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桂林 李元新 +1 位作者 李笑 韩龙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84-1692,共9页
以往的灾害风险分析方法通常是根据灾情资料估计致灾因子强度的概率分布和灾害承受体的损失曲线,通过估计损失期望值来度量灾害的风险水平。采用信息扩散技术将形式化的期望模型转化为可计算的台风风险模型,使用信息分配法估计风力等级... 以往的灾害风险分析方法通常是根据灾情资料估计致灾因子强度的概率分布和灾害承受体的损失曲线,通过估计损失期望值来度量灾害的风险水平。采用信息扩散技术将形式化的期望模型转化为可计算的台风风险模型,使用信息分配法估计风力等级的概率密度分布,使用信息扩散法构造承受体的脆弱性函数,结合台风的发生频次预测灾害的年度风险值。以广东省为例进行台风风险分析,估计了该地区与经济、人口、作物、房屋有关的多项指标的年度灾损期望值。结果表明,采用信息扩散技术大大提高了小样本不完备信息的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合理可信,可为台风灾害的风险控制、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台风 年度风险 期望值 信息扩散 信息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海西北陆坡沉积物来源及其常微量元素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利 冯秀丽 +1 位作者 王晓明 肖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100,共13页
基于有孔虫AMS 14 C测年的年代框架,通过对南海西北陆坡ZK2岩芯沉积物粒度、常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分析,探讨了南海西北陆坡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物来源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ZK2孔沉积物可划分为2个沉积单元:Ⅰ层(0~11.6 ka ... 基于有孔虫AMS 14 C测年的年代框架,通过对南海西北陆坡ZK2岩芯沉积物粒度、常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分析,探讨了南海西北陆坡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物来源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ZK2孔沉积物可划分为2个沉积单元:Ⅰ层(0~11.6 ka BP)为全新世沉积,Ⅱ层(11.6~28 ka BP)为末次冰期沉积。通过对其物源进行判别,可得南海西北陆坡的沉积物元素主要为陆源元素组合,且以长英质物源为主,主要来自于海南岛和珠江,红河和湄公河对其贡献相对较少。根据其典型常微量元素比值同其它古气候参数的对比,发现从末次盛冰期到末次冰消期气候逐渐变得温暖,源区的化学风化作用不断增强,到全新世时气候呈现由冷干变为暖湿,其在7.3ka BP达到顶峰,然后又变为冷干的状态。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同30°N夏季日照辐射量相一致,说明其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陆坡 常微量元素 物质来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样本的设计波高推算及其应用
3
作者 刘桂林 房丹 +1 位作者 宋时春 刘泊湖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2,共10页
极值样本的选取和分布模型的确定是设计波高推算中的两个关键环节。使用阈值法选取波高过阈样本作为极值样本时,常用标准风暴长度法对超出量序列进行“去聚类”处理,以使样本符合独立性标准。然而标准风暴长度法中的标准风暴长度需要人... 极值样本的选取和分布模型的确定是设计波高推算中的两个关键环节。使用阈值法选取波高过阈样本作为极值样本时,常用标准风暴长度法对超出量序列进行“去聚类”处理,以使样本符合独立性标准。然而标准风暴长度法中的标准风暴长度需要人为选择,增加了取样结果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的标准风暴长度估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选取了粤西海域的波高过阈样本。波高过阈样本具有尖峰、厚尾的统计特征,为了更准确地拟合该样本,本文基于组合模型原理构建了一种新的分布模型——Gumbel-Pareto分布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了粤西海域的设计波高推算,结果表明Gumbel-Pareto分布对波高过阈样本的拟合优度比Gumbel分布和广义Pareto分布更高,可以为大型海洋工程设计波高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样本 标准风暴长度 Gumbel-Pareto分布 设计波高推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