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方法模拟地震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董娣 刘锐 桑向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8-302,共5页
对随机方法模拟地震动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模拟验证,此方法简单有效,可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验算依据,同时为设计反应谱的拟合提供参照数据,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 随机方法 模拟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强度包络线对称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娣 桑向国 杨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217-222,236,共7页
从欧洲强震记录数据库中挑选出163组强震记录,并按照震级、场地类别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是否具有对称性,并分析了场地类别和震源机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一般都不具有对称性,正... 从欧洲强震记录数据库中挑选出163组强震记录,并按照震级、场地类别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是否具有对称性,并分析了场地类别和震源机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一般都不具有对称性,正向包络线要比负向包络线饱满一些,其光滑程度也是不同的,正向包络线比负向包络线更光滑一些。场地类别对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的影响程度是比较复杂的,震源机制对地震动包络线不同持时段内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但平均包络线基本上都可以用单峰点的曲线来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强度包络线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大沽河断裂活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森 汤士永 +3 位作者 何英泽 刘锐 薛海滨 李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4-969,共6页
大沽河断裂是青岛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条隐伏断裂,前人对该断裂没有进行过详细的研究。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无法确定该断裂的展布和产状,更加无法确定其活动性。本文首先基于地质图布设几条地球物理勘探测线,根据物探结果,选取三处异常点... 大沽河断裂是青岛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条隐伏断裂,前人对该断裂没有进行过详细的研究。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无法确定该断裂的展布和产状,更加无法确定其活动性。本文首先基于地质图布设几条地球物理勘探测线,根据物探结果,选取三处异常点分别布设若干钻孔进行钻探验证。根据钻孔地层结构绘制三个联合地质剖面,剖面揭示有断裂通过,从而在土层中选取四个土样进行年代学测试。研究表明,大沽河断裂通过了地球物理勘探的三处异常点,基本确定了断裂走向;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断裂为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早中期断裂,不属于活动断裂;根据统计规律,该断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也不会造成地表破裂,重大建设工程不需要避让该断裂。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断裂 活动性 地球物理勘探 钻探验证 联合地质剖面 土样年代学测试 不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东北部地区软弱表层对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宋键 周亚东 +1 位作者 赵阳 张明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0,88,共6页
为了研究山东北部环渤海地区软弱表层对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山东北部环渤海地区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软弱土层场地剖面。利用我国地震工程学界通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计算了软弱土层处于剖面中顶部不同厚度... 为了研究山东北部环渤海地区软弱表层对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山东北部环渤海地区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软弱土层场地剖面。利用我国地震工程学界通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计算了软弱土层处于剖面中顶部不同厚度下,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特征周期及放大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山东北部环渤海地区特定的地震环境下,软弱土层位于剖面顶部,受软弱土层厚度及输入地震动的影响,对地表加速度、特征周期及放大系数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土 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边地区主要断裂现今运动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宋键 唐方头 +5 位作者 邓志辉 曹忠权 周斌 肖根如 陈为涛 葛伟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6-1548,共13页
本研究通过对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断裂进行野外考察,通过GPS观测数据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东构造结周边地区主要断裂现今运动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取得一些初步的认识:(1)东构造结... 本研究通过对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断裂进行野外考察,通过GPS观测数据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东构造结周边地区主要断裂现今运动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取得一些初步的认识:(1)东构造结北侧和东侧地块总体上围绕构造结发生顺时针旋转,右旋走滑的东南边界断裂不是嘉黎断裂,可能是阿帕龙断裂;(2)野外考察资料、GPS观测及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嘉黎断裂不是整体右旋走滑断层,西北段和东构造结顶端附近为右旋挤压性质,东南段运动性质发生了转变,由右旋走滑运动转变为左旋走滑运动;(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嘉黎断裂与实皆断裂可能是不相连的,至少不是简单连通的,阿帕龙断裂与实皆断裂可能是相连的;(4)东构造结目前依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它与阿萨姆角共同影响着现今区域构造变形,许多断裂活动转换和重要构造事件都发生在它们之间或很近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构造结 数值模拟 GPS 嘉黎断裂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断层上盘效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仲太 马保起 +2 位作者 李玉森 郝彦军 沙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6-894,共9页
以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宽度为研究对象,以地表微变形、裂隙和鼓包、叠瓦状断层及反冲断层等为标志界定破裂的宽度,查明中央破裂带和前山破裂带宽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中央断裂带与汉旺–白鹿断裂带的地表破裂宽度不同,中央断裂带不同... 以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宽度为研究对象,以地表微变形、裂隙和鼓包、叠瓦状断层及反冲断层等为标志界定破裂的宽度,查明中央破裂带和前山破裂带宽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中央断裂带与汉旺–白鹿断裂带的地表破裂宽度不同,中央断裂带不同段落的地表破裂宽度也不相同。断层还表现出明显的断层上盘效应,北川–映秀断裂上盘最小避让距离为70 m,下盘最小避让距离为23.5 m,断层两侧避让总宽度不应小于108m;汉旺–白鹿断裂上盘最小避让距离为35 m,下盘最小避让距离20 m,总避让宽度不应小于58 m。地表破裂宽度及断层上盘效应与破裂带陡坎高度、地震烈度分布、强震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宽度 断层上盘效应 避让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保税港区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孙永根 高俊国 朱晓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89,共6页
利用潮流数值模拟、海图对比、输沙率计算等方法,从潮流场、冲淤环境及纳潮量三个方面,分析了钦州保税港区填海工程造成的影响。结论认为:填海工程建成后,工程区西侧和东侧流速增加0~0.2 m/s,由工程区边界向外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南侧流... 利用潮流数值模拟、海图对比、输沙率计算等方法,从潮流场、冲淤环境及纳潮量三个方面,分析了钦州保税港区填海工程造成的影响。结论认为:填海工程建成后,工程区西侧和东侧流速增加0~0.2 m/s,由工程区边界向外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南侧流速减小0~0.25 m/s左右;工程区西侧主导流向受深槽地形控制,变化幅度较小,而东侧和南侧由于新增岸线改变了原有流场方向,流向变化明显;填海工程没有改变东槽主导潮流方向和悬沙向外海输移路径,工程造成东槽流速增加,利于泥沙的起动搬运,使深槽部位推移质泥沙由淤积变为轻微侵蚀,对航道保持稳定有利;工程建设后钦州湾湾体纳潮量减少了3 934.38×104m3,占钦州湾海域总纳潮量的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填海造地 数值模拟 航道冲淤 纳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机制对近场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董娣 桑向国 +1 位作者 刘锐 李风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将欧洲及其毗邻地区以及美国的部分近场强震记录按照震源机制进行分组,详细的分析了震源机制对水平和竖向分量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反应谱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对震级不同的地震动以及地震动不同分量反... 将欧洲及其毗邻地区以及美国的部分近场强震记录按照震源机制进行分组,详细的分析了震源机制对水平和竖向分量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反应谱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对震级不同的地震动以及地震动不同分量反应谱的影响程度不同;震源机制不仅影响反应谱峰值大小以及峰值位置,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反应谱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反应谱 谱比值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断陷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卢海峰 李玉森 +1 位作者 马保起 王成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0-446,共7页
五台山北麓断裂、灵丘盆地南缘断裂和牌坊断裂为北东东走向,呈行斜列式展布于山西断陷内。以该3个断裂为例,运用地貌学原理、地质构造学方法及卫星照片判读手段,描述和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表现、运动方式及活动分段性。初步研究... 五台山北麓断裂、灵丘盆地南缘断裂和牌坊断裂为北东东走向,呈行斜列式展布于山西断陷内。以该3个断裂为例,运用地貌学原理、地质构造学方法及卫星照片判读手段,描述和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表现、运动方式及活动分段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3条断裂均为右旋滑动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2)由山西断陷中部向外,五台山北麓断裂、灵丘盆地南缘断裂和牌坊断裂3条断裂的活动性在同期是逐渐减弱的;(3)晚更新世以来,3条断裂的活动性均具有分段性,且都表现出中段活动性最强、西段活动性弱于东段的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下不同构造活动性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 新构造运动 分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口断裂黄岛段断裂几何结构和活动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键 唐方头 +1 位作者 邓志辉 郭玉贵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1020,共10页
通过地质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钻孔探测及地质年代测定等方法,对沧口断裂黄岛段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沧口断裂在黄岛前湾一带经保税区、武家庄、长江路街道办事处、辛庄、高家台、张家庄、小洼、白果树村和新建村进入黄海;沧口... 通过地质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钻孔探测及地质年代测定等方法,对沧口断裂黄岛段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沧口断裂在黄岛前湾一带经保税区、武家庄、长江路街道办事处、辛庄、高家台、张家庄、小洼、白果树村和新建村进入黄海;沧口断裂带在黄岛整体上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长约15 km,断裂带宽度在5~35 m之间;断层主要发育在燕山花岗岩体中,对白垩纪地层、现代地貌和第四纪沉积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经过多期运动,沧口断裂黄岛段中更新世以来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运动,断裂带中发育断层泥,断裂带附近基岩破碎严重。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沧口断裂黄岛段采取14 m宽度作为避让带宽度。沧口断裂黄岛段空间展布及现代活动性的研究对未来青岛市黄岛区国土资源的合理规划、综合开发以及重大工程的地质灾害评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口断裂 几何结构 活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嘉黎断裂晚第四纪运动特征
11
作者 宋键 唐方头 +2 位作者 邓志辉 肖根如 陈为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3-980,共8页
通过野外考察与GPS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嘉黎断裂晚第四纪运动特征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嘉黎断裂不是整体右旋走滑断层,其不同构造部位的运动性质和速率具有分段差异特征。以东构造结为界大致分为3段:东构造结以西为嘉黎断裂西北段,东构... 通过野外考察与GPS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嘉黎断裂晚第四纪运动特征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嘉黎断裂不是整体右旋走滑断层,其不同构造部位的运动性质和速率具有分段差异特征。以东构造结为界大致分为3段:东构造结以西为嘉黎断裂西北段,东构造结顶端易贡通麦段为嘉黎断裂中段,东构造结东南部分为嘉黎断裂的东南段。西北段为右旋挤压运动,走滑速率3.2~5.8 mm/a;中段弱右旋挤压运动,走滑速率1.3~2.0mm/a;东南段为左旋挤压运动,走滑速率3.7~4.0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嘉黎断裂 晚第四纪 GPS速度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