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规划在房价调控上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GIS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雯雯 吕学昌 孔德智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45,共7页
文章针对"房价"热点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利用地统计学分析工具得出济南市中心城区房价空间分布三维立体图:然后,根据结果归纳总结房价空间分布规律,借助空间分析工具以实证方法... 文章针对"房价"热点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利用地统计学分析工具得出济南市中心城区房价空间分布三维立体图:然后,根据结果归纳总结房价空间分布规律,借助空间分析工具以实证方法分析济南市中心城区各规划要素对房价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对城市规划作用于房价空间分布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城市规划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应把房价空间分布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空间分布 克里格方法 城市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承载力评价的市域产业布局规划方法探索--以“十四五”时期青岛市产业布局规划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琳 段文婷 +2 位作者 于连莉 杜臣昌 孙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38,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实现三类空间和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规划方法亟待创新。文章在归纳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限制”和“比较优势”的综合承载力概念,探讨了产业布局规划创新的方向和实现方法,从政府管治...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实现三类空间和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规划方法亟待创新。文章在归纳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限制”和“比较优势”的综合承载力概念,探讨了产业布局规划创新的方向和实现方法,从政府管治和市场意志两个方向建立综合承载能力评价体系,提出综合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之间的两次要素耦合分析框架,并以“十四五”时期青岛市产业布局规划为例,在实践中进行细化应用并得出产业布局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评价体系 产业布局 要素耦合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与青岛实践 被引量:17
3
作者 崔婧琦 陆柳莹 王聪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1-17,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更应关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施跨区域、跨部门、跨要素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文章总结了我国现行生态修复规划与实施机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生...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更应关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施跨区域、跨部门、跨要素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文章总结了我国现行生态修复规划与实施机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经验,在"陆海统筹、系统修复"思路下,结合青岛实践,从生态系统修复总体工作框架、规划编制内容体系、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生态补偿机制4个方面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生态修复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系统修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规划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青岛陆海统筹规划编制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夏晖 郑轲予 +1 位作者 苏诚 王天青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6-61,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施陆海统筹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部署层面。青岛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长期以来重视对海洋的保护、利用和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青岛在陆海统筹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施陆海统筹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部署层面。青岛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长期以来重视对海洋的保护、利用和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青岛在陆海统筹方面积极探索,致力于更好地编制陆海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统一国土空间政策的落实。文章基于青岛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陆海统筹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体系,在统筹生态格局、统筹功能利用、统筹管控手段和统筹支撑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创新,为破解陆海统筹难题提供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陆海统筹 国土空间规划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工业用地保护控制线划定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韩浩 张瑞敏 +1 位作者 黄浩 仝闻一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76-80,共5页
工业用地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进行高效、合理的保护利用不但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土空间的结构优化和城市品质提升。文章结合工业用地保护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城市实践经验,从经济产出、空... 工业用地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进行高效、合理的保护利用不但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土空间的结构优化和城市品质提升。文章结合工业用地保护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城市实践经验,从经济产出、空间特征等方面对青岛市工业产业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构建工业用地保护控制线划定方法路径,以期为我国工业用地保护及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工业用地 保护控制线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协作、动态引导: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地下空间互联互通规划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仝闻一 吴晓雷 +1 位作者 徐文君 杨靖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0,共5页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地下空间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则可以极大地增加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地下空间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则可以极大地增加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结合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地下空间的项目实践,引入"多元协作、动态引导"模式,探索适合局部地段地下空间实现互联互通的规划与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多元协作 动态引导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网络在城市非建设用地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傅强 宋军 王天青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96,共6页
生态网络在非建设用地评价中具有划定非建设用地保护边界、评价非建设用地中生态类用地斑块、协调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开发三大作用。针对当前非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研究提出基于生态网络对非建设用地进行评价,以缓... 生态网络在非建设用地评价中具有划定非建设用地保护边界、评价非建设用地中生态类用地斑块、协调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开发三大作用。针对当前非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研究提出基于生态网络对非建设用地进行评价,以缓解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矛盾,并以青岛市为例,提出了生态网络构建流程,基于该流程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网络等级;在市域层面分析现状建设用地对生态网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以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为重点,划定非建设用地的各类边界,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导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 评价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人行为导向下的青岛城市活力空间探寻与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文君 杨靖 +1 位作者 陈天一 丁帅夫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01-108,共8页
时尚活力的城市,对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年轻人的聚集则会为城市带来创新性,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文章以年轻人活动的兴趣点为研究对象,依托大数据分析,对成都和杭州城市中活力热度强的年轻人聚集场所进行剖... 时尚活力的城市,对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年轻人的聚集则会为城市带来创新性,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文章以年轻人活动的兴趣点为研究对象,依托大数据分析,对成都和杭州城市中活力热度强的年轻人聚集场所进行剖析,探求活力空间形成的特征要素。并以此为参考,构建青岛活力空间评价体系,寻求青岛活力潜在区域,据此对不同类型的活力空间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活力空间的选取和打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力空间 年轻人 兴趣点 空间特征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活力商街营造策略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扬 田志强 +2 位作者 曹书铭 马婧媛 李婧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09-116,共8页
推动城市商业街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商业街区活力,是新时代背景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人群需求和物质空间,对满足感、参与感、认同感、相邻性、可达性、识别性和全时性这些活力商业街区特质进... 推动城市商业街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商业街区活力,是新时代背景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人群需求和物质空间,对满足感、参与感、认同感、相邻性、可达性、识别性和全时性这些活力商业街区特质进行解析,提出业态、交通、物质空间和软环境4个方面的商业街区活力营造策略,并以青岛浮山湾街区为例提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以期从综合协同角度为城市商业街区的改造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力空间 商业街区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瑛 张毅 《规划师》 2006年第B12期18-21,共4页
随着经济转型、产业集聚、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日益临近和城市的快速发展,青岛作为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和制造业基地,构筑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青岛应形成“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 随着经济转型、产业集聚、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日益临近和城市的快速发展,青岛作为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和制造业基地,构筑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青岛应形成“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海湾型城市形态,构筑包含生态间隔区的滨海生态体系和陆海一体的综合交通大骨架,形成多中心体系,并借助奥运会提升城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框架 城市特色 组团发展 多中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风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径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吕斌 陈天 +6 位作者 匡晓明 吕晓宁 史怀昱 彭瑶玲 黄文柳 张卫华 吴晓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4,共8页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城镇风貌是城镇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镇的软实力,传承和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以人...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城镇风貌是城镇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镇的软实力,传承和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镇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也不乏优秀的特色传统风貌趋于消失,新生的城镇风貌单调、雷同,缺乏文化品味和活力,甚至人地关系混乱、不和谐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风貌 城镇特色 传统风貌 特色风貌 高速增长阶段 民生工程 改善人居环境 人民福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