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r(Ⅵ)试验研究
1
作者
秦玉馨
查雨心
+6 位作者
何新雨
史小舟
陈琳
陈国壮
马越
马丙瑞
李金成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在40 min黑暗条件下,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吸附率为43.2%,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见光照射100 min后,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为81.3%,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g-C_(3)N_(4)与Bi_(2)WO_(6)复合后形成了Z型异质结,拓宽了其光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还原
g-C_(3)N_(4)/Bi_(2)WO_(6)
制备
Cr(Ⅵ)
Z型异质结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层状土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氮素运移转化模拟研究
2
作者
陈琳
艾南竹
+2 位作者
费良军
于敦福
王亮
《农业工程》
2022年第10期72-80,共9页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层状土条件下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氮素运移转化规律。试验设置了3种夹砂层位置,利用HYDRUS-3D模型对层状土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水氮运移和氮素转化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根据简...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层状土条件下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氮素运移转化规律。试验设置了3种夹砂层位置,利用HYDRUS-3D模型对层状土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水氮运移和氮素转化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根据简化膜孔灌入渗量的计算方法,将膜孔灌分为垂直一维入渗和膜孔侧渗,膜孔侧渗量在膜孔入渗量中起主导作用,并且受夹砂层位置的影响较大,随夹砂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而夹砂层位置对垂直一维入渗减渗作用较小;层状土膜孔灌湿润体的湿润锋面形状与均质土的半球体或半椭圆体有明显不同,并且在土-砂交界处有明显的不连续现象;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土壤湿润体中尿素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再分布阶段,膜孔中心处附近铵态氮均大于湿润锋处的,并随着远离膜孔中心方向逐渐减小,铵态氮主要集中分布在夹砂层以上土层中,并且在土-砂界面含量明显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相同位置处的硝态氮含量增大,水平湿润锋处的硝态氮含量较膜孔中心附近的增加速度快,并在土-砂界面含量较大;尿素转化运移过程中氮素的实测值与模拟值一致性较好,说明氮素链式反应参数选取较合理,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该研究为模拟预测层状土条件下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氮素运移和转化规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土
膜孔灌
HYDRUS-3D模型
硝态氮
铵态氮
自由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r(Ⅵ)试验研究
1
作者
秦玉馨
查雨心
何新雨
史小舟
陈琳
陈国壮
马越
马丙瑞
李金成
机构
青岛
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德州市湛泉给水工程设计
有限公司
青岛引黄济青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文摘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在40 min黑暗条件下,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吸附率为43.2%,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见光照射100 min后,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为81.3%,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g-C_(3)N_(4)与Bi_(2)WO_(6)复合后形成了Z型异质结,拓宽了其光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还原
g-C_(3)N_(4)/Bi_(2)WO_(6)
制备
Cr(Ⅵ)
Z型异质结
水热法
Keywords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reduction
g-C_(3)N_(4)/Bi_(2)WO_(6)
preparation
Cr(Ⅵ)
Z-scheme heterojunction
hydrothermal method
分类号
TQ426 [化学工程]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状土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氮素运移转化模拟研究
2
作者
陈琳
艾南竹
费良军
于敦福
王亮
机构
青岛引黄济青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
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
2022年第10期72-80,共9页
文摘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层状土条件下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氮素运移转化规律。试验设置了3种夹砂层位置,利用HYDRUS-3D模型对层状土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水氮运移和氮素转化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根据简化膜孔灌入渗量的计算方法,将膜孔灌分为垂直一维入渗和膜孔侧渗,膜孔侧渗量在膜孔入渗量中起主导作用,并且受夹砂层位置的影响较大,随夹砂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而夹砂层位置对垂直一维入渗减渗作用较小;层状土膜孔灌湿润体的湿润锋面形状与均质土的半球体或半椭圆体有明显不同,并且在土-砂交界处有明显的不连续现象;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土壤湿润体中尿素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再分布阶段,膜孔中心处附近铵态氮均大于湿润锋处的,并随着远离膜孔中心方向逐渐减小,铵态氮主要集中分布在夹砂层以上土层中,并且在土-砂界面含量明显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相同位置处的硝态氮含量增大,水平湿润锋处的硝态氮含量较膜孔中心附近的增加速度快,并在土-砂界面含量较大;尿素转化运移过程中氮素的实测值与模拟值一致性较好,说明氮素链式反应参数选取较合理,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该研究为模拟预测层状土条件下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氮素运移和转化规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关键词
层状土
膜孔灌
HYDRUS-3D模型
硝态氮
铵态氮
自由入渗
Keywords
layered soil
film-hole irrigation
HYDRUS-3D model
nitrate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free infiltration
分类号
S275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r(Ⅵ)试验研究
秦玉馨
查雨心
何新雨
史小舟
陈琳
陈国壮
马越
马丙瑞
李金成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层状土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氮素运移转化模拟研究
陈琳
艾南竹
费良军
于敦福
王亮
《农业工程》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