADS资料,应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析方法,分析南海海表面温度场(SST)和风场(u及v)。结果发现,南海海温异常基本独立于西太平洋,同时存在类似于ENSO事件的年际变化,ENSO发生前冬季南海有异常降温过程,之... 使用1958-1987COADS资料,应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析方法,分析南海海表面温度场(SST)和风场(u及v)。结果发现,南海海温异常基本独立于西太平洋,同时存在类似于ENSO事件的年际变化,ENSO发生前冬季南海有异常降温过程,之后有增暖事件发生。分析还表明,南海SST异常主要取决于经向风场的异常强迫。南海SST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实质上反映了季风异常对ENSO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温 季风 厄尔尼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收支的年循环特征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东晓 李永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44,共12页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化中年周期(1波)和半年周期(2波)信号的空间结构;从而初步解释了南海SST年循环中的增温、平衡和降温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循环 南海 表层水温 海面热收支 水温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夏季低层大气NO_x、O_3垂直分布观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烽 陈辉 Liu Yangang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根据 2 0 0 0年夏季在北京 32 5 m铁塔上的一次梯度观测实验 ,给出 8m,12 0 m和 2 80 m三层上的 NO、NO2 、O3 浓度的观测结果。对 NO,NO2 ,O3 小时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和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1)各高度上的 NO,NO2 ,O3 浓... 根据 2 0 0 0年夏季在北京 32 5 m铁塔上的一次梯度观测实验 ,给出 8m,12 0 m和 2 80 m三层上的 NO、NO2 、O3 浓度的观测结果。对 NO,NO2 ,O3 小时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和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1)各高度上的 NO,NO2 ,O3 浓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阴雨天的日变化更加复杂 ;(2 ) O3 在晴朗白天有单、双及三峰型分布 ;(3)相对于 12 0 m和 2 80 m,近地面 8m处的 NO浓度最高 ,而 O3 浓度最低 ;(4) NO2 、O3 日平均浓度日变化振幅 12 0 m处最大 ;(5 )中午前后 NO,NO2 ,O3 浓度均在 12 0 m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氮氧化物 城市大气边界层 北京市 夏季 日变化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辐射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瑞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2,共8页
推导出一个相对湿度方程,分析了在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和辐射的效应。
关键词 相对湿度方程 平流 湍流 辐射效应 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回归模型的最优定阶及其在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基福 姜宏川 +1 位作者 周庆满 洪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对自回归模型的5种定阶方法(FPE、AIC、BIC、L_1和L_2准则)作了概述,并应用上述方法对青岛月平均温度序列进行了自回归模型定阶试验.结果指出,FPE、AIC和L_1准则选择自回归模型的阶数较高,乌准则选择自... 对自回归模型的5种定阶方法(FPE、AIC、BIC、L_1和L_2准则)作了概述,并应用上述方法对青岛月平均温度序列进行了自回归模型定阶试验.结果指出,FPE、AIC和L_1准则选择自回归模型的阶数较高,乌准则选择自回归的阶数为中等,BIC准则确定的阶数最低.文章还提出了一个应用自回归模型递推预报月平均温度的方法,预报实践证明,由BIC准则产生的低阶自回归模型的效果优于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长期预报 定阶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式输出统计作海雾出现判别预报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基福 郭可彩 鄢利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439-445,共7页
应用模式输出统计的逐步判别方法,对山东南部沿海4~7月海雾出现作24h的判别预报。候选预报因子包括: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近岸台站的观测、经验设计因子及其一些组合因子。对1993年4~7月独立资料,进行试报检验,结果表... 应用模式输出统计的逐步判别方法,对山东南部沿海4~7月海雾出现作24h的判别预报。候选预报因子包括: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近岸台站的观测、经验设计因子及其一些组合因子。对1993年4~7月独立资料,进行试报检验,结果表明,预报准确率达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预报 模式输出统计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SST年际变化的位相不连续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发琇 王作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9-686,共8页
使用NCEP1°×1°周平均表层海温资料(1982-1994)对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进行谐波分析,结果发现对于SST的年变化,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海域位相连续;而对于准两年变化(QBO),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海域位相不连续。... 使用NCEP1°×1°周平均表层海温资料(1982-1994)对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进行谐波分析,结果发现对于SST的年变化,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海域位相连续;而对于准两年变化(QBO),南海与其邻近西太平洋海域位相不连续。并据E1Nino年与LaNina年对此现象的成因做了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太平洋 SST 位相不连续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D单片语音录/放器件及电路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连吉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91-297,共7页
指出ISD单片语言器件的独特之处,是采用直接模拟存储技术,语音信号以其原本的模拟形式直接存入模拟量存储器中并长远保存。省去了传统的A/D和D/A数模转换机制,能高保真的将语音内容再生。这是一种高新录/放技术。另外,给... 指出ISD单片语言器件的独特之处,是采用直接模拟存储技术,语音信号以其原本的模拟形式直接存入模拟量存储器中并长远保存。省去了传统的A/D和D/A数模转换机制,能高保真的将语音内容再生。这是一种高新录/放技术。另外,给出的ISD基本录/放电路十分简单易用。可方便地为微机系统、测控仪表电器和广播等设备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录放器件 模拟存储技术 电路设计 语音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冰期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及其对陆架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敬圃 林晶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太平洋 台风 陆架环境 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低压研究的最新进展(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刚 周发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21-28,共8页
论述有关发生在高纬度海洋上的极地低压研究的最新进展。不仅涉及观测研究,而且对有关的动力学机制和数值模拟也进行了介绍。因日本海沿岸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而对发生在日本海上的极地低压进行了专门讨论。
关键词 极地低压 卫星资料 螺旋云系 日本海 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边界层分析中的相似理论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烽 杜凌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563-568,共6页
以MoninObukov 相似理论为依据,利用拟合方法和迭代法计算非均匀下垫面近地层湍流特征参数。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市郊相对平坦地形上的系留探空资料计算分析说明,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湍流特征参数相差较大;如何考虑外部参... 以MoninObukov 相似理论为依据,利用拟合方法和迭代法计算非均匀下垫面近地层湍流特征参数。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市郊相对平坦地形上的系留探空资料计算分析说明,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湍流特征参数相差较大;如何考虑外部参数z0 对确定非均一下垫面湍流特征参数非常重要。研究结果认为,3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理论 近地层 风廓线 湍流通量 大气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阶湍封闭的某些改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烽 毕雪岩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376-382,共7页
应用 Prandtl混合长理论导得既包含梯度项又包含二阶导数的湍流通量闭合方案 ,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封闭方案用于湍流扩散方程的数值解行为。分析表明 :(1)扩散项使污染物扩散并趋于空间均匀分布 ,而频散项导致污染物空间分布非均匀 ;(2 )... 应用 Prandtl混合长理论导得既包含梯度项又包含二阶导数的湍流通量闭合方案 ,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封闭方案用于湍流扩散方程的数值解行为。分析表明 :(1)扩散项使污染物扩散并趋于空间均匀分布 ,而频散项导致污染物空间分布非均匀 ;(2 )所给出的改进后的一阶湍流封闭方案既可解释标量物质的局地反梯度输送现象又可能使 K理论用于混合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扩散 湍流封闭 反梯度输送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大尺度地转环流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发琇 沈积钧 《热带海洋》 CSCD 1995年第4期9-14,共6页
使用S.Levitus的温度、盐度的气候资料,用诊断分析方法获得南海年平均和各季的海面起伏以及大尺度地转环流的统计结果,并比较了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冬、夏季的地转环流场有相反的流动趋势;但在东北部常年存在气旋式... 使用S.Levitus的温度、盐度的气候资料,用诊断分析方法获得南海年平均和各季的海面起伏以及大尺度地转环流的统计结果,并比较了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冬、夏季的地转环流场有相反的流动趋势;但在东北部常年存在气旋式环流,在其驱动下巴士海峡西侧存在准定常的N向流;南海还存在明显的随季节变化的强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转环流 季节特征 大尺度 南海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Ⅱ.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的数值模拟(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刚 R.Kimura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522-530,共9页
用第一部分建立的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热带太平洋海温“西高东低”的分布,以及“暖池”附近SST的水平梯度较小等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海洋混合层深度关于赤道... 用第一部分建立的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热带太平洋海温“西高东低”的分布,以及“暖池”附近SST的水平梯度较小等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海洋混合层深度关于赤道呈准对称的“马鞍”型分布特征也可以从理论上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中得到证实。模式中“暖池”形成的时间尺度大约为半年多,大气中凝结潜热的释放有利于“暖池”的快速形成,提高凝结潜热的释放的效率,“暖池”形成的时间就缩短。“暖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海气耦合系统中海洋Rossby波振幅的不稳定增长所致。“暖池”区海气之间的耦合作用确实对热带大气的季节内振荡产生影响。当海气之间进行耦合作用时,可以模拟得到扰动传播的周期大约为50多天(d),与实际观测相吻合。提高海气之间的耦合强度会降低扰动的传播速度,使传播周期明显加大。当不考虑海气之间的耦合作用时,模拟得到的扰动传播周期明显地比用耦合模式得到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海气耦合模式 形成机制 暖池 大气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Ⅰ.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刚 RyujiKimura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试图建立一个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其中大气垂直分为两层,为-β平面近似线性模式。在非绝热加热项中包含了对流凝结潜热与大尺度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之间的反馈机制,并考虑了东风区与西风区的不同... 试图建立一个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其中大气垂直分为两层,为-β平面近似线性模式。在非绝热加热项中包含了对流凝结潜热与大尺度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之间的反馈机制,并考虑了东风区与西风区的不同。由于只研究大气的平均纬向运动,故模式大气中仅含有Kelvin波。海洋模式为一约化重力模式,只保留了Rossby波。对这一海气耦合模式进行特征波动分析,发现考虑海气耦合效应并不影响大气波动的性质,在东风区大气Kelvin波仍然增幅和东传;在西风区大气Kelvin波振幅衰减。但海气耦合效应却使得大气Kelvin波的传播速度减慢,周期增大。当考虑海气耦合效应时,海洋Rossby波的稳定性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中性波动变为非中性波动。在西风区,波数小于某临界波数的长Rossby波振幅增大,而短的Rossby波振幅衰减。在东风区结论相反。对海气耦合模式中波动的分析,为数值模拟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建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暖池 海气耦合模式 形成机制 大气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南海夏季风环流与动能收支的多尺度特征
19
作者 高荣珍 周发琇 +1 位作者 管长龙 王东晓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利用 1998年 NCEP/NCAR日平均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环流及动能收支的多尺度变化。结果表明 :1998年南海夏季风环流在对流层高层以季节变化为主 ,在低空以季节内变化为主 ;但在整个对流层 ,动能收支各项的变化均表现为短周期变化过程较强 ... 利用 1998年 NCEP/NCAR日平均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环流及动能收支的多尺度变化。结果表明 :1998年南海夏季风环流在对流层高层以季节变化为主 ,在低空以季节内变化为主 ;但在整个对流层 ,动能收支各项的变化均表现为短周期变化过程较强 ,而季节变化则较弱。在夏季风爆发前后 ,动能收支主要取决于 12 0 d和 30~ 6 0 d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环流 动能收支 多时间尺度 1998年 季节变化 对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温信息熵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发 陈永华 +1 位作者 胡瑞金 何伟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34,共6页
本文采用COADS资料(1958~1987年)对南海表层水温(SST)及其异常(SSTA)信息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以往关于南海水温异常的研究成果相比较,取得颇为一致的结果。海洋表层水温信息熵可以有效地反应SST气候... 本文采用COADS资料(1958~1987年)对南海表层水温(SST)及其异常(SSTA)信息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以往关于南海水温异常的研究成果相比较,取得颇为一致的结果。海洋表层水温信息熵可以有效地反应SST气候形成的复杂(混乱)程度在空间的分布及其年变化;水温异常信息熵能很好地反映SSTA形成的复杂(混乱)程度在空间的分布及其振荡特征。因此,水温信息熵可以用于研究海洋宏观热力状态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表层水温 信息熵 水温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