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度5500mPas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琼琼 刘国军 +1 位作者 臧新杰 王秀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3-817,共5页
背景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眼科诊疗过程中的难题,对硅油眼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时IOL度数的计算造成困难。一些大型医院常采用光学测量仪IOLMaster实现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但... 背景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眼科诊疗过程中的难题,对硅油眼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时IOL度数的计算造成困难。一些大型医院常采用光学测量仪IOLMaster实现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但其对屈光介质严重混浊的病例仍无法进行测量。曾有研究者采用超声改良法或眼轴分段测量法进行估算,但其研究结果可能由于硅油黏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目的探讨超声对黏度5500mPas硅油填充眼生物学测量的计算方法,为超声法对不同黏度硅油填充眼进行生物学测量提供方法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型超声仪于37℃下对高度分别为20、24和28mm的平衡盐溶液进行测量,并与黏度5500mPas硅油的相应测量高度进行比较,以得到计算硅油眼实际眼轴长度(AL)的公式。收集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接受黏度为5500mPas硅油填充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疾病患者30例32眼,按实际AL分为AL〈26mm组(16例18眼)和AL≥26mm组(14例14眼),分别于硅油取出术前1d行B型超声、IOLMaster测量AL,并于术后3个月用A型超声及B型超声测量AL。对不同方法测量的AL值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受检眼玻璃体腔长度和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B型超声波在黏度5500mPas硅油中的传播速度为1023m/s,超声波在硅油眼与正常玻璃体腔中测算AL的校正系数为0.668,校正AL=角膜顶点至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距离+0.668×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至黄斑距离。AL〈26mm组和AL≥26mm组受检眼用术前B型超声校正公式法、IOLMaster测量法、术后A型超声测量法和术后B型超声测量法测量的AL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08,P=0.955;F=0.011,P=0.998);硅油取出术前,B型超声校正公式法测量的AL值与IOLMaster测量法、术后B型超声测量法和术后A型超声测量法问测得的AL值均呈明显正相关(AL〈26mm组:r=0.876、0.921、0.809,均P〈0.01;AL≥26mm组:r=0.943、0.956、0.955,均P〈0.01)。硅油取出术前1d,B型超声测量的玻璃体腔长度校正值为(20.78±2.13)mm,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测量的玻璃体腔实际长度为(20.89±2.16)m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5,P=0.219)。受检眼中16眼行IOL植入术后平均屈光度为(-1.25±1.69)D,与术前保留的(-1.50±0.0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284)。结论B型超声法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准确、简便,用于临床的可行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方法 眼/超声测量 人工晶状体 硅油/治疗 黏度 眼轴长度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对光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姜文静 张丽娜 +1 位作者 于晓 牛膺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6-823,共8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光损伤模型是多种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研究工具,光诱导RPE细胞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凋亡及炎症反应,但是内质网应激(ERS)反应是否参与其病理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少有报道。目的探讨ERS对光损伤诱导的人...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光损伤模型是多种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研究工具,光诱导RPE细胞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凋亡及炎症反应,但是内质网应激(ERS)反应是否参与其病理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少有报道。目的探讨ERS对光损伤诱导的人RPE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光照3、6、12和24h组,各光照组在培养箱内以(2000±500)lx的白色荧光灯光照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细胞在暗环境中培养且不给予光照射,筛选实验最适光照时间。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光照组(光照12h)和苯基丁酸(4-PBA)预处理+光照组,4-PBA预处理+光照组先用ERS抑制剂4-PBA培养细胞30min,然后光照细胞12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人RPE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RPE细胞中ERS标志物活化转录因子-6(ATF-6)、C/增强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细胞凋亡标志物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光照后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改变,边界不清,细胞质脱颗粒,细胞碎片增多,且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光照时间的延长,人RPE细胞内ROS含量逐渐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3.00、119.30,均P〈0.01)。ELISA法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照后6h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12h达峰。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照后人RPE细胞中ATF-6、CHOP和caspase.1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于光照后12h达峰或升高,故选择光照12h为最适光照时间作为后续研究。4-PBA预处理+光照组细胞中ATF-6、CHOP和caspase-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光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1.69、473.88、308.45,均P〈0.01);ATF-6、CHOP和caspase-1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光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86、57.93、106.59,均P〈0.01);细胞凋亡率、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光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64、245.47、101.ol,均P〈0.01)。结论(2000±500)lx的光照可诱导人RPE细胞内ROS增加,并激活细胞的ERS反应,导致RPE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ERS抑制剂4-PBA可抑制光损伤导致的ERS反应,进而降低RPE细胞凋亡率并抑制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光/不良作用 内质网/异常 眼色素上皮细胞/异常状态 细胞系 凋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损伤后Caspase-3在RPE的表达及EPO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文静 牛膺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3-444,共2页
众所周知,适量的光线对视觉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相反,如果光线的强度、光照的时间等超过了视网膜的承受力,那么将会造成视网膜的光损伤。光损伤后视网膜成分的丢失可能涉及凋亡,而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视网膜 色素上皮 光损伤 CASPASE-3 红细胞生成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光损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文静 赵颖 牛膺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眼科光学诊疗器械和显微手术应用的增多,各种器械的光源所导致的视网膜损伤等问题倍受关注,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可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目的研究小鼠光损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背景近年来,随着眼科光学诊疗器械和显微手术应用的增多,各种器械的光源所导致的视网膜损伤等问题倍受关注,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可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目的研究小鼠光损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的变化,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52只SPF级BALB/c小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单纯光照组24只和EPO预处理组24只,后两组小鼠在自制光照箱内用6000lx弥散白光照射4h以建立光损伤动物模型。单纯光照组接受6000lx白光照射4h,EPO预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rhEPO5000U/kg(商品单位)后,接受6000lx白光照射4h。光照后6、12、36、72、96h和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RPE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单纯光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出现早且明显,光照后RPE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结构紊乱,且随着光照后时间的延长,形态异常的细胞数增加,但EPO预处理组在光照后7d未发现类似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正常BALB/c小鼠RPE层MMP-2低表达,单纯光照36h后,RPE层可观察到大量MMP-2阳性表达细胞,但同一时间点EPO预处理组阳性表达量(A值)明显下降。3个组和不同时间点MMP-2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68,P=0.04;F时间=9.13,P=0.00)。MMP-9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正常RPE层中未见MMP-9的阳性表达,单纯光照6h后,MMP-9开始表达,12h时达高峰并维持高表达状态,96h后表达量开始下降;EPO预处理组MMP-9表达趋势同单纯光照组,但各时间点MMP-9的表达量均较单纯光照组减少。3个组和不同时间点MMP-9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61,P=0.04;F时间=16.91,P=0.00)。结论MMP-2、MMP-9在视网膜光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测EPO可能通过抑制MMP-2、MMP-9的表达发挥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光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