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岛沿海地区雷暴过程闪电始发位置的微物理参量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源源
孙豪
+3 位作者
王鹏
孟繁辉
刘钊
栾在茂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8,共11页
本文通过低频磁脉冲闪电探测系统和双偏振雷达联合观测结果,针对2019—2020年青岛沿海地区发生的5次雷电灾害天气,研究了雷暴的闪电始发位置与微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闪电主要始发于组合反射率大于45 dBz的强回波区,地闪的...
本文通过低频磁脉冲闪电探测系统和双偏振雷达联合观测结果,针对2019—2020年青岛沿海地区发生的5次雷电灾害天气,研究了雷暴的闪电始发位置与微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闪电主要始发于组合反射率大于45 dBz的强回波区,地闪的接闪位置距离主雷暴云系可达10~30 km左右。闪电始发区域组合反射率的中位数为55 dBz,液态水含量的中位数为37 kg/m^(2)。(2)闪电始发位置的双偏振雷达水平反射率主要集中于35~45 dBz,差分反射率主要集中在1.5~2.5 dB,相关系数集中于0.97~0.99。大部分雷电始发于0℃等温线和–10℃等温线之间,位于液态水、湿霰和干霰混合相态粒子区。部分雷电过程发生于湿霰区的中上部,这种情况一般差分反射率值很大。(3)在–10~0℃等温层之间存在相关系数大值区且相态粒子为湿霰粒子,说明为过冷水区。过冷水区中极易产生大直径的霰粒,在强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大直径霰粒与冰晶碰撞从而极易发生闪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
双偏振雷达
微物理特征
相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被引量:
8
2
作者
丁锋
刘飞
+1 位作者
张晋
孙贞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4,113,共5页
为提升船舶引航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海事、气象部门的有关业务管理规定,对青岛港2011—2016年船舶交通数据和各港口水域通航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划分船舶引航气象风险等级,并利用上海的2次天气过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
为提升船舶引航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海事、气象部门的有关业务管理规定,对青岛港2011—2016年船舶交通数据和各港口水域通航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划分船舶引航气象风险等级,并利用上海的2次天气过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船舶引航的安全有重要影响,恶劣天气是船舶引航的重要风险来源,主要表现为低能见度和大风两大类;船舶引航气象风险综合风力影响和能见度影响,取二者的最大值,分为5级,可为海事部门实施船舶禁限航提供依据,对于安全开展船舶引航作业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引航
气象条件
风险等级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廓线雷达在重污染天气与逆温层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3
作者
毕玮
陆雪
+1 位作者
郭丽娜
孙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6,共8页
本文利用气象要素地面观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对流层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深入研究了2013—2019年发生在青岛地区的65个重污染天气的逆温层变化特征及其与重污染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岛地区的重污染天气主要发生在12月至...
本文利用气象要素地面观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对流层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深入研究了2013—2019年发生在青岛地区的65个重污染天气的逆温层变化特征及其与重污染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岛地区的重污染天气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1月,重污染发生当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udex AQI)有“双峰”结构的日变化特征;(2)逆温层早于重污染天气出现,当逆温层高度降低且强度增强,或逆温层高度维持较低、强度维持较强而厚度增厚时,重污染持续或加强;当逆温层高度升高、强度减弱或厚度变薄时,重污染减弱或消散;(3)根据热成风原理,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可以提前3~7 h预测当地重污染天气的发生,从根本上弥补了常规探空资料低时间分辨率的不足。本文首次将风廓线雷达资料用于分析逆温层变化,而不是平流输送作用,这不仅增加了一个判断影响AQI变化气象条件的新手段,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逆温层与重污染天气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一个有效的新途径,对精准预判某地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具体时间节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业务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
重污染
逆温层
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岛沿海地区雷暴过程闪电始发位置的微物理参量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源源
孙豪
王鹏
孟繁辉
刘钊
栾在茂
机构
青岛市
气象
局
.
青岛市
气象
灾害
防御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中国
气象
局
气象
探测
中心
潍坊市
气象
局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8,共11页
基金
2019年度山东省气象局重点项目(2019sdqxz08)
2021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ZR2021QD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205078)。
文摘
本文通过低频磁脉冲闪电探测系统和双偏振雷达联合观测结果,针对2019—2020年青岛沿海地区发生的5次雷电灾害天气,研究了雷暴的闪电始发位置与微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闪电主要始发于组合反射率大于45 dBz的强回波区,地闪的接闪位置距离主雷暴云系可达10~30 km左右。闪电始发区域组合反射率的中位数为55 dBz,液态水含量的中位数为37 kg/m^(2)。(2)闪电始发位置的双偏振雷达水平反射率主要集中于35~45 dBz,差分反射率主要集中在1.5~2.5 dB,相关系数集中于0.97~0.99。大部分雷电始发于0℃等温线和–10℃等温线之间,位于液态水、湿霰和干霰混合相态粒子区。部分雷电过程发生于湿霰区的中上部,这种情况一般差分反射率值很大。(3)在–10~0℃等温层之间存在相关系数大值区且相态粒子为湿霰粒子,说明为过冷水区。过冷水区中极易产生大直径的霰粒,在强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大直径霰粒与冰晶碰撞从而极易发生闪电过程。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
双偏振雷达
微物理特征
相态识别
Keywords
lightning 3-D location
polarimetric radar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hydrometer dentification
分类号
P401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被引量:
8
2
作者
丁锋
刘飞
张晋
孙贞
机构
青岛市气象局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
气象
台
青岛
海事
局
出处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4,113,共5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核心业务发展专项(CMAHX20160209)
山东省气象局科研项目(sdqd2014-01)
青岛市气象局科研项目(2014qdqxz02)联合资助
文摘
为提升船舶引航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海事、气象部门的有关业务管理规定,对青岛港2011—2016年船舶交通数据和各港口水域通航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划分船舶引航气象风险等级,并利用上海的2次天气过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船舶引航的安全有重要影响,恶劣天气是船舶引航的重要风险来源,主要表现为低能见度和大风两大类;船舶引航气象风险综合风力影响和能见度影响,取二者的最大值,分为5级,可为海事部门实施船舶禁限航提供依据,对于安全开展船舶引航作业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作用。
关键词
船舶引航
气象条件
风险等级
安全
Keywords
ship pilotage
weather condition
risk level
safety
分类号
P4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U698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廓线雷达在重污染天气与逆温层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3
作者
毕玮
陆雪
郭丽娜
孙萌
机构
青岛市气象局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
青岛
生态环境监测
中心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42)
青岛市气象局2016年重点科研课题“青岛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及环境平台分区预报模块开发”项目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气象要素地面观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对流层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深入研究了2013—2019年发生在青岛地区的65个重污染天气的逆温层变化特征及其与重污染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岛地区的重污染天气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1月,重污染发生当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udex AQI)有“双峰”结构的日变化特征;(2)逆温层早于重污染天气出现,当逆温层高度降低且强度增强,或逆温层高度维持较低、强度维持较强而厚度增厚时,重污染持续或加强;当逆温层高度升高、强度减弱或厚度变薄时,重污染减弱或消散;(3)根据热成风原理,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可以提前3~7 h预测当地重污染天气的发生,从根本上弥补了常规探空资料低时间分辨率的不足。本文首次将风廓线雷达资料用于分析逆温层变化,而不是平流输送作用,这不仅增加了一个判断影响AQI变化气象条件的新手段,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逆温层与重污染天气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一个有效的新途径,对精准预判某地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具体时间节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业务应用价值。
关键词
风廓线
重污染
逆温层
霾
Keywords
wind profile
severe air pollution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haze
分类号
P45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岛沿海地区雷暴过程闪电始发位置的微物理参量特征分析
张源源
孙豪
王鹏
孟繁辉
刘钊
栾在茂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丁锋
刘飞
张晋
孙贞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风廓线雷达在重污染天气与逆温层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毕玮
陆雪
郭丽娜
孙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