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荷载作用下海洋导管架平台体系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燕坤 金伟良 李卓东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20,28,共7页
采用非线性倒塌分析方法 ,考虑桩 土 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研究了导管架平台在极端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的计算模型 ,分析了平台结构体系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全倒塌全过程。在此基础上 ,结合蒙特卡洛法 ,提出了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的体... 采用非线性倒塌分析方法 ,考虑桩 土 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研究了导管架平台在极端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的计算模型 ,分析了平台结构体系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全倒塌全过程。在此基础上 ,结合蒙特卡洛法 ,提出了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的体系可靠度计算方法。最后对工程实例———涠 11 4C海洋平台的结构进行了体系可靠性分析 ,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的荷载效应计算公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结果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非线性分析 体系可靠度 荷载重现期 极端荷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渗透性与碳化作用下钢筋锈蚀量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淑进 吴科如 赵铁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9-93,共5页
采用交流电方法研究了混凝土的渗透性,同时还测定了碳化后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量.结果表明,电测混凝土渗透性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程度,两者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混凝土 渗透性 交流电导 钢筋锈蚀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锚拉支架系统稳定性的突变理论分析
3
作者 王志强 潘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60,共4页
本文对裂纹顶板系统的稳定性运用突变理论分析 ,其失稳模式可归结为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 ,并由该模型的分叉集方程导得顶板大面积冒落的临界条件。对照分叉集方程的图形 ,从几何上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形象地观察... 本文对裂纹顶板系统的稳定性运用突变理论分析 ,其失稳模式可归结为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 ,并由该模型的分叉集方程导得顶板大面积冒落的临界条件。对照分叉集方程的图形 ,从几何上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形象地观察到顶板岩体的流变特性和裂纹顶板应力集中部位的局部破碎累积量是导致顶板冒落的主要因素。在文中图 2所示锚拉支架的补强充分的条件下 ,由系统参数决定的控制点路径无法达到分叉集右分枝 ,顶板冒落的临界条件得不到满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锚拉支架系统 稳定性 突变理论 尖点突变模型 采空区 顶板冒落 岩体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压桩数值模拟的位移贯入法 被引量:72
4
作者 张明义 邓安福 干腾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在通用软件ANSYS平台上对静力压桩进行数值分析。提出了位移贯入法,巧妙地利用边界位移条件使桩体贯入,可以考虑弹塑性本构关系、大变形和桩-土滑动摩擦等复杂问题,更符合静力压桩实际情况,具有仿真效果。
关键词 静力压桩 数值分析 位移贯入法 弹塑性 仿真效果 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滑动摩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3
5
作者 张明义 邓安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6-249,共4页
静力压入桩贯入地基时,桩侧表面与土之间产生滑动摩擦。通过在改进的仪器上进行的室内试验,研究了桩-土滑动摩擦及其时效性,为静压桩沉桩过程的数值模拟和承载力分析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静力压入桩 滑动摩擦 时效性 承载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窄煤柱冲击地压的折迭突变模型 被引量:26
6
作者 潘岳 王志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30,共8页
对简化的狭窄煤柱岩爆分析模型,通过功、能增量平衡关系的途径,导出狭窄煤柱岩爆的突变模式属折迭突变模型。该突变模型的平衡方程和平衡路径所展示的全部性态, 可对煤柱以岩爆形式破坏和渐进形式破坏过程中,包括系统稳定性在内的所有行... 对简化的狭窄煤柱岩爆分析模型,通过功、能增量平衡关系的途径,导出狭窄煤柱岩爆的突变模式属折迭突变模型。该突变模型的平衡方程和平衡路径所展示的全部性态, 可对煤柱以岩爆形式破坏和渐进形式破坏过程中,包括系统稳定性在内的所有行为,作一一相对应的描述。并首次给出的岩梁弹性能变化(释放)率曲线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对理解岩梁-煤柱系统在各阶段的行为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所给出的能量输入率0=J,是系统失稳临界条件的提法和表达式中蕴涵了Cook刚度判据,故看作是Cook判据能量形式的动态推广。利用能量输入率可将极限状态下岩煤系统稳定性的定性认识提高到用定量形式描述,为岩煤系统稳定性的表述赋予新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岩爆 功能增量平衡关系 折迭突变模型 能量输入率 能量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RC纤维间距理论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秋义 李家和 杨向宁 《混凝土》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介绍了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SFRC)的纤维间距理论,分析了纤维间距理论存在的主要缺陷。指出纤维间距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纤维的复合增强作用和没有考虑纤维与基体粘结强度等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 SFRC纤维 间距 复合 阻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混凝土的技术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迟培云 郭卫国 +1 位作者 朱玉仲 于素健 《混凝土》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18,共3页
本文研究了粉煤灰的组成和性能 ,以及掺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绝热温升、干缩变形及耐久性等的影响 ,并分析了粉煤灰混凝土的经济性。
关键词 粉煤灰混凝土 和易性 经济性 颗粒组成 干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偏压剪反复扭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黄胜 施卫星 刘继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51-1156,共6页
通过对 8根承受双向偏压力、剪力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 ,对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及耗能、承载力、刚度及滞回阻尼等特性以及轴压比、相对偏心距对它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通过对 8根承受双向偏压力、剪力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 ,对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及耗能、承载力、刚度及滞回阻尼等特性以及轴压比、相对偏心距对它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空间变角桁架理论推导出扭矩、轴压力、双向弯矩和双向剪力间的承载力相关公式 ,最后通过相关公式和试验结果拟合出极限扭矩实用计算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偏压剪构件 复合受扭 滞回性能 承载力退化 刚度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实验室主任工作的体会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洪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1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合工作实践 ,论述了实验室主任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应如何做好实验室工作。
关键词 实验教学 高校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管理 工程技术人员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增层结构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文锋 李雨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2期150-152,共3页
轻钢增层结构属于复合结构,我国建筑抗震规范尚未对复合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偏于不安全。本文提出了轻钢增层结构的实模态强振型解耦法,并对现行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提出了修订意见。
关键词 抗震设计 轻钢增层结构 实模态 模态解耦法 地震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承式群仓自振基频的简化公式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英 高立堂 耿树江 《工程抗震》 2002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通过对 35个简承式单排群仓及 14个单仓试件的试验研究 ,全面分析了组合筒数n、高宽比H D、开洞率 ξ、组合方式与开洞方向的关系及装料程序等影响自振特性的因素 ,依据试验结果 ,得出相应的基频计算回归公式 。
关键词 群仓 自振特性 基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偏压剪扭构件的变形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继明 时伟 《工程抗震》 2001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钢筋混凝土偏压剪扭构件在单调扭矩作用下刚度变化 ,对这种构件的变形进行了理论分析 ,提出了适用的计算公式 ,与已有的试验结果比较 ,符合良好。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扭转 变形 偏压剪扭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承式单排群仓自振特性的研究
14
作者 罗英 高立堂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80,共4页
通过对 35个筒承式群仓及 1 4个单仓的试验研究 ,分析了组合筒数n、高径比H/D、开洞率 ζ、组合方式与开洞方向的关系及装料程度等因素对筒承式群仓平动自振特性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 ,提出了自振基频计算回归公式 。
关键词 筒承式单排群仓 自振特性 回归公式 组合筒数 高径比 开洞率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