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富环境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富岩 张雷红 +1 位作者 宫兆帅 苑爱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9-512,共4页
丰富环境是针对啮齿类动物习性制备的动物实验模型环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在丰富环境干预下,可增强突触可塑性,抑制神经元凋亡,调节细胞自噬,从而促进HIBD后神经功能修复。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丰富环境 神经可塑性 凋亡 自噬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秋燕 张雷红 +1 位作者 于晓明 苑爱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0-545,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包括白细胞介素6在内的多种神经免疫因子。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和信号传导途径以及白细胞介素6在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认知行为学和突触功能调控中的研究进展,提示白细胞介素6作为... 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包括白细胞介素6在内的多种神经免疫因子。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和信号传导途径以及白细胞介素6在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认知行为学和突触功能调控中的研究进展,提示白细胞介素6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生理或病理功能,有望成为某种特定中枢神经系统状态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神经 突触 认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伴发龋齿情况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曦 侯梅 +2 位作者 孟令飞 于建波 武效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9-830,835,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永久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除运动障碍外,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虽然...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永久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除运动障碍外,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虽然定义中未提及牙齿健康问题,但文献报道,脑瘫儿童是牙病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非进行性 行为障碍 患龋率 PALSY 口腔健康 不随意运动型 痉挛型双瘫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与构音障碍特征及其临床评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纪静丽 李欣 +2 位作者 侯梅 李淑秋 乔卫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观察复杂口运动评分(COMS)和口腔轮替速率(DR)对脑瘫患儿口运动和构音障碍的评估结果。方法对107例脑瘫患儿根据汉语版构音障碍检查、简单口运动评分(SOMS)、COMS和DR进行评定,分析SOMS、COMS评分与DR的相关性。结果 85例存在SOMS异... 目的观察复杂口运动评分(COMS)和口腔轮替速率(DR)对脑瘫患儿口运动和构音障碍的评估结果。方法对107例脑瘫患儿根据汉语版构音障碍检查、简单口运动评分(SOMS)、COMS和DR进行评定,分析SOMS、COMS评分与DR的相关性。结果 85例存在SOMS异常(79.4%),94例存在COMS异常(87.9%)。所有的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均存在口运动障碍;痉挛型双瘫与偏瘫患儿口运动障碍发生率较低而且程度较轻。DR最差脑瘫类型依次是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混合型,较好的是共济失调型和痉挛型双瘫,最好的是痉挛型偏瘫。SOMS、COMS与DR评分、最长发音的相关系数均>0.8(P<0.01)。结论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及构音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脑瘫类型有关。SOMS、COMS与DR、最长发音评估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口运动障碍 构音障碍 口腔轮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解清云 侯梅 +2 位作者 赵建慧 李君 于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8-532,556,共6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的痉挛型双侧性瘫痪的脑瘫患儿,诊断及分型明确、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CS)为Ⅰ—Ⅱ级、能够理解并听...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的痉挛型双侧性瘫痪的脑瘫患儿,诊断及分型明确、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CS)为Ⅰ—Ⅱ级、能够理解并听从指令、入组前6个月内未行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术或矫形手术的患儿60例,按年龄、脑瘫类型及GMFCS分级水平匹配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进行常规PT训练1次(30min)和核心稳定训练1次(30min),对照组进行常规PT训练2次(30min/次),所有治疗项目均为每周5次,每次持续30min,3个月为1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中的各能区评分、10m步行测试(10MWT)、上下楼梯测试(TST)分别评估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3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A、B、C区评分均无明显提高(P>0.05),D区、E区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最适步速独走10m所用时间(代表步速)、和上下5层楼梯时间,两组均亦减少(P<0.05),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独走10m所需步数(代表跨步长)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联合常规PT训练更有利于提高痉挛型双侧瘫痪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行走最适步速及上下楼梯速度,但对提高步长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核心肌群 核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幼鼠空间记忆能力及海马区BDNF、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苑爱云 孙向峰 +1 位作者 侯梅 李小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探索丰富环境干预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幼鼠空间记忆能力、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日龄Wistar鼠共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环境组及丰富环境组,采用改良Rice-Vannucci... 目的:探索丰富环境干预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幼鼠空间记忆能力、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日龄Wistar鼠共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环境组及丰富环境组,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制备HIB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测定寻找隐藏平台的逃避潜伏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BDNF及LC3蛋白的表达。结果:HIBD大鼠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训练第4、5日丰富环境组逃避潜伏期较标准环境组明显缩短(P<0.01);与标准环境组病灶侧海马相比,丰富环境组病灶侧海马BDNF及LC3-Ⅱ表达显著增高,且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丰富环境干预可显著改善HIBD幼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海马区BDNF表达的上调及自噬信号的激活可能是丰富环境干预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脑损伤 丰富环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空间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治疗的证据水平和推荐级别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永库 王一雷 于倩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6-440,共5页
脑性瘫痪是儿科主要的致残性疾病。各种治疗方法,特别是康复训练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本文检索近10年来关于脑性瘫痪治疗方法的文章,用循证医学方法评定其证据水平,并提出应用这些疗法的准则和推荐级别。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治疗 循证医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殿荣 侯梅 +2 位作者 李君 李媛 孙爱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4~6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分布及特征,对智力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15例4~6岁脑瘫患儿进行基础资料登记、智力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定等。结果210例完成智力评定,其中智力低下患儿113例(53.81%)... 目的探讨4~6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分布及特征,对智力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15例4~6岁脑瘫患儿进行基础资料登记、智力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定等。结果210例完成智力评定,其中智力低下患儿113例(53.81%)。痉挛型双瘫、偏瘫和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平均智力水平高于痉挛型四肢瘫、共济失调型;其中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有显著性差异(P〈0.05)。GMFCS分级Ⅳ~V级者及并发癫痫、小头畸形者,智力低下的发生明显高于GMFCS分级I~Ⅲ级者及不伴癫痫、小头畸形者(P〈0.05)。结论4~6岁脑瘫患儿智力低下的发生和脑瘫类型、GMFCS分级及并发癫痫、小头畸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智力低下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军 李玉堂 +1 位作者 刘志翠 李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情况。方法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7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分低龄组、高龄组)进行测试。结果低龄组(≤6岁5个月)患儿平均总智商(71.10±15.95),高龄组(&g...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情况。方法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7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分低龄组、高龄组)进行测试。结果低龄组(≤6岁5个月)患儿平均总智商(71.10±15.95),高龄组(>6岁5个月)平均总智商(73.12±16.02),总智力低下率44.78%,低于脑瘫患儿的平均智力低下率。高龄组言语智商明显优于操作智商(P<0.01),Bannatyne四因素中概念因素和获得因素的分测验得分高于空间因素和序列因素分测验(P<0.05)。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智力水平落后,但优于脑瘫患儿的平均智力水平,其智力结构存在不均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智力 智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和行为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梅 杨会娟 姜艳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行为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早产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GM1治疗组、NGF治疗组、药物联合(GM1+NGF)治疗组、行为干预治疗组、药物联合+行为干预治疗组、模...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行为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早产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GM1治疗组、NGF治疗组、药物联合(GM1+NGF)治疗组、行为干预治疗组、药物联合+行为干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每组8只。另取7只入假手术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或(和)行为干预治疗,待30日龄时进行悬吊试验和斜坡试验。结果析因设计分析,悬吊试验中,GM1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的主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斜坡试验中两者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悬吊试验和斜坡试验中都没有交互效应(P>0.05)。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在悬吊试验和斜坡试验中主效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着交互效应(P<0.05)。结论 GM1能改善实验动物的肌力和随意运动以及躯体平衡和协调功能;NGF能改善躯体平衡和协调功能。两者联用无明显优势。行为干预能够提高实验动物的肌力和随意运动能力,改善实验动物的躯体协调及平衡功能,联合药物治疗可取得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梅 孙殿荣 王珂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3-626,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个表型宽广的疾病群体,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就ASD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病因学 遗传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样放电在抗癫药物应用及复发预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凯杰 侯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8-790,共3页
癫首次发作后脑电图检出癫样放电异常率在儿童为18%~56%,成人为10%~50%,脑电技术是最常用的癫神经病学检查手段,特征性脑电图异常能够帮助对发作类型及癫综合征的分类、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在特定病例,脑电图能检测到更... 癫首次发作后脑电图检出癫样放电异常率在儿童为18%~56%,成人为10%~50%,脑电技术是最常用的癫神经病学检查手段,特征性脑电图异常能够帮助对发作类型及癫综合征的分类、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在特定病例,脑电图能检测到更加细微的发作,包括失神、肌阵挛或部分性发作。癫治疗中不同的抗癫药物对癫样放电的抑制存在差异,癫样放电在复发预测及决定撤除抗癫药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撤药 复发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