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物理化学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正斌 刘莲生 +1 位作者 郑士淮 张曼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6-17,共2页
海洋化学系的科研有三大方向:海洋物理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资源化学。海洋物理化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我系的海洋物理化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在全国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因而在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 本研究方... 海洋化学系的科研有三大方向:海洋物理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资源化学。海洋物理化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我系的海洋物理化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在全国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因而在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 本研究方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海洋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形式、结构和特性、海洋中发生的一切化学变化的规律、理论和方法,以及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理论问题。海洋物理化学是使海洋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主要理论支柱。海洋物理化学研究不仅是我国基础理论研究中长期规划中重要组成部分,也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物理化学 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资源的化学XX盐化工废弃物高低温盐有效利用的研究
2
作者 孙汉章 孙玉善 +1 位作者 乔凭 周兵华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419-424,共6页
报道利用盐化工废弃物高低温盐制取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和具有广泛用途的氟硅酸钠的几种新方法。本文采用沉淀法,使高低温盐中的Mg2+、Na+得以有效的利用,其利用率可达100%
关键词 海洋资源 高低温盐 盐化工 氢氧化镁 氟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电泳性质的研究——Ⅱ.海洋有机物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正斌 王保栋 +1 位作者 刘莲生 郑士准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4-323,共10页
本文对天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带电机理,特别是海洋有机物对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有机物(主要是富里酸FA)吸附到悬浮颗粒物上后,使得原来带有不同电荷的颗粒物均带负电荷;海洋有机物(FA)与Ca^(2+)、M... 本文对天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带电机理,特别是海洋有机物对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有机物(主要是富里酸FA)吸附到悬浮颗粒物上后,使得原来带有不同电荷的颗粒物均带负电荷;海洋有机物(FA)与Ca^(2+)、Mg^(2+)等金属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原来电泳淌度差别很大的各种悬浮颗粒物变得相互很接近.实验结果还表明,海水中的氨基酸由于其浓度小,以及其本身的性质所限,因而对悬浮颗粒物的电泳淌度基本没有影响;起决定影响性作用的有机物是海水腐植质(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电泳性质 天然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固体颗粒主要无机组份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修林 张正斌 +1 位作者 刘莲生 夏宗凤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4期32-39,共8页
应用FTIR光谱技术系统测定了海洋固体颗粒主要无机组份(包括粘土、金属氧化物和碳酸钙)在2500~4000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着重研究了这些海洋固体颗粒的表面自由羟基、表面氢键羟基和结构羟基的伸缩振动红外吸收峰及其特征。
关键词 海洋 固体颗粒 无机成分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口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8-445,共8页
在过去10年的河口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一些大的河口(黄河、长江、大辽河、滦河、珠江、九龙江、闽江等)体系中的化学要素的行为特点。与世界上的大河流相比,中国河流中具有较高的营养元素和较低的痕量元素浓度。流域盆... 在过去10年的河口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一些大的河口(黄河、长江、大辽河、滦河、珠江、九龙江、闽江等)体系中的化学要素的行为特点。与世界上的大河流相比,中国河流中具有较高的营养元素和较低的痕量元素浓度。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指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这与世界上其它地区十分相似。在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颗粒态的化学要素多呈稳定态分布模式,这与高的泥沙量、较轻的污染程度和水文动力作用相对较弱有关,并且对生态系统有显著的影响。考虑到化学要素在中国河口的行为特点,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家,与耕作相关的化肥、农药的使用对河口和近岸的生产力与经济活动(例如养殖与捕捞)将会有愈来愈显著的影响,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营养要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地球化学 营养元素 风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降水中化学组分及其制约因素(Ⅱ)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剑 刘敏光 +1 位作者 王俊鹤 张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1-53,共3页
对西太平洋、中太平洋、委内瑞拉、科西嘉、青岛等5个地区降水中化学组分进行了相对分析和描述。认识到:各种化学组分因其在整个地球水循环中的行为和来源不同而影响其在降水中的浓度,其中Ca在降水中的浓度很大程度上受陆源物质影响;NaC... 对西太平洋、中太平洋、委内瑞拉、科西嘉、青岛等5个地区降水中化学组分进行了相对分析和描述。认识到:各种化学组分因其在整个地球水循环中的行为和来源不同而影响其在降水中的浓度,其中Ca在降水中的浓度很大程度上受陆源物质影响;NaCl主要来自海洋,即其含量主要决定于降水对海盐气溶胶冲刷程度;SO_4^(2-)含量的增高是由于人为污染物质及火山喷发等的贡献;NO_3^-主要来源于天然及人为污染物中的NO_x,H_2SO_4及HNO_3的存在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因素,而CaCO_(3-)CO_3^(2-)体系对酸雨有缓冲能力,可使pH升高,NH_3的加入有利于缓解酸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降水 化学成分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降水中化学组分及其制约因素(I)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剑 刘敏光 +1 位作者 王俊鹤 张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9-43,共5页
对西太平洋、中太平洋、委内瑞拉、科西嘉、青岛等5个地区降水中化学组分进行了相对分析和描述。认识到:各种化学组分因其在整个地球水循环中的行为和来源不同而影响其在降水中的浓度,其中Ca在降水中的浓度很大程度上受陆源物质影响;NaC... 对西太平洋、中太平洋、委内瑞拉、科西嘉、青岛等5个地区降水中化学组分进行了相对分析和描述。认识到:各种化学组分因其在整个地球水循环中的行为和来源不同而影响其在降水中的浓度,其中Ca在降水中的浓度很大程度上受陆源物质影响;NaCl主要来自海洋,即其含量主要决定于降水对海盐气溶胶冲刷程度;SO_4^(2-)含量的增高是由于人为污染物质及火山喷发等的贡献;NO_3^-主要来源于天然及人为污染物中的NO_x,H_2SO_4及HNO_3的存在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因素,而CaCO_(3-)CO_3^(2-)体系对酸雨有缓冲能力,可使pH升高,NH_3的加入有利于缓解酸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降水 化学成分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东部锡的输入、形态特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被引量:3
8
作者 陆贤昆 韩峰 +1 位作者 祝惠英 李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1-60,共10页
自1990年7月~1991年5月取样测量了胶州湾东部各形态锡的季节序列变化。溶解无机锡、有机锡和颗粒态锡的百分比表明了锡形态分布的区域特征及可能的输入。丰水期(7月),各形态锡出现异常高值(DISn76.7ng/dm... 自1990年7月~1991年5月取样测量了胶州湾东部各形态锡的季节序列变化。溶解无机锡、有机锡和颗粒态锡的百分比表明了锡形态分布的区域特征及可能的输入。丰水期(7月),各形态锡出现异常高值(DISn76.7ng/dm3,DOSn546.1ng/dm3,PSn688.6ng/dm3),表明陆源输入的主要作用。随着湾内海水盐度升高,溶解态无机、有机锡呈现外海低值的特征,但颗粒锡占据了绝对比例。极高的颗粒物富集因子(8.5×104~2.2×105)和浮游生物富集因子(5.1×104~7.0×105),说明水体锡的强颗粒物活性和生物获得性,对排除无机、有机锡起重要作用。相反,沉积物中锡的甲基化则将是锡从沉积转入水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形态特征 生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邻近海域中表层沉积物间隙水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继亮 崔巍 +1 位作者 盛建明 曹钦臣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40-51,共12页
本文研究了黄河口邻近海域中Cl‰、PH、SO_4^(2-)在表层沉积间隙水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认为,可用氯度参数在地质学上指示出这一海区的泥砂运移方向。本文提出:表层沉积间隙水中的硫酸盐含量呈现异常增高现象,而自生黄铁矿在沉积中的... 本文研究了黄河口邻近海域中Cl‰、PH、SO_4^(2-)在表层沉积间隙水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认为,可用氯度参数在地质学上指示出这一海区的泥砂运移方向。本文提出:表层沉积间隙水中的硫酸盐含量呈现异常增高现象,而自生黄铁矿在沉积中的生物氧化过程可能是产生此种异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地球化学 沉积物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元素在天然水体中迁移机制的模拟──Ⅰ.膜扩散系统的应用
10
作者 董峻 张经 王俊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化学元素在天然水体中迁移机制的模拟──Ⅰ.膜扩散系统的应用董峻,张经,王俊鹤(武汉水利部,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武汉)(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关键词化学元素;膜系统;吸附;扩散前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污染物质... 化学元素在天然水体中迁移机制的模拟──Ⅰ.膜扩散系统的应用董峻,张经,王俊鹤(武汉水利部,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武汉)(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关键词化学元素;膜系统;吸附;扩散前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污染物质的排放数量和种类也日趋增多,这些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元素 天然水 迁移机制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及渤海湾海水的密度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国华 季荣 +1 位作者 谢式南 张力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用磁力浮沉子法溶液密度测量装置,在15—25℃之间的三个温度下测定了黄河口渤海湾36个站位海水样品(于1989年7月和1990年7月采集)的密度,发现所有实验测定值与根据其盐度和温度由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的计算值比较,均有明显的正偏差,... 用磁力浮沉子法溶液密度测量装置,在15—25℃之间的三个温度下测定了黄河口渤海湾36个站位海水样品(于1989年7月和1990年7月采集)的密度,发现所有实验测定值与根据其盐度和温度由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的计算值比较,均有明显的正偏差,此正偏差随海水盐度降低而增大。在黄河口渤海湾海水样品全部盐度范围内,已发现其海水密度正偏差与海水[Ca^(2+)]/s,[Mg^(2+)]/s,[SO_4^(2-)]/s之间呈指数曲线相关,而与碱度之间呈S形曲线相关,但在盐度25.72—31.57范围内都可近似看作直线相关。黄河口渤海湾海水的高碱度、高[Ca^(2+)]/s为其特征,这也是其密度正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还给出了计算黄河口及渤海湾海水密度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渤海湾 海水 密度 离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镉法测定天然水中硝酸盐的盐误差及其解决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志刚 姚庆祯 张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96-497,共2页
研究了锌-镉法测定天然水中硝酸盐的盐误差,发现水中含盐量对还原率有重大影响,但在盐度为1%以后还原率基本不变;加入人工海盐(1.5g/50ml水样)可消除盐误差.由此建立了没有盐误差的新的锌-镉法.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回收率为98%~10... 研究了锌-镉法测定天然水中硝酸盐的盐误差,发现水中含盐量对还原率有重大影响,但在盐度为1%以后还原率基本不变;加入人工海盐(1.5g/50ml水样)可消除盐误差.由此建立了没有盐误差的新的锌-镉法.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回收率为98%~102%,与镉-铜法对比,两种方法的相对偏差小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镉法 硝酸盐 分析 天然水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原油净化过程的模拟实验──悬浮物对油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恩良 祝陈坚 +5 位作者 李铁 石晓勇 于圣睿 王永辰 史致丽 孙秉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1989年3—7月在实验室内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黄河口悬浮泥沙对胜利油田的河口油和东营油吸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悬浮物对油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关系式:分配系数(Kd)和最大吸附量(Qm)随海水温度、盐度及颗粒物... 1989年3—7月在实验室内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黄河口悬浮泥沙对胜利油田的河口油和东营油吸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悬浮物对油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关系式:分配系数(Kd)和最大吸附量(Qm)随海水温度、盐度及颗粒物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并且东管油的分配系数和最大吸附量大于河口油。黄河口悬浮泥沙对两种油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物理吸附,吸附热约为-8.6-34kJ/mol。实验结果同时表明,悬浮泥沙对油的吸附速率比较快,在20min左右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污染 悬浮物 油的吸附作用 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铜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过度还原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志刚 殷汝华 张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8-70,共3页
认为用镉 -铜法测定硝酸盐时还原率低的原因是过度还原 ,并介绍了判断过度还原存在与否的实验方法 ,研究了影响过度还原程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镉-铜法 硝酸盐 测定 过度还原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罗纳河和中国几条主要河流悬浮物的矿物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文正 张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9-327,共9页
于1989年5月-1990年4月间在罗纳河下游按月采集悬浮物样品,并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其中的矿物学组成。结果表明,石英、长石、方解石是碎屑矿物的主要成分,在粘土中伊利石、绿泥石及高岭石是常见的矿物。这种矿物学组成特点与流域盆... 于1989年5月-1990年4月间在罗纳河下游按月采集悬浮物样品,并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其中的矿物学组成。结果表明,石英、长石、方解石是碎屑矿物的主要成分,在粘土中伊利石、绿泥石及高岭石是常见的矿物。这种矿物学组成特点与流域盆地中占主体的花岗岩与碳酸盐岩风化相适应2同中国的黄河、长江及大辽河相比较,发现它们在矿物组合方面比较相似,尽管河流之间在矿物约对含量上会有显著的差别。这种情况表明,流域盆地的风化特点是影响悬浮物矿物学组成的最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模式,世界上大河流的风化作用指数随着降雨量而增加2随着从寒冷干燥向热带湿润的气候带过渡,河流悬浮物的化学成熟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纳河 黄河 长江 悬浮物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表面张力的研究──海水表面张力同温度和实用盐度之间的经验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国华 佘敬曾 +1 位作者 郭玲 张力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用最大泡压法测定大洋海水及其被纯水稀释的海水温度在15-35℃,盐度5-35的表面张力。所得数据经计算机统计处理得出海水表面张力(σ,mN/m)同温度(t,℃)和盐度(s)之间的经验公式:在分别恒定盐度、温度时,海水表面张力与温... 用最大泡压法测定大洋海水及其被纯水稀释的海水温度在15-35℃,盐度5-35的表面张力。所得数据经计算机统计处理得出海水表面张力(σ,mN/m)同温度(t,℃)和盐度(s)之间的经验公式:在分别恒定盐度、温度时,海水表面张力与温度、盐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温度系数和盐度系数均非常数,温度系数随盐度增加绝对值增大,而其盐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温度 盐度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电泳性质的研究——Ⅲ.金属离子及金属离子-有机物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保栋 刘莲生 +1 位作者 郑士淮 张正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41-446,共6页
本文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常量碱土金属离子Ca^(2+)和Mg^(2+)使高岭石及伊利石的电泳淌度的绝对值明显变小,很可能是粘土类悬浮物电泳淌度的控制因素.金属离子Cu^(2+)和Cd^(2+)对γ-AlOOH的... 本文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常量碱土金属离子Ca^(2+)和Mg^(2+)使高岭石及伊利石的电泳淌度的绝对值明显变小,很可能是粘土类悬浮物电泳淌度的控制因素.金属离子Cu^(2+)和Cd^(2+)对γ-AlOOH的电泳淌度影响很小,而对高岭石的电泳淌度影响较大,但考虑到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远比本实验中浓度小得多,因此可以认为天然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对悬浮颗粒物的电泳淌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当有机物与金属离子共存时,有机物与自由金属离子络合,从而减小了自由金属离子浓度,因而减小了金属离子对悬浮颗粒物电泳淌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体 悬浮颗粒物 电泳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标准加入荧光法同时测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桂玲 蔺存国 杨景和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介绍采用双波长标准加入荧光法同时测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实验发现二者均可与氰乙酰胺反应生成荧光产物,但其光谱重叠严重,而利用双波长标准加入法可以实现对它们不经分离进行选择性测定。
关键词 双波长标准加入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铬(Ⅵ)对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秉一 叶霖 +2 位作者 史致丽 戴国升 祝陈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04-309,共6页
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Ⅵ)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大于16 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 ppb和230 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Ⅵ)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 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Ⅵ)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大于16 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 ppb和230 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Ⅵ)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0~5。藻体中Cr含量与培养液中Cr浓度有关,两者近似指数关系,根据藻体中Cr含量和溶液中Cr的浓度,估计每个硅藻细胞与Cr最大结合容量约为5×10^(17)mol/d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浮游植物 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下磁力浮沉子法测量中国标准海水的密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国华 胡博路 +2 位作者 季荣 梁洁 陈梅筠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23-34,共12页
用自行设计安装的磁力浮沉子法密度装置测量溶液密度具有±3×10^(-3)kgm^(-3)的灵敏度,±3.5×10^(-3)kgm^(-3)的精密度。25℃时测定Nacl溶液的密度与Millero测量值平均偏差为2.6×10^(-3)kgm^(-3),求得NaCl的φ_... 用自行设计安装的磁力浮沉子法密度装置测量溶液密度具有±3×10^(-3)kgm^(-3)的灵敏度,±3.5×10^(-3)kgm^(-3)的精密度。25℃时测定Nacl溶液的密度与Millero测量值平均偏差为2.6×10^(-3)kgm^(-3),求得NaCl的φ_v^0值为16.61(cm)~3mol^(-1)。 对12批中国标准海水及24个稀释中国标准海水的密度测量值(温度在15~25℃之间)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计算值之间平均偏差为3.4×10^(-3)kgm^(-3)。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标准海水及其稀释海水的密度与盐度及温度的关系遵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为中国标准海水作为溶液密度测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浮沉子 密度计 标准 海水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