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25%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艾登斌 殷玉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51-551,共1页
关键词 罗比卡因 布比卡因 高位硬膜外麻醉 对比分析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林伟 张其天 +1 位作者 顾瑞鹏 马世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6-158,共3页
颈部、上肢及胸壁手术选用高位硬膜外麻醉,有可能阻滞膈神经及肋间神经而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引起呼吸、循环停止。为提高高位硬膜外麻醉用药的安全性,我院就0.
关键词 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及吗啡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玲 王明山 +3 位作者 马富国 丛丽 时飞 毕燕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疼痛 超前镇痛 不良反应 吗啡 刺激作用 神经系统 针刺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玉秋 陈怀龙 +1 位作者 李井柱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6-987,共2页
关键词 分娩镇痛 产程延长 新生儿 刮宫产率 镇痛方式 镇痛效果 工作者 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强 魏彭辉 +1 位作者 李建军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评价围术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男38例,女58例,年龄70~93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8例。麻醉... 目的评价围术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男38例,女58例,年龄70~93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8例。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髂筋膜间隙阻滞。U组于切皮前、术后第1天和第2天静脉泵入乌司他丁5 000U/kg;C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术后1~3d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评定PO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_1)和术后第3天(T2)采集外周静脉血5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S100β的水平。结果 C组POD发生13例(28.2%),U组POD发生2例(4.3%),U组PO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T_1、T_2时C组血清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U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时C组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5);T_1时U组血清S100β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发生率,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促炎症因子IL-6和S100β的过度释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老年患者 术后谵妄 髋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P指数监测不同剂量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时飞 谢平 +2 位作者 华秀菊 艾登斌 陈富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 无痛人工流产术 SNAP 大剂量 临床观察 监测 无痛流产术 复合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富强 胡丹 +3 位作者 艾登斌 董少梅 刘福训 顾瑞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硬膜外-腰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心肌保护液对不同时间热缺血供心移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慧 艾登斌 +3 位作者 池一凡 孙忠东 侯文明 杨铁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49-551,共3页
目的研究对短暂常温热缺血的猪供心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低温保存后对供心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猪原位心脏移植模型,分别采用St.Thomas液灌注和改良心肌保护液保存供心。24只家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5min热缺血组(W1组)、10mi... 目的研究对短暂常温热缺血的猪供心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低温保存后对供心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猪原位心脏移植模型,分别采用St.Thomas液灌注和改良心肌保护液保存供心。24只家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5min热缺血组(W1组)、10min热缺血组(W2组)和改良心肌保护液组(E组)。C组,低温灌注后切取供心,4℃保存4h和心脏移植后测定心肌含水率(MWC)、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心脏超微结构观察;W1组,供心灌注低温保护液前常温缺血5min,余同C组;W2组,供心灌注低温保护液前常温缺血10min,余同C组;E组,供心常温缺血5min后用改良保护液灌注和保存,余同C组。均采用标准法移植心脏。心脏移植后观察移植后供心复跳情况、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CO)及早期肌钙蛋白I(cTnI)的漏出水平。结果W1和W2组供心低温保存后MWC、MDA高于C组,而ATP明显降低(P<0.05);E组与C组相比,供心低温保存后MWC、MDA增高,ATP减少(P>0.05);超微结构,W1组损伤较C组和E组明显加重,W2组损伤呈不可逆改变。供心移植后,C组和E组cTnI漏出少,血液动力学指标好于W1、W2组(P<0.05)。结论改良心肌保护液可有效改善供心因短暂常温热缺血而造成的结构和功能损害。供心灌注低温保护液前常温缺血10min可造成供心不可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液 热缺血供心移植 器官移植 动物模型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后顽固性低血压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庆本 李文政 +2 位作者 孙子华 张琳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9-559,共1页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管理的关键之一,对于术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应高度警惕麻醉诱导后出现的顽固性低血压。现分析我院两例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发生顽圳性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低血压 顽固性 全麻诱导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媛媛 韩登阳 +2 位作者 丛丽 陈怀龙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评价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相关机制。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64岁,BMI 20~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组),左下肢... 目的评价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相关机制。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64岁,BMI 20~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组),左下肢根部绑止血带,充气阻断下肢血流5 min,再放气恢复血流5 min,如此循环3次;对照组(C组),左下肢绑止血带未充气30 min。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分别于入室时、术后6、12、24 h采集静脉血样检测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并于上述各时点采集动脉血样,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48 h内肺部并发症和P组左下肢不良反应。结果与入室时比较,术后6、12、24 h两组TLR4表达均明显上升,但P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与入室时比较,术后6、12、24 h两组PA-aO2、RI明显升高,OI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PA-aO2、RI明显降低,OI明显升高(P<0.05)。术后两组患者肺炎和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呼吸衰竭。P组患者左下肢无皮肤破溃、血栓栓塞、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具有保护作用,与下调血液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TOLL样受体4 单核细胞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