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青岛地区60岁及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宋玉文 陈立震 +13 位作者 金文文 耿宁 张旸 杜水仙 赵本田 段建平 周永 毕春花 马磊 胡欣欣 张吉宏 孙建涛 谭杰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069,共9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60岁及以上CHB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F(25 mg/d)抗病毒治疗。收集患者基线期、48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以及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测定(FibroScan)、骨密度测定数据。收集24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6例CHB患者完成了24周随访。TAF治疗24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83.3%(30/36),与基线期77.8%(2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5)。24周DBil(t=-2.42,P=0.02)、Cys C(t=-4.34,P<0.001)显著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例CHB患者完成了48周随访。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94.4%(17/18),与基线期77.8%(14/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34);IBil(t=2.43,P=0.03)和TBA(Z=-2.24,P=0.03)均升高,腰椎(t=2.92,P=0.01)及股骨颈骨密度(t=2.42,P=0.03)T评分均升高,LSM水平降低(t=-2.31,P=0.03),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2-MG、URBP、α1-MG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AF在60岁及以上CHB患者中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使更多CHB患者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未发现对肾脏造成损害,能够改善骨密度及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结果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EG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孟菲菲 司君利 +3 位作者 刘璐 崔京远 亓玉琴 吕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59-662,共4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MEG3与凋亡相关蛋白P53、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MEG3与凋亡相关蛋白P53、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55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的远端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MEG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中P53、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MEG3的相关性。结果:lnc RNA MEG3在胃癌组织的相对表达水平(7.98±0.19)低于所对应的正常组织(9.47±0.18,P<0.05);在胃癌组织(r=-0.627,P<0.001)及远端正常组织(r=-0.807,P<0.001)中,P53与MDM2的表达呈负相关;P53与MEG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1,P<0.05),MDM2与MEG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6,P<0.05);MEG3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MEG3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MEG3与P53、MDM2在胃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上有重要联系;检测MEG3的表达水平对胃癌预后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母系表达基因3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程度与关节软骨T1 rho、T2 mapping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赵敏 刘鸿雁 +3 位作者 王国华 张炳 高健 赵鸿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软骨T1rho、T2值与半月板损伤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膝关节OA患者80例。应用3.0T MRI设备(GE MR 750)扫描膝关节常规序列及T1rho、T2mapping序列,对半月板后角损伤程度分级,并测量对应区域关节...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软骨T1rho、T2值与半月板损伤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膝关节OA患者80例。应用3.0T MRI设备(GE MR 750)扫描膝关节常规序列及T1rho、T2mapping序列,对半月板后角损伤程度分级,并测量对应区域关节软骨T1rho、T2值。结果:半月板损伤程度越高,邻近关节软骨T1rho、T2值越高,不同半月板分级之间关节软骨T1rho、T2弛豫时间有差异,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程度越重,关节软骨损伤越严重,在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之前,可以根据半月板损伤情况评估关节软骨损伤情况,对临床上早期膝关节OA患者干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处理 被引量:9
4
作者 谢伟 张巍巍 +4 位作者 孟欣颖 孙昕 马晓莹 曲海霞 耿长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在2005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1例经胃镜诊断明确的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对独立的多组有序分类资料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在2005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1例经胃镜诊断明确的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对独立的多组有序分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59例(83.1%),女性12例(16.9%)],老年患者占74.6%(53/71),以黑便为主要症状者占66.4%(47/71),发生在术后5年以上者占63.4%(45/71),毕Ⅱ式吻合术者占71.8%(51/71)。青年、中年、老年组的出血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354,P<0.001),吻合口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病情轻、中、重度患者组的出血病因、Forrest分级以及治疗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6.319,P=0.005;H=18.681,P=0.003;H=14.226,P=0.009)。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93.0%(66/71),内镜止血成功率为83.3%(15/18)。结论残胃患者中男性、老年人、术后5年以上及毕Ⅱ式吻合术均为出血的高危因素。药物、内镜止血及内外科协作治疗是成功救治危重患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与IL-8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彦 马欢 +2 位作者 李媛 侯中英 战淑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关键调控因子NF-κB(P65)和IL-8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致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配对的胃癌和癌旁组织各42例,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组织各25例。分别通过病理组织学和13C尿...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关键调控因子NF-κB(P65)和IL-8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致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配对的胃癌和癌旁组织各42例,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组织各25例。分别通过病理组织学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各组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P65和IL-8 m RNA在各组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H.pylori阳性组胃组织中P65和IL-8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5),而且在H.pylori阳性组胃组织中,P65和IL-8 m RNA的表达水平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递增趋势,胃癌组显著高于癌旁、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组(均P<0.05),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H.pylori慢性感染上调NF-κB信号通路P65和IL-8的表达,这可能是H.pylori激活NF-κB信号通路参与胃癌发生发展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NF-ΚB信号通路 慢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炳 刘鸿雁 +3 位作者 王国华 王钦习 方明 刘增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颌骨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成釉细胞瘤及2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成釉细胞瘤以多房型多见,颊舌侧的膨胀更明显... 目的:分析颌骨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成釉细胞瘤及2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成釉细胞瘤以多房型多见,颊舌侧的膨胀更明显,且多向唇颊侧膨胀,常见邻牙牙根截断状吸收。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以单房分叶型多见,易沿下颌骨长轴生长,少有牙根吸收。结论: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各自具有一定的CT特点,CT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肌腱蛋白-C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媛 隋小妮 +3 位作者 王安阳 王俊楠 任彩霞 万美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318,共7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引起ESRD患者发生CVD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目前已有动物及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血清肌腱蛋白-C(TN-C)参与血管钙化机制,但...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引起ESRD患者发生CVD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目前已有动物及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血清肌腱蛋白-C(TN-C)参与血管钙化机制,但临床研究相对少见。目的研究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TN-C水平及腹主动脉钙化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该人群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肾内科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3个月的80例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TN-C水平,腹部侧位X线平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程度,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CCs)。以血清TN-C中位数为界,分为低TN-C组和高TN-C组。依据患者AACs分为无和轻度钙化组(0≤AACs≤4分)、中重度钙化组(>4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D患者TN-C、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N-C预测P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研究80例PD患者中位TN-C水平为63.27(60.78,66.56)μg/L,低TN-C组40例,高TN-C组40例。发生腹主动脉钙化患者66例(82.5%),无和轻度钙化组38例,中重度钙化组42例。高TN-C组患者透析龄大于低TN-C组(P<0.01)。中重度钙化组患者的年龄和透析龄大于无和轻度钙化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比例高于无和轻度钙化组(P<0.05)。高TN-C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钙、TN-C、AACs高于低TN-C组(P<0.05)。中重度钙化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碱性磷酸酶、TN-C、AACs高于无和轻度钙化组(P<0.05)。TN-C与患者的年龄、透析龄、甲状旁腺激素、血钙、AACs水平呈正相关(rs=0.29、0.41、0.54、0.35、0.73,P<0.01),与清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s=-0.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较高[OR=1.003,95%CI(1.000,1.005),P<0.05]和高AACs[OR=1.148,95%CI(1.029,1.282),P<0.05]是PD患者高血清TN-C的独立危险因素。腹主动脉钙化与患者的年龄、透析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TNC水平呈正相关(rs=0.34、0.39、0.49、0.22、0.25、0.38、0.73,P<0.05),与清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s=-0.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TN-C水平较高[OR=1.605,95%CI(1.156,2.228),P<0.01]、高龄[OR=1.072,95%CI(1.006,1.143),P<0.05]和高磷[OR=10.407,95%CI(1.480,73.197),P<0.05]是P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中重度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TN-C预测P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中重度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诊断截点为63.87μg/L,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4.7%。结论PD患者血清TN-C水平升高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呈正相关,血清TN-C在P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发生机制中可能参与钙化起始及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持续不卧床 肌腱蛋白-C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与NF-κB相关炎症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新 孙银银 +3 位作者 潘英潇 王赛男 张馨予 卢恕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通过唾液样本评估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氧化应激状态、NF-κB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OLP患者(OLP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OLP组分为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non-erosive oral l... 目的:通过唾液样本评估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氧化应激状态、NF-κB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OLP患者(OLP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OLP组分为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non-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NEOLP)组和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组,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8-OHDG、TOS、TAC,NF-κB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IL-8表达水平。结果:OLP组、NEOLP组、EOLP组MDA、8-OHDG、TOS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TAC显著降低(P<0.05)。OLP、NEOLP、EOLP组TNF-α、IL-6、IL-8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与NEOLP组比较,EOLP组中MDA、8-OHDG升高(P<0.05),TAC、TOS比较无差异(P>0.05);EOLP组TNF-α、IL-6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8显著升高(P<0.05)。OLP组、NEOLP组、EOLP组TOS与TNF-α、IL-6、IL-8呈正相关(P<0.05),TAC与TNF-α、IL-6、IL-8呈负相关(P<0.05)。结论:OLP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增加,NF-κB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增高,二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氧化应激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生伟 曹宴宾 +4 位作者 王天毅 李好友 张文峰 吴建涛 牛兆倬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HD)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156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资料。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HD)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156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资料。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肝功能,并分为HD组35例(MELD评分≥15分)和非HD组121例(MELD评分<14分)。所有患者围术期主要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156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3例(8.3%),HD组患者死亡7例(20.0%),非HD组患者死亡6例(5.0%)。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酐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体外循环时间、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术前EuroSCORE评分、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术中及术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OR=1.244,95%CI:1.100~1.406,P=0.001)、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104,95%CI:1.041~1.170,P=0.001)、术中及术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增加(OR=4.717,95%CI:2.278~9.767,P=0.000)是术后HD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随访(22.9±3.2)个月,失访率9.1%,HD组患者近中期死亡率高于非HD组(14.3%比2.6%,Log-rank P=0.009)。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HD的发生率仍较高。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中及术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增加是术后H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HD患者近中期死亡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肝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宇 于燕玲 +1 位作者 沈红 张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使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Twin-bl... 目的探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使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Twin-block组、Activator组和Herbst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和功能矫治完成后(第一恒磨牙建立中性关系)对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矢状向关系上ANB角、SNB角、Go-Gn、Co-Gn、L1-MP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关系上N-Me、ANS-Me、S-Go、SN-MP及Co-Go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与Twin-block组、Activator组相比,Herbst组患者下前牙的唇倾(L1-MP)更明显,但抑制上前牙前倾(U1-SN)的效果不明显。3组患者上颌向前生长(Ptm-A)及垂直向变化(OB、N-Me、ANS-Me、S-Go、Co-Go)无明显差异。结论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的早期矫治机制是相似的,但Herbst矫治器对下颌的矫形和下前牙的唇倾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骨性Ⅱ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慧 刘守胜 +1 位作者 赵真真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65-2568,共4页
HBV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损伤,而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会导致病死率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肠道菌群在宿主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肝轴”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变化、细... HBV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损伤,而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会导致病死率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肠道菌群在宿主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肝轴”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变化、细菌易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免疫损伤会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肝脏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总结和讨论肠道菌群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免疫作用,并探讨基于肠道菌群的HBV感染的潜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胃肠道微生物组 免疫调节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冠形态设计对氧化锆全冠抗折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亚芹 吕文芳 +7 位作者 曹阳 曹桂珍 彭斐 杨芳 卢恕来 于江波 陈书兰 郭大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底冠设计对氧化锆全冠抗折强度的影响,以探索最佳的基底冠设计来提高氧化锆全冠的抗折性能。方法:设计并制作4组不同颈环高度的氧化锆冠,分别为:A组0.00 mm、B组1.00 mm、C组2.00mm、D组颈环最高点为外形高点位置,每组7... 目的:探讨不同基底冠设计对氧化锆全冠抗折强度的影响,以探索最佳的基底冠设计来提高氧化锆全冠的抗折性能。方法:设计并制作4组不同颈环高度的氧化锆冠,分别为:A组0.00 mm、B组1.00 mm、C组2.00mm、D组颈环最高点为外形高点位置,每组7颗,万能试验机测试其断裂载荷,体式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破损形态。结果:A、B、C、D四组断裂载荷均值分别为1.56KN、1.83KN、1.95KN、2.27KN,4组断裂载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化锆全瓷冠破损方式为崩瓷及脱瓷,四组破损方式的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底冠的形态设计可以影响氧化锆全冠的抗折强度,且随着颈环高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牙冠 颈环 抗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旭 刘彩云 +3 位作者 孙贵亮 时飞 王明山 张高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身亚低温组(T组)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H...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身亚低温组(T组)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H组),每组20只。四组大鼠在监测脑温及直肠温度下进行操作。S组仅暴露颈部血管;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模型,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血流灌注;T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将75%乙醇直接均匀泼洒到全身皮肤降温;H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于左侧颈内动脉以80 ml·kg^(-1)·h^(-1)的速度注入4℃生理盐水。记录T组和H组大鼠的降温时间(脑温降至33℃的时间)、脑达到亚低温时肛温及脑亚低温维持时间。记录再灌注后24 h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mNSS)。完成mNSS后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脑梗死情况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IR组、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T组比较,H组达到脑亚低温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到S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完整且轮廓清晰;IR组见大量细胞水肿,细胞核不规则浓缩;T组细胞水肿减轻;H组细胞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透射电镜下S组线粒体形态正常,呈圆状或杆状,双层膜结构完整,无肿胀和空泡变性;IR组线粒体肿胀变圆,部分可见嵴断裂和空泡化现象;T组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性减轻;H组线粒体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结论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均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经颈动脉灌注低温生理盐水实现选择性脑亚低温降温速度快,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选择性脑亚低温 缺血-再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法尼基转移酶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健 童磊 +2 位作者 王奇民 韩红钰 陈正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402,共9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法尼基转移酶(FTase)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LM和SACC-83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针对人FTase基因序列设计构建3条小干扰RNA(si-RNA),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ACC-LM及SACC-83细胞,经...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法尼基转移酶(FTase)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LM和SACC-83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针对人FTase基因序列设计构建3条小干扰RNA(si-RNA),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ACC-LM及SACC-83细胞,经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抑制细胞FTase表达,分别命名为FTase-siRNA-1组、FTase-siRNA-2组、FTase-siRNA-3组,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NC-siRNA),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转染试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Tase、HRAS的mRNA表达,选择沉默效率最高的FTase-siRNA进行后续实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FTase、HRAS、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65、磷酸化p65(Ser563)、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波形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以及HRAS膜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FTase-siRNA-1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HRASmRNA和总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AS膜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RAS/PI3K/AKT/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p65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磷酸化AKT、磷酸化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相比,FTase-siRNA-1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体外沉默FTase可有效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LM和SACC-83的侵袭、迁移能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HRAS膜蛋白的定位,调控RAS/PI3K/AKT/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介导EMT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基转移酶 HRAS 涎腺腺样囊性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J11 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艳艳 赵真真 +2 位作者 刘守胜 宋欢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内向整流钾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246例NAFLD患者为NAFLD... 目的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内向整流钾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246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201例CAD患者为CAD组,116例NAFLD合并CAD患者为合并组,342例健康对照人群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的方法进行KCNJ11 rs5210基因型测定。应用χ2检验分析KCNJ11 rs5210基因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以确定检验样本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应用χ2检验分析各组之间性别、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结果经测序发现KCNJ11 rs5210具有AA、GA、GG 3种基因型。对照组、NAFLD组、CAD组及合并组之间进行比较rs521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经校正年龄、性别、BM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部受试人群中,携带AA基因型受试者ALP水平高于GA基因型(P=0.048);在NAFLD组中,与携带AA基因型受试者相比,GA基因型携带者具有更高的BMI、TBil水平(P值分别为0.042、0.00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升高与NAFLD患病风险相关(OR=1.35,P<0.01),HDL降低可提示NAFLD患病风险增加(OR=0.33,P<0.01);FPG升高、HDL降低可提示CAD(OR=1.51,P<0.01;OR=0.11,P<0.01)、NAFLD+CAD(OR=1.46,P<0.01;OR=0.06,P<0.01)患病风险增加。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KCNJ11 rs5210多态性与NAFLD及CAD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刚 唐国璋 +2 位作者 韩彤亮 吴凤芸 刘连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4-1044,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既往体健。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10天"入院。阳性体征为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Ⅰ、Ⅱ、aVF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X线胸片: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左心室系统增大,主动脉右冠窦及右...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既往体健。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10天"入院。阳性体征为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Ⅰ、Ⅱ、aVF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X线胸片: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左心室系统增大,主动脉右冠窦及右冠状动脉扩张,绕冠状沟走行至后方,开口于左心室二尖瓣后叶瓣根部下方(图1)。左心室内见舒张期五彩分流血流束(图2)。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主干显著扩张,并于后室间支中下部汇入左心室,右冠状动脉各分支纤细。术中所见同术前超声和造影诊断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诊断 右冠状动脉 舒张期 后室间支 心脏杂音 冠状动脉主干 冠状动脉造影 造影诊断 心尖区 流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新 范玉华 邢成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病因分型与临床分型是否有关。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6例,分别在急性期行临床分型,和完善辅助检查后行病因分型,通过统计学处理了解二者是否相关。结果早期的临床分型与病因分型有关(P=0.0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病因分型与临床分型是否有关。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6例,分别在急性期行临床分型,和完善辅助检查后行病因分型,通过统计学处理了解二者是否相关。结果早期的临床分型与病因分型有关(P=0.012),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中有44.12%的患者具有颅内大动脉的异常,而腔隙性梗死中病因为小动脉闭塞的占48.72%,未发现部分前循环梗死与病因的明确关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分型能部分预示病因,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颅内动脉硬化 脑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曲余弦函数模拟上颌前部弓形宽度、深度和弧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宇 李涛 +1 位作者 周彦恒 林久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尖牙间宽度(W)、前牙弓深度(D)与前牙弓周长(L)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咬合的影响。方法:利用多曲余弦函数描述前部牙弓的形态,建立数学模型来编程计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在D不变时,W每增加1mm将提供约0.8mm的L;D每减小或增... 目的:探讨上颌尖牙间宽度(W)、前牙弓深度(D)与前牙弓周长(L)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咬合的影响。方法:利用多曲余弦函数描述前部牙弓的形态,建立数学模型来编程计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在D不变时,W每增加1mm将提供约0.8mm的L;D每减小或增大1mm,需要W增大或减小约1.8~2.0mm;在一定程度上,上下牙量的不调可通过调整W来缓解、消除。结论:在精细调整阶段,应注意W、D与L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对最终良好关系建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牙间宽度 牙弓深度 牙弓周长 咬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后处理对小鼠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内质网IRE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培 姜祖波 +2 位作者 王炳琪 陈怀龙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模型内质网肌醇酶1(IRE1)-X盒连接蛋白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N2a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OGD/R组(... 目的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模型内质网肌醇酶1(IRE1)-X盒连接蛋白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N2a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OGD/R组(O组)和OGD/R+丙泊酚后处理组(P组)。C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O组氧糖剥夺3 h后在正常条件下培养进行复糖复氧24 h,P组氧糖剥夺3 h后于复糖复氧即刻加入丙泊酚50μmol/L孵育2 h,随后在正常条件下培养22 h。三组均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XBP1蛋白含量,qRT-PCR法检测IRE1、XBP1 mRNA表达量,透射电镜法观察细胞内质网形态。结果与C组比较,O组和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IRE1、XB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O组比较,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IRE1、XB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C组细胞内质网形态正常、排列规则、粗面内质网清晰可见;O组细胞内质网排列不规则、水肿、扩张、断裂、呈囊池状,粗面内质网严重脱颗粒,部分与细胞膜融合;P组细胞内质网排列轻度不规则,部分内质网出现轻度水肿、扩张,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现象较O组减轻。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可以减少小鼠N2a细胞OGD/R后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IRE1-XBP1信号通路,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后处理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内质网肌醇酶1 X盒连接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TM6SF2特异性敲除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杰 马学峰 +4 位作者 王艺奋 王孟轲 庄立琨 刘守胜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12-2616,共5页
目的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 目的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16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等一般情况,空腹血糖、胰岛素等糖代谢相关指标,以及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等脂代谢相关的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肝质量[(2.235±0.175)g vs(1.258±0.106)g,t=4.789,P<0.01]和肝指数(4.970%±0.298%vs 3.210%±0.094%,t=5.630,P<0.01)明显高于对照小鼠。同时,肝细胞TM6SF2基因缺失也会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ALT水平异常[(62.517±1.526)U/L vs(25.991±5.947)U/L,t=5.949,P<0.01]。相较于对照组,在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敲除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37.203±0.836)mIU/L vs(34.835±0.426)mIU/L,t=2.520,P=0.025;(41.093±1.226)mIU/L vs(35.817±0.500)mIU/L,t=3.985,P=0.007],其他与糖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肝脏内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3.969±0.978)mg/g vs(18.229±1.633)mg/g,t=3.015,P=0.024]。结论肝细胞特异性敲除TM6SF2可加重NAFLD小鼠肝脏脂质蓄积和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TM6SF2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