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刈割频次对滨海盐碱地饲用芒草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董建恩 李燕南 +4 位作者 范树生 侯海鑫 于少彤 王萌 王丛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01-207,共7页
为探究不同刈割频次对滨海盐碱地饲用芒草鲜草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土壤含盐量0.3%)设置1年刈割1、2、3次3种处理,系统分析鲜草产量、青贮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 为探究不同刈割频次对滨海盐碱地饲用芒草鲜草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土壤含盐量0.3%)设置1年刈割1、2、3次3种处理,系统分析鲜草产量、青贮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发酵品质(pH值和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青贮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年刈割3次处理的年鲜草总产量最高,达142.58t/hm^(2),较1年刈割1、2次处理分别提高41.59%、6.13%。青贮营养品质方面,1年刈割3次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第1茬粗蛋白含量达11.5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40.49%),相对饲喂价值最高(153.60);可溶性糖含量随1年中刈割频次增加而降低,刈割3次第3茬可溶性糖含量仅为2.02%,显著低于1年刈割1次处理。发酵品质中,1年刈割1次处理的pH值最低(3.71)、乳酸含量最高(11.08%),而1年刈割3次处理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且丙酸、丁酸均未被检出。综合隶属函数评价显示,1年刈割3次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综上,尽管1年刈割3次处理发酵青贮的乳酸含量较低,但其通过促进乳酸菌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同时显著提升粗蛋白含量及饲用价值,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优化滨海盐碱地饲用芒草的产量与青贮品质,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芒草 青贮品质 刈割频次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