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河口水下滑坡体系 |
杨作升
陈卫民
陈彰榕
吴光华
曹立华
沈渭铨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53
|
|
2
|
黄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的水动力机制探讨 |
张琦
杨作升
陆念祖
陈卫民
赵晓燕
J.N.Suhayda
曾卓英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13
|
|
3
|
现行黄河口海域泥沙冲淤的定量计算及其规律探讨 |
孙效功
杨作升
陈彰榕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30
|
|
4
|
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前缘底坡不稳定地形的近期演变及控制因素 |
常瑞芳
陈樟榕
陈卫民
欧素英
蒋东辉
曹振轶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2000 |
24
|
|
5
|
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
陈卫民
杨作升
D.B.Prior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2 |
23
|
|
6
|
波浪对青岛汇泉湾潮间沙坝的塑造作用 |
常瑞芳
刘镭
范元炳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2 |
10
|
|
7
|
黄河三角州沿岸及相邻渤海海域碳酸盐研究(英文) |
杨作升
王兆祥
瞿建忠
郑爱芬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89 |
4
|
|
8
|
土的周期加载实验的研究(英文) |
杨作升
杨少丽
Rolf Sandven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2000 |
1
|
|
9
|
波浪作用下海底粉砂液化的机理分析 |
杨少丽
沈渭铨
杨作升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57
|
|
10
|
近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底坡土体的差异侵蚀及土工特性 |
李安龙
杨荣民
曹立华
冯秀丽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11
|
一种估算陆架上升流流速的新方法 |
庞重光
胡敦欣
白学志
雷坤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2
|
改进的室内粉土制样技术 |
杨少丽
RolfSandven
林霖
李安龙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9
|
|
13
|
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模型 |
张勇
杨作升
刘展
崔兆国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4
|
东海泥质和砂质沉积区悬浮物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 |
庞重光
白虹
杨作升
雷坤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5
|
利用输沙量预测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 |
孙效功
杨作升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9
|
|
16
|
波浪在浅水传播中的弱非线性效应 |
李瑞杰
王爱群
王厚杰
|
《海洋工程》
CSCD
|
2000 |
7
|
|
17
|
大洋钻探25年(二) |
杨作升
郭志刚
郭玉贵
崔青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8
|
大洋钻探25年(一) |
杨作升
郭志刚
郭玉贵
崔青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9
|
直接在网格点上作波浪折射的数值计算模型 |
沈剑平
张琦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1 |
2
|
|
20
|
中太平洋北部锰结核的构造及成分特点 |
杨胜雄
朱而勤
陈穗田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8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