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吴藻词曲特质及其在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8
1
作者 薛海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8-142,共5页
清代女作家吴藻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崇尚自由的意志。与同时代具有类似意识的女性相比 ,吴藻能够突破视男性所享有的待遇为解放尺度的思维定势 ,揭示传统力量压抑全体社会成员个性的严峻现实 ,视阈更为高远。不唯如此 ,打通不同人群之间的... 清代女作家吴藻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崇尚自由的意志。与同时代具有类似意识的女性相比 ,吴藻能够突破视男性所享有的待遇为解放尺度的思维定势 ,揭示传统力量压抑全体社会成员个性的严峻现实 ,视阈更为高远。不唯如此 ,打通不同人群之间的界限、将个性解放当作全社会共同需要的思路 ,也切入了时代要求的本质 ,在当时有着深化个性解放思潮的重要意义。吴藻词在表现其精神特质中形成了以豪宕悲慨为主的风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艺术风格 个性解放 吴藻 词史 女性文学 文学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与李商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庆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2-85,共4页
《红楼梦》对文学传统的承继 ,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楼梦》所受唐诗尤其是李商隐诗的影响 ,值得人们充分认识和关注。《红楼梦》虽是小说 ,但通体浸透和充盈着诗的意境 ,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诗的才情 ,尤其在善于用典而富含寓譬... 《红楼梦》对文学传统的承继 ,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楼梦》所受唐诗尤其是李商隐诗的影响 ,值得人们充分认识和关注。《红楼梦》虽是小说 ,但通体浸透和充盈着诗的意境 ,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诗的才情 ,尤其在善于用典而富含寓譬、内容隐晦而让人猜测、凄婉哀伤而极富朦胧之美等诗美特色上 ,无疑都或多或少得益于李商隐。具体表现在《红楼梦》的书名取意、作意构思、人物故事以及诗词描写和意境创造等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李商隐 悲剧诗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百年来《红楼梦》“一从二令三人木”众解平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庆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78,共6页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为何意 ,是红学二百多年来的一大未解之谜。通观二百多年来出现的 2 8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可知大多虽用功甚勤 ,却流于附会 ,繁琐考证 ,索隐猜谜 ,意欲字字坐实 ,反而愈失其真。根据《红...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为何意 ,是红学二百多年来的一大未解之谜。通观二百多年来出现的 2 8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可知大多虽用功甚勤 ,却流于附会 ,繁琐考证 ,索隐猜谜 ,意欲字字坐实 ,反而愈失其真。根据《红楼梦》文本和脂批 ,可以断定 :正是已有诸说中那些看似简单浅白之“解” ,恰可符合作者原意———句中“一”“二”“三”只是序数词 ,“从”、“令”、“人木”预示凤姐人生命运的三大阶段 ,即三大转折 ;其中“人木”用的是“拆字法” ,合起来为“休” ,此与“判词”首句“凡鸟”合为“凤”一样 ,既符合谶语特点 ,得朦胧之美 ,又让人一猜即可意会。《红楼梦》毕竟是小说 ,不是谶纬猜谜之书。而既是“判词” ,则只会言之大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熙凤 谶语 红学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诗经》叙事诗的小说因素
4
作者 王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8-110,共3页
《诗经》中的诗 ,特别是“十五国风”中的诗 ,虽大多是抒情诗 ,但已出现了一些有情节、有人物 ,具有浓厚故事性色彩的叙事诗。即使是一些抒情诗 ,有的也含有简单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有含蓄优美的景物描写 ,显示出人物的鲜明形象。
关键词 《诗经》叙事诗 小说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