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审美情感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冯旦
-
机构
青岛师专中文系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5-121,共7页
-
文摘
审美过程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审美价值的实现体现为情感的全部满足和占有。审美活动不仅以情感为立足点。而且以情感的升华为最后归宿。审美情感也是审美活动的驱动力,其根源就在于它和人的生命意志是直接同一的,它是人的生命意志的肯定和显现,经反复激荡、高峰体验后达到生命历程的最高境界。美的诞生和形成就是审美情感具体显现的结果。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情感主要通过审美情趣、审美情调和审美情境发生作用。
-
关键词
审美情感
审美情趣
审美情调
审美情境
审美主体
审美活动
审美时尚
高峰体验
人的生命
客体对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庄子寓言与道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袁伯诚
-
机构
青岛师专中文系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0-56,共7页
-
文摘
本文从庄子道与寓言二者之间“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入手,对庄子寓言特征及其价值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指出庄子寓言是体道的艺术,这种直觉的体悟活动、审美方式,构成了庄于寓言的特色.“顺物自然”、“道法自然”决定了寓言以“自然”为“至美”的准则,将庄子的审美理想副合于各种物象之中,使道与寓言有机地凝结为一个整体。但庄子的人生哲学制约着寓言与现实的关系,借助艺术幻象来反映现实只能使批判显得苍白、无力.作者的结论是:庄子之“道”是庄子依据人类有限的社会实践理性化的自我感觉与自我意识,以此来作为研究庄子寓言的支点,才能有所收获.
-
关键词
庄子寓言
《庄子》
人生哲学
艺术思维
审美幻觉
顺物自然
审美理想
艺术抽象
道法自然
理性直觉
-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没劲:电影《本命年》所揭示的现代城市文明病
- 3
-
-
作者
徐良
-
机构
青岛师专中文系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2-12,共1页
-
文摘
电影《本命年》堪称是八九年最有影响的探索性艺术片,不仅在国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且捧回了西柏林国际电影银熊奖。究其根源,最主要的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城市文明的社会病:没劲! 看了影片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本命年》既没用什么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没有象《黄土地》和《红高粱》那样展示我们民族文化的强烈反差,但同时义不可否认它是八九年中国最有影响、也是在国际上唯一获得艺术奖的影片。很明显,该片的演员表演还不是十分精湛,故事情节也稀松平淡,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更没有给观众强有力的心理震撼,反而使人感到无可奈何的疲软。但正是这种无可奈何的疲软感使观众意蕴深长地去思考。
-
关键词
现代城市文明
银熊奖
《红高粱》
《黄土地》
演员表演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奖
时义
社会病
平民百姓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