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苯胺废水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群 王福浩 +1 位作者 郭姿璇 佘宗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和驯化,分别取未经驯化和经盐驯化后的活性污泥,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两种污泥中微生物对苯胺的降解效果。SBR运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驯化适应了10gNaCl/L后,取得较高的COD、NH_4^+-N和TN的去...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和驯化,分别取未经驯化和经盐驯化后的活性污泥,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两种污泥中微生物对苯胺的降解效果。SBR运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驯化适应了10gNaCl/L后,取得较高的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7.6%和96.4%。批量实验结果表明,苯胺降解速率随初始苯胺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且苯胺降解速率在未驯化污泥无盐条件下高于盐驯化污泥加盐条件,分别为2.63~21.31和2.06~12.08mg/(gVSS×h);未投加苯胺时,COD和NH_4^+-N的降解速率是投加苯胺时的5.2~19.3和2.5~4.2倍,且未驯化污泥无盐条件下COD和NH_4^+-N的降解速率是盐驯化污泥加盐条件的2.4和1.5倍;投加苯胺后,COD的降解速率随苯胺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实验结束时,未驯化污泥无盐条件下只存在NO-3-N,而盐驯化污泥加盐条件下同时存在NO-2-N和NO-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盐度 污泥驯化 苯胺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劣化水泥土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白书麒 杨俊杰 +3 位作者 李恩 刘浩 武亚磊 李斯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为研究水泥土的劣化过程,揭示水泥土渗透性随劣化程度的演化规律,通过模拟水泥土在腐蚀场地的形成过程分别制备完全劣化、劣化过渡和未劣化水泥土试样,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室内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完全劣化水泥... 为研究水泥土的劣化过程,揭示水泥土渗透性随劣化程度的演化规律,通过模拟水泥土在腐蚀场地的形成过程分别制备完全劣化、劣化过渡和未劣化水泥土试样,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室内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完全劣化水泥土、劣化过渡水泥土及未劣化水泥土。完全劣化后的水泥土渗透系数比未劣化水泥土大三个数量级。基于渗透系数沿劣化方向变化规律,推导出劣化水泥土等效渗透系数计算式,并与渗透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等效渗透系数随完全劣化层厚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劣化过渡层厚度的增大线性增大,随未劣化层厚度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等效渗透系数随完全劣化层和劣化过渡层渗透系数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最终趋于平稳。研究结果可为腐蚀场地水泥土竖向隔离屏障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劣化 劣化过渡层 渗透试验 等效渗透系数 渗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对复合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家成 王福浩 +1 位作者 赵林婷 佘宗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121,共6页
为了研究水位变化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2个填充复合基质的湿地同步运行。湿地上层均为厚35cm、粒径5~10mm的炉渣;中层为厚度35cm的砾石,粒径分别为10~20(湿地1)和5~10mm(湿地2);底层均铺设厚15cm、粒径50~100mm的粗砾石作为... 为了研究水位变化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2个填充复合基质的湿地同步运行。湿地上层均为厚35cm、粒径5~10mm的炉渣;中层为厚度35cm的砾石,粒径分别为10~20(湿地1)和5~10mm(湿地2);底层均铺设厚15cm、粒径50~100mm的粗砾石作为支撑层;湿地表面种植黄花鸢尾。研究期间2个湿地均为连续进水,设置6个运行水位:85、66、51、36、19和2cm。结果表明,2个湿地系统对COD、NH_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0.5%~81.1%、34.1%~84.6%、29.1%~75.7%和49.1%~84.6%。统计分析表明,水位对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36cm水位时TN去除率最高,湿地1和湿地2分别达到68.8%和75.7%;85cm水位时NO_3^--N去除率最高,湿地1和湿地2分别为95.5%和96.6%;2cm水位时COD和NH_4^+-N的去除率最高,湿地1分别为75.9%和81.1%,湿地2分别达到79.4%和84.6%。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位可以有效地改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湿地2对磷的净化效果显著高于湿地1(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水位 复合基质 饱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位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及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国臣 王福浩 +1 位作者 梁家成 佘宗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5,共8页
利用4个连续进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水位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阐析湿地中脱氮功能菌数量的演变规律。3个湿地栽种黄花鸢尾,水位分别控制在19、51和84cm,另一个湿地不栽种植物,水位为51cm。结... 利用4个连续进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水位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阐析湿地中脱氮功能菌数量的演变规律。3个湿地栽种黄花鸢尾,水位分别控制在19、51和84cm,另一个湿地不栽种植物,水位为51cm。结果表明,水位对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栽种植物的湿地中,51cm水位时总氮去除率(67.4%~79.2%)最高,19cm水位时氨氮(85.3%~93.0%)和COD(81.8%~92.9%)去除效果最好。试验中黄花鸢尾均生长良好,植物吸收对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去除的贡献分别为19.2%~27.3%和14.7%~19.2%;植物地上部分发挥更重要作用,其TN和TP含量及对TN和TP的吸收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湿地表层基质中3种脱氮功能菌数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0~4~10~6和10~5~10~7 MPN/g,随水位升高而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为10~3~10~6 MPN/g,随水位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水位 湿地植物 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处理含盐废水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雨 王福浩 +1 位作者 夏振刚 佘宗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117,共11页
采用潮汐流人工湿地,研究不同淹没/空闲时长比(F/R)对含盐废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运行周期内无机氮的沿程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阐析湿地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脱氮功能菌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改变F/R对湿地的硝化作用影响不大,NH^(+)_... 采用潮汐流人工湿地,研究不同淹没/空闲时长比(F/R)对含盐废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运行周期内无机氮的沿程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阐析湿地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脱氮功能菌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改变F/R对湿地的硝化作用影响不大,NH^(+)_(4)-N去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去除率达85.37%;F/R对总无机氮(TIN)去除有明显影响(p<0.05),较长的淹没时间促进了湿地的反硝化效果,进而提高了TIN去除率;F/R为15.5 h/6.5 h时,TIN去除率最高(62.94±3.70)%。运行周期内,淹没初期NH^(+)_(4)-N浓度迅速降低,NO^(-)_(3)-N开始积累,NH+4-N的氧化主要发生在深度0~27 cm区域,在湿地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SND,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湿地内检测到的脱氮功能菌主要是氨氧化古菌Thaumarchaeota、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ospira、反硝化细菌Dokdonella和Nakamurella,硝化细菌的丰度远低于反硝化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人工湿地 淹没/空闲时间比 微生物群落 脱氮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