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苷类化合物HILIC-ESI-TOF/MS分析的海洋动物药指纹图谱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恒强 陈军辉 +4 位作者 史倩 李鑫 曹为 李景喜 王小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探讨了核苷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用于不同海洋动物药真伪鉴别的可行性,为贵重动物药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采用亲水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ILIC-ESI-TOF/MS)对不同海洋动物药中的16种核苷类化合物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16种核苷类化合物... 探讨了核苷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用于不同海洋动物药真伪鉴别的可行性,为贵重动物药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采用亲水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ILIC-ESI-TOF/MS)对不同海洋动物药中的16种核苷类化合物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16种核苷类化合物的特征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用于不同海洋动物药的鉴别.结果表明,基于核苷类化合物HILIC-ESI-TOF/MS分析的指纹图谱能反映不同海洋动物药各自的固有特征,结合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实现对不同海洋动物药的正确区分.说明核苷类化合物指纹图谱有望成为动物药鉴别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化合物 动物药 指纹图谱 亲水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丹参中的丹参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劼 杨黄浩 +1 位作者 黎先春 王小如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61-267,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ESI/TOFMS)联用技术,研究4种丹参酮的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并对丹参酮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0.1%乙酸+5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二元等度洗脱。通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ESI/TOFMS)联用技术,研究4种丹参酮的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并对丹参酮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0.1%乙酸+5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二元等度洗脱。通过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获得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采用质谱碰撞诱导解离技术获得各化合物碎片的裂解信息,并对丹参中的16种丹参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能够简便、快速、有效地鉴别丹参中的丹参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丹参 丹参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分析赤芝中的三萜类成分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军辉 刘劼 +2 位作者 吴凤琪 黎先春 王小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67-372,共6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P-HPLC-DAD)和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联用技术,分析赤芝中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使用反相C18色谱柱,以乙腈和水(含2%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室温下,色谱检测波长253nm;...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P-HPLC-DAD)和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联用技术,分析赤芝中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使用反相C18色谱柱,以乙腈和水(含2%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室温下,色谱检测波长253nm;用DAD检测器记录各个色谱峰的紫外吸收光谱,采用APCI-MS进行在线同步分析,记录TIC总离子流色谱图和各个色谱峰的质谱图,通过紫外光谱及质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初步鉴定了赤芝中的32个三萜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芝 三萜 高效液相色谱 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族组分的分离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余卫娟 殷月芬 +2 位作者 王磊磊 王小如 杨东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4,共6页
比较了SY/T5119—2008方法、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常规方法和EPA3611方法等柱色谱法对原油族组分的分离效果;并在EPA3611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方法(简称改良方法),改良方法以较少氧化铝为固定相,以正己烷、... 比较了SY/T5119—2008方法、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常规方法和EPA3611方法等柱色谱法对原油族组分的分离效果;并在EPA3611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方法(简称改良方法),改良方法以较少氧化铝为固定相,以正己烷、正己烷与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体积比3∶1)、无水乙醇为洗脱液分别洗脱出原油中饱和烃、芳烃、胶质组分,达到较好分离原油族组分的目的。同时建立了TLC/FID评价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效果的方法。用TLC/FID技术评价了4种柱色谱法分离原油族组分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较其他3种方法相比,改良方法的分离效果好、溶剂用量少、分析时间短、操作简便;同时,TLC/FID技术可一次性检测柱色谱分离的4种族组分,具有快速、微量等特点,可用于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效果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色谱 薄层色谱 原油 族组分分离 饱和烃 芳烃 胶质 沥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对动物源性食品中1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测定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凤美 陈军辉 +1 位作者 林黎明 汤志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4-788,793,共6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替米考星、竹桃霉素、红霉素、泰乐霉素、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的方法。样...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替米考星、竹桃霉素、红霉素、泰乐霉素、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的方法。样品均质后,用乙腈提取,正己烷净化,无水硫酸钠脱水。乙腈提取液减压浓缩后,氮气流吹干,甲醇溶解定容;采用UPLC—MS/MS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实验结果表明,12种大环内酯化合物在5—100u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为5.0ug/kg,定量下限为10ug//kg。5种空白基质样品中,10、25、50ug/kg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0%~117%,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0%以内。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相关法规要求,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1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抗生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动物源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冲体系对毛细管电泳法分离15种核苷类化合物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史倩 陈军辉 +4 位作者 李鑫 曹为 郑立 臧家业 王小如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1-487,共7页
对毛细管电泳法分离15种核苷类化合物所用的不同缓冲液体系进行了系统比较,确定不同模式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多种核苷类化合物的最适合背景缓冲液体系(BGE)。分别以四硼酸钠、磷酸氢二钠、乙酸钠、碳酸氢钠、乙酸铵和乙二胺(DEA)为背景电解... 对毛细管电泳法分离15种核苷类化合物所用的不同缓冲液体系进行了系统比较,确定不同模式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多种核苷类化合物的最适合背景缓冲液体系(BGE)。分别以四硼酸钠、磷酸氢二钠、乙酸钠、碳酸氢钠、乙酸铵和乙二胺(DEA)为背景电解质,对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电泳-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CE-ESI-TOF/MS)以及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MEKC)3种模式进行比较,并对其中几种优势缓冲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ZE模式下使用四硼酸钠和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无法同时分离15种核苷类化合物,因此只适用于分析核苷类化合物数量较少的样品。而使用含有2%丙酮的300 mmol/L DEA能完全分开15种核苷类化合物,且分辨率和峰形良好。MEKC模式下,以25 mmol/L磷酸氢二钠(添加70 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缓冲盐的分离结果最佳,并且此方法能成功应用于海洋生物海葵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分离。CE-ESI-TOF/MS分析中,以20 mmol/L乙酸铵(pH 10.0)为背景电解质,正离子模式检测,15种核苷类化合物的质谱信号均良好,检测灵敏度明显优于文献中报道的使用DEA缓冲体系的结果。本研究阐明了不同缓冲体系对15种核苷类化合物分离的适用性,为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复杂基质中多种核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核苷类化合物 缓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APCI-MS法测定茶叶中的茶氨酸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虹 康海宁 +3 位作者 陈军辉 赵恒强 王小如 黎先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6,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联用技术,建立了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实验采用C8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正离子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SIM模式)进行测定,可以获得稳定的质谱信号,并采用正交实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联用技术,建立了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实验采用C8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正离子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SIM模式)进行测定,可以获得稳定的质谱信号,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APCI-MS仪器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HPLC-APCI-MS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较紫外检测器有很大的提高,可用于微量茶氨酸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选择离子监测模式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提取法提取娑罗子中的七叶皂苷 被引量:8
8
作者 郭秀春 陈军辉 +3 位作者 郑立 韩平 田黎 王小如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83-687,共5页
为了探讨快速溶剂提取法(ASE)提取娑罗子中七叶皂苷的可行性,并比较该方法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优越性。本文以娑罗子中的四种七叶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检测方法,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加速溶剂提取法从娑罗子... 为了探讨快速溶剂提取法(ASE)提取娑罗子中七叶皂苷的可行性,并比较该方法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优越性。本文以娑罗子中的四种七叶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检测方法,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加速溶剂提取法从娑罗子中提取七叶皂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实验我们优选出加速溶剂提取法从娑罗子中提取七叶皂苷的最佳条件,即提取溶剂为70%甲醇,提取温度为100℃,静态提取时间为7 min,提取次数为1次。由此可以定论加速溶剂提取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提取娑罗子中的七叶皂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娑罗子 七叶皂苷 加速溶剂提取法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无机阴离子及其用于茶叶的分类 被引量:6
9
作者 余卫娟 张杰 +4 位作者 殷月芬 叶朝霞 王海勇 庞明 俞丽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274,279,共4页
提出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F-、Cl-、NO2-、Br-、NO3-、H2PO4-、SO42-等无机阴离子的方法。采用Shodex IC SI-52 4E阴离子分离柱进行分离,以3.6mmol.L-1碳酸钠溶液和甲醇以体积比98比2混合所得溶液为淋洗液进行洗脱,从而实现7种阴离子... 提出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F-、Cl-、NO2-、Br-、NO3-、H2PO4-、SO42-等无机阴离子的方法。采用Shodex IC SI-52 4E阴离子分离柱进行分离,以3.6mmol.L-1碳酸钠溶液和甲醇以体积比98比2混合所得溶液为淋洗液进行洗脱,从而实现7种阴离子的分离。根据茶叶中分离出的7种阴离子含量的不同,利用聚类分析将16个茶叶样品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茶叶 无机阴离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生物来源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凤华 韩彬 +1 位作者 黎先春 王小如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应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采集水样中浮游植物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培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中荧光峰数目、位置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和细菌在有机物产生中的作用。结果表... 应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采集水样中浮游植物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培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中荧光峰数目、位置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和细菌在有机物产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有机物,在衰亡期2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增加;而在避光条件下,类蛋白有机物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类腐殖质有机物的荧光强度保持不变。2类有机物的荧光峰位置和荧光强度变化与初始有机物的性质及光照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细菌 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荧光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HILI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东莎莎 赵恒强 +5 位作者 王晓 崔清华 耿岩玲 刘代成 刘建华 王小如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应用亲水色谱法(HILIC)建立了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10批桑叶样品进行分析,为桑叶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采用HILIC XBridgeTMAmide色谱柱,以乙腈-水(含0.2%甲酸、20mmol/L甲酸铵、20%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 应用亲水色谱法(HILIC)建立了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10批桑叶样品进行分析,为桑叶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采用HILIC XBridgeTMAmide色谱柱,以乙腈-水(含0.2%甲酸、20mmol/L甲酸铵、20%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22 nm,进样量为20μL。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检测的10批桑叶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4个特征峰,采用ESI-TOF/MS对4个特征峰进行了指认,结合相似度分析可以用于不同产区桑叶药材的鉴别。桑叶HILIC指纹图谱有望成为桑叶药材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亲水色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SI-MS鉴定罗氏海盘车中的多种化合物及相关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道来 陈军辉 +4 位作者 王虹 赵恒强 程红艳 王小如 李国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173-178,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技术用于海洋中药罗氏海盘车有效成分快速鉴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方法:对罗氏海盘车药材进行超声波提取,采用HPLC-ESI-MS对罗氏海盘车粗提物中多种化合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技术用于海洋中药罗氏海盘车有效成分快速鉴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方法:对罗氏海盘车药材进行超声波提取,采用HPLC-ESI-MS对罗氏海盘车粗提物中多种化合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罗氏海盘车药材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结果:结合文献,应用HPLC-ESI-MS鉴定出罗氏海盘车提取物中的11种化合物;在化合物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罗氏海盘车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发现不同批次罗氏海盘车的质量存在差异。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罗氏海盘车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鉴定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罗氏海盘车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烟叶中茄尼醇 被引量:2
13
作者 柳先平 陈军辉 +2 位作者 李磊 王小如 黎先春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烟叶中茄尼醇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以考察烟叶产地、品种及部位与茄尼醇含量的关系。烟叶样品进行皂化及超声提取处理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APCI-MS)进行定性、定量... 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烟叶中茄尼醇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以考察烟叶产地、品种及部位与茄尼醇含量的关系。烟叶样品进行皂化及超声提取处理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APCI-MS)进行定性、定量测定。方法测定茄尼醇的线性范围为41.2~6180 ng(相关系数为0.9999),0.412 g/L的茄尼醇标准溶液5次重复测定的保留时间的精密度(RSD)为0.08%,峰面积的精密度为0.20%;方法回收率为83.1%~103.9%,波长211 nm处的检测限为3.72 ng。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烟叶的茄尼醇生产能力明显不同,同一烟叶自上而下各部位中茄尼醇含量逐渐降低,烟梗中茄尼醇含量极低。在以烟叶为原料生产茄尼醇时,应去除烟梗;并考虑选择烟叶中茄尼醇含量高的产区作为原料供应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尼醇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烟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UV法测定不同产地烟叶中茄尼醇的含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先平 陈军辉 +3 位作者 李磊 殷月芬 王小如 黎先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156-159,共4页
建立烟叶中茄尼醇含量测定的最佳HPLC分析方法,并对5个不同产地烟叶的茄尼醇含量进行测定,以观察产地对烟叶中茄尼醇含量的影响。烟叶样品进行皂化及超声提取处理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测定。HPLC测定条件:Hypers... 建立烟叶中茄尼醇含量测定的最佳HPLC分析方法,并对5个不同产地烟叶的茄尼醇含量进行测定,以观察产地对烟叶中茄尼醇含量的影响。烟叶样品进行皂化及超声提取处理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测定。HPLC测定条件:Hypersil C4(4.6mm×150mm)柱,流动相为乙腈和水(90:10),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202nm。在选定的最佳色谱条件下,茄尼醇在3.65ng~4672ng的进样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1),检出限(S/N=3)为1.83n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7%(RSD=3.4%);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烟叶中茄尼醇含量差异明显。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烟叶中茄尼醇含量的检测方法及用于茄尼醇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茄尼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3种二苯乙烯类激素残留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凤美 王培峰 +2 位作者 汤志旭 牛增元 陈军辉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7期1-5,共5页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二苯乙烯类激素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和双烯雌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法。样品均质后,采用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叔丁基甲基醚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UPLC-MS/MS多反...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二苯乙烯类激素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和双烯雌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法。样品均质后,采用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叔丁基甲基醚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对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和双烯雌酚的检出限均为0.1μg/kg,定量限均为0.5μg/kg;在1.0、1.5、2.0μg/kg三个浓度添加水平,总体平均回收率为75.8%-110.0%,总体相对标准偏差为3.3%-13.2%。本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相关法规要求,可用于各种动物源性食品中二苯乙烯类激素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和双烯雌酚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类 动物源性食品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
16
作者 杨建勃 陈军辉 +4 位作者 何秀平 王九明 辛明 孙霞 王保栋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8-562,共15页
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是指示海洋环境中陆源有机碳来源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因此,开发检测海洋沉积物中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的简便方法,对研究海洋有机碳的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固相萃取(SPE)和超高... 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是指示海洋环境中陆源有机碳来源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因此,开发检测海洋沉积物中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的简便方法,对研究海洋有机碳的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固相萃取(SPE)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HPLC-TOF/MS),建立了一种同步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11种)的方法。首先对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氧化铜氧化碱分解和SPE净化处理,再采用填料粒径为1.8μm的反相C18柱进行分离,电喷雾TOF/MS全扫描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木质素的11种主要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在20min内分离良好;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0%),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9,加标回收率在86.8%~93.2%之间。应用该方法对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进行测定,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1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率均为100%;相关诊断比值:肉桂基酚系列单体总量与香草基酚系列单体总量的比值C/V在0.18~0.81之间,均值为0.38;丁香基酚系列单体总量与香草基酚系列单体总量的比值S/V在0.18~0.45之间,均值为0.26;对羟基酚系列单体中酮的量与对羟基酚系列单体总量的比值PON/P在0.01~0.07之间,均值为0.03;P系列单体总量与V和S系列单体总量之和的比值P/(V+S)在0.55~3.77之间,均值为1.44;V系列中酸类单体与醛类单体的比值(Ad/Al)v在0.12~1.07之间,均值为0.49;S系列单体中酸类单体与醛类单体的比值(Ad/Al)_(s)在0.15~1.26之间,均值为1.02。表明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木质素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草本组织,并且具有中等或偏高程度的降解,但仍有少量新鲜植物有机质。本研究也表明UHPLC-TOF/MS是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木质素分解产物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方法,能对沉积物中木质素含量和有机质来源进行有效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法 木质素 酚类化合物 有机碳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