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海燕 辛永宁 +3 位作者 姜曼 金文文 姜相君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48-953,共6页
近年来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生率的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成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而在我国是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但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因NAFLD的发生和演进病程长,且从... 近年来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生率的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成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而在我国是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但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因NAFLD的发生和演进病程长,且从人体获取肝组织进行研究或药物试验等受伦理限制,因此NAFLD动物模型在本病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综述了具备与NAFLD患者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的动物模型,并比较其建模原理及优缺点。为深入研究NAFLD发病机制,筛选防治药物等提供了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rs780094(C>T)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全勇 许新 +5 位作者 李江文 姜曼 林中华 初蕾蕾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rs780094(C>T)位点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对160例NAFLD患者和172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采用PCR及基因型检测方法对变异位...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rs780094(C>T)位点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对160例NAFLD患者和172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采用PCR及基因型检测方法对变异位点进行基因检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rs780094位点多态性与NAFLD发生的相对风险度。结果两组间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068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混杂因素校正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CC纯合子携带者相比,携带等位基因T的TT+CT基因型未增加NAFLD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GCKR基因rs780094 T等位基因未增加患NAFLD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和餐后甘油三酯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立震 姜曼 +2 位作者 姜平 辛永宁 宣世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9-1020,共2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个严重危害我国公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1]。CVD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逐步增加,于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CVD的发病风险变得至关重要,然而CVD风险不断增加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2-3]认为CVD...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个严重危害我国公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1]。CVD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逐步增加,于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CVD的发病风险变得至关重要,然而CVD风险不断增加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2-3]认为CV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及吸烟饮酒等。当前CVD的标准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旨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胆固醇和血压等,均不能使高危人群的CVD风险"正常化"[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疾病风险 餐后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预测 空腹 社会经济负担 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健 姜曼 +1 位作者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229-1232,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一方面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可以通过未折叠氮蛋白反应(URP)促进NAFLD的形成及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另一方面探讨NAFLD的脂质环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一方面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可以通过未折叠氮蛋白反应(URP)促进NAFLD的形成及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另一方面探讨NAFLD的脂质环境,尤其是脂肪酸,又可诱发ERS的发生。从而指出ERS相关信号转导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应激 脂肪肝 未折叠蛋白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许新 纪莉莎 +3 位作者 芦琳琳 陈丽丽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82-385,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用药种类和不合理用药的日益增多,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率及病死率日益增高。DILI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药物的直接肝毒性作用、免疫介导性的肝损伤、线粒体损伤、胆道损伤等方面。探讨及了解其发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DILI... 近年来,随着用药种类和不合理用药的日益增多,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病率及病死率日益增高。DILI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药物的直接肝毒性作用、免疫介导性的肝损伤、线粒体损伤、胆道损伤等方面。探讨及了解其发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DILI尤为重要。综述了DILI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血清病毒学指标检测在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谷九莲 刘守胜 +3 位作者 李昌飞 肖剑寒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2-1307,共6页
HBV的检测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临床研究发现一些乙型肝炎患者即使血清HBV DNA和HBs Ag检测阴性,病情仍会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所以迫切需要提高HBV检测的灵敏度,并发展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志物。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 HBV的检测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临床研究发现一些乙型肝炎患者即使血清HBV DNA和HBs Ag检测阴性,病情仍会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所以迫切需要提高HBV检测的灵敏度,并发展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志物。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血清学和血清病毒学指标在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人群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主要总结了血清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HBs Ag、HBV RNA及血清HBcr Ag等在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认为临床医生应结合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上述各项指标的检测水平与变化以指导该类人群的临床管理,最终达到治愈乙型肝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毒载量 血液学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C-Ⅲ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丁丁 辛永宁 +1 位作者 徐静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载脂蛋白C-Ⅲ(APOC-Ⅲ)通过抑制脂蛋白酶而调节体内脂质代谢。APOC-Ⅲ基因的多态性变化会影响APOC-Ⅲ蛋白的表达与功能,引起体内脂质代谢的改变。研究比较深入的APOC-Ⅲ基因多态性位点是位于3'端非编码区的3238C>G(即SstI多态性)... 载脂蛋白C-Ⅲ(APOC-Ⅲ)通过抑制脂蛋白酶而调节体内脂质代谢。APOC-Ⅲ基因的多态性变化会影响APOC-Ⅲ蛋白的表达与功能,引起体内脂质代谢的改变。研究比较深入的APOC-Ⅲ基因多态性位点是位于3'端非编码区的3238C>G(即SstI多态性),位于启动子区胰岛素反应元件上的-482C>T和-455T>C,它们与代谢综合征(MS)、冠心病(CA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密切相关。本综述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工作发现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C-Ⅲ 基因多态性 代谢综合征 冠心病 脂肪肝 非酒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rs3856806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新 姜曼 +5 位作者 李江文 董全勇 林中华 初蕾蕾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9例经B超证实为NAFLD患者和184例对照组健康者的血液标本,应用多重高温连接酶...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9例经B超证实为NAFLD患者和184例对照组健康者的血液标本,应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 MLDR)检测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基因型。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NAFLD组体质量、腰围、臀围、ALT、AST、GGT、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NAFLD组与对照组两者rs3856806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等位基因T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等位基因C的1.068倍(OR=1.068,95%CI:0.748~1.525,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CC携带者相比,TT的基因型携带者的NAFLD发生风险高(OR=1.077,95%CI:0.706~1.643,P〉0.05)。结论 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多态性与NAFL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rs3772622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洋 姜曼 +3 位作者 陈立震 杜水仙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rs3772622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及该位点与patatin样磷酯酶域(PNPLA3)rs738409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经临床B超诊断为NAFL...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rs3772622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及该位点与patatin样磷酯酶域(PNPLA3)rs738409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经临床B超诊断为NAFLD的患者241例及正常对照人群205例,采用PCR及基因型检测方法对AGTR1 rs3772622位点和PNPLA3 rs738409位点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检测两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各项临床数据资料生化结果。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GTR1 rs3772622及PNPLA3 rs738409突变基因型罹患NAFLD的风险,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研究两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AGTR1 rs377262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NAFLD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野生型,AGTR1 rs3772622位点突变型并未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P〉0.05),PNPLA3 rs738409突变型人群患NAFLD的风险是野生型的2.09倍[OR=2.09,95%可信区间(95%CI):1.35~3.23,P=0.001]。AGTR1 rs3772622位点与PNPLA3 rs738409位点联合作用使NAFLD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3.60,95%CI:1.50~6.23,P〈0.001)。两突变基因双携带者与PNPLA3 rs738409单突变基因携带者生化指标的比较发现ALT、AST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人群中AGTR1 rs3772622位点多态性对NAFLD的发生发展无关。但其位点突变可增加PNPLA3rs738409位点突变患者罹患NAFL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 patatin样磷酯酶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TM6SF2特异性敲除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杰 马学峰 +4 位作者 王艺奋 王孟轲 庄立琨 刘守胜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12-2616,共5页
目的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 目的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16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等一般情况,空腹血糖、胰岛素等糖代谢相关指标,以及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等脂代谢相关的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肝质量[(2.235±0.175)g vs(1.258±0.106)g,t=4.789,P<0.01]和肝指数(4.970%±0.298%vs 3.210%±0.094%,t=5.630,P<0.01)明显高于对照小鼠。同时,肝细胞TM6SF2基因缺失也会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ALT水平异常[(62.517±1.526)U/L vs(25.991±5.947)U/L,t=5.949,P<0.01]。相较于对照组,在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敲除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37.203±0.836)mIU/L vs(34.835±0.426)mIU/L,t=2.520,P=0.025;(41.093±1.226)mIU/L vs(35.817±0.500)mIU/L,t=3.985,P=0.007],其他与糖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肝脏内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3.969±0.978)mg/g vs(18.229±1.633)mg/g,t=3.015,P=0.024]。结论肝细胞特异性敲除TM6SF2可加重NAFLD小鼠肝脏脂质蓄积和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TM6SF2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
11
作者 金文文 辛永宁 +5 位作者 董全江 钊守凤 于新娟 姜曼 徐静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青岛地区HBV核心启动子基因序列的突变特征,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收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各60例,然后从中提取HBV 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纯...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青岛地区HBV核心启动子基因序列的突变特征,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收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各60例,然后从中提取HBV 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纯化、克隆后测序,根据S基因区的编码序列确定患者的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别将HBV核心启动子区的各序列结果与GeneBank中的HBV标准株做对比,用DNAMAN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突变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标本,HBV株均为B或C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主,其中,HBV组的C基因型所占比率为83.33%,HCC组为90.00%(χ2=0.65,P=0.42);血清型均为adw2或adrq+。HBV基因组核心启动子区常见的点突变为C1653T、T1753V、C1754T及A1762T/G1764A,发生率分别为42.73%、86.36%、71.82%、38.18%。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肝癌患者中发生率比较高的突变位点为C1653T(78.85%,χ2=52.58,P<0.001)及A1762T/G1764A(73.08%,χ2=50.88,P<0.001)。结论山东青岛地区HBV基因组常见为B、C基因型,其中以C型为主;核心启动子区突变发生率高,其中,T1753V与HCC发生无关,C1653T、A1762T和G1764A位点无论单独或是联合突变均与HCC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肿瘤 基因 病毒 点突变 转录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遗传易感性
12
作者 袁晨 程钰婷 +3 位作者 姜曼 芦琳琳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55-1058,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作为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遗传因素在NAFL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认识NAFLD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探求NAFLD新的临床治疗靶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作为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遗传因素在NAFL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认识NAFLD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探求NAFLD新的临床治疗靶点,归纳和整理了近年来与NAFLD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特别是对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的基因,包括含patatin样磷酯酶域3、瘦素受体、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疾病遗传易感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阻断HBV DNA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孙维会 初蕾蕾 +5 位作者 柳维林 郝岸华 马磊 万强 任蓉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96-599,共4页
目的评价妊娠早期(12周)应用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12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80例,病毒载量均超过1×107拷贝/ml。按患者意愿分治疗组(替比夫定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 目的评价妊娠早期(12周)应用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12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80例,病毒载量均超过1×107拷贝/ml。按患者意愿分治疗组(替比夫定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替比夫定服用至产后12周;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只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与乙型肝炎疫苗20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 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两组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行t(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至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ALT水平明显下降。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于治疗2周后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替比夫定组服药至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DNA水平明显降低(t=29.15、40.06,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替比夫定组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 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替比夫定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替比夫定组母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孕妇外周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替比夫定 妊娠 疾病传播 垂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佰全 姜曼 +3 位作者 辛永宁 姜相君 刘振胜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57-459,共3页
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是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环节和必经阶段。阐述了Hedgehog(Hh)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 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是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环节和必经阶段。阐述了Hedgehog(Hh)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程中肝细胞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群体研究,表明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推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进展。对Hh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可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脂肪肝 猬蛋白质类 信号传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的表达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昊刚 辛永宁 +3 位作者 姜曼 张丁丁 姜相君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PI4KA)表达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青岛市立医院就诊的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 DNA的载量,根据其HBV DNA载量的高低,分为3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PI4KA)表达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青岛市立医院就诊的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 DNA的载量,根据其HBV DNA载量的高低,分为3组,每组60例: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7拷贝/ml)、中病毒载量组(1×105拷贝/ml≤HBV DNA≤1×107拷贝/ml)及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5拷贝/ml),同时以60名健康人作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清中的PI4KA的浓度。多组间血清HBV DNA定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I4KA水平与HB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健康人血清PI4KA的浓度为(2.29±0.75)ng/ml;低、中、高病毒载量组血清PI4KA的浓度分别为(2.73±0.71)、(3.52±0.78)及(4.72±0.77)ng/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毒载量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血清PI4KA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958,P<0.01),并且不同病毒载量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PI4KA的浓度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758,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I4KA的浓度与HBV DNA载量密切相关,这一结果提示PI4KA可能在HBV DNA的复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毒载量 1-磷脂酰肌醇4-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水仙 芦琳琳 +4 位作者 辛永宁 刘洋 袁晨 谷九莲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缓解住院压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用药史、血常规、肝功能检查...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缓解住院压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用药史、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DILI分型、用药以及转归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进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191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4例,女77例,年龄11-84岁,平均(50.83±2.72)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4(4-41)d。患者年龄、ALT/ALP/TBil的最高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最低水平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88、0.247、0.172、0.487、0.120,P值均〈0.05);是否有基础肝病史、高血压病史、恶性肿瘤病史、结核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不同可疑致病药物的使用、DILI治疗方法的不同以及不同分型是DILI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肝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中药、解热镇痛药物、ALT/ALP/TBil的最高水平、PTA最低水平、DILI的治疗方法和不同分型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年龄、基础肝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中药、解热镇痛药物、ALT/ALP/TBil的最高水平与PTA最低水平、DILI的治疗方法和分型为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对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加以调控,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对减轻医疗卫生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和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振 刘守胜 +4 位作者 谭杰 孙宝凯 杜水仙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78-2483,共6页
目的测定瘦素(LEP)和脂联素(ADP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LEP、ADPN与NAFLD、CH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83例NAFLD患者(NAFLD组),86例NAFLD合并CHD患... 目的测定瘦素(LEP)和脂联素(ADP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LEP、ADPN与NAFLD、CH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83例NAFLD患者(NAFLD组),86例NAFLD合并CHD患者(合并CHD组)及6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中LEP及ADPN的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EP、ADPN及其他相关指标与NAFLD和NAFLD合并CHD的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EP及ADPN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NAFLD组血清中LE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ADPN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合并CHD组血清中LEP的水平显著高于NAFLD组(P <0.05),ADPN的水平显著低于NAFLD组(P <0.05);合并CHD组血清中LE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ADPN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BMI、FBG、TG、HDL、LEP、ADPN均与NAFLD的发病风险相关[OR(95%CI)分别为23.564 (2.696~205.919)、5.559(1.030~29.996)、7.740 (1.379~43.426)、0.072 (0.019~0.268)、17.549 (2.344~131.357)、0.182 (0.043~0.760),P值均<0.05],BMI、LEP、ADPN均与CHD的发病风险相关[OR(95%CI)分别为11.561(4.828~27.682)、19.804(2.476~158.402)、0.025(0.005~0.121),P值均<0.05]。在NAFLD组中,血清ADPN的水平与LDL呈正相关(r=0.251,P=0.022);在合并CHD组中血清中LEP的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241,P=0.025)。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和高瘦素血症不仅是NAFLD的危险因素,可能也会增加NAFLD患者发生CHD的风险,且LEP的表达异常与NAFLD发生CHD的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基于BMI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瘦素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生物样本库的建立与管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立震 张海英 +6 位作者 姜曼 牛同红 王健 耿宁 刘昊刚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及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和信息化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经B超及临床血液学检测诊断为NAFLD的1226例患者的全血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测定、血浆及全血基因组DNA提取,...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及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和信息化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经B超及临床血液学检测诊断为NAFLD的1226例患者的全血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测定、血浆及全血基因组DNA提取,并检测DNA的浓度和纯度,分别放至-80℃超低温冰箱储存备用,同时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用于NAFLD生物样本库的管理。结果 1226例NAFLD患者的全血标本,其中包括双生子标本83例及家系标本100例。血浆及DNA的提取成功率均为100%,并随机抽取100份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收集标本能够满足后续试验要求。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NAFLD生物样本库,拥有标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研究NAFLD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生物标本库 信息存储和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bbles同源蛋白1 rs295402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群 栾桂萍 +4 位作者 高慧 赵本田 杜水仙 刘守胜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0-1336,共7页
目的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1(TRIB1) rs295402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入... 目的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1(TRIB1) rs295402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入青岛市市立医院的146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155例CHD患者为CHD组,156例NAFLD合并CHD患者为合并组,175例健康对照人群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和TRIB1 rs2954029基因型测定。应用χ^2检验分析样本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组与NAFLD组相比,rs2954029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CHD组与对照组中,rs2954029 AT+AA携带者与TT携带者相比,发病风险未增加(OR=1.496,95%CI:0.947~2.363,P=0.084);合并组与NAFLD组中,rs2954029 AT+AA携带者与TT携带者相比,发病风险未增加(OR=1.361,95%CI:0.832~2.227,P=0.219);校正性别、年龄和BMI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在全部人群、NAFLD组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间各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在CHD组和合并组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G水平高于非携带者(Z值分别为-1.986、2.521,P值均<0.05);在对照组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C水平高于非携带者(Z=-2.653,P <0.05)。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TRIB1 rs2954029单核苷酸多态性未增加NAFLD患者发生CH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同红 张梅 +2 位作者 姜曼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47-951,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世界范围的患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相关基因研究对完善其发病机制,补充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NAFLD在不同种族分布上的不均说明基因对其产生巨大作用。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3(PNPLA3)及载脂蛋白CⅢ(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世界范围的患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相关基因研究对完善其发病机制,补充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NAFLD在不同种族分布上的不均说明基因对其产生巨大作用。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3(PNPLA3)及载脂蛋白CⅢ(APOCⅢ)基因在调节体内脂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对NAFLD目前研究较深入的PNPLA3变异基因(rs738409[G],编码I148M),以及APOCⅢ启动子区胰岛素反应元件上的-455T>C(rs2854116)和-482C>T(rs285417)基因多态性与NAFLD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认为PNPLA3可以作为NAFLD发病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关于APOCⅢ的研究国外意见各不相同,而国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今后进一步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