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市蓝莓低温伤害统计及预警指标构建
1
作者 饶莉娟 陈清峰 胡博 《北方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目的】探究山东省青岛市蓝莓各物候期低温伤害发生规律,构建低温伤害预警等级指标,助力蓝莓生产提质、增效。【方法】通过2001—2020年黄岛国家气象站温度数据和2019—2020年黄岛区张家楼镇蓝莓园自动气象站冷棚内、外温度数据拟合得... 【目的】探究山东省青岛市蓝莓各物候期低温伤害发生规律,构建低温伤害预警等级指标,助力蓝莓生产提质、增效。【方法】通过2001—2020年黄岛国家气象站温度数据和2019—2020年黄岛区张家楼镇蓝莓园自动气象站冷棚内、外温度数据拟合得到2001—2018年蓝莓园冷棚内、外日最低温度数据,统计分析蓝莓各物候期低温伤害发生规律及频次。依据2001—2020年各物候期日最低温度数据拟合得到日最低温度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分析特定温度下低温伤害累积受灾概率,综合耐受低温和受灾概率划分预警等级。【结果】2001—2020年青岛市蓝莓低温伤害主要发生在3—4月,冷棚蓝莓在3月中旬、露地蓝莓在4月中旬受灾概率最大,且均集中在花穗紧密期、粉红花芽期和初花期。冷棚蓝莓共出现56次温度低于相应物候期耐受低温情况,露地蓝莓仅有1次。冷棚蓝莓累积受灾概率大幅高于露地蓝莓,粉红花芽期冷棚蓝莓黄色、橙色、红色的累积受灾概率为62.32%、34.76%和15.11%,露地蓝莓为12.55%、4.20%和0.87%。【结论】明确了山东省青岛市蓝莓在关键生育期的低温伤害发生规律,并构建了黄色、橙色、红色三级低温伤害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物候期 低温伤害 预警指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倒春寒时空特征及气象指标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德萍 张凯静 +3 位作者 张璐 董海鹰 郭丽娜 刘学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3-1681,共9页
本文基于青岛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3—5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及农作物霜冻、低温冷害或冻害资料,依据GB/T 34816—2017《倒春寒气象指标》,统计研究出倒春寒气象指标及时空特征,为提高作物防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青岛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3—5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及农作物霜冻、低温冷害或冻害资料,依据GB/T 34816—2017《倒春寒气象指标》,统计研究出倒春寒气象指标及时空特征,为提高作物防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青岛地区倒春寒分轻度和中度两级,分别占67.3%和32.7%,无重度。倒春寒年均发生1.1站次,主要在4月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际或年代际变化主要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从西北部地区到东南沿海逐渐减少,即墨中度出现概率最大。进一步分析得知,倒春寒致灾概率为26.3%。通过灾情发生时气象条件分析得出致灾性倒春寒气象指标:轻度型最低气温降至0~5℃、过程平均气温偏低2~4℃,持续时间3~5 d;中度型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过程平均气温偏低4℃以上,持续时间6 d以上。从影响范围、发生时间和致灾性分析,青岛地区中度倒春寒范围大,为区域性发生,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中旬,可造成农作物冻害;轻度倒春寒影响范围较小,一般2站以下,出现时间略晚,4月中下旬概率较大,易造成霜冻或低温冷害。总之,春季冷空气入侵引发青岛地区倒春寒天气现象,其中26.3%为致灾性倒春寒,造成农业生产经济损失。值得重视的是轻度倒春寒,因其发生频率高于中度,且发生时段与本地主要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重叠,如小麦拔节—孕穗期、大部分果树开花期,需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气象指标 致灾概率 时空特征 发生时间 致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城阳区强降水极端气候阈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颖 吴蓓 +2 位作者 赵程程 李博 万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3期189-191,共3页
根据青岛市城阳区2008—2015年汛期(6—9月)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简单插值法、经验插值法、Z指数变换法、平方根变换法和立方根变换法等5种计算阈值的方法,比较分析得到适用于城阳区的阈值确定方法,并计算分析了精细化的城阳区极端降水阈... 根据青岛市城阳区2008—2015年汛期(6—9月)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简单插值法、经验插值法、Z指数变换法、平方根变换法和立方根变换法等5种计算阈值的方法,比较分析得到适用于城阳区的阈值确定方法,并计算分析了精细化的城阳区极端降水阈值。结果表明,5种方法中,Z指数变换法更适于城阳区实际情况;城阳区极端降水阈值的分布大致呈南部阈值偏大、中部阈值偏小、北部的棘洪滩阈值也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水量 极端降水 阈值 分布特征 青岛市城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极端强降水阈值及其分布特征
4
作者 孙颖 邓运超 +1 位作者 万静 刘明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105-107,127,共4页
根据青岛市2006—2017年4—10月小时降水资料,采用5种计算极端强降水阈值的方法比较分析,得到适用于青岛地区极端强降水阈值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Z指数转换法效果最佳。计算青岛地区95%、98%和99%百分位小时极端强降水阈值,发现在青岛... 根据青岛市2006—2017年4—10月小时降水资料,采用5种计算极端强降水阈值的方法比较分析,得到适用于青岛地区极端强降水阈值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Z指数转换法效果最佳。计算青岛地区95%、98%和99%百分位小时极端强降水阈值,发现在青岛平度北部和南部、莱西北部、崂山山前、黄岛南部沿海存在大值区,结合小时历史降雨量极值分布图,综合分析得到3处强降水重点关注区域,分别为青岛北部、崂山山前、黄岛南部沿海可以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阈值 分布特征 山东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气候变化对动物物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郭飞燕 綦东菊 +1 位作者 周斌 薛允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73,共12页
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 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的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的推迟;蟋蟀和青蛙的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的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的变化不敏感;风速的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的推迟和间隔期的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的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的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的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始鸣期 绝鸣期 间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汛期降水阶段划分及其环流背景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丰启 郝燕 张凯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2-972,共11页
应用196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中国722站降水、NCEP/NCAR再分析和青岛市辖7站降水等逐日资料,分析青岛汛期降水阶段及对应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青岛市汛期有5个降水阶段,分别是主汛期开始阶段(6月29日至7月3日),黄淮雨期阶段(7月9... 应用196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中国722站降水、NCEP/NCAR再分析和青岛市辖7站降水等逐日资料,分析青岛汛期降水阶段及对应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青岛市汛期有5个降水阶段,分别是主汛期开始阶段(6月29日至7月3日),黄淮雨期阶段(7月9—25日),华北雨季阶段(7月27日至8月6日),热带低压阶段(8月11-20日)和主汛期结束阶段(8月29日至9月4日)。其中主雨季(7—8月)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分别是黄淮雨期阶段和热带低压阶段两个主要降水阶段。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移动及其高低空的配置是形成青岛汛期降水阶段的主要成因,各降水阶段对应着相对稳定的天气气候阶段,各降水阶段间的大气环流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该研究为细化青岛汛期降水气候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降水阶段 大气环流 天气阶段 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大珠山杜鹃花初花期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饶莉娟 陈清峰 李庆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90-97,共8页
为准确预报青岛西海岸大珠山风景区杜鹃花初花期提供方法支持,基于1994~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大监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杜鹃花初花期资料,对影响杜鹃花初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积温阈值和物候预报3种方法建立青岛大珠山杜... 为准确预报青岛西海岸大珠山风景区杜鹃花初花期提供方法支持,基于1994~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大监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杜鹃花初花期资料,对影响杜鹃花初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积温阈值和物候预报3种方法建立青岛大珠山杜鹃花初花期的预报模型,对1994~2014年杜鹃花初花期进行回测,结果表明:回归预报模型拟合准确率61.90%,平均绝对误差2.9 d;积温阈值预报方法准确率85.7%,平均绝对误差1.5 d;引入温度修正后的物候预报方法准确率高达90.48%,平均绝对误差1.3 d。用3种预报模型对2015~2018年杜鹃花初花期进行预报,回归模型预报方法和物候预报方法预报较为准确,误差均在2 d以内,积温预报方法除了在2017年出现较大偏差以外,其余年份预报较为准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3种预报方法结合起来,可在杜鹃花初花期前10 d左右给出较为准确的预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初花期 预报模型 回归分析 积温阈值 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城阳区与其他区市气候特征对比分析及防灾减灾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颖 赵程程 +1 位作者 万静 宋秀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230-233,共4页
利用青岛市7个国家站和城阳区8个区域自动站2008—2017年逐日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青岛市城阳区与其他区市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青岛市7个国家站和城阳区8个区域自动站2008—2017年逐日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青岛市城阳区与其他区市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城阳区年降水量和暴雨发生次数均偏少,降水造成的灾害较其他区市低;城阳区一年四季相对湿度偏低,气温日较差大,这可能与崂山西北麓的地形特点有关;城阳区东部山区偏低的相对湿度增加了森林防火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城阳 气候特征 对策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台风“利奇马”对青岛市降水的影响及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凤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7期153-156,共4页
利用青岛、崂山、即墨、莱西、平度、黄岛、胶州等7个国家级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青岛站高空探测资料、MICAPS数值模式分析资料、青岛站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利奇马"台风降雨过程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不稳定度条件和雷... 利用青岛、崂山、即墨、莱西、平度、黄岛、胶州等7个国家级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青岛站高空探测资料、MICAPS数值模式分析资料、青岛站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利奇马"台风降雨过程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不稳定度条件和雷达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山东省青岛地区受台风影响的降水过程主要受东亚大槽与"利奇马"影响,高低空急流相互配合,台风边缘暖湿气流不断向北输送,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稳定性降水,平均降水量级达到暴雨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西风槽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2018年夏季气象灾情对农业影响分析
10
作者 侯忠新 王国清 +2 位作者 李杰 刘学刚 成兆金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2-15,共4页
利用青岛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岛地区2018年夏季的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暴雨、大风等气象灾情对农业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青岛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出现超过35℃高温天气的站... 利用青岛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岛地区2018年夏季的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暴雨、大风等气象灾情对农业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青岛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出现超过35℃高温天气的站次突破历史极值;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0%,6月下旬的降水为夏收夏种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墒情条件;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多。主要不利条件有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有暴雨、短时强降雨出现;部分地区高温偏强,高温热害和干旱影响玉米和水稻授粉、灌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夏季登陆台风偏多,带来强风雨天气,引发局地洪涝导致农业受灾较重。6.13雷雨大风,6.28莱西大风,7.23黄岛10号台风“安比”,均给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得出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气象灾情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沿海地区雷暴过程闪电始发位置的微物理参量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源源 孙豪 +3 位作者 王鹏 孟繁辉 刘钊 栾在茂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8,共11页
本文通过低频磁脉冲闪电探测系统和双偏振雷达联合观测结果,针对2019—2020年青岛沿海地区发生的5次雷电灾害天气,研究了雷暴的闪电始发位置与微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闪电主要始发于组合反射率大于45 dBz的强回波区,地闪的... 本文通过低频磁脉冲闪电探测系统和双偏振雷达联合观测结果,针对2019—2020年青岛沿海地区发生的5次雷电灾害天气,研究了雷暴的闪电始发位置与微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闪电主要始发于组合反射率大于45 dBz的强回波区,地闪的接闪位置距离主雷暴云系可达10~30 km左右。闪电始发区域组合反射率的中位数为55 dBz,液态水含量的中位数为37 kg/m^(2)。(2)闪电始发位置的双偏振雷达水平反射率主要集中于35~45 dBz,差分反射率主要集中在1.5~2.5 dB,相关系数集中于0.97~0.99。大部分雷电始发于0℃等温线和–10℃等温线之间,位于液态水、湿霰和干霰混合相态粒子区。部分雷电过程发生于湿霰区的中上部,这种情况一般差分反射率值很大。(3)在–10~0℃等温层之间存在相关系数大值区且相态粒子为湿霰粒子,说明为过冷水区。过冷水区中极易产生大直径的霰粒,在强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大直径霰粒与冰晶碰撞从而极易发生闪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 双偏振雷达 微物理特征 相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细网格10 m风场产品在青岛港区的预报检验和随机森林订正
12
作者 罗江珊 杨凡 +2 位作者 毕玮 任兆鹏 于周讯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利用2021年3月—2022年2月EC细网格10 m风场预报产品,对其在青岛港区的风场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对于大港码头、董家口港自动站和董家口港浮标站,EC细网格前48 h的10 m风速预报偏差离散程度相对较小,预报偏差中位数均大于0... 利用2021年3月—2022年2月EC细网格10 m风场预报产品,对其在青岛港区的风场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对于大港码头、董家口港自动站和董家口港浮标站,EC细网格前48 h的10 m风速预报偏差离散程度相对较小,预报偏差中位数均大于0,表明模式风速预报较实况有系统性偏强的特征。EC细网格24 h预报的10 m风速与实况风速相关性较好,3个站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0.82。EC细网格对大港码头各风向的风速预报均偏大,在实况风向为东北风和偏东风时,EC细网格风速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最大;对于董家口港自动站和董家口港浮标站,不同风向下EC细网格的风速预报均方根误差差别不大。EC细网格对3个站点的风向预报偏差主要集中在-45°~45°,实况风速越小,风向的预报偏差离散程度越大。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青岛港区EC细网格预报风速进行订正,预报精度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细网格 10 m风 预报检验 随机森林 风速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范对策
13
作者 付业理 李华 孟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5期179-180,共2页
结合即墨市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即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推动即墨市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防范对策 山东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天/地波雷达海面风向、洋流反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锋 李吉宁 +1 位作者 杨龙泉 李雪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5-759,共5页
高频天/地波雷达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雷达探测体制,其海杂波包含丰富的海态信息.为研究该体制雷达在海态探测中的应用,在海面风向、洋流反演方法研究基础上,利用高频天/地波探测试验系统开展海态反演试验研究,依据接收到的海杂波信息... 高频天/地波雷达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雷达探测体制,其海杂波包含丰富的海态信息.为研究该体制雷达在海态探测中的应用,在海面风向、洋流反演方法研究基础上,利用高频天/地波探测试验系统开展海态反演试验研究,依据接收到的海杂波信息,获得海面风向和径向洋流信息,并与海上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频天/地波雷达用于海洋状态观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天/地波雷达 海杂波 海面风向 海面洋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冬季pm2.5持续重污染天气的大气边界层特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马艳 黄容 +2 位作者 时晓曚 王建林 孙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2,共11页
鲜有出现空气质量问题的北方沿海城市青岛近年来也频频出现重污染天气.2014年1月青岛市总计出现7 d重污染天气,其中1月15—18日是持续4 d的PM_(2.5)重污染,其余的则分别出现在1月6日、11日和30日.为了获得气象条件对持续重污染天气发展... 鲜有出现空气质量问题的北方沿海城市青岛近年来也频频出现重污染天气.2014年1月青岛市总计出现7 d重污染天气,其中1月15—18日是持续4 d的PM_(2.5)重污染,其余的则分别出现在1月6日、11日和30日.为了获得气象条件对持续重污染天气发展、维持和消除的影响机制,利用激光雷达、大气稳定度仪探测数据以及地面、高空气象观测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1月15—18日持续重污染期间青岛市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1月影响青岛冷空气势力弱、青岛近地面低于3 m/s的风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66%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污染物浓度增大.在污染源稳定的背景下,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导致了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的差异.在持续的弱偏北风下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在偏南风影响下,污染物浓度趋于下降.边界层内存在高层干冷弱北风和低层暖湿弱南风的风切变、稳定层结、低层相对湿度为70%的高湿大气以及交替出现的近地面南北风是此次重污染持续的主要原因.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对污染物浓度具有6 h左右的延迟影响;而低边界层高度、大稳定度因子,低云的存在和较高的污染物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变化趋势.当近地面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以及增大的偏南风和存在弱不稳定层结时,有利于提高青岛局地大气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风切变 激光雷达探测 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在重污染天气与逆温层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毕玮 陆雪 +1 位作者 郭丽娜 孙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6,共8页
本文利用气象要素地面观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对流层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深入研究了2013—2019年发生在青岛地区的65个重污染天气的逆温层变化特征及其与重污染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岛地区的重污染天气主要发生在12月至... 本文利用气象要素地面观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对流层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深入研究了2013—2019年发生在青岛地区的65个重污染天气的逆温层变化特征及其与重污染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岛地区的重污染天气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1月,重污染发生当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udex AQI)有“双峰”结构的日变化特征;(2)逆温层早于重污染天气出现,当逆温层高度降低且强度增强,或逆温层高度维持较低、强度维持较强而厚度增厚时,重污染持续或加强;当逆温层高度升高、强度减弱或厚度变薄时,重污染减弱或消散;(3)根据热成风原理,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可以提前3~7 h预测当地重污染天气的发生,从根本上弥补了常规探空资料低时间分辨率的不足。本文首次将风廓线雷达资料用于分析逆温层变化,而不是平流输送作用,这不仅增加了一个判断影响AQI变化气象条件的新手段,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逆温层与重污染天气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一个有效的新途径,对精准预判某地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具体时间节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业务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 重污染 逆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锋 刘飞 +1 位作者 张晋 孙贞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4,113,共5页
为提升船舶引航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海事、气象部门的有关业务管理规定,对青岛港2011—2016年船舶交通数据和各港口水域通航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划分船舶引航气象风险等级,并利用上海的2次天气过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 为提升船舶引航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海事、气象部门的有关业务管理规定,对青岛港2011—2016年船舶交通数据和各港口水域通航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划分船舶引航气象风险等级,并利用上海的2次天气过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船舶引航的安全有重要影响,恶劣天气是船舶引航的重要风险来源,主要表现为低能见度和大风两大类;船舶引航气象风险综合风力影响和能见度影响,取二者的最大值,分为5级,可为海事部门实施船舶禁限航提供依据,对于安全开展船舶引航作业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引航 气象条件 风险等级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蓝莓生态气候条件分析及气候品质论证 被引量:26
18
作者 侯忠新 陈清峰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450-1455,共6页
基于1970—2010年青岛地区7个国家级自动站气象资料及青岛市气象站、黄岛区气象站和张家楼镇气象站2018年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蓝莓的气候条件以及青岛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等,并通过筛选蓝莓气候品质... 基于1970—2010年青岛地区7个国家级自动站气象资料及青岛市气象站、黄岛区气象站和张家楼镇气象站2018年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蓝莓的气候条件以及青岛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等,并通过筛选蓝莓气候品质指标,建立气候品质等级评价体系,构建蓝莓气候品质论证模型。结果表明,蓝莓在青岛地区种植有较适宜的温度、日照时数,适宜蓝莓生长、发育,但3—6月降水量偏低,不利于蓝莓生长;黄岛区境内土壤较肥沃,呈中性或微酸性,适合蓝莓生长。按照评价体系指标的认证评分,得出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蓝莓得分为93.9分;根据气候品质评价指数(ACQI),认证青岛市黄岛区蓝莓气候品质等级为特优级。蓝莓气候品质认证实例分析,对探索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应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以及为“三农”增产增收、打造青岛蓝莓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气候品质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海雾分布及大气边界层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兆鹏 李昊倩 +1 位作者 鞠霞 王国清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06,共11页
青岛地区海雾多发,观测表明海雾对沿海地区影响范围不尽相同,特别是海雾影响内陆的机理尚缺乏研究。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及数值模式统计了青岛地区4月-7月海雾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影响范围海雾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雾发生日数自... 青岛地区海雾多发,观测表明海雾对沿海地区影响范围不尽相同,特别是海雾影响内陆的机理尚缺乏研究。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及数值模式统计了青岛地区4月-7月海雾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影响范围海雾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雾发生日数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胶州湾沿岸雾日数比黄海沿岸明显减少,胶州湾东北部的雾日数要少于胶州湾西北部。海雾多发生于高空形势稳定,低层偏南流场的天气条件下。大气边界层内逆温层的的范围大致影响着海雾的分布。只影响沿海的海雾,地面为偏南风,风速在3~8 m/s之间,内陆风力减弱不明显。500 m以下大气边界层内风速切变大。湍流作用使海雾向内陆推进过程中倾斜抬升为低云,地面雾区减弱。能够影响内陆地区的海雾,多出现在地面风力较弱的情况之下,大部分在1~3 m/s之间。500 m以下大气边界层内风速切变小,大气边界层内湍流强度不强,使沿海到内陆的逆温层能够始终维持,沿海海雾在弱南风影响下延伸影响内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分布 数值模拟 大气边界层 逆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艳 董海鹰 +1 位作者 郝燕 宫明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0,共8页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过程环境场条件,揭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时的水汽、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冷涡中心位于42°N的华北冷涡、850 hPa低...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过程环境场条件,揭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时的水汽、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冷涡中心位于42°N的华北冷涡、850 hPa低涡系统和偏南风急流以及地面气旋是这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在这三次混合型对流过程中有无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参数区别比较显著:有雷暴大风表现出了相对较干的中低层和中层存在浅薄湿层的水汽层结,无雷暴大风的则是上干下湿和中层大气干燥的层结特征;稳定度差异决定了对流强度的差异:同时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的对流天气的层结不稳定度最强,表现为较大的850和500 hPa温差(大于30℃)以及较强的0~3 km垂直风切变(大于12 m·s^-1);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大风的大气层结稳定度最弱,相应的环境参数值也最小;在强不稳定层结和低层水汽充足的条件下,大于12 m·s^-1的0~3 km垂直风切变对青岛地区雷暴大风和冰雹的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冷涡 混合型对流天气 环境场条件 青岛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