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5N1 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流行事件及相关大流行的风险控制
1
作者 徐婉旖 张富友 +3 位作者 刘朔 彭程 刘华雷 蒋文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28-36,共9页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已从禽类扩散至全球多个哺乳动物物种。本文系统分析了2.3.4.4b分支H5N1 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跨物种传播特征及其大流行风险。通过分析欧洲皮草动物(水貂、狐狸)、南美洲海洋哺乳动物(海狮、海豚)及美国...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已从禽类扩散至全球多个哺乳动物物种。本文系统分析了2.3.4.4b分支H5N1 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跨物种传播特征及其大流行风险。通过分析欧洲皮草动物(水貂、狐狸)、南美洲海洋哺乳动物(海狮、海豚)及美国奶牛群3个典型H5N1 HPAIV传播案例,揭示病毒可通过基因重配(如BB、B3.2、B3.13基因型)和获得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如PB2 E627K、Q591K、D701N、M631L)等方式,突破宿主屏障传播。病毒在奶牛中通过乳腺组织嗜性实现乳汁传播,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呈现沿美洲海岸的扩散模式,同时发现人-动物界面(如污染环境、乳制品)存在溢出风险。诸多研究显示,病毒引发大流行需满足血凝素(HA)抗原新颖性、聚合酶适应性突变(PB2/PB1/PA)、HA稳定性改变三大条件,而基因组重组会加速宿主范围扩展。美国奶牛疫情中,病毒已形成规模化传播链(17州989个农场),伴随70例人类感染病例(41例与奶牛相关)。建议进一步强化监测,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疫苗研发,深入研究病毒传播机制和途径等,为H5N1 HPAIV的跨物种传播预警及大流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和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HPAIV 哺乳动物 大流行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概述及其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2
作者 潘俊慧 周凯钰太 +6 位作者 王素春 许铭柯 隋金钰 魏世萌 祁倩 李超 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57-65,共9页
合成生物学是以人工设计和基因组改造为核心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其基于工程学原理,通过人工合成生物调控元件、模块和基因线路调控网络等对底盘细胞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实现底盘细胞和基因线路的工程化。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 合成生物学是以人工设计和基因组改造为核心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其基于工程学原理,通过人工合成生物调控元件、模块和基因线路调控网络等对底盘细胞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实现底盘细胞和基因线路的工程化。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我国兽医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被用于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病原微生物检测、抗生素替代品研发等方面,并在兽用药品与生物制品研发方面展示出了巨大应用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生物安全、伦理、监管、公众认知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对合成生物学进行概述,对其在兽医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合成生物学在兽医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兽医领域 基因工程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
3
作者 周婉婷 彭程 +3 位作者 蒋文明 宋厚辉 刘朔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20-27,共8页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在我国家禽中流行最为广泛的亚型,严重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可感染人类的H5N1、H7N9、H10N8和H3N8等新型流感病毒中多次发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内部基因,而这些感染人类的新型流感病毒对...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在我国家禽中流行最为广泛的亚型,严重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可感染人类的H5N1、H7N9、H10N8和H3N8等新型流感病毒中多次发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内部基因,而这些感染人类的新型流感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文章围绕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总结了影响该亚型病毒致病性、受体结合、复制能力以及在家禽或哺乳动物中与传播有关的关键功能氨基酸位点突变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解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及其内部基因在新型流感病毒产生过程中的机制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 氨基酸位点 生物学特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及零售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比较
4
作者 张思宇 刘俊辉 +11 位作者 王娟 王琳 刘娜 张喜悦 宋时萍 赵建梅 黄秀梅 高玉斌 曲志娜 王君玮 赵格 黄保续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为确定检测鸡肉中沙门氏菌污染率和污染量的最优方法,采集棉拭子和胴体/产品洗液样品,分别采用棉拭子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最大可能数法(MPN)以及胴体/产品洗液MPN法联合荧光PCR法(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检出率... 为确定检测鸡肉中沙门氏菌污染率和污染量的最优方法,采集棉拭子和胴体/产品洗液样品,分别采用棉拭子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最大可能数法(MPN)以及胴体/产品洗液MPN法联合荧光PCR法(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利用胴体/产品洗液MPN法和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污染量进行比较。定性检测结果显示:q PCR-MPN法对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高(84%),其次是胴体/产品洗液MPN法(80%)、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60%)和棉拭子培养法(28%),不同方法间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为标准,qPCR-MPN法和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的敏感性均为100%,一致性均>80%,但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的特异性较高。定量检测结果显示:qPCR-MPN法检测出的沙门氏菌污染量高于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结果说明:在同时需要定性和定量数据时,可选择胴体/产品洗液MPN法;qPCR-MPN法与胴体/产品洗液MPN法一致性好,且检出的沙门氏菌污染量更高,在定量检测时可选择,但应注意假阳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肉鸡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4b分支H5N1亚型HPAIV的广泛传播对“同一健康”的挑战与影响
5
作者 徐婉旖 毛秋艳 +3 位作者 彭程 刘朔 刘华雷 蒋文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4期34-39,共6页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在流行病学和生态学层面的演变,给全球野生鸟类、家禽及野生哺乳动物带来了严重影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起源于家禽,通过野生鸟类在全球扩散,感染了更多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2024年2.3.4.4b分支H5N1亚型...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在流行病学和生态学层面的演变,给全球野生鸟类、家禽及野生哺乳动物带来了严重影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起源于家禽,通过野生鸟类在全球扩散,感染了更多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2024年2.3.4.4b分支H5N1亚型毒株在奶牛中传播,并引发人间病例。H5N1亚型HPAI的生态变化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家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动物、环境和人类相关部门间需开展协同合作,采取“同一健康”策略预防H5N1亚型HPAI大流行。应采取行动防止HPAI在家畜、野生动物及人类间传播,关注疫情暴发的上游驱动因素,及时应对人兽共患病疫情并做好风险评估,以降低未来疫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4.4b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同一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产衣原体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6
作者 刘宁宁 李明放 +9 位作者 王亚鹏 张皓博 李嘉琪 焉鑫 黄孟锟 张培培 孙淑芳 樊晓旭 孙翔翔 王方昆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建立一种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且可绝对定量检测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C.abortus)的方法,针对流产衣原体omp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并优化ddPCR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 为建立一种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且可绝对定量检测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C.abortus)的方法,针对流产衣原体omp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并优化ddPCR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重复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所建立dd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76 copies/μL,灵敏度高;与贝氏柯克斯体、牛分枝杆菌、动物布鲁氏菌、李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鹦鹉热衣原体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好。用建立的ddPCR方法检测20份疑似感染临床样品,发现其检出率高于荧光PCR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流产衣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和精准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衣原体 微滴式数字PCR 临床检测 omp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含赤羽病病毒S基因假病毒的构建、鉴定及初步应用
7
作者 李超 潘俊慧 +6 位作者 王素春 隋金钰 魏世萌 祁倩 吴发兴 李博文 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为制备赤羽病病毒(Akabane virus,AKAV)核酸诊断试剂中的阳性对照品,本研究首先合成AKAV S全基因,然后构建重组慢病毒穿梭载体pLenti-GIII-CMV-CBH-GFP-2A-Puro-AKAV,并将测序鉴定成功的重组慢病毒穿梭载体与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收... 为制备赤羽病病毒(Akabane virus,AKAV)核酸诊断试剂中的阳性对照品,本研究首先合成AKAV S全基因,然后构建重组慢病毒穿梭载体pLenti-GIII-CMV-CBH-GFP-2A-Puro-AKAV,并将测序鉴定成功的重组慢病毒穿梭载体与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收获纯化的细胞培养液上清,进行核酸质粒残留检测;将上清感染293T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情况,并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试验检测上清中是否存在AKAV S基因片段,最终通过数字RT-PCR方法进行绝对定值。结果显示;纯化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无核酸质粒残留,在培养72 h的293T细胞中可观察到绿色荧光;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试验均可扩增出AKAV S基因目的片段;采用数字RT-PCR方法,将制备的假病毒溶液拷贝数浓度定值为3.36×10^(3)copies/μL。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AKAV S全基因片段的假病毒,可作为AKAV核酸检测的阳性对照品,为后续研发AKAV核酸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羽病病毒 S基因 假病毒粒子 阳性对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西太平洋斑海豹口腔菌群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王玉英 杨翠华 +5 位作者 杨敏 程培赛 魏巍 黄大鹏 靳鹏 李超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分析圈养西太平洋斑海豹口腔菌群的种类与多样性分布特征,采用一次性植绒拭子,采集人工饲养环境下的西太平洋斑海豹口腔菌群样品,提取样品总核酸,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中的菌群丰度及种类。结果显示:人工圈养斑海豹... 为分析圈养西太平洋斑海豹口腔菌群的种类与多样性分布特征,采用一次性植绒拭子,采集人工饲养环境下的西太平洋斑海豹口腔菌群样品,提取样品总核酸,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中的菌群丰度及种类。结果显示:人工圈养斑海豹口腔中的菌群涵盖28门53纲126目217科418属;丰度较高的有拟杆菌门(33.76%)、变形菌门(28.07%)、梭杆菌门(22.59%)、厚壁杆菌门(8.35%)、放线菌门(2.42%)、髌骨菌门(2.22%)以及弯曲杆菌门(1.00%)等,共计占斑海豹口腔总微生物门数的98%以上。从编号为Xin1、CB1、XB2及DD2的样品中分别鉴别获得858、910、806和892个菌种,其中368个菌种为4个样品共有,约占所有检出菌的10.6%。此外,样品Xin1特有菌种216个,CB1特有菌种330个,XB2特有菌种204个,DD2特有菌种238个。结果表明,人工圈养西太平洋斑海豹口腔中的菌群多样性较高,且在同一人工饲养环境下不同斑海豹口腔中的菌群存在一定的共性和特性。本研究为人工饲养环境下斑海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西太平洋斑海豹 口腔菌群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蒋文明 刘朔 +1 位作者 彭程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1-9,57,共10页
自2024年3月25日美国确认首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以来,疫情不断蔓延,不但引发了大范围奶牛之间的传播,还跨物种传播到多种哺乳动物和奶牛从业人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当前美国奶牛疫情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来... 自2024年3月25日美国确认首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以来,疫情不断蔓延,不但引发了大范围奶牛之间的传播,还跨物种传播到多种哺乳动物和奶牛从业人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当前美国奶牛疫情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来源、传播途径,病毒基因组和流行病学特征,人工感染试验以及巴氏杀菌对病毒的灭活效果等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风险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 奶牛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巴氏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美国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文明 刘朔 +1 位作者 彭程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2024年3月以来,美国报告了多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对本次疫情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疫情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现有数据表明,引发奶牛感染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2.3.4... 2024年3月以来,美国报告了多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对本次疫情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疫情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现有数据表明,引发奶牛感染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2.3.4.4b分支,与美国同期在家禽和野禽中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初步分析表明,感染奶牛的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候鸟。疫情发生后,美国采取了限制移动、调运检测等综合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可能对美国奶牛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从目前来看对我国影响较小。建议持续进行国外疫情监视,国内加强野禽风险监测,强化家禽强制免疫,积极宣传引导,做好应急储备等,降低本次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库中体外颉颃A型塞内卡病毒化合物的筛选及作用途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西彤 沙洲 +9 位作者 迟田英 崔进 郑辉 陈峰 曹振山 张慧 戈胜强 魏荣 尼博 黄保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55-3165,共11页
【目的】寻找对A型塞内卡病毒(SVA)具有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并深入研究其颉颃途径。【方法】将天然产物浓度统一稀释至10μmol/L,与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相结合,在天然产物小分子库中筛选出具有荧光素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目的】寻找对A型塞内卡病毒(SVA)具有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并深入研究其颉颃途径。【方法】将天然产物浓度统一稀释至10μmol/L,与荧光素酶重组塞内卡病毒(rSVA-NLuc)相结合,在天然产物小分子库中筛选出具有荧光素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验证其活性,通过乳酸脱氢酶(LDH)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毒浓度,结合病毒滴度测定、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技术,在病毒感染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其颉颃SVA的效果及途径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初筛,从136种天然产物中筛选出莫能霉素钠盐、孕酮、叶下珠次素、4-羟基德里辛和2-甲基雌酮5种能体外颉颃SVA的化合物。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复核验证和细胞毒性检测,筛选出一种能体外颉颃SVA的天然产物——孕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在体外可导致SVA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最大无毒浓度达50μmol/L。进一步研究表明,孕酮能在感染后8、12、24、36 h持续抑制SVA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24和36 h病毒滴度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0、20和50μmol/L)孕酮在吸附阶段导致SVA吸附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在复制阶段使SVA VP3水平显著下降且使病毒滴度极显著下降(P<0.01);在释放阶段使释放胞外的病毒比例极显著下降(P<0.01);但对其他途径无显著影响。说明孕酮能在体外抑制SVA吸附、复制和释放,但对其入胞、组装途径无明显作用。【结论】本研究从天然产物小分子库中筛选出一种具有低细胞毒性且对SVA具有较强颉颃作用的天然产物——孕酮。该产物对SVA吸附、复制和释放阶段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颉颃SVA的感染。本研究为促进抗SVA药物的开发和研究SVA的感染偏好性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A型塞内卡病毒(SVA) 天然产物 颉颃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疫苗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紫薇 张磊 +10 位作者 陈峰 郑辉 崔进 曹振山 张慧 戈胜强 魏荣 刘拂晓 南福龙 沙洲 尼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32-4942,共11页
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有易于编译、免疫原性高、安全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而将mRNA高效递送至细胞并成功表达,是mRNA疫苗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也是mRNA疫苗研发的主要瓶颈与痛点。因此筛选经济高效的核酸递送系统对于mRNA疫苗研... 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有易于编译、免疫原性高、安全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而将mRNA高效递送至细胞并成功表达,是mRNA疫苗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也是mRNA疫苗研发的主要瓶颈与痛点。因此筛选经济高效的核酸递送系统对于mRNA疫苗研发至关重要。目前,关注较多的核酸递送系统主要包括物理递送、纳米脂质体递送、聚合物递送、外泌体递送和阳离子乳剂递送等。物理递送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使裸mRNA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纳米脂质体、聚合物、外泌体和阳离子乳剂等是以自身作为递送载体保护mRNA,从而提高递送效率、减少免疫反应。笔者基于mRNA疫苗最新研究进展,总结概述了不同递送方法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新型递送系统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促进mRNA疗法的临床应用,为更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mRNA疫苗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递送系统 物理递送 纳米脂质体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流行现状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思宇 赵格 +5 位作者 刘俊辉 宋时萍 王娟 王琳 王君玮 曲志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均具有严重威胁。通过对鸡肉供应链各环节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以及相关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在肉鸡供应全链条中,屠宰和零售环节的沙门菌分离率显著高于养殖环节;沙门菌耐药性严重...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均具有严重威胁。通过对鸡肉供应链各环节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以及相关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在肉鸡供应全链条中,屠宰和零售环节的沙门菌分离率显著高于养殖环节;沙门菌耐药性严重,耐药谱广,多重耐药率最高达100%;不同区域和环节的沙门菌流行率、耐药性及耐药谱有差异;鸡源沙门菌的流行风险主要与初始污染水平和交叉污染有关,屠宰过程中杀菌方法、厨房烹饪过程中的温度等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目前针对国内肉鸡源沙门菌耐药性相关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今后需要加大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鸡源沙门菌的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力度,基于“同一健康”理念加强对鸡源沙门菌流行及耐药风险干预措施的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沙门菌 耐药性 流行状况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感染传播的风险分析
14
作者 周婉婷 陈璐 +6 位作者 周淑宁 田杰 李晓奇 刘朔 彭程 蒋文明 刘华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2,共8页
为深入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研究对1998年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以来GenBank和GISAID中公开的哺乳动物感染数据进行归纳,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报告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 为深入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研究对1998年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以来GenBank和GISAID中公开的哺乳动物感染数据进行归纳,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报告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数据最多,占87.21%,且呈增加趋势。中国的75例病例中,以湖北省报告的最多。非人类哺乳动物感染病例涉及10种哺乳动物,包括猪、水貂、貉、雪貂、犬、果子狸、蝙蝠、猫、马和鼠兔,均为陆生哺乳动物,其中有61.4%的感染病例属于猪源。数据库中的大多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均含有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研究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感染传播的风险高,关键氨基酸位点易发生突变,监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感染分布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 禽流感病毒 感染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冠状病毒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魏世萌 郝英男 +4 位作者 潘俊慧 王素春 周凯钰太 祁倩 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76-82,共7页
猫冠状病毒病是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上呼吸道、肠道和胸腹膜炎症为主的猫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全世界均有流行,目前无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其中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发的猫传染... 猫冠状病毒病是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上呼吸道、肠道和胸腹膜炎症为主的猫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全世界均有流行,目前无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其中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发的猫传染性腹膜炎致死率极高,且不易诊断和预防,已成为病死率最高的猫病毒性疾病之一。猫冠状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和大部分实验室检测技术均不具有特异性,对于区分猫肠道冠状病毒和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感染还存在一些困难。目前,基于PCR技术的RT-PCR和RT-qPCR特异性相对较高,RT-LAMP和RT-RAA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逐步填补临床快速检测的空白。本文通过对猫冠状病毒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猫冠状病毒病快速诊断方法和制定诊断技术标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冠状病毒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诊断技术 临床诊断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羽病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6
作者 李超 王素春 +5 位作者 隋金钰 潘俊慧 魏世萌 祁倩 周凯钰太 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9期111-117,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赤羽病病毒(Akabanediseasevirus,AKAV)核酸检测方法,以AKAV S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AKA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随后开展了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评估,并...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赤羽病病毒(Akabanediseasevirus,AKAV)核酸检测方法,以AKAV S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AKA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随后开展了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评估,并利用该方法与AKAV检疫行业标准推荐方法同时对临床采集的80份牛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以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敏感性较高,最低检测限为13.4 copies/μL;特异性良好,与口蹄疫病毒、牛冠状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蓝舌病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0.93%~2.47%,组间试验为1.25%~2.76%,重复性良好;利用建立的方法从80份临床样品中检出AKAV阳性样品21份,该检测结果与AKAV检疫行业标准推荐方法的符合率为98.7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KA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适用于赤羽病临床检测,为赤羽病病原学监测和诊断技术标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羽病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方法建立 初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群疫病mRNA疫苗研究进展
17
作者 殷靖淇 沙洲 +6 位作者 张海光 崔进 郑辉 董雅琴 魏荣 古少鹏 尼博 《中国畜牧兽医》 2025年第9期4346-4357,共12页
mRNA疫苗是将编码目的蛋白或多肽的mRNA大分子传递至细胞中,经翻译后产生相应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免疫预防目的和效果的疫苗。目前,鉴于传统疫苗不能完全满足防疫需求,mRNA疫苗凭借其研发周期短、安全性高及免疫效力... mRNA疫苗是将编码目的蛋白或多肽的mRNA大分子传递至细胞中,经翻译后产生相应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免疫预防目的和效果的疫苗。目前,鉴于传统疫苗不能完全满足防疫需求,mRNA疫苗凭借其研发周期短、安全性高及免疫效力强等特点,已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有效的mRNA疫苗可减少猪病的发生和传播。笔者对mRNA疫苗的类型及结构、关键技术及已报道的mRNA疫苗在猪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洲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等猪病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展望mRNA疫苗在猪病防控、疫苗研发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猪群疫病mRNA疫苗的研制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免疫 预防 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