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青岛地区60岁及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宋玉文 陈立震 +13 位作者 金文文 耿宁 张旸 杜水仙 赵本田 段建平 周永 毕春花 马磊 胡欣欣 张吉宏 孙建涛 谭杰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069,共9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60岁及以上CHB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F(25 mg/d)抗病毒治疗。收集患者基线期、48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以及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测定(FibroScan)、骨密度测定数据。收集24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6例CHB患者完成了24周随访。TAF治疗24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83.3%(30/36),与基线期77.8%(2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5)。24周DBil(t=-2.42,P=0.02)、Cys C(t=-4.34,P<0.001)显著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例CHB患者完成了48周随访。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94.4%(17/18),与基线期77.8%(14/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34);IBil(t=2.43,P=0.03)和TBA(Z=-2.24,P=0.03)均升高,腰椎(t=2.92,P=0.01)及股骨颈骨密度(t=2.42,P=0.03)T评分均升高,LSM水平降低(t=-2.31,P=0.03),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2-MG、URBP、α1-MG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AF在60岁及以上CHB患者中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使更多CHB患者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未发现对肾脏造成损害,能够改善骨密度及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结果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高慧 刘守胜 +1 位作者 赵真真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65-2568,共4页
HBV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损伤,而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会导致病死率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肠道菌群在宿主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肝轴”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变化、细... HBV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损伤,而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会导致病死率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肠道菌群在宿主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肝轴”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变化、细菌易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免疫损伤会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肝脏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总结和讨论肠道菌群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免疫作用,并探讨基于肠道菌群的HBV感染的潜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胃肠道微生物组 免疫调节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J11 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艳艳 赵真真 +2 位作者 刘守胜 宋欢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内向整流钾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246例NAFLD患者为NAFLD... 目的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内向整流钾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246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201例CAD患者为CAD组,116例NAFLD合并CAD患者为合并组,342例健康对照人群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的方法进行KCNJ11 rs5210基因型测定。应用χ2检验分析KCNJ11 rs5210基因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以确定检验样本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应用χ2检验分析各组之间性别、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结果经测序发现KCNJ11 rs5210具有AA、GA、GG 3种基因型。对照组、NAFLD组、CAD组及合并组之间进行比较rs521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经校正年龄、性别、BM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部受试人群中,携带AA基因型受试者ALP水平高于GA基因型(P=0.048);在NAFLD组中,与携带AA基因型受试者相比,GA基因型携带者具有更高的BMI、TBil水平(P值分别为0.042、0.00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升高与NAFLD患病风险相关(OR=1.35,P<0.01),HDL降低可提示NAFLD患病风险增加(OR=0.33,P<0.01);FPG升高、HDL降低可提示CAD(OR=1.51,P<0.01;OR=0.11,P<0.01)、NAFLD+CAD(OR=1.46,P<0.01;OR=0.06,P<0.01)患病风险增加。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KCNJ11 rs5210多态性与NAFLD及CAD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TM6SF2特异性敲除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杰 马学峰 +4 位作者 王艺奋 王孟轲 庄立琨 刘守胜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12-2616,共5页
目的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 目的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16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等一般情况,空腹血糖、胰岛素等糖代谢相关指标,以及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等脂代谢相关的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肝质量[(2.235±0.175)g vs(1.258±0.106)g,t=4.789,P<0.01]和肝指数(4.970%±0.298%vs 3.210%±0.094%,t=5.630,P<0.01)明显高于对照小鼠。同时,肝细胞TM6SF2基因缺失也会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ALT水平异常[(62.517±1.526)U/L vs(25.991±5.947)U/L,t=5.949,P<0.01]。相较于对照组,在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敲除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37.203±0.836)mIU/L vs(34.835±0.426)mIU/L,t=2.520,P=0.025;(41.093±1.226)mIU/L vs(35.817±0.500)mIU/L,t=3.985,P=0.007],其他与糖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肝脏内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3.969±0.978)mg/g vs(18.229±1.633)mg/g,t=3.015,P=0.024]。结论肝细胞特异性敲除TM6SF2可加重NAFLD小鼠肝脏脂质蓄积和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TM6SF2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rs819267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5
作者 张青 刘守胜 +2 位作者 孙宝凯 张梅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5-2039,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119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3作为对照。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检测血液样本的生化指标和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采用χ^2检验判断样本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组和对照组PPARGC1A rs8192678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0.015,P值分别为0.918、0.9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CT基因型不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0.951,95%可信区间:0.368~2.457,P=0.918)。在NAFLD组中,CT基因型携带者的GGT水平较CC基因型携带者显著升高(Z=-2.331,P=0.020)。结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未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在NAFLD患者中CT基因型可增加血清中GG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ALT、AST、GGT和ALP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怡静 赵真真 +2 位作者 刘守胜 徐艳艳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44-2147,共4页
目的探讨山东沿海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肝酶水平与血压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或接受体格检查,长期居住于山东沿海地区的269例NAFLD患者,其中105例患有高血压(高... 目的探讨山东沿海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肝酶水平与血压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或接受体格检查,长期居住于山东沿海地区的269例NAFLD患者,其中105例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组),164例未患高血压(非高血压组)。测量受试者的晨起血压值,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实验室检测受试者血清肝酶(ALT、AST、GGT和ALP)水平及空腹血糖(FBG)。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4种肝酶与MAP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肝酶对高血压的影响程度。结果高血压组的BMI、MAP和GGT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值均<0.05)。在总NAFLD患者和非高血压NAFLD患者中,男性的BMI、MAP、ALT、AST、GGT均显著高于女性(P值均<0.05),在NAFLD伴高血压组中,男性的GGT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NAFLD伴高血压组超出正常范围的GGT人数比例高于非高血压组(χ2=4.781,P=0.029)。血清GGT水平与正常范围内的MAP(70~105 mm Hg)有相关性(r=0.178,P=0.011),MAP超出正常范围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41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和性别后,NAFLD人群中AST水平与高血压存在正关联(OR=1.011,95%CI:1.000~1.022,P=0.04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正BMI和FBG,结果显示NAFLD人群中AST水平仍与高血压存在正关联(OR=1.011,95%CI:1.000~1.022,P=0.044)。结论在山东沿海地区NAFLD人群中,AST水平增高可能预示着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血压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Γ-谷氨酰转移酶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细胞角蛋白-18水平与经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量化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盛龙 赵莉 +3 位作者 庄立琨 刘守胜 辛永宁 宣世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在经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研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M30和M65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的相关性及其对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招募NAFLD患者和健康体检... 目的本研究拟在经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研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M30和M65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的相关性及其对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招募NAFL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收集受试者基本资料和临床信息,CK-18 M30和M65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对所有受试者行MRIPDFF检测,根据结果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脂肪变性(S1)组和中重度脂肪变性(S2&S3)组。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受试者,其中健康对照40例,NAFLD患者80例。血清CK-18 M30水平在S2&S3组中分别与S1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05),但健康对照组与S1组中CK-18 M3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血清CK-18 M65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CK-18 M30与MRI-PDFF诊断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r=0.404)。血清CK-18 M30预测肝脏脂肪变性程度≥S1与≥S2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临界值分别为0.611与0.666、53.75%与60.71%、72.5%与79.35%、100.4 U/L与118.9 U/L。结论本研究发现血清CK-18 M30在肝脏脂肪变性患者中水平升高,且与MRI-PDFF值呈正相关,CK-18 M30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加重相关,血清CK-18 M30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胞角蛋白18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特殊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玉文 沙丽丽 +3 位作者 陈立震 李梦昆 王玉荣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1,共6页
我国HBV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具有强效、低耐药、骨肾安全等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TAF在低病毒血症、多重耐药、妊娠期、肝衰竭及肝移植等特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分... 我国HBV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具有强效、低耐药、骨肾安全等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TAF在低病毒血症、多重耐药、妊娠期、肝衰竭及肝移植等特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分析表明TAF能够降低低病毒血症患者病毒载量实现病毒学应答、为耐药患者提供新方案、阻断母婴传播、降低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死率、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6SF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剑寒 刘守胜 +2 位作者 赵真真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34-1739,共6页
目的利用肿瘤数据库挖掘数据并分析 TM6SF2 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 TM6SF2的生物学作用及功能。方法 利用 GEPIA数据库分析HCC组织中的TM6SF2 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OncoLnc做TM6SF2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生... 目的利用肿瘤数据库挖掘数据并分析 TM6SF2 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 TM6SF2的生物学作用及功能。方法 利用 GEPIA数据库分析HCC组织中的TM6SF2 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OncoLnc做TM6SF2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和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TM6SF2在HCC组织中存在的表达相关基因。利用DAVID6.8和STRING数据库对TM6SF2及其表达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用 t 检验验证HCC与癌旁组织基因mRNA表达差异。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生存率,采用广义log-rank检验估计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组织中TM6SF2 基因mRNA 水平呈低表达(|log 2FC|cut-off=0.5, P <0.01)。相比高表达的患者,TM6SF2低表达可明显降低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χ 2=9.897,P <0.01)。数据分析显示,在HCC组织中与TM6SF2表达相关基因共49个。GO分析提示,TM6SF2表达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在脂肪酸合成、脂肪酸连接酶激活、凝血酶调节等生物学过程( P <0.05)。 KEGG pathway分析提示,TM6SF2表达相关基因主要参与了丙氨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过程( P <0.05)。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SERPINC1、NR1I2、SERPINA10、SLC10A1等基因与TM6SF2有明显或潜在的相互作用( P <0.01)。结论 肿瘤数据挖掘能迅速获取HCC组织中 TM6SF2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探索 TM6SF2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生物信息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跨膜蛋白6超家族成员2 数据库 遗传学 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pla3 I148M和Tm6sf2 E167K双突变纯合小鼠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王孟轲 刘守胜 +2 位作者 褚雪汝 王艺奋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84-1789,共6页
目的利用Pnpla3^(148M/M)纯合小鼠与Tm6sf2^(167K/K)纯合小鼠杂交方法构建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小鼠模型。方法利用Pnpla3Ⅰ148M和Tm6sf2 E 167K单突变纯合小鼠交配出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杂合小鼠,再... 目的利用Pnpla3^(148M/M)纯合小鼠与Tm6sf2^(167K/K)纯合小鼠杂交方法构建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小鼠模型。方法利用Pnpla3Ⅰ148M和Tm6sf2 E 167K单突变纯合小鼠交配出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杂合小鼠,再通过自交得到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纯合小鼠。选取同窝的Pnpla3^(148M/M)Tm6sf2^(167K/K)(n=6)、Pnpla3^(148M/M)Tm6sf2^(167E)/E(n=6)、Pnpla3^(148I/I) Tm6sf2^(167K/K)(n=6)和野生(Wt)(n=6)雄性小鼠普通饮食喂养8周,在第8周检测小鼠葡萄糖及脂质代谢等指标。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酸测序结果表明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小鼠模型构建成功。Pnpla3^(148M/M)Tm6sf2^(167K/K)小鼠体质量与其他3种基因型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npla3^(148M/M)Tm6sf2^(167K/K)小鼠肝湿重高于Wt小鼠(P<0.05)。Pnpla3^(148M/M)Tm6sf2^(167K/K)小鼠的空腹血糖低于Tm6sf2^(167K/K)单突变小鼠和Wt小鼠(P值均<0.05),Pnpla3^(148M/M)Tm6sf2^(167K/K)小鼠葡萄糖耐受能力较Tm6sf2^(167K/K)单突变小鼠有所下降(P<0.05),四组基因型小鼠的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小鼠的血浆生化指标与其他三种基因型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脏油红O切片染色结果显示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小鼠的肝脏较Pnpla3^(148M/M)单突变小鼠和Wt小鼠更容易发生脂质积累。结论Pnpla3^(148M/M)Tm6sf2^(167K/K)双突变小鼠模型构建成功,Pnpla3Ⅰ148M和Tm6sf2 E 167K双突变可引起小鼠葡萄糖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点突变 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