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头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吕雅妮
高伟
张萍
张胜伟
丁盛
-
机构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68-71,共4页
-
文摘
[目的]观察头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体针,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取偏瘫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足三里、解溪、三阴交、太冲等。风痰瘀阻加中脘、丰隆、膈俞、血海、风池;气虚络瘀加关元、气海、足三里、膈俞、血海;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太溪。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康复训练,起针后,根据康复评估结果,选择性的使用神经发育疗法、Bolath、PNF、运动再学习疗法、作业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法,每次训练时间以30 min为宜,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组30例头针,顶颞前斜线(前神聪至悬厘);顶中线(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常规消毒,0.35 mm×40 mm毫针,与头皮呈15°~30°角,沿运动区上3/5按照从后向前的方向接力平刺,可连续针刺3~4针,每针均刺入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层,患者做咀嚼、转颈、耸肩动作,若针刺处疼痛,调整针刺角度及深度至患者耐受方可留针。顶中线沿前顶穴向百会穴透刺1针,均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捻转200次/min。或滞针手法,使患者头部有紧胀感,留针30min。体针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观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连续治疗1疗程(6周),判定疗效。治疗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8例,无变化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9例,无变化7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76.70%(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
头针
体针
平补平泻
带针康复训练
神经发育疗法
Bolath
PNF
运动再学习疗法
作业疗法
平衡功能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Barthel评分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Keywords
apoplexy
hemiplegia
acupuncture
scalp acupuncture
body acupuncture
even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
scalp acupuncture with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Bolath
PNF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occupation therapy
balance functional training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Barthel index of ADL scores
randomized parallel contrast study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41例
被引量:9
- 2
-
-
作者
李慧志
-
机构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内科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864-865,共2页
-
文摘
目的观察中医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疗法,结合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组41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以补肾固本、活血化瘀,中药组19例,单纯应用中药以补肾固本、活血化瘀;西药组11例,应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2·92%,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78·90%,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63·63%。3组中中西医结合组效果最好,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
-
关键词
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肾固本
阴阳
-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针刺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落枕30例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吕雅妮
-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
出处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第7期27-28,共2页
-
文摘
落枕,古称失枕,以颈部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便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或炎症。笔者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加温针灸治疗落枕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关键词
针刺运动疗法
针灸治疗
落枕
软组织急性扭伤
颈部疼痛
颈项僵硬
主要表现
-
分类号
R274.320.5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
-
题名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范玉英
-
机构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66-68,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8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组使用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抑郁各量表评分变化、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MSE、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hs-CRP、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5-HT、E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5-HT、E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效果显著,提高脑部神经低脂水平,有效降低抑郁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体内炎症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脑梗死后抑郁症
百会穴针刺
穴位注射
可行性
-
Keywords
post-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on
Baihui acupuncture
acupoint injection
feasibility
-
分类号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针刺结合耳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症状转归分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范玉英
-
机构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3-85,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耳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症状转归分析。[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2例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结合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 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61%(P <0.05);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5-HT、DA、N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结合耳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睡眠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并能增加脑部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脑梗死
失眠
针刺
耳穴
症状转归
-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insomnia
acupuncture
auricular acupoints
symptom outcome
-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合谷刺配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高伟
吕雅妮
-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
出处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12期34-35,共2页
-
文摘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本病又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中医学称为面瘫,又称为喁僻、吊线风、口眼喁斜等。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
关键词
合谷刺
隔姜灸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分类号
R745.1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