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肝胰腺和肠道微生物特征分析
1
作者 于晓清 王友红 +10 位作者 毕祎家 王晓璐 王淑娴 盖春蕾 许拉 叶海斌 李莉 刁菁 刘心田 刘洪军 樊英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62-372,共11页
为阐述在不同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非洲群体)(Penaeus monodon)肝胰腺和肠道微生物的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Biolog ECO技术探讨了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肝胰腺、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肠道微生物代谢活性。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 为阐述在不同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非洲群体)(Penaeus monodon)肝胰腺和肠道微生物的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Biolog ECO技术探讨了高位池和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肝胰腺、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肠道微生物代谢活性。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高位池养殖模式下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显著高于工厂化养殖模式,且同类样本距离较近,体现了不同模式对虾样品中物种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不同样品中的细菌门类及相对丰度结果显示,对虾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工厂化养殖模式中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高位池养殖模式中相对丰度最高的是红杆菌属(Rhod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基于Unifrac距离的生态聚集分析结果显示,生态聚集过程应该与环境特征和养殖策略有直接的关系。肠道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72 h前微生物整体代谢活性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随后变缓并逐渐趋于平稳;不同养殖模式下斑节对虾肠道微生物代谢碳源种类和活性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肝胰腺 肠道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代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形态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群体判别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孔晓 王英俊 +4 位作者 吴莹莹 刘童 宋爱环 唐学玺 刘洪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3,共10页
为探究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群体间的判别问题,共采集中国黄、渤海近岸海域7个野生群体(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秦皇岛、大连、丹东)和1个养殖群体(威海)的大泷六线鱼共183尾,利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分析对... 为探究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群体间的判别问题,共采集中国黄、渤海近岸海域7个野生群体(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秦皇岛、大连、丹东)和1个养殖群体(威海)的大泷六线鱼共183尾,利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分析对不同群体耳石形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典型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形态测量法选择8个参数值用于判别分析,傅里叶分析法选择12个系数(elliptic Fourier descriptors,EFDs)用于判别分析,综合判别成功率为79.2%。聚类分析显示,威海养殖群体在最外层,与野生群体距离较远,与判别散点图结果一致。丹东、青岛野生群体自成一支,与其他群体距离较远,可被认定为独立的生态群体,推测环境因素是导致不同群体间耳石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形态 大泷六线鱼 群体判别 傅里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大型褐藻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红艳 李晓 +4 位作者 王颖 刘天红 纪蕾 孙元芹 姜晓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22-227,共6页
为评价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海洋巨藻(Durvillaea potatorum)和边花昆布(Ecklonia radiata) 3种大型褐藻的营养价值,深入挖掘其加工利用潜力,对3种褐藻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碘、褐藻胶及甘露醇含量进行... 为评价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海洋巨藻(Durvillaea potatorum)和边花昆布(Ecklonia radiata) 3种大型褐藻的营养价值,深入挖掘其加工利用潜力,对3种褐藻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碘、褐藻胶及甘露醇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3种均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褐藻,海洋巨藻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边花昆布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分别高达34.53%和47.64%(质量分数);3种褐藻均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第1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巨藻和边花昆布的氨基酸组成较为均衡合理,海洋巨藻的氨基酸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较低,氨基酸组成相对不够均衡;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较高;3种褐藻均富含Na、K、Ca、Fe、Zn等无机元素,其中边花昆布Ca含量高达37.99 mg/g;碘、褐藻胶及甘露醇含量较高,其中海洋巨藻的褐藻胶质量分数为52.20%。3种褐藻在海藻化工和营养保健食品开发方面均具有较大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藻 海洋巨藻 边花昆布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元芹 李晓 +4 位作者 王颖 李红艳 刘天红 李翘楚 郑永允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回顾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该领域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现状,概述了沿海主要海洋生... 随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回顾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该领域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现状,概述了沿海主要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地区的发展规划与态势,建议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刺激高新技术向产业倾斜、构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以及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期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具有良好资源基础,在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创新研发能力提升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药物 海洋保健食品 集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海洋保健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艳 孙元芹 +4 位作者 刘天红 王颖 纪蕾 李晓 姜晓东 《渔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为了研究山东省海洋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国产保健食品数据库的资料,对山东省已批准的海洋保健食品的功能分布、原料来源及剂型种类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山东省海洋保健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为了研究山东省海洋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国产保健食品数据库的资料,对山东省已批准的海洋保健食品的功能分布、原料来源及剂型种类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山东省海洋保健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健食品 山东省 统计分析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P-37和氟苯尼考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肠道形态、消化酶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德青 于晓清 +7 位作者 季相山 李莉 王友红 王晓璐 许拉 盖春蕾 樊英 叶海斌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分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37和氟苯尼考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肠道形态的影响,在水温(14±1)℃条件下,将体质量为(32.23±9.38)g的许氏平鲉饲养在约5 m^(3)的循环水圆桶中45 d,分别投喂4种饲料:... 为分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37和氟苯尼考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肠道形态的影响,在水温(14±1)℃条件下,将体质量为(32.23±9.38)g的许氏平鲉饲养在约5 m^(3)的循环水圆桶中45 d,分别投喂4种饲料:喷洒去离子水的基础饲料(对照组C0);前30 d投喂喷洒1×10^(7)CFU/g植物乳杆菌的饲料,后15 d投喂对照饲料(植物乳杆菌组,P1);前30 d投喂喷洒20 mg/L氟苯尼考的饲料,后15 d投喂对照饲料(氟苯尼考组,F1);前15 d投喂喷洒氟苯尼考的饲料,中间15 d投喂喷洒植物乳杆菌的饲料,最后15 d投喂对照饲料(植物乳杆菌和氟苯尼考组,G1)。在第30 d和第45 d解剖许氏平鲉的肠道,通过HE染色和Image J软件分析肠道形态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血清中α-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10^(7)CFU/g植物乳杆菌和20 mg/L的氟苯尼考可以改善肠道结构,显著提高肠道绒毛长度、肌层厚度、隐窝深度(P<0.05);1×10^(7)CFU/g植物乳杆菌LP-37可以显著提高许氏平鲉血清中α-淀粉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20 mg/L的氟苯尼考可以显著提高许氏平鲉血清α-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脂肪酶活性(P<0.05);组合使用1×10^(7)CFU/g植物乳杆菌LP-37和20 mg/L氟苯尼考可以显著提高许氏平鲉血清α-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脂肪酶、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LP-37和氟苯尼考均可以改善许氏平鲉肠道结构,调节许氏平鲉消化酶和免疫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肠道形态 消化酶 免疫酶 植物乳杆菌 氟苯尼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和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代谢能力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麻丹萍 王晓璐 +5 位作者 王友红 于晓清 樊英 盖春蕾 许拉 侯富晟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81-389,共9页
为研究益生菌和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代谢能力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2.0±0.2)g的2250尾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50尾,其中对照组无添加,试验组1添加多肽+... 为研究益生菌和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代谢能力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2.0±0.2)g的2250尾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50尾,其中对照组无添加,试验组1添加多肽+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试验组2添加大蒜提取物+肉桂提取物+菊苣提取物+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3 g/kg基础饲料。30 d养殖周期结束后,通过分析对虾的生长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代谢酶活性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分析复方制剂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复方制剂均可提高对虾的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P<0.05),且试验组2效果更好;试验组1对虾肌肉粗脂肪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强,其中试验组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较对照组有所降低;试验组对虾血清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试验组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对虾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己糖激酶(HK)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复方制剂均可改善对虾肠道组织结构,降低绒毛层脱落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工厂化养殖基础饲料中添加3 g/kg复方制剂2(大蒜提取物+肉桂提取物+菊苣提取物+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和代谢能力,优化肠道组织结构,综合提高对虾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中草药 益生菌 非特异性免疫 营养代谢 肠道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胁迫下凡纳滨对虾体内虾青素在着色与抗氧化的资源权衡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梦煊 王宝杰 +3 位作者 刘梅 蒋克勇 仲晨 王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42,共11页
工厂化养殖中产生的环境压力,会导致对虾应激反应的发生以及体色的减弱。为了探究胁迫下对虾体内虾青素的消耗规律以及对虾的着色与抗氧化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通过虾青素强化后盐度胁迫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与强化前相比,虾青素... 工厂化养殖中产生的环境压力,会导致对虾应激反应的发生以及体色的减弱。为了探究胁迫下对虾体内虾青素的消耗规律以及对虾的着色与抗氧化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通过虾青素强化后盐度胁迫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与强化前相比,虾青素强化后植物源(夏侧金盏花)虾青素(d-AST)、合成虾青素(p-AST)处理的对虾肝胰腺中虾青素含量分别增加48.0%和17.5%;虾壳中分别增加42.8%和45.2%。富含酯化型虾青素的d-AST在肝胰腺中具有更高的沉积量;而由游离虾青素组成的p-AST在虾壳中具有更高的沉积量,不同形式的虾青素在不同组织中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偏好性。两个处理组对虾的体色明显增强。与盐度胁迫前相比,胁迫后d-AST、p-AST肝胰腺中虾青素含量分别减少了15.1%和5.7%,对照组(Ctrl)含量无变化;虾壳中分别减少了17.8%、52.9%和14.3%,各组对虾的体色均显著减弱。胁迫24 h检测到编码虾青素转运蛋白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βGBP-HDL)基因的显著上调表达,可能与虾壳中虾青素的减少有关。随着胁迫的进行,与对照组相比,两个处理组的抗氧化基因均呈现上调表达的趋势;各组抗氧化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d-AST、p-AST分别为对照组的1.35和1.30倍。据此,作者推测对虾体内的虾青素是按照资源权衡的原则在着色和抗氧化功能中进行分配的,在遭受环境胁迫时,对虾会优先将用于着色部分的虾青素(虾壳中)转运至肝胰腺中参与抗氧化,进而表现为体色的减弱和抗氧化能力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虾青素 体色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蚕鲜味多肽复合酶解工艺优化及其风味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天红 纪蕾 +6 位作者 于晓清 王琪 王颖 姜晓东 李红艳 孙元芹 李晓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7-865,共9页
为了有效利用沙蚕生物资源提高其附加值,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种表征方法,进行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es aibuhitensis)(体质量为300~400尾/kg)鲜味多肽最佳复合酶解工艺和产物的风味表征研究,经陶瓷膜和超滤膜过滤、冻干后制备具有明显鲜... 为了有效利用沙蚕生物资源提高其附加值,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种表征方法,进行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es aibuhitensis)(体质量为300~400尾/kg)鲜味多肽最佳复合酶解工艺和产物的风味表征研究,经陶瓷膜和超滤膜过滤、冻干后制备具有明显鲜香味的鲜味肽。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和动物蛋白酶可作为制备沙蚕鲜味肽的最佳用酶;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风味蛋白酶和动物蛋白酶复合酶质量比为2∶1、料液比为1∶1(g∶mL)、pH为6.5、加酶量为600 U/g、酶解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得到沙蚕鲜味多肽水解度为32.64%,感官评分为8.73;电子舌检测显示,该多肽具有明显的鲜味;游离氨基酸分析显示,该多肽中鲜味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2.76%,且含有13种功能性氨基酸;气味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该多肽气味优于传统调味酱油粉。研究表明,经优化酶解工艺制备的沙蚕酶解多肽产物具有明显的鲜味和芳香气味,可用于开发功能性海鲜呈味基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蚕 酶解 鲜味多肽 风味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添加水平对刺参生长性能、免疫及肠道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 王颖 +5 位作者 姜晓东 李红艳 纪蕾 刘天红 孙元芹 刘洪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53-186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肽添加水平对刺参生长性能、免疫及肠道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头刺参[体重(34.40±0.23)g)],根据不同多肽添加水平(0、5%、10%、15%、20%),分为5组(D1、D2、D3、D4、D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刺参...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肽添加水平对刺参生长性能、免疫及肠道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头刺参[体重(34.40±0.23)g)],根据不同多肽添加水平(0、5%、10%、15%、20%),分为5组(D1、D2、D3、D4、D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刺参,探讨多肽对生长性能及肠道功能基因(腱生蛋白、胶原蛋白α2、整合素αV、整合素βL、p105、p50、rel和lys)表达的影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D4组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较D1组提高了136%,摄食率(IR)低于其他各组(P>0.05),较D1组降低了25%。体腔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着多肽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D2、D3、D4组腱生胶原蛋白、胶原蛋白α2、整合素αV、整合素βL基因在刺参肠道内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D1组(P<0.05),在D4组达到表达高峰。p105、p50、lys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着多肽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持续升高趋势。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15%多肽能显著提高刺参的SGR,降低饵料FR,同时上调刺参肠道内生长类基因(腱生蛋白、胶原蛋白α2、整合素αV和整合素βL)的表达以及免疫类基因(p105、p50和lys)的表达,从而促进刺参生长,提高刺参自身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刺参 生长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