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及人鼻病毒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婴幼儿的临床特征差异及炎性指标分析
1
作者 于晓峰 刘华书 +2 位作者 雷丽莉 罗刚 徐迎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55-2361,共7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鼻病毒(HRV)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连续就诊的560例因RSV和(或)HRV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的婴幼儿为感染组,选...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鼻病毒(HRV)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连续就诊的560例因RSV和(或)HRV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的婴幼儿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120例为对照组。应用多重PCR扩增测序技术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将感染组分为单纯RSV组(n=248)、单纯HRV组(n=186)和合并感染组(HRV+RSV)(n=126)。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对各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等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感染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喘息严重程度、喘息病史、湿疹史、父母变态反应史占比、吸氧需求、是否合并肺部感染等进行比较。以喘息严重程度分为重度喘息组和轻度喘息组,对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发现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IL-6、NLRP3和MMP-9水平与儿童喘息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在指标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1β、IL-6、TLR4、NLRP3及MMP-9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1)。感染组患儿临床特征及病史数据分析显示,各组间在重度喘息、吸氧需求、合并肺部感染、喘息时间、喘息病史、湿疹史及父母变态反应史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和合并感染组中重度喘息发生率、吸氧需求率及喘息发作时间显著高于HRV组(P<0.05),且合并感染组吸氧需求率最高,合并感染组喘息发作时间短于RSV组(P<0.05)。RSV组中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HRV组(P<0.05)。RSV组有喘息病史者比例显著高于HRV组及合并感染组(P<0.05),RSV组与合并感染组湿疹史者比例显著高于HRV组(P<0.05),合并感染组父母变态反应史比例显著高于RSV组及HRV组(P<0.05)。不同喘息严重程度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显示,所纳入患儿中RSV检出率最高,且以重度喘息组最为明显(χ^(2)=3.940,P=0.002)。重度喘息组中喘息病史比例、湿疹史比例、父母变态反应史比例、吸氧需求率、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01)。重度喘息组喘息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轻度组(t=2.058,P=0.040),重度喘息组IL-6、NLRP3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V感染、IL-6、NLRP3及MMP-9水平升高均为重度喘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17、1.023、1.022、1.056,均P<0.05)。喘息急性发作儿童喘息严重程度与NLRP3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P<0.05)。NLRP3与MMP-9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238(P<0.001),表明两者存在微弱但显著的正向关联。结论RSV可能较HRV更易诱发严重的喘息症状,遗传过敏背景可能加重感染后的喘息严重程度。NLRP3可能通过促进MMP-9释放加剧气道炎症与重塑,共同参与喘息急性发作的病理过程,从而影响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鼻病毒 喘息 NOD样受体蛋白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网片和Mersilene带植入大鼠腹壁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生物力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的比较
2
作者 高君琳 殷广洁 +3 位作者 蒙超 修春蕾 黄利英 田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 将Gynemesh聚丙烯网片和Mersilene带植入固定于大鼠腹壁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植入后30 d和植入后90 d进行力学实验和腹壁组织HE染色,评价两种网片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 将Gynemesh网片和Mersilene带裁剪后使用W6977M聚... 目的 将Gynemesh聚丙烯网片和Mersilene带植入固定于大鼠腹壁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植入后30 d和植入后90 d进行力学实验和腹壁组织HE染色,评价两种网片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 将Gynemesh网片和Mersilene带裁剪后使用W6977M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和V-Loc可吸收缝合线植入同一只雌性成年大鼠腹壁(n=10)。根据实验时间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30 d组和90 d组(n=5),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力学实验,测试网片从腹壁撕脱的极限载荷,实验后取网片周围组织进行HE染色,对组织的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不同网片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1)30 d组中,Gynemesh+6977组的极限载荷为(14.96±2.22) N;Gynemesh+V-Loc组为(12.73±1.11) N;Mersilene+6977组为(10.65±0.91)N;Mersilene+V-Loc组为(8.70±1.18)N。除Gynemesh+6977组与Gynemesh+V-Loc组的极限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90 d组中,Gynemesh+6977组的极限载荷为(18.97±0.59)N;Gynemesh+V-Loc组为(18.18±0.54)N;Mersilene+6977组为(13.87±0.67)N;Mersilene+V-Loc组为(10.41±0.73)N,Gynemesh+6977组与Gynemesh+V-Loc组的极限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各组90 d的极限载荷均> 30 d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30 d组中Gynemesh网片比Mersilene带炎症反应低(2.0±0.69 vs. 3.10±0.71,P <0.05),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0.61 vs. 2.40±0.62,P=0.84;2.43±0.73 vs. 2.63±0.67,P=0.27)。90 d组中Gynemesh网片与Mersilene带相比炎症反应评分低(1.10±0.66 vs. 2.00±0.74,P <0.05),成纤维细胞增殖更少(2.87±0.68 vs. 3.27±0.67,P <0.05),新生血管增殖无明显差异(2.20±0.55 vs. 2.13±0.68,P=0.68);(5)两种网片30 d组的炎症反应均高于90 d组(Gynemesh组2.0±0.69 vs. 1.10±0.66,P <0.05;Mersilene组3.13±0.73 vs.2.0±0.74,P <0.05),成纤维细胞增殖程度更低(Gynemesh组2.43±0.73 vs. 2.87±0.68,P <0.05;Mersilene组2.63±0.67 vs. 3.27±0.69,P <0.05),新生血管的增殖无统计学意义(Gynemesh组2.53±0.74 vs. 2.47±0.74,P=0.81;Mersilene组2.40±0.62 vs. 2.13±0.68,P=0.12)。结论 Gynemesh聚丙烯网片与Mersilene带相比,具有更强的抗张力强度和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nemesh聚丙烯网片 Mersilene带 组织相容性 生物力学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s标志物对晚期肺鳞癌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王安娜 丛靖靖 +6 位作者 王英嘉 李昕格 皮俊健 刘凯静 张洪杰 闫晓燕 李红梅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5-333,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80%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在NSCLC中占据重要比例。尽管肿瘤的综合治疗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总生存期,...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80%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在NSCLC中占据重要比例。尽管肿瘤的综合治疗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但晚期LUSC患者的预后较差。急需一种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晚期LUSC患者的预后,以便通过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研究发现miRNAs在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并作为潜在的致癌或抑癌基因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早期和晚期LUSC差异表达的miRNAs,构建用于预测晚期LUSC患者预后的一组miRNAs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LUSC患者临床信息及miRNAs的相关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利用多种在线分析工具预测靶基因,分析靶基因的潜在生物学机制。结果两组间共鉴定出58个差异表达的miRNAs。根据LASSO回归筛选出7个miRNAs拟构建miRNAs标志物,又根据每个miRNAs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最终选取其中的4个mRNAs(miR-377-3p、miR-4779、miR-6803-5p、miR-3960)作为预测晚期LUSC患者的生物标志物。4个miRNAs联合的AUC值为0.865。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富集在癌症通路、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STK)及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等多种通路。结论miR-377-3p、miR-4779、miR-6803-5p、miR-3960联合预测晚期LUSC患者预后能力良好,AUC可达0.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晚期肺鳞癌 MIRNAS 生物标志物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扣带回至伏隔核GABA能神经通路调控小鼠肠易激综合征及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瑞晓 高胜利 +7 位作者 冯旭菲 刘华 明星 孙金秋 栾心驰 刘震宇 刘蔚毅 郭菲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26,共12页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ACC)至伏隔核(NAc)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通路对小鼠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慢急性联合应激法(CACS)建立C57BL/6J小鼠IBS模型,分为正常组和IBS组(均n=8),通过行为学测试、肠动力实验和...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ACC)至伏隔核(NAc)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通路对小鼠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慢急性联合应激法(CACS)建立C57BL/6J小鼠IBS模型,分为正常组和IBS组(均n=8),通过行为学测试、肠动力实验和腹部退缩反射评分观察小鼠IBS样症状。(2)采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CC-NAc的GABA能通路和IBS小鼠ACC中GABA神经元兴奋性(均n=8)。(3)在正常和IBS小鼠NAc分别注射1.5μL生理盐水(NS)、GABA_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或激动剂异四氢烟酸(Isog),并据此将小鼠分为3组(均n=8):NS组、BIC组和Isog组,观察其IBS样症状。(4)采用化学遗传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9-mDlx-iCre-WPRE-pA定向注射于ACC,AAV2/2Retro Plus-hSyn-DIO-hM3D(Gq)-eGFP-WPRE-pA注射于NAc,小鼠分为4组(均n=8):NS(腹腔注射)+NS(NAc注射)组、NS+BIC组、氯氮平N-氧化物(CNO)+NS组和CNO+BIC组;或AAV2/2Retro-hSyn-DIO-hM4D(Gi)-EGFP-WPRE-pA注射于NAc,小鼠分为3组(均n=8):NS+NS组、NS+BIC组和CNO+NS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组胺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并观察ACC-NAc的GABA能神经通路对小鼠IBS样症状的影响。结果:CACS诱导小鼠出现IBS样症状;FG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ACC的GABA神经元可以投射至NAc。NAc注射BIC后IBS小鼠的焦虑样行为、腹泻样症状和内脏超敏反应显著减轻(P<0.05)。化学遗传法抑制投射至NAc的ACC内GABA能神经元可显著减轻IBS小鼠的症状(P<0.05)。结论:ACC^(GABA)-NAc神经通路可参与小鼠IBS样症状的调控,其机制可能与肠道组胺和5-HT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回 伏隔核 γ-氨基丁酸 焦虑样行为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标志物对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丛靖靖 王安娜 +6 位作者 王英嘉 李昕格 皮俊健 刘凯静 张洪杰 闫晓燕 李红梅 《中国肺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9-930,共12页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亚型。一半以上的NSCLC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预后差。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NSCLC远处转移(distant...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亚型。一半以上的NSCLC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预后差。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NSCLC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 DM),以便指导后续治疗,从而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微小RNAs(microRNAs, miRNAs)在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对肿瘤的发生、进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鉴定DM和无远处转移(non-distant metastasis, NDM)的肺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构建预测肺腺癌DM的miRNA标志物。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下载肺腺癌患者的miRNAs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数据,包括R语言中的edgeR包、Kaplan-Meier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及多种在线分析工具等。结果 DM组与NDM组间共鉴定出1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筛选出8个miRNAs用于构建miRNAs标志物(miR-377-5p、miR-381-5p、miR-490-5p、miR-519d-5p、miR-3136-5p、miR-320e、miR-2355-5p、miR-6784-5p)。该miRNAs标志物预测DM的效能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此miRNAs标志物是肺腺癌DM的独立危险因素。接下来,预测了8个miRNAs的靶基因,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富集在多种通路,包括肿瘤通路、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通路、PI3K-Akt通路、MAPK通路、Ras通路等。结论 此miRNAs标志物预测肺腺癌DM效能良好,有望成为肺腺癌DM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远处转移 miRNA标志物 预测效能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6
作者 于汶源 赵鹏 +6 位作者 邵禹 徐勇 徐进 谢磊 于承浩 何秋萍 陈正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目的探讨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Rh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SACC病灶和正常唾液腺组织各27例,... 目的探讨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Rh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SACC病灶和正常唾液腺组织各27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hoC的表达水平。针对RhoC基因序列设计3条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SACC-LM和SACC-83细胞系中并评估转染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比较RhoC、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OC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扭曲家族bHLH转录因子1(TWIST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差异。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hoC可能的上游微小RNA(miRNA)及其在SACC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二者的结合位点。结果RhoC在SACC中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沉默RhoC后,实验组ROCK1、p-p38MAPK、TWIST1、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降,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p38MAP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miR-138-5p在SACC中低表达,miR-138-5p micmic可以显著下调转染RhoC野生型质粒后293T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RhoC在SACC中高表达,沉默RhoC可能靶向下游ROCK1/p38MAPK/TWIST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SACC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同时促进其凋亡。miR-138-5p在SACC中低表达,是RhoC潜在的上游基因,二者可能存在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 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 上皮-间充质转化 miR-138-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与病理分级及PSA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桂凤 左书耀 +3 位作者 王国明 王叙馥 张勤 武凤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显像诊断骨转移与病理分级及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探讨其发生骨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进行全身骨显像和术后进行病理分级,同时观察这些患者的术前血清PSA水平。结果...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显像诊断骨转移与病理分级及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探讨其发生骨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进行全身骨显像和术后进行病理分级,同时观察这些患者的术前血清PSA水平。结果:77例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中有33例发生骨转移,占42.86%(33/77)。其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之间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性;随着PSA值的升高,骨转移的比例也明显增加,PSA>20ng/ml时骨转移率为54.90%。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与分化程度、血清PSA值有一定关系,低分化或PSA>20ng/ml发生骨转移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骨肿瘤 肿瘤转移 前列腺特异抗原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叶俊丽 曹莉 +4 位作者 崔瑞耀 黄爱军 阎志勇 路长林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8-601,F004,共5页
目的 :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 (NS)组和 CNTF组 ,用 Allen改良法撞击致 SD大鼠脊髓 T1 0 损伤 ,经蛛网膜下腔留置导管... 目的 :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 (NS)组和 CNTF组 ,用 Allen改良法撞击致 SD大鼠脊髓 T1 0 损伤 ,经蛛网膜下腔留置导管注射 NS和 CNTF;术后每周进行一次 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的行为学评分 ;6周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红核神经元 ,取红核部位脑组织作冰冻切片 ,应用四甲基联苯胺 (TMB)呈色反应显示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存活率 ,并进行图像数据的分析。 结果 :(1) CNTF组行为功能评分高于 NS组 ;(2 ) CNTF组 HRP标记红核神经元数目多于对照组。 结论 :CNTF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逆行性损伤 ,而对上行运动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从而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F 大鼠 脊髓损伤 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 保护作用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H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雪 李红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7-1094,共8页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引起的脑转移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预后极差,自然病程约1个月-...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引起的脑转移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预后极差,自然病程约1个月-3个月。经过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也仅有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为14%,2年生存率仅为7.6%。脑转移的部位、数量、大小与其症状及生存期相关,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脑转移瘤治疗的目标是优化总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优先保留神经认知功能。目前,NSCLC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放疗、手术、化疗、分子靶向、免疫治疗。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异质性(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组织分型等),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进行多学科的评估。本文旨在对当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杏仁核GABA神经元对小鼠情绪和摄食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宁 纪鹏飞 +3 位作者 胡阳 于立政 张鸿飞 郭菲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8-598,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央杏仁核(CeA)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到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通路对小鼠情绪和摄食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建立KM小鼠焦虑抑郁样模型。(1)在CRS小鼠和正常对照(NOR)小鼠的PVN注射0.3µ... 目的:探讨中央杏仁核(CeA)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到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通路对小鼠情绪和摄食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建立KM小鼠焦虑抑郁样模型。(1)在CRS小鼠和正常对照(NOR)小鼠的PVN注射0.3µL生理盐水(NS)或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并据此将小鼠分为4组(n=10):NOR+NS组、NOR+BIC组、CRS+NS组和CRS+BIC组。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理石掩埋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的变化;观察2周内小鼠摄食和体重的变化。(2)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A-PVN神经通路。(3)采用化学遗传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9-mDlx-hM3D(Gq)-EGFP-ER2-WPRE-PA定向注射于CeA,小鼠分为4组(n=10):NS(腹腔注射)+NS(PVN微量注射)组、NS+BIC组、氯氮平N-氧化物(CNO)+NS组和CNO+BIC组。观察CeA-PVN的GABA能神经通路对小鼠行为学和摄食体重的影响。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CRS+NS组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改变;与NOR+NS组相比,CRS+NS组小鼠在6~12 h、12~24 h和2周内的摄食和体重显著降低(P<0.05)。PVN注射BIC后CR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显著减轻(P<0.05),6~12 h、12~24 h和2周内的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持续给药第8天开始CRS小鼠的体重显著增加(P<0.05)。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CeA的GABA神经元可以投射至PVN。化学遗传法和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NS+NS组相比,CNO+NS组小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P<0.05),在6~12 h、12~24 h和2周内的摄食量显著降低(P<0.05),且第6天开始体重显著减轻(P<0.05);与CNO+NS组相比,CNO+BIC组的焦虑抑郁样行为显著减轻(P<0.05),在6~12 h、12~24 h和2周内的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给药第8天体重也开始显著增加(P<0.05)。结论:CeA-PVN的GABA能神经通路可参与小鼠的情绪行为和摄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杏仁核 下丘脑室旁核 Γ-氨基丁酸 情绪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文斌 郑越 +5 位作者 尚佳 王海洋 王依莎 陆欢 王小西 隋梅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8-453,共16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特征。方法:将2周龄C57BL/6雄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癌模型组。肝癌模型组在出生后2周给予单次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其中存活小鼠自4周龄起腹腔注射1,4-双[2-(3,5-二氯吡啶氧)]苯,每2周一次,共8...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特征。方法:将2周龄C57BL/6雄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癌模型组。肝癌模型组在出生后2周给予单次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其中存活小鼠自4周龄起腹腔注射1,4-双[2-(3,5-二氯吡啶氧)]苯,每2周一次,共8次。分别于小鼠出生后第10、18和32周随机处死部分实验动物,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在小鼠出生后第32周处死动物前无菌条件下收集两组粪便标本,并进行V3~V4高可变区16S rRNA基因组测序,进而对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度差异、菌群相关性、表型预测以及功能预测进行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ood’s coverage均已达到最大值1.00,且正常对照组与肝癌模型组肠道菌群Observed features、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加权或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PCoA均R>0,标本的组内差异小于组间差异;两组标本的分离趋势明显(P<0.05)。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髌骨菌门等菌群为正常对照组与肝癌模型组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但肝癌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1),而髌骨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属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鼠杆菌科未分类属、副鼠杆菌属、鼠杆菌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属、欧陆森氏菌属等,而肝癌模型组为艾克曼菌属、杜氏杆菌属、鼠杆菌科未分类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属、红椿杆菌科UCG-002属等。两组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30个菌属(均P<0.05)。两组小鼠肠道菌群LEfSe分析共发现14个多级别差异物种(均P<0.05,LDA评分超过4.0),主要富集在拟杆菌门。其中正常对照组为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鼠杆菌科等10个差异菌群富集,肝癌模型组为杜氏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4个差异菌群富集。正常对照组肠道优势菌属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rho|>0.5,P<0.05),肝癌模型组肠道优势菌属的相关性网络复杂程度比正常对照组降低,所有优势菌群的相互作用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模型组肠道菌群革兰阳性菌及移动元件菌基因相对丰度均显著上调(均P<0.05),而革兰阴性菌(P<0.05)及潜在致病性菌基因(P<0.05)相对丰度均显著下调。两组肠道菌群的基因代谢通路差异显著,其中正常对照组富集在能量代谢、细胞分裂及核苷酸代谢等18个代谢通路,而肝癌模型组富集在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12个代谢通路(均P<0.005)。结论:DEN诱导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数减少,菌群构成、菌群相关性、表型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其中门水平的拟杆菌门以及属水平的鼠杆菌科未分类属、鼠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杜氏杆菌属等菌群可能与DEN诱导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肠道菌群 物种多样性 菌群构成 16S核糖体RNA测序 二乙基亚硝胺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P94847经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对焦虑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颜君 郭菲菲 +7 位作者 张娜娜 李俊姝 姚守恒 任翔 王怡茹 马鑫奇 尚高昊 刘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8-987,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TA-DMV的MCHR神经通路(n=10);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法检测大鼠VTA微量注射MCH或SNAP94847对多巴胺(DA)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n=30);1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NS)组、焦虑+NS组和焦虑+SNAP94847组,观察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n=6);24只焦虑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损毁+NS组、假损毁+SNAP94847组、电损毁+NS组及电损毁+SNAP94847组,观察电损毁DMV后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n=6)。结果: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TA可见部分MCHR和荧光金双重标记神经元;MCH可改变大鼠VTA内DA神经元放电活动,且对焦虑模型大鼠的影响更显著(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焦虑+SNAP94847组进入闭合臂次数和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焦虑模型大鼠炎症标志物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可显著减轻焦虑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P<0.05);与假损毁+SNAP94847组相比,电损毁+SNAP94847组焦虑模型大鼠CAT活性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MPO活性及MDA、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VTA-DMV的MCH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应激所致焦虑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焦虑样行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侧被盖区 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 SNAP94847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RS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尼瓦尔·肉孜 韩林晓 +4 位作者 吴圆圆 朱文思 刘静 刘尽国 周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0-397,共8页
目的探究线粒体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2(aspartyl-tRNA synthetase 2,mitochondrial,DARS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多种数据库分析DARS2在NSCLC的两种亚型肺腺癌(lung adenocarc... 目的探究线粒体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2(aspartyl-tRNA synthetase 2,mitochondrial,DARS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多种数据库分析DARS2在NSCLC的两种亚型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和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carcinoma,LUSC)中的表达水平、预后价值、临床病理分期相关性、突变及甲基化水平和富集通路。通过划痕实验和CCK-8实验进一步分析DARS2对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通过GEPIA、GEO及HPA数据库分析发现,DARS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在LUAD与LUSC中均显著上调,并与LUAD病理分期呈正相关。生存分析结果表明,DARS2过表达可显著缩短LUAD患者生存期。cBioPortal分析结果显示,DARS2在LUAD与LUSC中变异率分别为16%和18%。UALCAN数据库甲基化分析结果显示,DARS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在LUAD中显著降低,而在LUSC中显著升高。Metascape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DARS2相关的基因在LUAD和LUSC中均主要在细胞周期通路高度富集。划痕实验和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低DARS2能显著抑制H129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DARS2在LUAD与LUSC中均过表达,其可能以参与调控细胞周期通路方式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LUAD) 肺鳞癌(LUSC) 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2(DARS2)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对男性的危害与HPV疫苗接种对男性的保护 被引量:21
14
作者 滕秋丽 牛茂源 +1 位作者 刘玉莹 任书荣(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7-512,F0003,F0004,I0001,I0002,共10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可引起男性的生殖器疣、男性不育、口咽癌、肛门癌、阴茎癌等疾病,严重影响了男性的生活质量。目前,HPV疫苗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近些年来,已有指南推荐男性注射HPV疫...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可引起男性的生殖器疣、男性不育、口咽癌、肛门癌、阴茎癌等疾病,严重影响了男性的生活质量。目前,HPV疫苗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近些年来,已有指南推荐男性注射HPV疫苗,并且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肯定。有研究表明,HPV疫苗对男性特别针对特殊人群具有保护作用。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开展男性HPV疫苗的注射,男性HP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可见,男性接种HPV疫苗的益处已经很明确,提高男性HPV疫苗的覆盖率是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男性HPV相关疾病 HPV疫苗 群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三推进”悬吊建腔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啸天 忻莹 +2 位作者 郑传铭 孟可馨 葛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4-700,共7页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术者学习曲线短、手术切口隐蔽以及患者术后颈部无疤痕、吞咽不适感轻微等优点。该术式由侧方入路,分离路径需经胸大肌表面、胸锁乳突肌肌间隙、颈内静脉等解剖结构,会...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术者学习曲线短、手术切口隐蔽以及患者术后颈部无疤痕、吞咽不适感轻微等优点。该术式由侧方入路,分离路径需经胸大肌表面、胸锁乳突肌肌间隙、颈内静脉等解剖结构,会面临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各种变异,采用自腋窝—锁骨、锁骨—胸锁乳突肌肌间隙、胸锁乳突肌肌间隙—甲状腺三次拉钩推进,配合术中悬吊向上拉钩进行建腔的方法可以为手术操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介绍“三推进”悬吊建腔法的主要步骤、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解剖异常 内窥镜 喉返神经 肩胛舌骨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庆 孙连杰 +2 位作者 张校铭 迟洪辉 刘高利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82-28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查体发现肺部阴影9个月”于2019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未行系统诊治。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家族性疾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9/74 mmHg,心率:59次/min,窦性心律,律齐,触诊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查体发现肺部阴影9个月”于2019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未行系统诊治。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家族性疾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9/74 mmHg,心率:59次/min,窦性心律,律齐,触诊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入院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9次/min,ST-T改变(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缺如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P2蛋白促进海马神经元树突野的形成
17
作者 李素梅 李炯 +3 位作者 张家琪 陈立 张吉凤 郭国庆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坍塌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对海马神经元树突野形成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用基因转染的方法检测CRMP2蛋白的作用,免疫荧光显示树突,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结果:过表达CRMP2促进树突的生长以... 目的:探讨坍塌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对海马神经元树突野形成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用基因转染的方法检测CRMP2蛋白的作用,免疫荧光显示树突,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结果:过表达CRMP2促进树突的生长以及分支形成,而敲减CRMP2抑制树突的生长和形成新的分支,CRMP2基因促进树突野的形成,促使树突野变得复杂(P<0.05);全细胞膜片钳检测显示:CRMP2促进形成的树突能够表达AMPA受体,而且可以诱导出mEPSCs,而敲减CRMP2抑制树突AMPA受体,以及降低mEPSC的幅度和频率,其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MP2促进功能性树突形成,并提高树突野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塌反应调节蛋白 树突野 突起生长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